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公屋輪候查詢好唔好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另外,不少低收入家庭需要利用本港的公共醫療設施及社會服務,而其子女亦大多數要在香港接受教育。 因此,安排公屋申請者入住位於內地的資助房屋會影響他們各項的生活安排,亦會對他們造成額外的經濟和家庭負擔。 基於以上原因,我們認為現在在內地購置樓盤,供公屋申請者居住的建議現時難以會受到歡迎。 房委會轄下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今日(3月17日)討論2023/24年度公屋入息及資產限額檢討的結果,並通過不同家庭人數申請者的建議入息及資產限額,自2023年4月1日起生效。

公屋輪候查詢

事主以為收到好消息,殊不知迎來噩耗,房署告知她申請公屋不合資格,原因是她當時用暫准離婚令,仔女是共同管養,但居住權和約束權歸男方直至到孩子18歲。 單親媽媽大感崩潰,回想當時以暫准離婚去房屋署申請公屋,後來房屋署寄了一張輪候公屋號碼給她,5年半期間從來沒有提示她要交甚麼資料。 而以上的基本供款是包括新申請按揭的物業供款,及已持有或擔保物業按揭供款的總和。 在申請按揭前,申請人都要進行壓力測試,以讓銀行考慮到申請人的財務狀況,例如月入、債務問題等因素,再評估申請人可負擔的貸款額,批出某按揭成數。 公屋輪候查詢 如果最終按揭成數比預期低,申請人就要預備更多首期置業,例如當初預期申請8成按揭,但銀行最後只批出7成按揭的話,咁申請人就要準備3成首期。 在北京,港區人大代表林順潮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建議,在港深邊境的深圳區域劃撥土地,由深圳政府主導,特區政府參與,爭取在5年時間內修建容納20萬個以上公屋單位的大型公共屋邨。

公屋輪候查詢: 留言

另有網民建議樓主找社工協助,「其實呢啲問題,一般申請資料都未必啱晒,真係搵社工一齊上房署問好啲」。 截至去年12月底,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5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9年。 目前約有133,7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6,2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 綠置居入公屋|根據房委會在去年9月的最新預測,第一個5年期,即2023/24至2027/28年度的傳統公營房屋建屋量會增至約128,200個單位,包括約82,800個公屋/綠表置居計劃單位。 然而,綠置居理應屬資助房屋,為何被編入公屋類別,是源於上屆政府提出「綠置居當公屋」。

起初人們說是蝸居,後來舊樓的劏房林立,住戶數近年已經衝破十萬。 梁振英形容房屋問題是重中之重,林鄭月娥搞了一場土地大辯論,但兩位特首都是無功而還。 五年卸任既是因為佔領運動和修例風波之過,跟解決不了房屋問題肯定也撇不清關係。 凡居於公屋的年長父母可提名一名兒女或其配偶申請調遷,而年青一代家 庭則可提名其父母/外父母申請調遷。 在删減家庭成員方面,倘家庭狀況因出生、死亡或其他情由而有所改變時,須立即通知房委會。 若其遷出證明屬實(藉證明文件、家訪,或其他方式),戶主會獲邀辦理删除戶籍 的手續,以及出示他所持的租約以便作出更改。

公屋輪候查詢: 最高詳細資格審查及配房編號(2023年1月底)

截至2022年6月底,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6.0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1年。 他又指,來年度可供編配的新落成公屋單位數量與去年度相若,公屋供求關係仍然相當緊張,坦言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未見樂觀,更擔心會繼續攀升。 截至6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6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1年。 公屋輪候查詢 房委會指,現時約有144,2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8,4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即共有242,600宗申請。 我申請交表正辦理離婚手續程序,申請加兩個小朋友的名,資產符合資格房署照收表俾藍證,當時提醒我後面撫養權或者婚姻狀態有更改要去更新提交資料補充,而申請一起居住的小朋友,管束權同照顧權要歸申請人才可以。

公屋輪候查詢

「全面經濟狀況審查」的入息及資產淨值限額,為經修訂後的「富戶政策」所用的水平。 目標雖說3年上樓,惟實際上一般公屋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5年,而當中長者1人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則較短,大概是2.9年。 他指出,由於2021/22年度的公屋落成量達到21,764伙的近年新高,令可供編配的單位增多,導致輪候時間由2022年3月的6.1年回落至最新的5.5年。 公屋輪候查詢 但受到第五波疫情影響,房委會2022/23年度預測公屋落成量只有約900伙,預計短期内輪候時間將窄幅上落。 他期望隨著往後數年公屋預測落成量逐漸回升 ,加上政府落實「公屋提前上樓計劃」及簡約公屋等措施,將能進一步改善公屋輪候時間。

公屋輪候查詢: 租金厘印5大優勢

消息指,如果申請者可選擇較細的單位,房委會因公平起見,需逐一向申請者發信,而申請者又可在輪候期間隨時更改選擇,會令行政執行上出現嚴重困難。 公屋輪候查詢 房委會續指該編配準則曾於4個新落成屋邨包括上水清河邨、香港仔石排灣邨等試行,惟收到多方面的投訴,故認為建議方案並不可行。 公屋輪候宗數直逼30萬大關,一般家庭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長達4.5年,根據房委會統計,4人家庭最少等候5年或以上才能上樓,有7,600戶,對於有意見指應將3至4人居住的公屋單位,編配予4人家庭以紓緩現狀。 消息指,房署分析後認為未能夠解決問題,強調未來新建的大單位有所增加,相信屆時情況會有所改善。

房委會公布截至去年12月底最新公屋輪候時間,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6年,較早前的5.9年再增0.1年,意味輪候情況進一步惡化。 至於長者一人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則由之前的3.8年,再增0.2年至4年。 房委會公布,截至2022年3月底,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6.1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1年。 受屋邨清拆影響的提早搬遷計劃:居住在清拆屋邨的住戶可申請這計劃,每當新落成屋邨有適當的單位可供此類編配時,房委會通知居民,成功申請的住戶可遷往其他公屋單位,可獲發搬遷津貼。 要注意的是,獲計劃特快編配公屋的住戶入住該單位3年內不可調遷,期間亦沒有綠表資格,若申請居屋僅能以白表申請,亦須交還公屋單位。

公屋輪候查詢: 查詢輪候時間 / 編配進度

最新公屋輪候時間又再延長,根據房委會最新數字,一般公屋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再增加至6.1年,比去年底公布的5.9年再增加逾2個月。 當中長者1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亦由3.8年增加至最新的4年。 如未能符合優先配屋計劃,房委會每年亦會發信予輪候中的申請人參與「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Tutor Circle 尋補整理有關綠置居2022的資訊,並綜合為各樣注意事項及申請須知,幫助有需要人士為今年的綠置居做好準備 。

興建簡約公屋只能短暫止痛,今屆政府應認真想想一套適合香港新形勢的房屋政策方針及目標,切忌再盲目模仿其他地區,才能有所作為,令不同階層的港人安居安業。 另由于配房的先后次序须视乎申请者于「配额及计分制」下的分数而定,而此分数亦与申请者成功登记轮候公屋时的年龄有关;故若于某一时段内有较多较年长的申请者到达编配阶段,可导致某月份某区的已接受配房最低分数较上月不降反升。 有的,當申請人年滿45歲時,可獲得一次性額外分數60分;申請人在登記申請後,每等多1個月加1分。 不僅有加分,也有扣分項的,如果申請人現居於公屋單位,會被扣30分的。 房屋署會在接獲申請表後,按收到申請表的日期先後次序審核申請表及文件。

公屋輪候查詢: 人士家庭需受公屋入息審查

在暫准居住證有效期 內,如住戶並無擁有香港住宅物業以及其家庭入息及資產淨值連續三個月或因永久性原因而下降至低 於現行的入息及資產淨值限額,持證人可以申請批出租約/暫准證和繳付合適水平的租金/暫准證費。 如 住戶有家庭成員符合資格申領/正在領取社會福利署發放的傷殘津貼,即使該家庭入息或資產淨值超逾 現行的相關限額,可申請繼續租住現居公屋單位而無須遷離公屋,惟住戶必須並無擁有香港住宅 物業。 1000萬以下的私人住宅最高可以承造6成或500萬按揭,較低者,而1000萬或以上的私人住宅最高可以承造5成按揭。

  • 面對持續上升的公屋需求,房委會認為在增加公屋供應的同時,有必要同步檢視如何更好地運用公屋資源,確保公屋資源分配給較有迫切住屋需要的人士。
  • )總括而言,2022/23年度公屋落成數量相對較低,相信是與新冠疫情有所相關,而2023/24年度公屋落成數量則會回升,亦期望能按預計成功落成,令住屋問題能有所紓緩。
  • 置業太難,更多人想輪候公屋、購買資助房屋,這樣必然形成惡性循環。
  • 據房委會網頁顯示,在 2023年2月1日以前按「配額及計分制」登記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如分數於2023年2月1日,其分數已達425分,現正 / 將會安排詳細資格審查。
  • 另由于配房的先后次序须视乎申请者于「配额及计分制」下的分数而定,而此分数亦与申请者成功登记轮候公屋时的年龄有关;故若于某一时段内有较多较年长的申请者到达编配阶段,可导致某月份某区的已接受配房最低分数较上月不降反升。
  • 其實按揭係一種抵押借貸,當借款人買樓時因為資金不足,或者只付首期的某個百分比,例如1成至2成首期時,其餘的樓價就要向銀行申請按揭貸款幫助置業。

參考以往做法,小組委員會通過將1人至5人家庭的入息限額凍結在現行(2022/23年度)水平;6人及以上家庭的入息限額,則按照既定機制上調。 另外,小組委員會亦通過將所有家庭人數住戶的資產限額按既定機制上調1.9%。 親身前往 各公共屋邨辦事處、 房屋署申請分組(地址:香港九龍橫頭磡南道3號香港房屋委員會客務中心第二層平台)、深水埗房屋事務詢問處(地址:九龍元州邨元州商場二樓平台)或 民政事務總署轄下各區諮詢服務中心免費索取。

公屋輪候查詢: 新界公屋比預想更好 入住「樂屋」減焦慮負擔

第三個部分,在輪候冊上的公屋申請個案數字取決於多項因素,當中包括新登記的申請數目、獲安置入住公屋單位的申請數目以及取消申請數目等。 過去六年(即二○一六/一七至二○二一/二二年度)在輪候冊上的公屋申請數目載列於附件。 在上述期間的一般公屋申請數目維持於 宗,至於非長者一人申請,則由二○一六/一七年度的 公屋輪候查詢 宗下跌至二○二一/二二年度的97 700宗。 非長者一人申請數字下跌是由於在上述期間獲安置入住公屋及被取消的申請宗數多於新登記的申請宗數。

公屋輪候查詢

入息限額中,2人家庭增幅最大,增加6.2%至HK$18,690。 房委會估計,按調整後的限額計算,約16萬個私樓非業主戶符合公屋申請入息,料公屋申請將因而增加5,800戶。 「公屋申請電子服務」提供24小時網上服務,讓公屋申請者透過「公屋申請填表易」或「公屋申請資料更新快」於網上填寫公屋申請表、查詢目前申請進度和更改申請資料或詳細資格審查面晤日期和時間。

公屋輪候查詢: 香港房屋委员会及房屋署

不過,申訴專員公署認為投訴成立,即使房署無蓄意拖延,但程序不公。 申訴專員黎年指出,房屋署公布每月上樓情況做法可取,但當申請人作查詢時,往往未獲清楚解釋,才致投訴人有疑慮及作出投訴。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在同一節目表示,過往曾經有居民反映,擔心搬入過渡性房屋後,住兩年又要搬走,希望能夠有所改善,包括可否把項目的居住期延長。 她又認為,當局可以按甲類租戶申請者為優先,但如果部分項目的入住率不足,亦可以調整讓其他租戶申請。 申請人如現居於公屋單位,包括由房協營運的租住房屋,會被扣30分(申請人在成功登記公屋申請後刪除其公屋單位戶籍,不會獲得加回已扣減的30分)。

  • 不僅有加分,也有扣分項的,如果申請人現居於公屋單位,會被扣30分的。
  • 房協總監(物業管理)潘源舫表示,為協助基層家庭改善居住環境,房協善用現有房屋資源,自2018年起推出多個「暫租住屋」項目。
  • 」由「家有長者優先配屋計劃」和「新市樂天倫優先配屋計劃」合併而成,該計劃為家有長者的公屋申請者提供優先編配單位的機會。
  • 消息指,如果申請者可選擇較細的單位,房委會因公平起見,需逐一向申請者發信,而申請者又可在輪候期間隨時更改選擇,會令行政執行上出現嚴重困難。
  • 申訴專員黎年指出,房屋署公布每月上樓情況做法可取,但當申請人作查詢時,往往未獲清楚解釋,才致投訴人有疑慮及作出投訴。
  • 何永賢表示,團隊正檢視公屋輪候名冊內等候超過3年的申請人的資料,已準備向他們發放申請資料。
  • 公屋聯會主席文裕明表示,支持房委會凍下年度公屋入息水平,以及加快推動紓緩輪候措施,紓緩基層家庭長時間輪候公屋期間面對的生活困難。

在香港並無擁有住宅物業,而家庭入息和資產淨值未超出指定的入息及資產淨值水平的住戶,可繼續居於其單位。 房協總監(物業管理)潘源舫表示,為協助基層家庭改善居住環境,房協善用現有房屋資源,自2018年起推出多個「暫租住屋」項目。 是次策誠軒的「暫租住屋」項目再次接受申請,期望可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受惠,達致房盡其用。 但計畫亦有缺點,成功獲特快編配公屋的住戶,3年內不可要求調遷,亦不可申請綠置居,只能用白表資格買居屋。

公屋輪候查詢: 最高詳細資格審查及配房編號(2021年 9月)

香港房屋委員會昨宣布,在今年1月至6月期間,公屋租戶如有短暫經濟困難未能及時繳交租金,可向房委會申請暫緩發出遷出通知書。 計算每個獲批核申請的現金津貼起始月份,是以申領住戶符合所有申領資格的日期,或以遞交已填妥申領表的日期而定,以較遲者為準,最早起始計算日為二○二一年七月一日。 不過房署建議小組議決是否一刀切取消相關豁免,所有原先獲豁免的申請家庭,是否需受凍結期限制,包括半年或1年後才把其申請放到輪候冊中。 大型維修或改善計劃的調遷安排:住戶因大廈結構問題、整體維修或改善工程而須遷出現居單位,可獲編配其他合適單位。 在某些原因下,公屋租戶有可能需要調遷到另一個公屋單位,例如家庭成員增加,希望調遷到較大的單位,又或基於特殊原因,租戶需要居住在另一地區。

公屋輪候查詢: 最高詳細資格審查及配房編號(2021年 7月)

部分在新界的項目,入住率平均約七成,當中元朗同心村項目入住率為63.6%、博愛江夏圍村第一期項目入住率為71.6%。 若房屋署發現不再符合編配公屋資格的申請者,以及沒有回應房屋署邀請以進行文件查核及/或詳細審查的申請者,房屋署將會取消其申請。 此外,非住屋開支則是參照政府統計處最近一期住戶開支統計調查的結果釐定,並於兩次調查期間每年按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剔除住屋開支)的最新變動,或按入息因素的名義工資指數變動進行調整,以較高者為準。 至於公屋資產限額,則參照甲類消費物價指數(通脹率)於年間的變動調整。 有從遼寧來港10年以上的男士指,申請單人公屋已逾9年仍無果,其間他多次搬家,所以頻頻前往樂富的房署更改住址。 他直言自己無業,依靠綜援維生,嘆母親非香港永久居民,否則加上其母名字肯定可以更快上樓,目前正打算更改所選地區至離島,期望輪候情況能夠縮短。

公屋輪候查詢: 香港首次置業8大好處

至於近年社會輿論稱新建公屋面積偏細,政府未來5個年度興建公屋/綠置居6.71萬伙當中,消息稱不會興建供5人以上家庭居住的戊類單位,即公屋肯定不會有三睡房間隔,意味短期內推售的「綠置居」也沒供應。 當局計劃興建的甲類單位比例約15%,即約150至180平方呎「納米盤」供1或2人居住;乙類單位供2或3人居住就有37%;三成單位是丙類供3或4人居住;以及18%是丁類單位,供4或5人居住,普遍是兩房間隔。 有關申請會即時被納入非長者一人申請的配額及計分制,按遞交原來申請時的年齡計分,而所累積的輪候時間亦會全數計入新申請類別中。 房委會每月都會更新正獲安排詳細資格審查的申請人所達分數,如果數字與你所得的分數相近,證明你離審查不遠了。

他欣賞行政長官李家超如此有心,但「呢啲嘢唔可以夾硬嚟」,認為社會資源不應浪費,最正確的方法是尋找更多市區的土地。 表二內所列的最高編號只供參考,並不表示在該編號之前的所有申請書已接受或獲得公屋編配。 由於個別申請的情況不同,表二內所列的最高編號之前的申請可能仍未獲得編配,例如:未符合居港年期限制、家庭人數增減、因健康或家庭理由而獲得推薦的特殊編配要求,以及我們須重新覆核其申請配屋資格的個案等。 現金津貼試行計劃(試行計劃)為期三年,旨在紓緩基層家庭因長時間輪候公共租住房屋(公屋)而面對的生活困難,並由房屋署負責推行。 有得必有失,成功獲特快編配公屋的住戶3年內不可要求調遷,亦不可申請綠置居,只能用白表資格買居屋。

第2類係轉按套現,向新銀行提出轉按,將原有物業重新估價,理論上估價愈高愈有利,借盡按揭成數,套現資金用作其他用途。 公屋輪候查詢2023 香港房屋委員會以一般申請者(即家庭及長者一人申請)平均約三年獲首次編配單位為目標。 輪候時間基本上是以公屋申請登記日期開始計算,直至首次配屋為止,但不包括申請期內的任何凍結時段(例如申請者尚未符合居港年期規定;申請者正等待家庭成員來港團聚而要求暫緩申請;申請者在獄中服刑等)。

公屋輪候查詢: 鄧家彪探訪何文田過渡性房屋 住戶:到期後未上樓會考慮入住簡約公屋

因有房委會擔保,銀行在審批按揭時,並不需通過金管局加三厘的壓力測試,買家亦無須通過額外的入息及資產審查。 「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受惠者,如表內家庭成員有父母或祖父母,而其中一名在申請截止當日已年滿 60 歲,可參加此計劃以提升揀樓次序,該名長者必須成為業主。 上樓速度加快,兼可自選單位,缺點是計劃提供的單位均有一定負面因素。 黎續說,房署每當遇到申請人的查詢,即假定申請人會提出影響編配程序的要求,暫停編配單位,可能造成不公平。

公屋輪候查詢: 最新消息

因此,當這些已輪候長時間的申請者終於獲得單位編配,他們較長的輪候時間便會反映在平均輪候時間內。 房屋署在收到填妥的申領表後約一個月內,會以手機短訊通知申領者,確認申領表已收悉。 由於試行計劃在剛開始推行時會有大量申請,簡單個案預計在起初數月需時約一至三個月處理,隨後的處理時間希望會回落。 即使房屋署未能在申領住戶遞交申領表當月完成審核,房屋署會在首次發放時補回之前住戶應得但未獲發放的金額。 房委會委員、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亦認為,輪候時間仍未見頂,他特別提到,單身長者申請的升幅達0.2年,增幅較一般申請者還要高,形容升幅較預期急,「本來預計過多兩季先到4年」。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