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2023介紹!(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

「魚蛋」即是魚丸,是香港最受歡迎及最常見的小吃。 「魚蛋」是五、六十年代開始的小吃,當時所運用的材料,是製作潮州白魚丸所剩餘材料,或不太新鮮的魚肉以減低成本,混合再經油炸而成。 現在市面大多的「魚蛋」都是由批發而來,所以味道沒有太大的差別。 [11]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 有商販為製造更豐富的味覺刺激,遂製作出辣咖喱味的「魚蛋」。

另外,小吃進入了文藝創作之中,更加深化了這份共同感。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 近年麥嘜與「魚蛋」、缽仔糕及雞髀「合作」發行的地鐵車票,也就是挪用了這份本土意識的其中一個商業例子。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 在桃園也吃的到「香港地道美食」! 滿足你的港式味蕾 桃園|美生餐室

但其他地方的小食部,例如運動場,仍然有不少這些「垃圾食物」出售。 這種自少就進食「咖喱魚蛋」的習慣,或多或少地促使「魚蛋」成為了香港「街頭小食」之中的代表作。 魚蛋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

雖然街頭小吃店的腸粉餡料選擇或者較少,但是價格親民,伴以芝麻醬及辣椒醬,同樣大受歡迎。 燒賣是點心的代表,而魚蛋(魚肉切碎後攪拌成團狀)則常見於麵店內,但其受歡迎程度令它們登上了眾多街頭小吃店的菜單中。 有別於茶樓裡的燒賣,小吃店的燒賣混合著豬肉及魚肉(而非蝦),並裹在黃色麵粉皮中,一般伴以醬油和辣椒油一起享用,風味與茶樓與麵店的不太相同。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 香港西多士

近年市面的「魚蛋」,都以自家出色的辣味或咖喱味道作招徠。 從「街頭小食」歷史窺探香港 談起「街頭小食」,可以說是人民求生與民間智慧而衍生的。 小販是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一個普遍職業,一般是為了生計而開始。 隨著香港社會的變遷,「街頭小食」仍然與港人生活和香港社會有著密切的關係。

經典式:瑞記咖啡(Shui Kee Coffee),經典的西多士做法,搭配香港已少見的玻璃樽奶茶,充滿了濃濃的懷舊風。 經典式:合益泰小食(Hop Yik Tai),腸粉多搭配海鮮、醬油、辣椒醬等,最後撒上一層烤芝麻,香軟可口,據說每天熱賣超過5,000條。 就像廣東最著名的腸粉一樣,蒸熟的米紙捲起來,在香港也是一道非常受歡迎的外帶小吃。 薄薄的米汁蒸熟打成捲,捲成小小的臘腸狀,搭配可口的番茄醬、醬油或其他配料,能夠讓你迅速解饞。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 香港懷舊小食3. 糯米糍

「街頭小食」不單顯露了香港過去的歷史及成份,隨著社會發展,「街頭小食」也見證及跟隨了她的改變。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 「街頭小食」最初被認定為不合衞生、低俗和不能登大雅之堂,隨著香港社會的發展,市民經歷向上流動,「街頭小食」進入了原本不屬於它們的地方,也得到了從前沒有的認同。

魚蛋堪稱是香港人的小食王,魚蛋由成本便宜的魚類和麵粉製成,當中咖哩魚蛋最受歡迎。 香港人的生活步伐急促,不會浪費一分一秒,小販不花數秒就用竹籤串起了魚蛋,食客更可拿著邊走邊吃,像魚蛋這樣的小食就正中香港人的心意。 外層香脆,咬進去又鬆軟香嫩,不得不說,香港人對雞蛋仔毫無抵抗力。 剛剛拿到手的熱雞蛋仔,任豐富的奶油香味蔓延,一口咬下去,極其滿足,邊走邊吃饞倒了一旁路人。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 香港最佳牛扒餐廳

不單外來的小吃進駐了本港,也有改良了本土、傳統及外來小吃的例子。 而隨著全球化,香港的「街頭小食」也被帶到了其他地方,並冠以「港式」的名銜。 這些看似是個人懷緬的情懷,經過傳媒的介紹及報道後,卻發現是一種集體回憶。 若要再明顯一些的例子,應該會是移民或留學到外地回港的人了。

在香港,一杯港式奶茶或檸檬冰茶,配上一個吐司三明治,是很多香港人最喜歡的下午茶。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2023 從銷售「街頭小食」窺探香港社會發展 現在比較普遍的銷售方式已不是從街上的小販處而來,而是轉換成於街頭的小吃店鋪處購買而來,這種轉變和當中的曲折,正好訴說出香港社會的發展。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 香港「街頭小食」與香港文化認同

因為其外型似菲林,所以當年最常聽到父母問仔女:「食唔食菲林呀?」。 在50年代的街頭隨處可見,以粘米粉及白糖製成,外型呈白色的鬆糕狀,味道清香而不膩,口感鬆軟有彈性,是舊時極受歡迎的街頭小食之一。 煎釀三寶的名字是指顧客可以用同一價錢,從一堆煎釀小吃中任選三件,這些煎釀小吃通常會釀上鯪魚肉一起煎,更可蘸豉油和辣椒油來吃。 經典式:源記甜品專家(YuenKee Dessert),老字號的糖水鋪,賣的多是傳統甜湯,更以杏仁露、合桃露和桑寄生出名,每份糖水也可配以蓮子/蛋,再加上全雞蛋蛋糕,完美餐後甜點。

  • 新城內的food court 「得米美食檔」不但引入了不少特色小食店,甚至還找來了當年在牛下無人不知的牛雜店「八座小食」重新營業!
  • 甚至剛剛下班,穿著西裝或套裝的男女,都不難發現他們購買和進食「街頭小食」;早就把學校的教晦拋諸腦後。
  • 其中一段短片中,一個身型肥胖穿白色背心的小販,含著香煙出售牛雜,整個過程描繪出流動熟食小販的攤檔是如何的不衞生。
  • 魚蛋
  • 現在比較普遍的銷售方式已不是從街上的小販處而來,而是轉換成於街頭的小吃店鋪處購買而來,這種轉變和當中的曲折,正好訴說出香港社會的發展。
  • 是街頭店鋪讓一些「街頭小食」得以進入便利店,街頭店鋪如前所說以小吃賺錢不少,便利店遂售賣「魚肉燒賣」作試驗,並平價銷售以作宣傳推廣。

[iii] 或者這些「街頭小食」不能持續地在酒店的餐廳及茶座裡出現,但這都顯示了它們的文化價值被接納和被認同。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 自五十年代以來,咖喱魚蛋大概是香港最傳統的街頭小食,用竹籤篤起光滑彈牙的魚蛋,再浸在咖喱醬裏,十分滋味。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 香港最佳大牌檔

製作叮叮糖最重要的是拉扯糖膠從而令糖變得鬆化的過程,但糖膠很快變乾變硬,因此要在5分鐘內把糖膠拉好,所以與龍鬚糖一樣,其手藝一定要有返咁上下。 相傳是一種清代已出現的民間小吃,並一直流傳至90年代,糖蔥是由蔗糖不斷加熱而做成,配合甜的椰絲、芝麻及麥芽糖,或鹹的菜脯、莞茜、蔥及蒜等,再以薄薄的皮包裹着吃。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2023 臭豆腐是一種兩極化的香港小食,有人覺得臭豆腐的味道奇臭無比, 但有些人卻對它的獨特味道愛不釋手。 臭豆腐其實是種發酵食品,把豆腐浸在「臭滷」中一段時間,經發酵後便產生出獨特的臭味,不過臭豆腐聞起來臭,吃上去並沒有臭味的。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

從前便利店可以買到的,最多只是茶葉蛋和冷藏點心,到最後茶葉蛋更銷聲匿跡。 近年便利店售賣熱食,最初開設售賣日式小食的櫃位,如日式魚蛋,日式蝦丸、薯餅等;隨後跟隨潮流售賣德國香腸,這都顯示了本地「街頭小食」被忽略。 原因不難理解,大概是因為這些小吃從來都給人低下的感覺,不如日式小食、德國香腸,甚至冷藏點心般有氣派。 是街頭店鋪讓一些「街頭小食」得以進入便利店,街頭店鋪如前所說以小吃賺錢不少,便利店遂售賣「魚肉燒賣」作試驗,並平價銷售以作宣傳推廣。 今天兩家大型連鎖便利店都已經售賣「魚肉燒賣」、「咖喱魚蛋」等小吃;而且在原本只有冷藏點心的位置也可找得到它們的冷藏版,好讓便利店沽清小吃時顧客仍有選擇。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 香港懷舊小食郵票滿滿本土情 網民怨無燒賣 有這22款小食就完美

八座小食現任老闆達哥的爸爸,在舊時牛下八座對開球場推木頭車賣牛雜賣足20多年。 當年皇牌的臭豆腐、沙嗲陳皮魚蛋和鹵水均以當年的配方秘製,滷水膽更足足有 28 種材料製成,每一口都是80年代的味道。 從來學校教喻學生不要向街邊小販購買「街頭小食」,因為它們的食物不合衞生,購買這個行為也有損學校形象;穿著制服的紀律性團體課外活動也有規範,不可穿制服在街上進食。 在這個論述下,邊走邊吃、站在街頭進食或購買「街頭小食」,都是個會羞辱學校或團體聲譽,是一個低下層次的行為。 教師每每購買「街頭小食」時,都要留意身邊有沒有相熟學生,以免成為他們的壞榜樣及使自己聲譽受損。 但環顧都市街頭,現在很多人都已經不顧「聲譽」和儀容,只要稍稍向巴士站觀察等車的人龍,不難發現有人拿著「雞蛋仔」、「魚蛋」或燒賣串正在進食,邊走邊吃的例子也不少。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

郵品包括郵票、版票、郵票小型張、小版張、套摺、珍藏卡及已蓋銷首日封(已蓋銷首日封只限於發行首日在各間集郵局發售)。 $3.40-煎釀三寶是以鯪魚膠釀在食材上,然後煎炸而成。 主要的選材有青椒、紅椒及茄子,但事實上「三寶」並非只限此三類,而是泛指以此方式烹調的食材,其他尚有紅腸、豆腐等。 煎釀三寶蘸上豉油後,焦香的魚肉餡料與食材完美結合,齒頰留香。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 香港懷舊小食10. 飛機欖

甚至剛剛下班,穿著西裝或套裝的男女,都不難發現他們購買和進食「街頭小食」;早就把學校的教晦拋諸腦後。 其中就有過報道指有不少辦公室女士冒著被咖喱汁濺污衣服,也要品嘗灣仔某店的「咖喱魷魚」。 [26] 同樣常見的就是她們會組成「掃街」團,以進食「街頭小食」作為正餐。 時至今日,香港人食街頭小食時,大多都是在這些店舖購買後即買即食。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

材料多是平價食物,如粉絲、冬菇、雞肉絲、澱粉等,煮成一鍋後可按個人喜好加入麻油、浙醋等調味料。 香港人天生愛美食,即使是酒足飯飽後,還要再來一道甜品才能滿足。 從大街小巷、街頭小吃到高檔餐廳,少不了的就是糖水和甜品,冬天來碗熱豆花、滾水蛋,夏天來杯冰芒果西米露,才算正式結束了用餐。 經典式:金鳳茶餐廳(Kam Fung),香港傳統的茶餐廳,菠蘿包搭配凍奶茶,經典懷舊的下午茶味道,還需要排隊才能吃得到。 香港街頭小吃又開始受到熱捧,有些得排上好久的隊伍才能吃上一口。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 飲食熱話|網民最愛16款街頭小食 燒賣超人氣力壓腸粉炸髀魚蛋

小販車有不同的設計,每種設計有其所屬烹飪方式,賣其所能烹調的一類食物。 利用鐵模子製作而成的雞蛋仔,傳統上只有奶油原味,但在近年間,市面上推出多款創新口味,如鹹蛋黃、巧克力,甚至綠茶等,極受大眾喜愛。 此外,部分小吃店更會以雞蛋仔包裹冰淇淋,大大增加了它的邪惡指數。 如果你在街頭小吃店聽到咔嚓咔嚓聲的話,那很可能是切碎牛雜時所發出的剪刀聲。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 在香港,人們將牛的不同內臟放入高湯內,並加入柱侯醬汁慢火燉煮成牛雜。 店家會按照客人的要求,從熱鍋裡剪出不同部位的內臟,端出一碟讓人垂涎欲滴的牛雜。

現時全港有近二萬小販,但只得三百多人持流動小販牌照,全是一九七九年前領取。 … 如今時移世易,特區政府仍不肯重新發牌,寧願每年花大量公帑去聘用小販管理隊,但他們根本管不了,自欺欺人。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 街頭小食盡顯香港本土文化靈魂

香港最典型的小吃可能要數牛雜麵了,小火慢燉的熟爛的牛肉、牛雜,搭配鮮美的湯和麵,每一口都是充滿了濃郁的牛雜味道。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它,比如不能接受吃動物內臟的西方國家,所以更讓牛雜麵成為了一種典型的香港美食。 時至今日,這些小食有的依然長賣長有,有的買少見少,有的甚至消聲匿跡。 以下11種懷舊小食,無論是鹹是甜是辣,相信這種「兒時味道」,最後都會讓我們甜在心頭。

軟棉棉的糯米糍外面沾上花生碎及糖,「煙韌」的口感加上甜甜的味道,一吃便會停不了口。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2023 其中一段短片中,一個身型肥胖穿白色背心的小販,含著香煙出售牛雜,整個過程描繪出流動熟食小販的攤檔是如何的不衞生。 另一段短片也揭示了小販對環境所帶來的不便,如阻塞通道,老人因小販濺出的水而滑倒,小孩給濺出的滾油燙傷等;矛頭直指向街邊流動小販,更深刻地指出了熟食小販所帶來的問題和禍害。 [20]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 腸粉

一踏入美生餐室,映入眼簾的就是店內極具巧思的裝潢,牆上掛著滿滿的懷舊的老照片還有精心挑選的古早味桌椅,為整個用餐體驗增添了一份懷舊情懷。 最常提到的街頭美食相信是雞蛋仔,雞蛋仔比較似外國的窩夫、泡芙,一般可以譯作egg puffs或是egg waffle,egg waffle亦可指格仔餅。 茶果可分甜味或鹹味,以前在香港是很常見的小食,但現在已經買少見少,想吃的朋友可能要到新界或離島地區才吃到。 飛機欖又名甘草欖,以前賣甘草欖的流動小販會揹着欖型的容器在街上叫賣,由於當時大多是唐樓,樓層並不多,買家可在陽台扔錢給小販,小販便會將甘草欖扔給買家,就如放飛機般,因此有飛機欖此名。 這裡說的糯米糍並不是大家經常吃的芒果糯米糍,而是中國傳統的糯米糍。

因為港人價值的改變,「街頭小食」因應衞生和健康的關注而進入了店鋪,亦使港人進入了衞生的迷思。 現在,「街頭小食」已可以在茶樓、便利店及酒店內品嘗到;縱然街頭風味是否存在有待商榷。 香港人對「街頭小食」念念不忘,在不同的情況下也可觀察得到,這不是止於個人的懷舊情意,更是香港人的一份集體回憶,也是突顯港人文化身分價值的一個媒介。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店鋪的穩定性及港人的大膽創新和包容,使「街頭小食」更趨多元,種類和口味更多。

香港街頭懷舊小食: 懷舊小食食譜合集|碗仔翅芝麻卷冷糕10大港式小吃 還原古早味道

但是「街頭小食」的故事還沒有完,香港的全球化也使這些「街頭小食」不斷改變。 現時的「街頭小食」已不再是經典的五十款,有很多新的小吃,都是從外地引入的。 另外,「街頭小食」的店鋪也不只限於地鋪,它們開始進駐了商場的店鋪。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