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鴨脷洲大街地鐵站出口好唔好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鴨脷洲大街地鐵站出口

海怡半島站以青綠色為主調,大堂牆身及月台支柱鋪上焗漆板,月台部分牆身及通往出口之電梯及樓梯間之分隔欄則鋪以紙皮石。 海怡半島站主要連接鴨脷洲邨及海怡半島,有3個出口,其中A出口有行人天橋連接鴨脷洲邨和海怡半島,B出口往海怡路,而C出口往怡南路。 利東站是南港島綫的中途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海怡半島方向或金鐘方向的列車,往返港島南部及港島北岸等地。 利東站建於利東邨下方岩石地層開挖的大型岩洞內,建造方式類同太古站,是港鐵網絡中第五個同類設計車站[2]。 不過其拱頂設計為假天花遮蓋,乘客不能從車站大堂清楚觀察到,只能從大堂為無柱空間得知處於岩洞內。 由於利東邨一帶處於海拔約70米的位置,故利東站亦成為港鐵網絡中海拔最高的地底車站。

  • 註:根據現行「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由於政府與綠色專線小巴/專營巴士營運商之間的補助計算安排,使用樂悠咭人士、長者或合資格殘疾人士由港鐵轉乘專線小巴/專營巴士時,可能未能享有全數轉乘優惠。
  • 而至於連接奇靈里的B3出口因挖掘時遇到不少阻滯,所以由原先預計啟用日期為2015年底,不斷拖延至2016年3月。
  • 及至香港仔黃埔船塢於19世紀末期落成後,大街北面海邊逐漸發展成船廠集中地。
  • 中環(交易廣場)開經:干諾道中、夏愨道、紅棉路支路、金鐘道、添馬街、德立街、金鐘(東)巴士總站、樂禮街、金鐘道、軒尼詩道、分域街、莊士敦道、灣仔道、摩理臣山道、黃泥涌道、香港仔隧道、黃竹坑道及鴨脷洲橋道。
  • 鴨脷洲大街為島上最早的道路,亦為島上最早有人定居的地方,早在明朝《粵大記》中有記載有居民定居的記錄。
  • 南灣依山臨海而建,設有花費5億興建的會所,單位平均呎價高於另一著名豪宅貝沙灣,部分分層單位的售價及租金甚至超越其他豪宅獨立屋。

如欲查閱此站附近前往各港鐵車站的公共交通工具資料,可參考「乘車應變錦囊」,或瀏覽運輸署網頁。 海怡半島站B出入口鄰近車站大堂的部分,位於海怡路路面下一個被混凝土結構所圍封、用作放置地底公共管線的空間內。 鴨脷洲大街地鐵站出口 由於該空間與外界完全分隔,不會直接受地下水或雨水影響;加上受該空間所限,因此B出入口頂部採用了較獨特設計,以較薄防火板建造。 鴨脷洲大街地鐵站出口 鴨脷洲大街地鐵站出口 港鐵公司喺規劃呢個站嗰時,曾經建議喺漁安苑設立出口,但係最終因為未能夠同漁安苑業主立案法團達成協議而告吹。 另一方面,A2出口嘅升降機原本係消防處規定作為緊急用途而興建,經南區區議會爭取,港鐵公司同意開放畀公眾使用,成為通往鴨脷洲橋道嘅出入口,出入口外面有設行人天橋跨越鴨脷洲橋道連接漁安苑。 座落鴨脷洲大街北岸的香港房屋協會夾心階層住屋計劃屋苑--悅海華庭,於1998年9月開始入伙[2]。

鴨脷洲大街地鐵站出口: 車站大堂方向設計出錯

在交通正常的情況下,如乘坐港鐵前往銅鑼灣普遍需15至20分鐘,中環只需10分鐘。 鴨脷洲大街地鐵站出口2023 若駕車來往商業集中的數碼港,只需約6分鐘,赤柱半島約25分鐘,往新界東則普遍使用兩條海底隧道途經九龍東西各區。 B3出口在車站啟用時未能隨之投入服務,港鐵曾在B出口的升降機大堂末端設置了臨時圍板以分隔B3出口的工地,確保車站運作和人流不會受到工程影響。 而最終B3出口亦於2016年3月27日啟用,而該出入口的升降機亦在同年6月25日投入服務[26][27]。 該路線提供半山區(堅道、柏道、西摩道及羅便臣道)來往中環及金鐘的港鐵接駁巴士服務,回程途經上環,於1955年8月16日起投入服務。

後來在西營盤站啟用前夕(2015年3月28日),港鐵為方便清潔而移除西營盤站月台幕門玻璃的貼紙。 鴨脷洲大街地鐵站出口2023 西營盤站大堂及月台則以紫色[4]為主色,與上環站的啡黃色形成對比[5],但車站裝修以搪瓷焗漆板及中文書法為裝飾,又能與港島綫其他車站的整體設計風格連成一氣。 提供穿梭嘉亨灣、愛秩序灣、筲箕灣、西灣河、鰂魚涌、北角、炮台山、銅鑼灣、灣仔、金鐘及中環的流水線巴士服務。 於2023年3月20日起投入服務,由九巴及城巴聯合經營,途經百勝角、日出康城、將藍公路、東區海底隧道、東區走廊、銅鑼灣(只限回程)、灣仔及金鐘,只於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鴨脷洲大街地鐵站出口: 總站路線資料(專線小巴)

乘客領取優惠後,仍可使用該八達通乘搭其他交通工具或購物;但使用了該八達通於其他港鐵車站入閘乘車,該優惠便會自動取消[21]。 利東站是港島南線(東段)終點站前的一個站,位於利東村,以行人隧道與鴨脷洲大街連接。 其深度達地面以下60米,是整個香港鐵路系統中,其中一個最深層的鐵路站。

1982年3月15日投入服務,是第一批城巴由中巴手上接辦的26條巴士路線之一。 途經香港仔隧道、軒尼詩道、金鐘道,是黃竹坑居民來往中環上班下班的主要的路線。 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英語:Central (Exchange Square) Bus Terminus)是香港一個坑狀室內巴士總站,位於中環干諾道中與港景街之間,供多條巴士路線使用。

鴨脷洲大街地鐵站出口: 出口

在德輔道西110號的地面可以看到一個貼有地鐵告示的電力支站(ESS)(已於港島綫西延工程中拆卸)。 於1995年12月6日投入服務,由九巴及城巴聯營,往返馬鞍山及中環。 途經大老山隧道、觀塘繞道、東區海底隧道、東區走廊、灣仔。

鴨脷洲大街地鐵站出口

1960年7月1日投入服務,現由新巴營運,來往中環5號碼頭及山頂之間,上午十時前的班次則以此為總站。 如同南港島綫利東及黃竹坑站,此站是首批全站不設客務中心之港鐵重鐵車站,大堂僅設資訊台及三部自助客務機,乘客如遇票務疑難,須透過自助客務機之視像通話功能向站外職員求助。 由於南港島綫班次並不頻密,故大部分時間只需使用一個月台,而繁忙時間才會使用兩個月台。

鴨脷洲大街地鐵站出口: 使用情況資訊

利東站(粵拼:lei6 dung1 zaam6;英文:Lei Tung Station)係香港一鐵路車站,喺香港島鴨脷洲東北利東邨附近,歸港鐵南港島綫,2016年12月28號啟用。 呢個站係目前港鐵系統入面最南端嘅車站(呢個站開通之前係柴灣站),亦曾經成為中國最南嘅地鐵站(2019年俾澳門輕軌蓮花口岸站取代)。 呢個站最高點比海平面高70米,係港鐵系統當中海拔最高嘅地底車站。

另外,車站出入口以灰色及磚紅色為外牆主色,而出入口設計以小廣場、公園及梯級等設計手法與社區無縫結合,讓車站出入口融入社區之中,不顯突兀,亦貫徹了「社區車站」的設計概念。 2008年3月17日開辦,由新巴營辦,來往金鐘及數碼港之間。 只在星期一至六服務,早上時段的班次在抵達干諾道中後,便取道林士街天橋,不經上環及西營盤,本路線並與4號線提供聯合班次。 2000年5月2日投入服務,由九巴及城巴聯合經營,途經寶琳北路、將軍澳隧道、啟田道、東區海底隧道、東區走廊、告士打道,只在平日上午提供服務,假日停開。 鴨脷洲大街地鐵站出口2023 # 持「全月通2 (屯門-南昌)」及「全月通3 (屯門-紅磡)」的乘客可於上述港鐵站免費轉乘此專線小巴直至另行通告。

鴨脷洲大街地鐵站出口: 海洋公園站-B2出口直達海洋公園門口

現時,鴨脷洲往市區的路線愈來愈多,而且590線(由新巴營運)則經常以特快作招徠(經堅拿道天橋及告士打道),搶去本線不少乘客。 另外A1出口旁亦設有升降機連接位於鴨脷洲橋道的A2出口。 1975年1月1日,為配合中巴南區路線重組而投入服務,現時由城巴營運,途經香港仔隧道、灣仔北及金鐘,是香港仔居民來往中環上班下班的主要路線。 作為鴨脷洲大街唯一巴士總站,從這裡始發的巴士路線卻全數只在繁忙時間服務,每天晚上7時後及星期日更沒有任何專營巴士服務。 大街居民早已習慣步行來往鴨脷洲橋道兩個巴士站,乘搭其他巴士路線,亦可選乘從惠風街或平瀾街開出的專綫小巴路線,前往鴨脷洲各處及香港仔。 市民亦可到鴨脷洲海濱長廊近悅海華庭的碼頭,乘搭街渡直達香港仔海傍道。

在鴨脷洲區議員反對下,運輸署、城巴和海洋公園再作磋商,最終擱置鴨廠重開方案[4]。 隨後,車廠短期租約於2007年10月屆滿[5],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在車廠原址進行「鴨脷洲北部填海區康樂發展工程」[6],興建地區休憩設施「鴨脷洲風之塔公園」,已於2009年9月28日開幕。 2002年,特區政府邀請地鐵公司重新研究規劃南港島綫,其中建議興建「海怡半島站」。 2003年11月,地鐵大幅修改南港島綫走綫規劃,為此提出三個初步方案,首次建議以海怡半島站作總站。

鴨脷洲大街地鐵站出口: 港鐵轉乘優惠

1933年6月投入服務,現由新巴營辦,來往黃竹坑及中環之間,星期一至五早上繁忙時間外的班次則以循環線形式運作,不經此總站。 作為鴨脷洲第一條道路,鴨脷洲大街亦為島上最早有人定居的地方,早在明朝《粵大記》中已有記載,以漁村為主。 及至香港仔黃埔船塢於19世紀末期落成後,大街北面海邊逐漸發展成船廠集中地。 1985年,政府於鴨脷洲北岸展開大規模填海工程,不少船廠被迫遷移到鴨脷洲海旁道,或黃竹坑深灣道沿岸的臨時工業區。 該綫屬運輸署就南港島綫通車而建議開辦之接駁交通服務[5],唯在地區人士反對下擱置[6]。

鴨脷洲大街地鐵站出口

2009年政府花費億元興建的風之塔公園落成,佔地2.62公頃,位於大街。 鴨脷洲除了有巴士服務來往港島、九龍其他地區外,亦有專線小巴,另外鴨脷洲大街亦有街渡來往鴨脷洲及香港仔。 鴨脷洲大街地鐵站出口2023 部分機構及屋苑亦設有穿梭巴士供住戶、客戶使用,如南灣便設有來往中環、香港仔的居民穿梭巴士。

鴨脷洲大街地鐵站出口: 設計

海怡半島站月台位處海怡半島公共運輸交匯處外一段怡南路地底,採用島式月台設計,兩個月台處於同一月台島上,設有月台幕門。 此站位於南港島綫路軌盡頭,往海怡半島之列車駛入月台開門後,便會改為相反方向。 連接大堂的電梯位於月台(路軌盡頭)的西北端,因此車站大堂及出口均位處車站西北面。 註:根據現行「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由於政府與綠色專線小巴/專營巴士營運商之間的補助計算安排,使用樂悠咭人士、長者或合資格殘疾人士由港鐵轉乘專線小巴/專營巴士時,可能未能享有全數轉乘優惠。

而隨着港鐵南港島綫於2016年12月28日通車[10],鴨脷洲便有鐵路直達,分別在島的西及東面設有海怡半島及利東兩站,由總站海怡半島來往南港島綫總站金鐘只需約11分鐘[11]。 而隨著港鐵南港島綫於2016年12月28日通車[10],鴨脷洲便有鐵路直達,分別在島的西及東面設有海怡半島及利東兩站,由總站海怡半島來往南港島綫總站金鐘只需約11分鐘[11]。 而除了C出口外,車站各個出入口均與車站大堂有一段距離:如前往A出口之行人隧道長約260米,市民需徒步約5分鐘才能到達;而前往B3出口更需約9分鐘,成為西港島綫車站最長的出入口之一[9]。 鴨脷洲大街地鐵站出口2023 而市民亦可使用車站非付費區內的升降機專用出入口及全天候綜合行人網絡,於車站開放時間內穿梭區內不同地方[10]。

鴨脷洲大街地鐵站出口: 車站象徵

港鐵曾於2016年3月16日發出電郵,指該出入口將於同月20日正式啟用。 然而出入口最終於同月27日才啟用,而出入口升降機則延至同年6月25日啟用[12]。 鴨脷洲是離香港島中心較偏遠的地方,因此對往中環的交通有一定的需求。 1980年6月20日中巴開辦90M,是90的前身;當時香港仔隧道仍未開通,因此90M線需取道跑馬地黃泥涌道、藍塘道、黃泥涌峽道及南風道。 鴨脷洲大街地鐵站出口2023 1982年3月15日,香港仔隧道通車,90M線便改經該隧道往返南區及灣仔、中環之間。 1987年4月13日,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啟用,90M線便遷往該處,並更改編號為90。

鴨脷洲大街地鐵站出口

因應海洋公園發展,政府2006年建議收回城巴海洋公園車廠土地,提出城巴在黃竹坑重置新車廠過渡期間,短暫重開鴨廠,以便提供巴士臨時停泊與維修場地。 2011年7月8日,南港島綫(東段)工程項目正式動工[10]。 此站的接駁巴士上落客點設於海怡路「海怡半島美暉閣」巴士站,可用,或依職員指示前往。 港鐵免費接駁巴士只於鐵路事故期間提供服務,詳情可留意港鐵公布,或站內告示。

鴨脷洲大街地鐵站出口: 南港島線 即將通車!率先睇4大站出口資訊

及後為防止落入日軍手上,炮台在香港保衛戰期間由守軍自行破壞。 由於當時鴨脷洲的英文名為Aberdeen Island,因此炮台的名稱取其英語音譯為鴨巴甸炮台。 至1976年至78年間,鴨脷洲開始發展,政府將其名改為音譯的Ap Lei 鴨脷洲大街地鐵站出口2023 Chau(另一英文為Aberdeen Island)。 面積僅1.3平方公里,但是前二十大的香港岛屿,2011年時住有約86,355人[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達66,426人。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