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觀塘東廣場12大好處2023!內含觀塘東廣場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觀塘東廣場

寧晉中心(英語:Legend 觀塘東廣場 Tower)座落於香港九龍觀塘成業街7號,2010年1月落成開幕,前身為經緯工業中心,億京發展在2008年購入大廈業權後進行重建,打造出觀塘區其中一幢甲級商業大廈,初期命名為「成業街7號」。 踏入1990年代,香港製造業式微,大量工廠空置,觀塘道附近部分工廠大廈重建或改任商業大廈、貨倉用途,但是沿海一段基於交通不便則大多空置。 而觀塘不少住宅大廈亦日趨老化,其中牛頭角邨、藍田邨(因貪污問題造成的鹹水樓而緊急清拆)及秀茂坪邨等公共屋邨全部重建。

部分私人住宅亦是一樣,故此在1998年年初,土地發展公司(即今市區重建局)提出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 至2005年11月,市區重建局宣佈成立觀塘分區諮詢委員會,落實方案。 而房屋委員會亦發表,希望於油塘社區發展類似太古城的綜合發展區,以配合居民的生活需要。 觀塘是香港首座衛星城市,觀塘道以南由填海得來的地區亦是東九龍最大的工業區,而觀塘道以北則有大量住宅大廈,為工廠工人提供居所。 1979年地下鐵路通車,終點站設於觀塘,地鐵站一帶的觀塘市中心逐漸取代觀塘碼頭作為區內交通轉接站之地位,此總站人流開始有所下滑。 事實上,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後,不少廠家開始將廠房遷往內地,使本港製造業日落西山,觀塘工業區首當其衝,廠房十室九空,人流急劇下跌。

觀塘東廣場: 觀塘碼頭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勵業街、觀塘道、牛頭角道、聯安街、功樂道、康寧道至康寧道公園、協和街至曉光街體育館、翠屏道至雞寮山坡、將軍澳道、觀塘繞道、觀塘明渠為範圍。 觀塘最早歷史記載可以追溯至北宋,當時觀塘一帶為一個官方鹽場,稱為「官富場」,由朝廷派出鹽官主理,是當時東莞縣內四大鹽場之一。 觀塘東廣場2023 南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官富場」產鹽量未如理想,曾一度廢置,後來因鹽產量回升才恢復設置。 觀塘東廣場2023 為鼓勵食肆透過提供食物份量選擇和採取減少廚餘措施,與顧客共同從源頭減少廚餘,環境保護署推出了「咪嘥嘢食店」計劃,參與食肆如符合評核準則將獲「咪嘥嘢食店」認可資格和獲發「咪嘥嘢食店」的標誌及標貼,以供張貼於店舖內和宣傳,供顧客識別。

觀塘東廣場

自2010年代,香港政府為了重新塑造觀塘成為新的核心商業區,起動九龍東辦事處成立及提出了短期落實措施,包括逐步更換交通標誌,將九龍東一帶26個原有觀塘工業區路牌更改成為觀塘商貿區。 其他措施包括改善街燈照明,完成觀塘海濱長廊第一、二期及設立起動九龍東辦事處臨時寫字樓等[13]。 觀塘東廣場 隨着觀塘的人口越來越多,不少公共屋邨都在觀塘區落成,包括牛頭角邨(上邨廉租屋邨及下邨徙置區改建)、第一代藍田邨及秀茂坪邨等等,其後秀茂坪北面興建順利邨等一眾屋邨,稱為四順區(前稱五順區)。 1970年代隨着工業的發展而帶來大量車流,香港政府興建地下鐵路修正早期系統(即現今的港鐵觀塘綫)於1979年通車,以觀塘站為東面總站。 「綠悠海濱」方案擬利用觀塘駕駛學院遷往麗港城附近有信街地皮的契機,打通現時被阻隔的海濱長廊,讓海濱長廊可沿觀塘海濱花園延伸至觀塘行動區以至未來茶果嶺海濱一帶。

觀塘東廣場: 寧晉中心

2018年12月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的住宅項目凱匯發售,呎價由17000至20000。 然而四周全為唐樓及舊樓包圍,而該等唐樓大多有劏房及中小型商舖,彼此格格不入。 元朝時期「官富場」改為「官富巡司」,於明朝時則改為「官富巡檢司」。 明朝刊行的《粵大記》,當中的《廣東沿海圖》標示有大小官富,香港史專家例如蕭國鍵教授認為所在地就是今天的觀塘。

觀塘東廣場

1954年起香港政府進行大規模填海,開發該區為香港主要工業區,並開始使用「觀塘」一名,1955年垃圾池遷移至醉酒灣以配合發展計劃[4]。 根據《觀塘風物志》的記載,1950年代起,新居民不喜歡「官」字,故改稱「觀塘」。 1979年香港地鐵通車,設有「觀塘站」,使觀塘成為該區的最普遍稱呼[5]。 不過現今部份小巴路線牌及路面的道路標記中文仍沿用「官塘」舊名作指示。 巴士總站採用平行式月台設計,設有12條車坑供專營巴士使用,是目前觀塘區規模最大及車坑數目最多的露天巴士總站,入口位於偉業街,而出口則位於開源道與偉業街交界的迴旋處,而此站作為起訖點的路線多達30條,乃九龍市區巴士總站之冠。 觀塘東廣場 由於總站遠離市中心,九巴設立茶水站供職員使用,以及維修站方便巴士作簡單維修。

觀塘東廣場: 命名空間

及後該公司投資一百萬英鎊將鄰近山地削平以填塞部份官塘灣,而由於連年廢物之傾倒,該區海岸一帶早已成為一片淺灘[3]。 觀塘原來的居民主要是客家人,1949年中國大陸政權易手後,大量潮汕人和海陸豐人士在觀塘定居,目前觀塘區很多居民的祖籍是廣東潮汕和海陸豐。 觀塘碼頭(Kwun Tong Ferry,城巴新巴地點代號為KTF)巴士總站,位於九龍觀塘區觀塘商貿區(前稱觀塘工業區)觀塘渡輪碼頭側,旁邊設有專綫小巴總站及的士站,毗鄰觀塘碼頭熟食市場、觀塘公眾碼頭、觀塘海濱花園等。 兩個方案均會設公共運輸交匯處於商廈地下,提供巴士總站及小巴站等,而碼頭渡輪服務將維持現狀。 當局亦提出將現時偉業街與開源道交界的迴旋處改為交通燈控制十字路口,提升該路口容車量。 失去接駁渡輪與巴士中轉站之優勢後,現時觀塘碼頭總站從早到晚皆人跡罕至,只於下午繁忙時間有較多乘客,昔日人山人海的熱鬧景象不再復見。

  • 現有觀塘碼頭巴士總站及觀塘碼頭廣場用地將興建三幢分別8層、15層及19層的商業大樓,觀塘碼頭熟食市場獲原址保留,並改建現有接駁宏利金融中心至觀塘渡輪碼頭的行人天橋,使其直接連接三座商廈的景觀平台。
  • 至於危險品汽車渡輪碼頭,前身是觀塘汽車渡輪碼頭,已於2006年關閉;待至2008年,碼頭改為危險品車輛專用,設有一條航線往返北角。
  • 觀塘是香港首座衛星城市,觀塘道以南由填海得來的地區亦是東九龍最大的工業區,而觀塘道以北則有大量住宅大廈,為工廠工人提供居所。
  • 其他措施包括改善街燈照明,完成觀塘海濱長廊第一、二期及設立起動九龍東辦事處臨時寫字樓等[13]。
  • 晶龍集團在2009年以逾1.2億港元購入大廈兩層,取得了大廈冠名權,出於宣傳寧晉、服務家鄉的目的,2010年10月9日正式把大廈命名為寧晉中心。
  • 踏入1990年代,香港製造業式微,大量工廠空置,觀塘道附近部分工廠大廈重建或改任商業大廈、貨倉用途,但是沿海一段基於交通不便則大多空置。
  • 大廈早在2008年年尾獲大鴻輝涉資近4億元預留,由於2007年-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大鴻輝放棄該批樓面,結果由鄧成波承接。
  • 觀塘碼頭熟食市場則會改建為特色創意文化設施,並將熟食市場用途融入商業樓面中。

由於觀塘市中心缺乏用地,區內各巴士總站早已飽和,因此多條路線仍然維持以觀塘碼頭為總站。 東廣場 (E Plaza) 位於香港九龍觀塘成業街7號,大廈樓高36層為商業大樓,地下至2樓為購物商場,地下的美食廣場有超過20間嘅食店,有齊唔同嘅食物種類,例如日式、台式、港式、韓國 ...... 大廈樓高36層,地下至2樓為購物商場「東廣場」(E Plaza),3樓至10樓屬停車場,提供逾170個車位,11樓至36樓則是寫字樓樓層,樓底高度11呎,設有24小時全天候中央空調設備,6部載客升降機及2部貨物升降機[2]。 至於「互聯空間」方案,建議興建兩幢分別13層及18層商業大樓,休憩用地面積較方案一少。 觀塘碼頭熟食市場則會改建為特色創意文化設施,並將熟食市場用途融入商業樓面中。 此總站於1972年落成,正值香港工業起飛,總站所處的觀塘工業區一片繁榮,帶動總站繁忙;不過隨著工業式微,加上地鐵及東區海底隧道相繼通車,引致渡輪客量大幅下跌,此站人流亦大不如前。

觀塘東廣場: 香港巴士大典

直到康熙元年(1662年),清朝政府為防止沿海居民接濟台灣的鄭成功政權而實行遷界令,逼使沿海居民向內地遷界五十里,鹽場亦因而被廢置。 觀塘東廣場2023 雖然遷界令於康熙八年(1669年)取消,但由於遷來的居民不熟煮鹽,鹽場無法恢復昔日的規模,最終亦被廢置。 觀塘碼頭一帶,還有另外兩個碼頭,一是基業街觀塘公眾碼頭,另一是危險品汽車渡輪碼頭。 至於危險品汽車渡輪碼頭,前身是觀塘汽車渡輪碼頭,已於2006年關閉;待至2008年,碼頭改為危險品車輛專用,設有一條航線往返北角。

現有觀塘碼頭巴士總站及觀塘碼頭廣場用地將興建三幢分別8層、15層及19層的商業大樓,觀塘碼頭熟食市場獲原址保留,並改建現有接駁宏利金融中心至觀塘渡輪碼頭的行人天橋,使其直接連接三座商廈的景觀平台。 香港政府於1957年完成觀塘對出海面展開填海工程,向廠家提供土地。 觀塘東廣場 因為作為工業重鎮的緣故,觀塘工廠區的道路命名都有工業味道,大部分的街道名稱都包括了「業」字,而啟首的都是寄望祝頌語[12]︰例如成業街、偉業街、開源道、鴻圖道等,當中只有巧明街、巧明里和海濱道沒有採用。

觀塘東廣場: 大廈命名

現時租客包括永隆銀行、財務公司、地產代理、專業旅運及餐廳陶源酒家等。 不過有媒體報道在2016年現場內近10間食店只可做外賣,違規擺枱凳供顧客堂食[4]。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新巴及城巴報站系統播報此站時,會列出「 觀塘碼頭、開源道」(Kwun Tong Ferry, Hoi Yuen Road)。

  • 1979年香港地鐵通車,設有「觀塘站」,使觀塘成為該區的最普遍稱呼[5]。
  • 設有基本無障礙設施,包括出入口、通道和升降機等,設計有考慮輪椅/傷殘人士的需要,大部份高低不平的地方設有斜道較為平坦,輪椅人士可輕易上落。
  • 南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官富場」產鹽量未如理想,曾一度廢置,後來因鹽產量回升才恢復設置。

大廈早在2008年年尾獲大鴻輝涉資近4億元預留,由於2007年-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大鴻輝放棄該批樓面,結果由鄧成波承接。 晶龍集團在2009年以逾1.2億港元購入大廈兩層,取得了大廈冠名權,出於宣傳寧晉、服務家鄉的目的,2010年10月9日正式把大廈命名為寧晉中心。 設有基本無障礙設施,包括出入口、通道和升降機等,設計有考慮輪椅/傷殘人士的需要,大部份高低不平的地方設有斜道較為平坦,輪椅人士可輕易上落。 觀塘東廣場 觀塘(英語:Kwun Tong),舊稱官塘,古稱官富,於九龍半島東面,是香港十八區觀塘區的主要部份,位於牛頭角東南、秀茂坪以南、藍田西北,東至將軍澳道,西至勵業街與雅麗道。

觀塘東廣場: 設有駐站站長

資深投資者鄧成波先生早於大廈落成後,斥資4.2億港元購入了商場部份,命名為「東廣場」[3]。 觀塘東廣場2023 這個鹽場為該地區帶來「官富」一名,亦有居民稱之為「官塘」(官富鹽塘的意思)。 1925年左右,當局劃曬草灣為傾倒市區垃圾的處所,並且興築海堤以防垃圾復流出海,1947年當局以20萬英鎊代價將該地帶約二百萬平方尺的土地賣給亞細亞火油公司興建油庫,於是遷移垃圾池到官塘灣現今開源道的位置[2]。

觀塘東廣場

當局把上述設施的覆蓋範圍統稱為「觀塘行動區」,佔地約4.2公頃,初步擬定兩個發展方案,分別取名「綠悠海濱」及「互聯空間」。 全新觀塘渡輪碼頭於1972年啟用,可停泊36輛巴士的觀塘碼頭巴士總站亦於同年7月1日落成[1][註 2]。 受惠於區內勞動人口增長所帶動的交通需求,油蔴地小輪開辦多條航線,往返觀塘與中環、北角、西灣河及柴灣等地,加上當年地下鐵路尚未通車,造就渡海小輪的黃金年代。 觀塘碼頭廣場遂成為區內交通樞紐,人流絡繹不絕;巴士公司更乘勢開辦多條路線,接駁觀塘碼頭與區內公共屋邨及住宅區。 1950年代觀塘工業區的填海工程,使牛頭角碼頭(現址為香港綠景NEO,前九倉電訊廣場)需要拆卸。 位於海濱道旁的觀塘碼頭約於1963年落成,最初僅設有觀塘公眾碼頭,當時巴士總站位於今日汽車渡輪碼頭、基業街及駕駛學校一帶。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