Yoana Wong Yoana Wong

618上海街2023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618上海街

對於喜歡古着的朋友,定必聽過美華氏的名字,這家創立於1993年的二手衣服進出口公司,是為人熟悉的經典古着店,在香港共有三家分店,其中一家正是選址於618上海街開業。 店中搜羅了許多別具個性的服飾,由皮褸、軍褸,各式帽子及圖案Tee,以至經典Levi’s牛仔褲等,愛古着服飾人士要來朝聖。 外表已極吸睛的文化屋雜貨店,同樣售賣文青雜貨,卻主攻日系的色彩貨色,公仔和復古擺設不但種類繁多,款式更是新奇有趣,而店中也有服飾、背包、帽子、眼鏡及各式家品,吸引不少愛雜貨人士前來尋寶。 屬於社企小店的Restore,主打的是玩味精品雜貨,店內的文具及精品不但別富色彩,更充滿香港地的本土特色,如小巴車牌字款的飾物擺設,以手雕麻雀變成的裝飾,甚至是以具代表性的香港畫像圖案,均注入了地道香港情懷。

618上海街

繼由南豐紗廠改造而成的 The Mills 618上海街2023 後,618上海街是另一矚目活化項目。 富特色的文創品牌及食店陸續進駐,包括古着店美華氏、雜貨店黑地、新加坡社企餐廳廚尊等。 Restore 是個社企店,為香港社區小店的特色產品,注入新元素及思維,保留產品原有特色之餘,亦有煥然一新之感,旨在把傳統香港工藝傳承下去。

618上海街: 文化屋雜貨店(上海街):日本潮物

當中10幢騎樓式建築建於1920至1926年,獲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另4幢6層高建築則建於戰後1963至1964年,為鋼筋混凝土建築。 香港有不少具傳統特色的遊點,但要在懷舊氣息中感受濃濃的庶民風情,上海街便是不可多得的尋寶地。 這條橫跨油尖旺區的街道,十九世紀時是香港最原始的海岸線,上世紀初至六、七十年代,則成了中國傳統貨品及工藝的集散地,不少裙褂店、風水店應運而生。 然而滄海桑田,這條昔日繁華熱鬧的街道,如今有許多舊建築及傳統色彩已不復見,幸年前經活化的618上海街開幕,令褪色的上海街再度受到注視。 市建局於2008年展開上海街保育活化計劃,項目涉及14幢新舊唐樓,當中10幢更是建於20年代的戰前騎樓式唐樓,屬二級歷史建築,以及4幢建於60年代的戰後建築。

618上海街

再搵多一個再平啲嘅場比你,只需$25一個鐘,仲要行少一條馬路。 618上海街 唯一缺點係要入車LIFT,唔知點解好多人都好怕入車LIFT,明明同泊位一樣之嘛。 廣東道1112號多層停車場(按我導航)唔想排隊又想平少少嘅話,廣東道呢個場啱晒你。

618上海街: 師傅教路 雕字比圖難

工作坊給學員提供一隻空白的麻將,由零開始畫稿、雕刻到上色,想要雕什麼圖案、文字、花紋,全部自由發揮,蘇師傅會在旁指導及協助。 618上海街2023 他指,學員多數選擇雕上姓名,但其實雕字難度一般比圖案高,「圖案只要起稿畫得好,雕出來就會比較漂亮,但字有線條粗幼,又要看工整與否,對初學雕刻的學員來說會比較難」。 REstore手雕麻將導師蘇國雄,是「快富蔴雀」創辦人,自2013年起開辦工作坊,在約兩小時內,教大家雕刻出一隻手雕麻將。 工作坊近年受到不少20至30歲的年輕人歡迎,蘇師傅指男女比例更與昔日完全相反,「以前的師傅百分之九十都是男性,我以為男生個性會比較好奇、喜歡學新事物,現在來工作坊的反而10個有8個都是女生」。 位於地下還有另一家南洋風味食店蘇媽蘇媽,餐廳在荃灣、深水埗等也有分店,卻以618上海街的店舖面積最廣,店中布置具傳統特色,不過更出色是其馬來西亞美食,不但肉骨茶甚具水準,叻沙、咗檳城白咖喱麵、沙嗲串,以至咖吔多和馬來西亞拉茶等等,均十分惹味和具人氣。

位於一樓的䉑用生活,以研習陶藝及「無用」生活理念為主題,店主均由設計或視覺藝術學系畢業,對陶藝和傳統工藝別有研究,店中售賣的陶器產品精緻優雅之餘更風格濃烈,而店中更常舉辦工藝課程,由手捏陶碗陶杯到拉坯均有機會體驗得到。 騎樓式建築由雙層紅磚為主結構牆,樓板及樓梯由早期的鋼筋混凝土建成。 伸延出行人路的騎樓部分是由本地開採的花崗岩(麻石)石柱支撐。

618上海街: 「618上海街」 旺角百年唐樓改建

「618上海街」最後保留了10幢戰前唐樓騎樓、支撐整排騎樓的13條麻石柱、麻石柱上的廣告招牌等極有歷史價值的元素,更是原汁原味展現昔日的情景於大家眼前。 秉承舊式雜貨店精神,價廉,實用,一切從日常生活出發,雜貨種類實而不華,砂煲罌罉,碗筷叉羹……且並沒有因為裝潢有型,吸引了很多捨得洗錢的 hipsters 及日本遊客而開出「手信價」,反而很多小雜貨十元八塊十零廿蚊有交易。 618上海街 全因店主堅持雜貨就是要服務街坊,解決日常生活需要,並不是用作供奉齋擺,得個靚字。

  • 廣東道1112號多層停車場(按我導航)唔想排隊又想平少少嘅話,廣東道呢個場啱晒你。
  • 這裏陳設以大地色為主調,甫進門已感到舒適,不自覺地陶醉於悅目的器物之間。
  • 而最特別的一次,要數1990至2000年代,蘇師傅嘗試創作全黑色牌身的麻將,並特別更改了字的顏色,例如將東、南、西、北從藍色字改成黃色,可惜銷情平平,最後只得放棄繼續製作。
  • 所以這裏又有日本工藝設計大師柳宗理的產品、型格露營用具、歐美日本生活精品等。
  • 618上海街是旺角区内的保育活化项目,现时开设了不同类型的特色商店及餐厅,并设有一个多用途房间,连同地下大堂的空间均可作社区活动之用。

雕刻麻將的步驟不繁複,難度取決於雕刻的內容,線條、圖案愈複雜,難度愈高,但大部分學員都能在兩小時內完成。 不過拿起雕刀的一刻還是有一定危險,皆因刀口無眼,一不小心就會受傷,「10堂之中有2、3堂會見到血,刀很鋒利,一跣刀就會割傷手」。 後來,因為避風塘遷移和海上交通陸續被陸路交通取代,在六十至七十年代,上海街逐漸被彌敦道超越,後者更成為全九龍最重要的幹道。 位於上海街618號頂層,空間寬敞,室內室外均設座位,着重自然採光,環境非常舒適。

618上海街: 文化屋雑貨店懷舊雜貨集中地

位於商場地下的常常集品,由兩位收集成癮的設計師成立,從各地小店和市集搜羅了許多特色古物家品,由古道具、木箱木盒、許多裝飾品及特色文房小物,以至食器木櫃、或是中大形的古傢具,均帶着一派古雅禪風氣息。 618上海街係由市建局活化保育而改建成既商場,呢度係本港較少擁有完整騎樓嘅唐樓群,所以喺呢次保育入面,騎樓同麻石柱佔咗好重要嘅一環,你仲可以睇到1920年代嘅老店風貌同廣告。 美華氏本是一家二手衣服進出口貿易公司,90年代,香港流行古著起來,店家亦開始轉營特色古著。 衣服類型多是牛仔服、軍裝、Polo 恤衫等等,採購自美國,經過嚴謹的檢驗,保證原裝正貨。 另外,近年美華氏亦會拆解古著,重新設計及組合成新的服裝,頗有賣點,深受年輕人歡迎。

618上海街

本活化項目位於旺角上海街 號,合共14幢樓宇,當中4幢為戰後住宅樓宇,10幢為戰前商業樓宇,後者由古物及古蹟辦事處於2010年訂為二級歷史建築。 由於戰前唐樓的樓宇結構狀況欠佳,亦鑑於現行的法例對建築、結構及消防安全等的要求,以及為了提供先進的機電設備配套,建築群因而需要較大規模的重塑工程。 618上海街 然而,為了保留唐樓群的歷史氛圍,項目會保留建築群面向上海街的外貌,當中長廊,騎樓及其主要的建築特色會被保留。 至於一街之隔的油麻地戲院,則是較多人認識的二級歷史建築,戲院於1930年落成,同屬新古典主義風格,昔日是油麻地避風塘艇夫、菓欄苦力和車夫的消遣地,現已活化成為戲曲活動中心。 618上海街是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位於旺角的保育活化項目,由一列14幢的建築群組成,街道號碼由600至626號,樓高3至6層,主要由磚牆、混凝土或木材搭建而成。

618上海街: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泊車泊邊好

一般 vintage 618上海街 店多賣生活雜貨及衣服,這家則有點不同。 專攻浴堂號碼牌、巴士車票、印刷鉛字粒、經期計算器等古靈精怪物品,未必有實用價值,但滿是故事,盛載了時代的記憶及生活面貌。 如果你是電影美指,或者熱愛懷舊裝潢,在這裏絕對能找到很多寶物。 由三位醉心陶藝的年輕人創辦,店裏大部分的陶瓷器物均出自三人的巧手,小部分陶藝精品從世界不同角落搜集得來。 無論創作者是誰,這裏的器物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簡約實用而富質感,一碗一碟都充滿溫度,讓人愛不釋手。

然而,這裏始終不是阿爺年代的雜貨店,除講究實用外,也很在乎美感、品味及理念。 所以這裏又有日本工藝設計大師柳宗理的產品、型格露營用具、歐美日本生活精品等。 繼由南豐紗廠改造而成的 The 618上海街 Mills 後,另一矚目活化項目618上海街終於出台了。 上海街 號14幢分別於20年代及60年代建成的唐樓,被活化成文創空間,唐樓群的13條富韻味的麻石柱如故,柱上的浮雕書法絲毫不損。 富特色的文創品牌及食店陸續進駐,包括古著店美華氏、雜貨店黑地、新加坡社企餐廳廚尊等。 想知文青蒲點,請留意香港最佳街頭塗鴉藝術和香港最型格的隱蔽小巷。

618上海街: 上海街

其外牆原本亦為紅磚,但在過去多年,各幢外牆已被當時的居民重複翻新及髹上不同顏色,所以在保育外牆時,亦刻意保留了外牆不一致的顏色,以呈現這種非統一和偶然性的特色。 品牌來自日本,主力採購富玩味及懷舊感覺的日本飾物雜貨,手羽、塑膠公仔、鞋履、帽子等等,種類既雜且多,淘寶過程往往充滿驚喜。 總店社長長谷川義太郎昔日常到美國入貨,發現很多精品 made in HK,於是來港旅遊,對香港留下深刻印象。 香港店老闆 Rex 昔日在日本修讀時裝設計,並在當地的文化屋打工,因緣際會,更在2009年把品牌引進香港。 618上海街是旺角区内的保育活化项目,现时开设了不同类型的特色商店及餐厅,并设有一个多用途房间,连同地下大堂的空间均可作社区活动之用。 當中最為注目必定是知名馬來西亞餐室蘇媽蘇媽(詳情按此),新店有逾1,000呎,目前門口已經起圍板,但就暫時未知開幕日期。

REstore個體小店文化保育原址為油麻地,現已搬遷至618上海街1樓。 REstore旨力於文化保育及推廣傳統技藝,店內匯聚香港社區小店的產品,保留產品原有特性,並注入新元素,讓產品重新發揮其用途。 此外,店內更有技藝承傳課程可供大家報讀,特別邀來老店師傅講解,以培養新一代學徒,從而令該技藝得以承傳下去。 同時,REstore個體小店文化保育更會不定時舉行文化活動企劃:當中包括籌劃市集、導賞、展覽、企業合作等各方面的活動。 去年完成重建的「618上海街」,是市區重建局的保育活化項目,保留了上海街裏14幢「上居下舖」的騎樓式建築,其中10幢建於1920至1926年,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另外4幢則建於戰後1963至1964年。

618上海街: 生活 POWER-UP

他小學畢業後,自覺不是讀書材料,恰巧契爺正在做「開大料」(切割麻將原材料亞加力膠板),建議他學習雕刻麻將。 1970年代,他跟着一名上海師傅學師,兩年半後創立了「快富蔴雀」,既是麻將舖亦是工場,除了出售及出租麻將,蘇師傅亦會坐鎮舖內雕刻。 在618上海街二樓,有由新加坡社企Project Dignity營辦的熟食中心廚尊,店中以大排檔形式提供各類型獅城美食,不論是海南雞飯、喇沙,以至咖央多等均極具風味,均由在場不同攤檔新鮮製作,要留意是食店內大部份職員均為特殊需要的弱勢社群人士,值得特別支持。 打卡達人 雷日昇 - 香港資深紀實攝影師,80年代後期起任職新聞攝影師,至今超過30年。 由於上海街比較近海,方便當時渡船街避風塘及鄰近碼頭上岸的船客及水上人購物,於是上海街便開始興旺。 旺角一段隨著彌敦道向太子方向延伸,於1926年完成,成為全九龍最繁盛的街道。

店主是兩個追求生活質感的女子,因此挑選的生活器物亦充滿靈氣,丹麥陶瓷餐具、西班牙 Alicante 草帽、西班牙 Mary Jane 皮鞋、葡萄牙蘆葦織袋等等。 618上海街 如果閣下是女生,更加會捨不得離開,因為店主跟本土裁縫合作設計生產衣服,又從外地搜羅質地與美感並重的衣物,風格偏向簡約清新。 God Dag 是丹麥語好日子的意思,店主希望透過對日常生活一絲不苟的追求,讓日子過得美好。

618上海街: 詳情

蘇師傅坦言,就算有年輕人願意學習他的手藝,也無用武之處,「這一行一定是夕陽西下了,做這一行都是想『搵食』,正式學會雕全副麻將都沒用,現在愈來愈少人打麻將,搵唔到食」。 打麻將不像從前般流行,直接影響蘇師傅的生意,他創立的「快富蔴雀」已由全盛時期6間分店,至今只剩一間由他弟弟經營的店舖,蘇師傅亦已轉行駕校巴了。 618上海街也不是只照顧女生或文青,也有點適合型男捧場的潮店,好像張梁記便是為愛打扮的男生而設,店中擺放着傳統理髮店座椅,卻有許多男士髮型及Grooming的產品,而除了髮泥髮油、古龍水及個人護理用品,更有火機、剃鬚刀等男士產品。 上海街的前身是差館街,名字源於1860年代末落成、座落在差館街和公眾四方街(現眾坊街)之間的油麻地警署。 油麻地受到當時港英政府的重視,加上是天然的港灣,因此成為全九龍最早被開發的地區。 1885年新填地街填海工程完成後,差館街由公眾四方街延伸至奶路臣街。

618上海街

618上海街內有不少打卡位,也有不少充滿復古情懷的商店食肆,值得大家花上半天細細觀賞。 蘇師傅說當時勤快的話,每日可以雕刻3副共432隻麻將,一個月也可賺到$700至$800,而且工作時間自由,隨時可放假。 除此之外,創作靈活是手雕麻將最大的好處,蘇師傅接過不少客人的特別訂製,以前流行把麻將當作喬遷禮物祝賀朋友新屋入伙,不少顧客會要求把「新居之喜」四字刻於「白板」中央位置。 618上海街2023 而最特別的一次,要數1990至2000年代,蘇師傅嘗試創作全黑色牌身的麻將,並特別更改了字的顏色,例如將東、南、西、北從藍色字改成黃色,可惜銷情平平,最後只得放棄繼續製作。

618上海街: 歷史

上海街(英語:Shanghai Street)是香港油尖旺區的一條街道,貫穿佐敦、油麻地及旺角。 618上海街2023 街道從北至南走向,南起柯士甸道,北至荔枝角道,即是與彌敦道、廟街、砵蘭街及新填地街、廣東道大致平行。 當年只為「搵兩餐」入行,沒想到轉眼已經半個世紀,豁達的蘇師傅樂觀面對手雕麻將行業式微,更感謝這門手藝讓他有能力養妻活兒,「沒落就是沒落,真的不會感到太可惜。時代會變,學這門手藝都是為餬口,餬不了口就轉行。(雕麻將)不能說是好好搵,起碼搵到兩餐、仔大女大,就夠了」。 工業化興起,令手雕麻將日漸式微,「機雕麻雀雕得深、準、快,一日可以雕十多副,每隻百分之百一樣,成本又便宜」。

主打日式家庭料理,多數人點「一汁三菜」套餐,即是日式定食般一碗湯配上三道菜連白飯,健康美味。 飯後可考慮柯打甜品及咖啡,例如伯爵茶傳統班戟,班戟包着麻糬,配上燒海鹽芝士忌廉醬、雪糕等,鹹甜配合得宜。 上海街原本為3線南行,1970年代由於興建地鐵關係,上海街由荔枝角道至眾坊街一段的右邊行車線改為北行。 那時,港島也有相同的街道名稱,為免混淆,政府於1909年將差館街易名為上海街,就像鄰近的甘肅街、北京道般,根據中國省份或城市而命名。

618上海街: 歷史建築

這裏陳設以大地色為主調,甫進門已感到舒適,不自覺地陶醉於悅目的器物之間。 常常集品為香港少有的古道具空間,收集了香港各收藏前輩的器物和店長搜集的古道具,更有中大型日本古家具系列、精心挑選的日本和台灣作家作品,以及古文房具和紙品系列,產品包羅萬有,像是台灣陶瓷餐具、來自日本的扣針等,各位識貨之人不能錯過! 另外,常常集品更會定期舉辦不同展覽及工作坊,讓一眾同好之人互相分享及交流。 618上海街位于旺角上海街600至626号,由一列14幢楼高3至6层,主要由砖牆、石屎或木材搭建而成的建筑群组成。 618上海街2023 当中10幢建于1920年至1926年、楼高3至4层的骑楼式建筑于2010年评为二级历史建筑;馀下4幢6层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则建于战后1963年至1964年。

  • 當中10幢騎樓式建築建於1920至1926年,獲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另4幢6層高建築則建於戰後1963至1964年,為鋼筋混凝土建築。
  • 由於上海街比較近海,方便當時渡船街避風塘及鄰近碼頭上岸的船客及水上人購物,於是上海街便開始興旺。
  • 如果閣下是女生,更加會捨不得離開,因為店主跟本土裁縫合作設計生產衣服,又從外地搜羅質地與美感並重的衣物,風格偏向簡約清新。
  • 除此之外,創作靈活是手雕麻將最大的好處,蘇師傅接過不少客人的特別訂製,以前流行把麻將當作喬遷禮物祝賀朋友新屋入伙,不少顧客會要求把「新居之喜」四字刻於「白板」中央位置。
  • 然而,為了保留唐樓群的歷史氛圍,項目會保留建築群面向上海街的外貌,當中長廊,騎樓及其主要的建築特色會被保留。

骑楼式建筑属典型的「上居下舖」,结合了中国南方街舖屋和西方廊柱式的建筑特色。 此类建筑风格于19世纪末到战后初期在粤港流行,亦形成了香港当时商业街道的主要风貌。 1970年代以前,彌敦道還沒發展,上海街是當時主要的營商地點,但現只剩下一些售賣與中國傳統有關的商店,如裙褂店及風水店。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