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街市大排檔12大好處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街市大排檔

大排檔是香港其中壹種很受歡迎的街頭露天食肆,也是香港特有的街頭飲食文化,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直到目前為止,全香港只剩下26間大牌檔,而它們主要是集中在中環、深水埗和石硤尾壹帶。 而在壹些政府街市大廈熟食中心裡面的食肆也會保留壹點大牌檔的原有風味。

在香港,高樓林立的中環,有這樣一間看上去有點破舊的鐵皮老店,人均消費不超過五十港幣,卻多次出現在香港TVB電視劇里,被著名美食評論家蔡瀾傾力推薦,這就是勝香園。 位於商業區中心,上環熟食中心是打工仔的天堂,很多人都來這裏吃港式早餐。 瑞記咖啡的老闆夫婦親力親為,而且十分貼心,為免溶冰沖淡奶茶味道,他們會預先裝入玻璃瓶裝冷凍,對聯「咖啡稱皇、奶茶稱霸」並非誇誇其談。 覺得午餐用叫點心太趕的話,不如去利香茶居點心車,自取熱騰騰點心及即叫即煎的糕點。 他們搬上岸後,有部份開檔賣自家捉的海鮮,現在筲箕灣街市仍找到他們的蹤迹。 走進筲箕灣街市大樓,一樓比較多鋪位有開門做生意,有經營香燭、釣魚工具及凍肉的舖位。

街市大排檔: 香港彌敦酒店

一直以來,大牌檔除了要面對政府政策的轉變外,也要面對舊區重建的影響[31],所以大部分大牌檔不是已經結業,就是搬遷到街市大廈的熟食中心,或者轉型為茶餐廳。 街市大排檔 在香港社會對大牌檔飲食文化的保育聲音漸增下[32],政府於2009年宣佈大牌檔活化計劃,為中環的10個大牌檔進行排污改善工程,並研究為檔位接駁煤氣[33]。 香港重光之後的1950年代,政府將大牌和經營熟食檔的牌照二合為一,使街頭熟食攤販成為「大牌檔」[16]。 由於戰後的香港正值百廢待興,但此時又有大批難民從中國大陸湧入,居民謀生不易[8],政府為了增加就業機會及安撫在香港日佔時期中傷亡公務員的家屬,於是發出可在公眾地方經營小型熟食檔的特別牌照[17]。

以往冬菇亭是街坊的「廉價飯堂」,早前有地區人士擔心,冬菇亭翻新設施又加裝冷氣,街坊恐要捱貴飯。 街市大排檔 不過,記者見早茶的食客絡繹不絕,店員笑言開業以來生意不俗,「早茶茶芥只是每位4元,全日免收加一,晚飯更是茶芥全免」。 記者亦見食店推出學生優惠,學生可享28元「兩餸飯」,更獲送汽水。

街市大排檔: 香港荃旅店

在最輝煌的1995年左右,一條大街十四五家大排檔可以由傍晚6點旺到凌晨4點,一間鋪至少有二十幾張摺枱擺到去路中間[3]。 1990年代,大排檔就與音樂茶座、服裝夜市成為廣州的三大標誌[57]。 街市大排檔 但是1990年代以後,大排檔的衛生問題因為被指影響到珠江水質,政府開始整頓大排檔,其後大排檔陷入低谷。

街市大排檔

自從大量公屋商場和街市被房委會出售予領展後,政府無法阻止領展大幅加租,導致部分地區物價高漲,加重市民負擔。 有地區團體、政黨和議員要求政府增建市政大樓街市設施,以打破地產商壟斷香港零售物業,紓解民困。 [6][7][8]房屋署表示若然新建公共屋邨人口達至一至兩萬,而附近無類似設施,仍然考慮興建街市。 此外,於2014年起未來3年興建的街市的檔位布局將會改變,包括增加檔位面積、善用更多彎位,減少「死角」情況、乾貨及濕貨的檔位分明擺設,並且加設空氣調節等等[9]。

街市大排檔: 香港好去處:【黃鴨熱潮繼續!《橡皮鴨二重暢》登陸昂坪360!飛天橡皮鴨+泡泡浴主題車廂+無限次乘搭纜車】

同年12月1日,民園麵家在原址對面的舖位以茶餐廳形式繼續經營,然而不少人仍然懷念其原有的街頭大牌檔風格[71]。 而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曾於2012年10月31日表示,於過去3年香港並無興建新街市,亦無計劃再興建新街市,但是有關香港政府部門將會繼續檢視需要[5]。 早於 19 世紀,大埔、元朗、九龍城等地每週開墟一兩次買賣商品。 當成為英國殖民地後,香港才開始出現街市,由於傳統市場多數都是設立於街道旁,故此稱為街市,如中環雲咸街等等。 時至今日,香港在各區均有政府營運的街市,各式商販售賣水果、蔬菜、海鮮、肉類及乾貨等,貨品應有盡有,部份的街市更都已經遷入由食環署管理的市政大廈之內。 北京的露天大排檔在入夏後較受歡迎,在夏夜到夜市大排檔吃小吃是北京百姓的休閒活動之一[62]。

街市大排檔

廣州城市的發展也使許多大排檔不是已經在飲食業的激烈競爭中消失,就是需要搬遷到室內經營[55]。 在廣州的大排檔經營兩飯市一夜宵,菜式品種有海鮮野味,各式小炒,如:游水石斑、燉金錢龜、雙冬炆果狸、滷味、油雞、豉汁蒸排骨、菜炒肉片、白焯油菜、開煲狗肉、牛羊蛇雜湯和煲仔飯等。 早年的大牌檔雖然多數是專賣一類菜式,但以前通常是數家提供不同菜式的大牌檔在同一條街經營在一起[32],客人可在不同大牌檔點餐而在同一桌用餐。 從前的大牌檔主要顧客都是藍領和草根階層[8],普遍學歷及收入都較低,雖然大牌檔提供的進食環境不佳,但消費比上茶樓和去餐廳低廉得多,食品選擇又多,所以很受低下階層歡迎,而且衣着可以很隨意[37],即使穿着背心、短褲和拖鞋到大牌檔進餐都不會像在餐廳般受人白眼。 大牌檔在早餐及午餐時段的上菜效率很高,食客點餐後不用多久就可以進餐[37],符合香港較急促的生活節奏。

街市大排檔: 香港最佳南亞菜

第三代中環街市是包浩斯風格的建築物,在香港已幾乎絕跡,僅餘下舊灣仔街市及中環街市,1990年獲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食客林先生認為,現時冬菇亭翻新後環境較以往舒適整潔,價格相宜,食物味道亦不錯。 另一位食客梁先生亦說:「今早食了叉燒包和燒賣,都不用50元,大件夾抵食。比附近酒樓點心好吃得多」。 他又透露,有朋友在剛過去母親節,訂了母親節套餐,「有海蝦、乳鴿、斑球和楊州炒飯等6道菜都只是680元」。

  • 大牌檔的侍應沒有指定服飾,多數只穿上一件汗衣或背心,在肩膀搭上一條毛巾,有時還一邊抽煙一邊招呼客人(因為以前未有法例禁止在食肆吸煙,2007年經修訂的禁煙條例生效後,即使在帳篷下拿着點燃的香煙也屬違法)。
  • 基於人口變化及新發展/重建計劃,部分公眾街市亦失去其傳統顧客群,以致空置率偏高。
  • 於 1858 年興建了第一個街市,即上舊上環街市南座;至 20 世紀初後不敷應用,1906 年加建上環街市北座,並於 1913 年重建完成街市南座。
  • 香港超過 100 個私營街市的資料簡介(資料會繼續更新),所有非政府營運的街市都被定義為私營街市,部分大型屋邨及屋苑依規劃設有街市及商場,提供居民日常所需。
  • 青咖喱屋由泰國人經營,有過百款泰國菜式,包括20種沙拉、濃香咖喱、串燒海鮮、甜品飲料等等,選擇多籮籮。
  • 對泰國迷而言,這根本就是他們的美食天堂,吃完飯也可以逛一逛黃竹坑的藝廊。

想充分地了解香港,有香港感覺的話,體驗大排檔和流動攤床,的確是必不可少的壹環。 街市大排檔2023 那種壹個挨著壹個,點著燈泡、冒著騰騰熱氣的攤點,就是香港的大排檔。 自古以來,大排檔與生活緊密相連,無論男女老少都會光顧,可以說是香港的第二廚房。 在香港的晚上,你可以經常看到幾個下班的朋友們聚在一起,坐在街邊的大排檔上,叫幾碟熱菜,喝一打啤酒,在濃香四溢、熱氣騰騰的這種街頭料理裡,吐個苦水,發個聊騷,聊個家常,好不愜意。 據說,數百人一起在大排檔裡「搭台」,共吃宵夜把酒言歡的情景,全香港只有這裡能看到。

街市大排檔: 香港北角M1酒店

場內共有14間日式掃街小食攤,主打多款日本特色美食,包括高山名物飛驒牛食材、炭烤串燒小食、關東煮、玉子燒、日本茶等。 除此之外,仲有即場調酒,攤主會按照大家的喜好及口味特別調較清酒特飲。 但留意因疫情關係,場內不能現場進食,建議在商場其他地方享受美食。 燈籠洲街市為整頓附近治安而特別設計,街市備有劃妥界線之小攤位156個,以供持牌流動小販之用。 街市大排檔2023 街市大排檔2023 設在街市地下有22檔,而劃給小販之攤位,則為61個;二樓設有肉及雞鴨22檔,而劃給流動小販之小攤位則有95個。

街市大排檔

以下為街市或同時作小販用的街市,小巧有趣,通常在街市四週才是趣味所在。 截至 2015 年 12 月底,市區共有 5458 個固定攤位和 212 個流動小販牌照;新界區則有 245 個固定攤位和 218 個流動小販牌照。 他們分佈在不同排檔以及不同的小販市場,而且不少是主題式的小販市場,例如:以布藝為主的欽州街小販市場、油麻地玉器小販市場、干貨的鱟地坊小販市場、安靜道生花市場以及混合小販及街市的藍地街市暨小販市場和錦田街市暨小販市場。 香港在各區均有政府營運的街市,各式商販售賣水果、蔬菜、海鮮、肉類及乾貨等,貨品應有盡有,部份的街市更都已經遷入由食環署管理的市政大廈之內。 油麻地的廟街,旺角的通菜街,以及銅鑼灣至灣仔壹帶,到了晚上就開始熱鬧起來。 街市(生鮮食品市場)及熟食中心壹帶從白天就很熱鬧,雖然在尖沙咀東部以及政廳等新興開發地區見不到,但在大多數的生活區,則都可以見到。

街市大排檔: 香港君立酒店

大樓建於1906年,採用英國愛德華式建築風格,以紅磚砌成,花崗石作地基,底層入口有大型圓拱,具有歷史價值。 在這裡,你也許吃不到特別精緻、擺盤講究的料理,但卻能品嘗到地地道道的香港正宗家常菜,看到很多當地人大快朵頤的模樣,感受真真正正香港老百姓的日常。

街市大排檔

南宋時廣州就有排檔的稱謂,但是當時意指大擺筵席的派頭,其意與現在相去甚遠。 1980年代以後經濟放鬆管制,復興的私人飲食點檔以大排檔為多。 大排檔在1980年代作為一種新興餐飲模式在廣州湧現[55]。 據說廣州最早的大排檔位處廣衛路一帶,後發展到珠江邊天字碼頭附近[3]。 這裏出奇吸引不少外國食客,鋪上紅色格仔枱布的圓桌是 ABC Kitchen 的標誌。

街市大排檔: 四月 香港大排檔及政府熟食中心

新鮮糧食店和大型超級市場的出現,亦大大改變了部分市民的購物習慣。 香港超級市場的數目由2001年的約1,160間大幅增加至2007年的超過1,600間,增幅約40% [2]。 隨着社會不斷進步,1980 年代,政府認為大牌檔的衛生環境欠佳,容易引發傳染病,於是停止發出新牌照。

  • 壽寧路開設有售賣小龍蝦而聞名的大排檔,曾經座無虛席,後來因為引發治安問題,城管加強管制,不准再在路邊放座位。
  • 2010年的彭浦新村已發展成上海北部最大地攤聚集區,但因為過度擴充,令道路寸步難行,至2013年底,臨汾路的彭浦夜市終被閘北區政府取締。
  • 2005年5月,位於中環伊利近街的一家著名大牌檔民園麵家,因為持牌人黃光慶逝世而被政府收回牌照,喚起香港市民再次關注這種香港飲食文化的存續[25],各界人士亦協助麵家繼續經營,立法會更通過動議促請政府制訂大牌檔文化承傳政策,期望政府重新發牌,惟政府無意改變初衷,麵家於7月30日結業。
  • 1990年代,大排檔就與音樂茶座、服裝夜市成為廣州的三大標誌[57]。
  • 中國大陸的大排檔通常聚集在一起經營,類似台灣夜市的食店區,初期以販賣小吃為主,後來逐漸多樣化,麻辣燙、燒烤、火鍋、海鮮和小菜等都有出售。
  • 1985年中期左右,部分大排檔變得門面裝修更為講究,舖內裝有空調,升級成為擁有200 ~ 400個座位的酒家、餐廳、飯店。

中國大陸的大排檔通常聚集在一起經營,類似台灣夜市的食店區,初期以販賣小吃為主,後來逐漸多樣化,麻辣燙、燒烤、火鍋、海鮮和小菜等都有出售。 由於大牌檔的經營常帶來滋擾和衛生問題,所以近年已成為城管的整治對象[61]。 街市大排檔2023 大牌檔的侍應沒有指定服飾,多數只穿上一件汗衣或背心,在肩膀搭上一條毛巾,有時還一邊抽煙一邊招呼客人(因為以前未有法例禁止在食肆吸煙,2007年經修訂的禁煙條例生效後,即使在帳篷下拿着點燃的香煙也屬違法)。 每當有客人到大牌檔,侍應先會高呼「幾位呀?」(問客人的同行人數),然後指示客人到適合的座位就坐[36],當客人坐下後,侍應都會按人數提供一壺或每人一杯淡茶,但客人通常不喝,而是用來清洗在桌上擺放的餐具。 侍應之後會迅速將飯桌清理及將餐具擺放好,令其他客人可盡快入座[18]。

街市大排檔: 香港幸福旅館

對於發展街市,政府實在有很多應該要做的工作,而不是只著重方便管理以及經濟發展,而是深入商戶,助其保留及發展;對於香港市民,太多人忽略了街市是香港本土文化的一部分,其實大家應給予更多關注,香港文化才能更好的發展。 至 1959 年,市政局已經管理有 42 個街市及 1 個批發市場,這些俱為第一代或第二代的街市。 其後,市政局不斷改善街市,在 1963 年燈籠街街市建成啟用。 街市開始有更多的規劃及設施,內有肉、魚、家禽檔等,亦正式有小販管理隊誰駐捕捉附近無牌小販。 中環街市前身是「廣州市場」,約位於皇后大道中與嘉咸街交界,為早年的中環華人居民而開設,一直是中西文化及新舊交替的匯聚點。 當中經過三次重建,分別於1858年、1895年及1939年落成。

街市大排檔

早年的中環、上環及灣仔一帶,都是香港華人的集中地,遂成為大牌檔的發祥地。 街市大排檔 上海的餐館至1980年代末仍大多是國營,服務和菜式越來越難滿足居民的要求,因此有居民在虹口區南部的乍浦路開設了上海市最早的大排檔[60]。 街市大排檔2023 街市大排檔 比起國營老字號,大排檔的菜式更新速度快,價格又靈活,所以很受歡迎,其他業者爭相仿效,因此這種民營館子如雨後春筍般開設。

街市大排檔: 【禾輋冬菇亭】海鮮大排檔進駐 粉紅花槽極礙眼 市民嘆風貌不再

雖然大排檔的衛生水平不好,但居民喜歡可以各自各向老闆叫喜歡的菜和圍着一起吃的熱鬧,也認為既然選擇在大排檔吃,就得容忍其衛生狀況[63]。 大排檔的食物款式多,以麻辣燙和燒烤為主,也有麻辣小龍蝦、烤羊肉串和煮毛豆等小吃,但衛生問題受到當局關注,北京市於2013年禁止大排檔售賣涼菜,至於煮毛豆和煮花生由於經過高溫水煮,所以不屬被禁售的涼菜範圍,而大排檔工作人員應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和帽,不可佩戴戒指和塗抹指甲油。 由於大排檔佔用路面引起居民投訴[64],因此在2015年規定大排檔必須開設在地區管委會同意設立的固定區域內,並且應具有給排水設施和電力供應,並要距離污水池、暴露垃圾場站、旱廁等污染源至少25米以上。 燒烤食品如羊肉串容易造成空氣污染,所以露天燒烤已被禁止[65]。

街市大排檔

記者今早發現,其中兩個冬菇亭已完成翻新,由一間「明記海鮮大排檔」進駐,提供早茶、午市、下午茶和晚市,營業時間由早上5時半至翌日凌晨2時。 記者察看門外餐牌,菜式與以往大排檔相若,主要是小炒和海鮮,但增加了點心和茶點。 香港政府於2009年宣佈大牌檔保育方案,為大牌檔建設排污渠及煤氣管,並且協助破舊的大牌檔進行翻新工程[72]。 街市大排檔2023 2015年,當局正檢討在滿足環境衛生、污水排放及座位劃分等條件下,對已停止發放多年的大牌檔新牌照進行解凍,在有附加條件下發出新牌照[73],同時亦研究放寬現有大牌檔牌照的繼承條件[74]。 大牌檔提供多種食物,包括各式小菜和炒粉麵飯,有的主要賣粉麵,如雲吞麵、魚蛋粉、牛腩麵和牛雜河等等,也有的是賣蠔餅、燒味和滷味,並提供汽水和啤酒等飲品[39],到秋冬則會有時令的臘味、火鍋和煲仔飯上市。 有些大牌檔主要賣西式食品,包括多士、西多、三文治、菠蘿油、炸雞脾和番茄牛肉通心粉等等,並配上絲襪奶茶、咖啡或鴛鴦等飲品,亦有大牌檔主要售賣甜品和糖水,例如紅豆沙、芝麻糊和番薯糖水等等。

街市大排檔: 歷史源流

大牌檔的晚飯及宵夜時間是全天最熱鬧的[36],經過一天辛勞工作的人們圍着飯桌一起進餐、喝酒和聊天[2],食客間談笑的聲音不絕於耳[18],但和餐廳不同的是,在大牌檔即使高談闊論也不會受人側目。 大牌檔雖然簡陋,卻給人一種無拘無束的感覺[37],被認為承載着香港的飲食文化和情懷[38][16]。 這類固定熟食檔的外觀近似一個擺放在街頭的巨型鐵皮箱,因為鐵皮容易生銹,所以大牌檔都塗上綠色油漆,選用綠色並不是法例規定,而是綠色在當時屬最便宜的油漆顏色[22]。 由於綠色在軍事上具有保護色的作用,英美盟軍的坦克和軍車都以綠色為塗裝的主調,因此在二次大戰期間全世界的油漆廠都大量生產綠色油,到二戰結束便成為戰爭剩餘物資。 香港在戰後的經濟水平在全球中仍是較低,因此政府、企業和市民在購買油漆時都傾向選擇較廉價的綠色,當時的香港電車、香港纜車、天星小輪、街燈柱、欄杆、路邊的報攤和唐樓的窗框等等,都採用綠色油漆作為防銹和粉飾,大牌檔的檔主也因為油漆的售價不約而同選用綠色[23]。 檔位內存放有煮食所需的用具,店主在清晨開始營業時會先搭起帆布帳篷,並在周圍擺放多張可摺疊的飯桌和摺凳,到晚上收工時,店主會將帳篷收起,並把已摺起的飯桌和摺凳用鐵鍊鎖在檔位附近[24],最後用蓋板將鐵皮檔的開口封好及鎖上,防止放在檔位內的財物被盜。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