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新都戲院9大分析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新都戲院

自今年5月市中院开展“上诉案件卷宗移送周期较长”主题教育整改整治工作以来,新都法院持续开展“压缩上诉流转耗时”攻坚行动,紧盯上诉耗时1-6月压缩至50日以内、7-12月压缩至30日以内的目标,先后开展两轮全面排查梳理,上诉流转耗时相较去年平均缩短9天,成效初显。 2020 年 10 月位於北角英皇道的皇都戲院批出強制拍賣,由新世界發展正式取得業權,宣佈將盡力復修並保育這座屬一級歷史建築的戲院。 在皇都戲院展開復修並建構成一個藝術文化表演的全新地標前,新世界旗下的非牟利機構 Culture for Tomorrow 特別舉辦名為《尋找你我他的皇都》的代入式歷史體驗活動,讓人親歷皇都的昔日輝煌。

会上,立案庭通报了2023年1-6月各审判部门、审判团队上诉案件流转天数及电子卷宗不规范移送情况,并对上诉案件电子卷宗移送操作步骤进行现场规范化演示。 参会人员分享了上诉案件移送过程中的经验技巧,并对存在的难点、堵点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立案庭围绕上诉流转工作中的关键点和常见问题进行解答,并对上诉移送材料、移送周期、办理程序以及其他注意事项进行提示强调。 在香港文化遺產建築之一的皇都戲院重建動工前,特別舉辦名為《尋找你我他的皇都》的代入式歷史體驗活動! 與其空等出遊之日來臨,不如發掘一些被遺忘的香港好去處,來一趟小旅行,編輯推薦 8 新都戲院2023 個打卡點讓你一探皇都戲院的前世今生。

新都戲院: 昔日皇都戲院的售票處、戲票

秉承“跳起摸高”理念,新都法院制定《普通上诉案件流转“30日”操作指引》,对在今年7月1日前提起上诉的案件,明确5个环节具体用时;对在今年7月1日后提起上诉的案件,明确3个环节具体用时,精细深入推进上诉流转工作。 而改寫戲院命運,卻是1995年一場四級大火,火災後戲院生意一蹶不振,終於在1997年結業。 香港不少古老建築物都有鬼故傳出,當中戲院靈異事件可說是一籮籮,如位於北角的皇都戲院,前身是璇宮戲院,由創辦人歐德禮MBE (Harry Oscar Odell)於1952年創建,1959年易手改名為皇都戲院。 屹立北角68年的皇都戲院,以獨一無二的拱形桁架聞名中外,戲院正門上方的《蟬迷董卓》大型浮雕亦是的標誌,在當時來說設計非常前衞。 為了籌備保育皇都戲院,集團於 3 年前開始搜集與皇都相關的舊物,在是次《尋找你我他的皇都》活動中亦有展出,包括 50 年代用作簡介上演電影的戲橋、超等位、堂座、午夜場舊戲票、戲院員工制服、英皇道電車站明信片、舊北角鳥瞰圖等逾百件收藏。 新都戲院 皇都戲院是戰後全港最舊的單棟型「劇院式戲院」,在50年代有不少國際級演奏家及歌唱家都曾在場內演出,包括:歌后鄧麗君、日本松竹歌舞團、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女高音費明儀、粵劇組合「大龍鳳劇團」麥炳榮、鳳凰女等。

戲院昔日放置廣告畫板的枝架,以至原有的霓虹光管招牌枝架,依然沒有拆掉,只是經過翻新,變成光管燈箱,換上的是另一些宣傳信息而已;加一點點想像力,以及一點點回憶元素,還能理出昔日戲院的面貌。 百樂戲院以它巨大的廣告畫,不時提醒你它的存在,但躲縮在摩頓臺上的新都,可謂鬧市邊緣的一枚砂石,不知不覺又不起眼。 每次乘電車路過此段路,摩頓臺路口的幾株樹總把新都半遮半掩,要不探頭探腦張看,亦不知它上映甚麼電影。 由於天台「飛拱」不作對外開放,因此場內特地架設霓虹燈桁架模型,是為識別度和人氣最高的打卡點! 因此,可以記的實在不多,嚴格來說,連它的內裡環境都忘得一乾二淨。 一如當時的戲院,它向街的大堂不算細小,在晦暗的光管燈光影照下,卻又毫不起眼,5時半的場次,觀眾寥寥。

新都戲院: 電影海報

为纵深推进“案件-纠纷”双向评价机制落地见效,进一步压缩上诉案件流转耗时,做深做实“双提升”工程,新都法院在梳理排查、交流座谈、配套机制上“三步走”,打好上诉案件流转“组合拳”,切实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今次活動一方面重現皇都戲院的歷史,另一方面亦展現嶄新的可能,特地邀請新一代年青藝術家,以他們的嶄新視角述說舊時代,例如90 新都戲院2023 後電影海報畫家、「無紙用工作室」創辦人林嘉恒,他向來醉心香港電影,便以數碼化技術配合幽默觸覺,在皇都商場外牆繪畫了一幅「全院滿座」的海報,充滿幽默趣味。 新都戲院 上诉流转耗时是纠纷在院时间的重点指标,也是践行司法为民的重要环节,新都法院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持续优化并压缩上诉流转各环节耗时,进一步提升当事人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新都戲院

連續 新都戲院2023 3 年榮膺全港書法公開賽冠軍的年青書法家、「抒發」專頁的創辦人陳家浚(Sam),則融入 50 至 60 年代與電影相關的設計風格,在商場內鐵閘上即席揮毫,把經典書法之美融入日常細節中。 只能說它是「砂石」,因為很難比喻為「明珠」,在1980年代中期,它屬快樂院線一員,主力放映色情片,經過院線重組,它歸入普慶線,轉放西片,其後輾轉再加入金公主院線,而我唯一一次在新都看的電影,就是1987年爾冬陞的《人民英雄》。 這趟體驗之旅由踏入皇都戲院商場,在售票處接過一張舊式戲票開始,時光立即倒流回到舊時代。

新都戲院: 香港文化遺產建築:皇都戲院皇建前的回顧

除了親歷其境感受皇都戲院和歷史的變遷外,這次你更可用耳朵去聽。 資深音樂人黃志淙分享他眼中當年的潮人集中地 ── 皇都商場內「偉倫唱片」的回憶,親訂見證香港音樂潮流更替的歌曲清單,可於 新都戲院 KKBOX 試聽——種種新與舊的碰撞,均為歷史建築注入了年輕活力,令人更期待戲院復修後的面貌。 皇都戲院於 新都戲院2023 1952 年落成,至今有近 70 年歷史,乃香港碩果僅存的單幢式戲院,其最為人熟悉的標誌設計,是天台的「拋物線形混凝土桁架」(俗稱「飛拱」),無可比擬的建築特色甚至被國際保育組織 Docomomo International 譽為全球戲院獨一無二的設計。 有興趣參與《尋找你我他的皇都》活動的話,只要登記成為新世界旗下非牟利機構 Culture for tomorrow 的會員,再行預約,同時亦有網上虛擬導賞,安坐家中也可來一趟歷史遊覽。

新都戲院

皇都戲院作為香港文化遺產建築之一,裡裡外外都有很多值得大家細味的設計和細節。 首先當你乘搭電車、逛街經過皇都戲院英皇道入口,請先抬頭看看建築上的《蟬迷董卓》大型浮雕裝飾,這個是皇都戲院珍貴的歷史遺跡之一。 新都戲院 當時居住在北角,不時都留意新都上甚麼片,老想著還會再臨一回吧,怎料直至它結業,還是找不著機會。 戲院結束,建築物沒有拆卸,樓下大堂變身為一間間細小的商店,而餘下的範圍,就是某一教會組織的地區會堂。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