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甲狀腺腫瘤2公分9大著數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彭正明醫師表示,雖然甲狀腺結節以良性居多,但不建議置之不理。 甲狀腺腫瘤2公分 甲狀腺腫瘤2公分2023 一般情況之下,若檢查為良性甲狀腺結節而有結節快速長大(大小超過4公分)徵狀、結節壓迫到周圍組織,造成吞嚥困難、聲音沙啞、呼吸不順,或結節過大影響外觀,都建議盡早手術治療,同時減少未來進展為癌症的可能性。 當藥物治療的效果不佳時,或患者覺得結節太大,影響美觀,或局部壓迫的感覺無法改善的話,就可以考慮接受手術治療。 兩公分以上的甲狀腺結節,因為有些人在這樣的大小已經到會有症狀的程度(外觀明顯、壓迫到氣管、造成吞嚥不適等等),而且結節中有部分惡性化的機會也會上升,所以可以慎重考慮手術。 如果甲狀腺結節已經接近甚至大於四公分,已經是一個雞蛋的大小了,這時不建議持續追蹤,比較鼓勵手術切除。

甲狀腺腫瘤2公分

不過,腫瘤病灶對側存在甲狀腺結節;一級親屬中有甲狀腺腫瘤病史;年齡超過55歲以及有頭頸部放射治療史的人需進行全切術。 術後輔助治療:通常在手術後4~12週,在安排進一步的放射碘治療的前兩週,開始「低碘飲食」,當促甲狀腺素(TSH)高濃度時可促使甲狀腺癌細胞攝取足夠量的碘,然後進行放射碘的掃描和治療,來消除可能殘留的甲狀腺組織、癌細胞及檢測有無其他器官轉移。 掃瞄之後就可開始每天口服甲狀腺素,除了補充生理所需的甲狀腺素外,並可藉由口服補充甲狀腺素而產生對腫瘤抑制的效果。 陳小姐在公司體檢時發現到甲狀腺結節,她一下子就聯想到自己會不會得了癌症? 醫生要她先別慌,甲狀腺疾病發病率雖然很高,但是95%的甲狀腺結節都屬於良性,5%有可能是惡性腫瘤,需要進一步檢查。 頸部超音波檢查約有6到7成的機會,可見到位於甲狀腺後方之低迴音性圓形,或橢圓形之腫瘤。

甲狀腺腫瘤2公分: 治療方法

2公分以上的甲狀腺結節,很多在外觀上已經看得出來或是觸診可以摸到了,追蹤也是要做3-5次的細針穿刺去確認結節是否為良性,如果是良性的,大概1-2年回診一次看超音波。 若是結節大小在1公分以上,那相對來說算比較大的甲狀腺結節了(畢竟甲狀腺一葉的大小也就1.5-2公分而已),就建議做甲狀腺穿刺,才能將甲狀腺結節內的細胞抽取出來化驗,以確認結節是否為良性的。 我們做甲狀線抽吸是『細針穿刺』,所謂的細針,確實就是一般打針抽血的20號針頭,真的很細,做甲狀線穿刺疼痛的程度,大概就跟抽血差不多,比打流感疫苗好受多了。 只需利用細針,從甲狀腺結節中抽取細胞,染色後在顯微鏡下觀察,即可判定結節的性質,患者不需要住院,也不必接受麻醉,接受甲狀腺細針抽吸的副作用也很小,和抽血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傷口要壓久一點比較保險(通常要加壓止血15到20分鐘比較好),其他還真沒甚麼不一樣。

傳統手術傷口大小,與病人胖瘦、腫瘤大小、執刀醫師的習慣與技巧相關;而內視鏡手術,就如拿著筷子操作,因為管子和器械都是直的,操作不易;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切除術,因為3個孔的位置集中在前口內,可操作範圍較小,技術門檻高。 甲狀腺腫瘤2公分2023 賴介文主任提醒,每1種術式都有其優缺點,當醫師建議手術切除甲狀腺腫瘤時,務必與醫師一起討論評估,決定適合自己的方式。 主要用來治療未分化癌,因為未分化癌對放射碘治療幾乎沒有反應,也可用來治療無法手術完全清除的甲狀腺乳突癌和濾泡癌的患者。 乳突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最常見的甲狀腺癌,佔甲狀腺癌的80%,通常腫瘤生長緩慢,但診斷時約30%病人已經有頸部淋巴結轉移,約30%的乳突癌為多發性(甲狀腺中有兩處以上的甲狀腺癌)。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顯示,民國106年共新增4053位甲狀腺癌病例。 依據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甲狀腺癌已成為國人第九大癌症,女性的第四大癌症。

甲狀腺腫瘤2公分: 甲狀腺疾病80%患者是女性 3穴位按摩舒緩不適

一般在40歲後發生,較少轉移到局部淋巴結而較易經血流轉移至肺、骨骼、及肝臟等,有時亦侵犯甲狀腺周邊組織。 根據研究顯示,甲狀腺癌真正發生原因尚未十分確定,不過目前已知幾種因素可能誘發產生甲狀腺癌,包含輻射暴露(曾接受過頭頸部放射線照射治療者)和家族史。 而短期又大量的輻射暴露會增加乳突癌的機會,例如:車諾比核爆及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後,當地兒童後來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變高了,也有研究認為,在青少年時期受頭頸部放射線照射治療的話,數十年後甲狀腺癌的機率相對也會上升。

甲狀腺一般重15至25克,然而腫大的甲狀腺可成長至1公斤。 曾接觸大量輻射:例如幼年時曾接受過頭頸X光照射或放射治療,又或生活環境中有高密度的放射線,過往外國核電廠發生輻射洩漏事件後,該地區的人患甲狀腺癌的比率也特別高。 甲狀腺位於頸部前面咽喉下面,呈蝴蝶狀,是一個內分泌組織,負責分泌甲狀腺素。 甲狀腺素能調節新陳代謝、血糖、心跳和腎功能等;副甲狀腺素則可以調節身體鈣質、平衡骨骼的鈣質、促進小腸及腎臟吸收鈣質。 當甲狀腺的細胞失去秩序地異常增生,便會形成甲狀腺癌。

甲狀腺腫瘤2公分: 新聞自律規範

甲狀腺癌合併症多因癌細胞轉移而起,最常見癌細胞侵入氣管,引起呼吸道阻塞或咳血等症狀;其他如轉移至長骨引起骨折,轉移至脊椎骨使神經受壓迫引起下肢麻痺,或轉移至頭骨使另一側手腳發生麻痺現象等,不過,這些骨骼轉移所引起的合併症發生率較低。 他說,手術切除是甲狀腺腫瘤的主要治療方式,早年最擔心的風險是術後出血,以及術中傷到與甲狀腺接近的喉返神經造成聲音沙啞,不過隨著醫療進步,手術方式與技術不斷進化,風險相對降低後,「兼顧美觀」成了另一個選擇手術方式的評估項目。 〔記者邱書昱/新北報導〕50多歲邱小姐日前摸到脖子上有小硬塊,前往台北慈濟醫院檢查,發現左側甲狀腺有一顆約3公分的腫瘤,一般外科主任賴介文以「經口內視鏡甲狀腺手術」切除腫瘤,術後復原良好也沒有疤痕,不像傳統甲狀腺手術後會留下1到2公分傷口,讓患者很滿意。 如果幼針抽驗無法取得足夠的活組織,醫生便需要為病人進行手術來抽取活組織樣本。 醫生會在甲狀腺附近的皮膚先切一個小口,然後切取一小塊甲狀腺組織,在顯微鏡下檢查組織是否有癌細胞。

  • 攝取不足:碘是身體製造甲狀腺荷爾蒙的必要元素,主要存在於海水、沿海地區的土壤。
  • 彭正明醫師分析,最新的機械手臂輔助超音波治療,無侵入性、疼痛度低,且能保留部分甲狀腺體,手術時間很短,隔天就能夠正常上班,是甲狀腺走向無創治療的未來趨勢。
  • Hello 醫師期待成為您最值得信任的專業醫療訊息平台,我們提供您完整豐富且正確之醫療新訊,協助您時刻在健康保健的道路做出最佳決定,擁有富足美好的健康人生。
  • 一般經過軟式內視鏡檢查可以精準判斷,絕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胃酸逆流到咽喉造成慢性咽喉發炎,導致喉嚨乾且有異物感,甚至有時會影響到聲帶造成沙啞與吞嚥困難等症狀,但是這種胃酸造成的咽喉炎,一般不會有典型胃食道逆流造成的心窩灼熱感。
  • 醫詳解3大重點回歸黃瓜硬度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男性功能中心主任邱鴻傑醫師表示,常常在診間聽到男女生對於勃起硬度的不同想法,卻很少有雙方一起就診的案例。
  • Tubiana報道放射治療97例DTC術中殘留病灶,15年及25年生存率分別達57%及40%,而對照組15年生存率僅39%;15年局部復發率明顯下降(11% vs 23%),但15年生存率相差甚遠(7% vs 39%),表明放射治療尚有一定療效。

C.劑量的掌握:應根據高敏度免疫測定法測得的血清中TSH(S-TSH)濃度及T3,而T3,通常為美國臨床內分泌協會和美國甲狀腺協會推薦的方案為對低危組病人(表4,5),即MACIS積分7.0,但要密切監察其併發症,特別是絕經期婦女的骨質疏鬆。 各種類型的甲狀腺炎都可能誤診為甲狀腺癌,如甲狀腺不對稱性增大,結節狀,與周圍組織粘連和固定,但光鏡下的表現不同。 甲狀腺癌多為單個結節,結節可為圓形或橢圓形,有些結節形態不規則,質硬而無明顯壓痛,常與周圍組織粘連而致活動受限或固定,常伴有頸中下部,甲狀腺單個結節比多個結節,但多發性結節,並可有壓痛。

甲狀腺腫瘤2公分: 疾病百科

來國泰醫院外科就診之甲狀腺癌癌患者之主訴以沒有症狀性的頸部腫塊為最常見。 其餘症狀有塊快速長大的頸部腫塊,聲音嘶啞,呼吸困難,持續咳嗽,吞嚥困難,此外由於近年全身健康檢查的盛行,健檢甲狀腺超音波發現的甲狀腺癌也日益增多。 甲狀腺腫瘤2公分2023 完成手術後,如果癌細胞未能完全清除、出現轉移或擴散的情況,患者或需接受放射性碘治療。 這是一種體內放射治療,放射性碘以膠囊或液體形式給病人吞服。 甲狀腺癌細胞吸收放射性碘後便會被摧毀,而正常細胞則很少受到影響。

不過其實有一種「腫瘤射頻消融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可以運用在很多層面,如果是甲狀腺腫瘤的話,只要確認是良性腫瘤、大小在2~3公分,而且已經引起相關症狀,或是甲狀腺癌復發的人,就可以使用。 做過了許多檢查,醫師都建議劉先生唯一方法就是開刀切除全部的甲狀腺,但他還是一直猶豫,沒想到2年半前,一場工安意外,讓鋼管砸中他的脖子,引發腫大的甲狀腺破裂,壓迫到氣管,差點因為呼吸困難而死掉,處理甲狀腺腫大已經非常急迫。 在大於一公分的甲狀腺結節當中,有二十分之一的機會是惡性腫瘤(甲狀腺癌),所以在追蹤及診斷時要格外的留意。 由下圖可以知道,甲狀腺癌和甲狀線結節其實外觀上可能沒有甚麼不同,所以規則的追蹤還有在有懷疑的時候積極檢查,是最重要的。 甲狀腺腫瘤2公分2023 如果軟式內視鏡檢查無異狀,但藥物治療沒有改善,就建議以頸部超音波檢查,以排除甲狀腺深部腫瘤、結節與囊腫。 甲狀腺癌可以分成乳突癌、濾泡癌、髓質癌、未分化癌等4種,其中以乳突癌最常見(占90%)。

甲狀腺腫瘤2公分: 甲狀腺已經拿掉,為什麼還會復發?

彭正明醫師分析,最新的機械手臂輔助超音波治療,無侵入性、疼痛度低,且能保留部分甲狀腺體,手術時間很短,隔天就能夠正常上班,是甲狀腺走向無創治療的未來趨勢。 【早安健康/張承宇報導】有「軍中情人」之稱的歌手方季惟復出發片,記者會驚爆甲狀腺腫瘤復發! 防範甲狀腺癌,醫師提醒,千萬不要以為用肉眼觀察脖子,就能判斷是否患有甲狀腺癌,真正靠脖子異常腫塊揪出罹癌的情況相當少,建議透過4個原則警覺惡癌,及早發現、及早治癒。 甲狀腺協會理事長、台北榮總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郭錦松說,在臨床上對於甲狀腺結節的處理,通常先評估其大小、形狀等特徵,判斷需不需要做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以確認是否為惡性,如果是單純性囊腫,惡性機率相對較低,可以先觀察。 如果手術後仍有癌細胞殘留於頸部、或無法以手術移除癌腫瘤,醫生會考慮採用體外放射治療。

很多人聽到甲狀線穿刺,臉就黑了一半,其實我做甲狀腺穿刺十年,患者給我的回饋,都是心裡害怕程度遠大於做檢查的不舒服,也確實我抽了上千個甲狀腺,沒有患者痛到哭的。 一般來說,熱性結節,也就是甲狀腺結節吸收同位素較多的情況,大部分是有功能的良性腺瘤;如果是冷結節,體積又大,就要考慮惡性的可能。 中山附醫醫學影像部醫師鄭凱倫指出,很多人都糾結於「大小」,以為愈大愈危險,門診中常有患者說他的結節從1.1公分長到1.3公分,擔心是不是要死了? 其實甲狀腺超音波檢查,有兩個重點要注意,一是「大小」、一是「形狀」。 像上述的測驗題中,該優先處理的是那顆小且外觀呈不規則形的結節。 雖然甲狀腺腫大一般都不會產生疼痛,但會導致咳嗽,吞嚥或呼吸困難等症狀。

甲狀腺腫瘤2公分: 喉嚨卡卡、吞嚥有異物感,是胃食道逆流或「甲狀腺腫瘤」?醫:2個檢查就能釐清

雖然我們前面講的真實事件中,患者最後都被證實為甲狀腺癌,但這裡要強調一下,甲狀腺結節後來被證實為甲狀腺癌的比例並不高! 甲狀腺腫瘤2公分 這些甲狀腺腫塊有超過九成以上都是良性的甲狀腺結節,只是正常甲狀腺組織過度生長的結果。 除了應用在甲狀腺結節,消融術還應用在良性的乳房腫瘤治療。

  • 有時為避免術後甲狀腺低下的情形,可採取部分甲狀腺切除術,但後續仍有發生甲狀腺低下的可能。
  • 慢性淋巴性甲狀腺炎:多發生在40歲以上婦女,雙側甲狀腺慢性,橡皮樣硬度,表面有結節,一般與周圍組織不粘連或固定,頸淋巴結無腫大,而且部分與甲狀腺癌並存,如黏液性水腫,甲狀腺抗體明顯升高。
  • 張耕閤醫師表示,除了常見的胃酸刺激與鼻水倒流造成的慢性咽喉炎外,還是要小心檢查是否有咽喉部腫瘤,以利及早治療。
  • 在甲狀腺癌中,p53基因主要改變的表現形式有點突變,p53基因異常的發生率可達25%,而甲狀腺未分化癌中p53基因改變的發生率可高達86%。
  • 彭正明醫師說明,甲狀腺結節的治療方式,第一種為傳統有疤手術,第二種為藏疤手術,包括內視鏡與達文西手術,可經腋下或經口部進行微創手術。
  • 此外,甲狀腺良性囊腫(俗稱水泡)也是甲狀腺腫大常見原因之一,一般情況以酒精注射治療就有不錯的效果。

甲狀腺位於脖子前方,吸收血液中的碘,生成並分泌甲狀腺素,具有調節身體細胞新陳代謝、生長及發育的作用。 正常狀態下的甲狀腺是摸不太到也看不太出來的,所以當甲狀腺腫大,就要留意是否為甲狀腺病變。 賴介文表示,手術切除是主要治療方式,醫師確診為甲狀腺腫瘤後,會視腫瘤的大小,評估是否執行細針穿刺檢查及後續手術之必要性,一般穿刺病理檢查發現有問題或腫瘤大於3到4公分,多建議手術切除。 最常使用之診斷工具有:理學檢查、甲狀腺超音波檢查、甲狀腺超音波導引下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甲狀腺核子醫學掃描、正子攝影、基因篩檢、癌症標記檢查。 其中甲狀腺超音波導引下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為最重要的工具,依不同的結果表示不同的甲狀腺癌可能性,若細胞學檢查顯示為甲狀腺癌,則手術後甲狀腺癌機率大於99%,若顯示細胞為非典型,則甲狀腺癌機率約40%,若是顯示細胞為濾泡型腫瘤,則甲狀腺癌機率約20%。

甲狀腺腫瘤2公分: 甲狀腺腫大

當醫師懷疑病人有甲狀腺腫瘤(結節)的時候,常會安排甲狀腺超音波檢查、問診及抽血檢查。 超音波合併細針穿刺:這是既方便、準確率又高達90% 的檢查,同時可看甲狀腺腫瘤的大小及數量甲狀腺掃瞄:這項檢查無法用來區分良性腫瘤或癌。 一般用於甲狀腺超音波檢查後診斷為”濾泡性腫瘤”的病人可以安排甲狀腺掃瞄來作為診斷或是處置的參考,但是如果已經確認為甲狀腺癌,甲狀腺掃瞄 主要用於評估甲狀腺癌的分佈狀況。 其他:像是電腦斷層、核磁共振、Octreotide scan等等。 血液檢查主要用來評估甲狀腺功能,一般無法直接判斷是否為甲狀腺癌。

甲狀腺腫瘤2公分

通常甲狀腺腫瘤小於1公分、評估惡性度不高,可以先追蹤;如果腫瘤大於1公分,考量到影響局部功能和穿刺檢查準確性並非百分之百,就會建議切除。 腫瘤1公分左右可以切除單側甲狀腺;腫瘤2公分可雙側全切除,第三種方式則是雙側全切除加上放射碘-131治療。 要注意的是,甲狀腺是內分泌的一部分,全切除後要終生服用甲狀腺素,以維持正常的功能。 圖說:頸部超音波可找出0.5公分以上的甲狀腺腫瘤。 在大於一公分的甲狀腺結節當中,有二十分之一的機會是惡性腫瘤(甲狀腺癌),所以較大的甲狀腺結節在診斷及追蹤時要格外的留意。 通常大於一公分的甲狀腺結節,我們內分泌科醫師多會安排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以細針穿刺甲狀腺結節的部位,抽吸結節內的細胞,取得檢體做成抹片,染色後再觀察細胞型態。

甲狀腺腫瘤2公分: 甲狀腺腫大的原因

如瑞士地方性甲狀腺腫流行區的甲狀腺癌發病率為2‰較柏林等非流行高出20倍。 相反,高碘飲食也易誘發甲狀腺癌,冰島和日本是攝碘量最高的國家,其甲狀腺癌的發現率較其他國家高。 實驗證明,長期的TSH刺激能促使甲狀腺增生,形成結節和癌變。 甲狀腺乳突癌和濾泡癌在小於45歲的病人上,依遠端轉移的有無,只分為兩期,無遠端轉移為第一期;有遠端轉移癌為第二期。 甲狀腺乳突癌和濾泡癌在45歲和以上患者分為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A期、第四B期、第四C期。 甲狀腺髓質癌也分為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A期、第四B期、第四C期。

甲狀腺腫瘤2公分: 甲狀腺癌有甚麼治療方法?

對甲狀腺癌的處理,手術是最基本常用的治療方式,通常是近全切除甲狀腺或全切除甲狀腺。 甲狀腺腫瘤2公分 手術可能會造成出血或感染,也有機會傷到反喉神經,影響到聲帶的開合,讓人聲音沙啞,另外也可能把副甲狀腺同時移除。 患者在甲狀腺全切除之後,需要長期服用甲狀腺素,並定期抽血檢測甲狀腺機能。 甲狀腺腫大看似很平常的疾病,也多半是良性的,但其實在脖子越來越腫的過程中,會慢慢覺得呼吸困難、吞嚥困難,聲音也會變得沙啞。

甲狀腺腫瘤2公分: 健康網》沙發上7種自殘姿勢! 物理治療師:害死你的脊椎

甲狀腺癌是內分泌系統最常見的癌症,以女性為多,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3倍,高峯期是35-55歲,但是各個年齡層皆可以發生,本院最年輕患者只有7歲。 最近數十年來雖然發生率增加了數倍 (主要是因為比較小的甲狀腺癌的診斷增加所致,小於2公分以下的甲狀腺癌約佔8成),但死亡率減少,台灣每年死於甲狀腺癌患者少於200人。 甲狀腺腫瘤2公分 手術活組織檢驗:如果幼針抽驗無法取得足夠的活組織,醫生便需要為病人進行手術來抽取活組織樣本。 張耕閤醫師指出,因為感覺喉嚨卡卡,吞嚥有異物感,擔心是否咽喉長腫瘤,而至耳鼻喉科門診檢查的患者相當常見。

醫師就得從剛剛抽血、超音波、穿刺等得到的結果,做出判斷。 簡單講,我們還是要回想前面說到的三個令人擔心的特質來思考,根據甲狀腺結節是否為惡性腫瘤,或是否造成症狀(影響到甲狀腺機能?體積太大而壓迫到食道或氣管?)來指引我們的治療方向。 下面分成「良性的甲狀腺結節」、「造成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甲狀腺結節」、和「惡性甲狀腺結節」來討論。 問題是並非所有的病患皆有效,所以臨床上可以治療一段時間(約6個月)後,再觀察結節大小及反應情形,再決定是否持續使用甲狀腺素。

甲狀腺腫塊生長較速,有轉移灶,且有明顯壓迫症狀,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掃瞄多冷結節,或發現甲狀腺CT掃瞄及MRI影像有異常及轉移現象,最後診斷應根據病理活檢,明確為甲狀腺乳頭狀癌。 Bcl-2蛋白表達可能與甲狀腺腫瘤的發生有關,甲狀腺的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中均有bcl-2的高水平表達,而正常組織表達bcl-2的量較少,隨甲狀腺癌臨床病期和浸潤程度的進展,bcl-2陽性率明顯降低,未分化癌的bcl-2陽性率明顯低於分化類型者。 手術後方可確立腫瘤的型態和病理診斷,並可作為隨後的依據。 如果手術後仍有癌細胞殘留於頸部、或無法以手術完全切除腫瘤,醫生會考慮採用體外放射治療。 甲狀腺結節可以是充滿實心組織,也可能裡面裝滿液體。

甲狀腺腫瘤2公分: 疾病診斷

對於甲狀腺癌來說,除未分化癌外,手術切除是各型甲狀腺癌治療的基本方法,並輔助放射性核素、甲狀腺激素及外照射等治療。 對於甲狀腺腺瘤而言,因為具有引起甲亢和惡變的可能,目前的治療提倡儘早手術切除,可行甲狀腺患側次全切除術和腺葉全部切除術。 甲狀腺 B 超檢查:可確定甲狀腺結節的大小、數量、位置、囊實性、形狀、邊界、鈣化、血供及與周圍組織的關係,同時評估頸部有無異常淋巴結及其部位、大小、形態、血流和結構特點等。 減少攝取過多的碘:雖然不常見,但攝取過多的碘,有時會導致甲狀腺腫。 如果是因為碘攝取過多造成問題,請避免食用碘含量高的鹽、貝類與甲殼類、海藻,以及添加碘的補充劑。

由濾泡上皮細胞衍生而來,約占甲狀腺癌的50-70%,癌瘤生長最緩慢,其10年存活率約為90%。 癌瘤缺少包膜,而且是多發性的(指甲狀腺不同的部位發 生多處的病灶),較易局部淋巴轉移(約30-40%)而不易經血流轉移遠端。 發病年齡在40歲以下者約占一半,女性的發生率為男性的三倍。 故服用甲狀腺素(L-T4)抑制TSH時,乳突癌的轉移常會退化。 影響預後的因素為:50歲以上、男性、腫瘤直徑大於4公分、癌細胞 侵犯包膜外、遠處轉移等皆為預後較差的重要因子。 4公分以上的甲狀腺結節,因為大小已經到會有症狀的程度(外觀明顯、壓迫到氣管、造成吞嚥不適等等),而且結節中有部分惡性化的機會也會上升,所以不建議持續追蹤,比較鼓勵手術切除。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