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華人廟宇委員會12大著數2023!內含華人廟宇委員會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華人廟宇委員會

「專業廟宇管理證書」畢業學員,如繼續修讀本院「廟宇管理專業文憑」(由2021年9月班別起),並於首次考核時獲取合格分數順利畢業,可獲頒港幣3,000元正獎學金 (每屆名額10名,如該屆合乎資格學員人數超過10位,則以成績最好10位學員為得獎者)。 成功修畢整個課程,出席率達80%或以上,及於課程評核試考獲整體合格分數者,可獲本院及華人廟宇委員會聯合頒發「專業廟宇管理證書」。 撥款金額上限不會多於儀式/活動/工程總實際開支的70%,上限100萬港元(「廟宇維修」撥款上限為120萬港元),申請機構必須承擔擬籌辦的儀式、活動或工程的其餘開支。 委員會的收入會先撥入「華人廟宇基金」,用於維修轄下廟宇及進行傳統儀式等;盈餘則可撥入「華人慈善基金」。 課程與華人廟宇委員會合辦,取得證書的學員,可獲豁免投標華人廟宇委員會「廟宇管理合約」之第一階段資格評核試。 本課程旨在講授廟宇文化及管理知識,讓學員對廟宇的起源、宗教、歷史發展、保養及現代化管理等有更深入的認識;為有志從事廟宇管理行業的人士、現職從業員或對廟宇文化有興趣的人士提供專業培訓。

華人廟宇委員會旗下有華人廟宇基金,收入來源嚟自香港24間廟宇嘅司祝費、解籤費、眾善信嘅香油錢奉獻等。 華人廟宇委員會會睇情況,由基金撥款比合適嘅香港華人慈善機構。 華人廟宇委員會 課程由華人廟宇委員會與香港都會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合辦,取得證書的學員,可獲豁免投標華人廟宇委員會「廟宇管理合約」之第一階段資格評核試。

華人廟宇委員會: 委員會成員

(三)在過去三年,就委員會直接管轄的25間廟宇,委員會接獲的投訴共46宗,投訴內容主要涉及負責管理廟宇的機構或司祝的工作,例如有關購買司祝的貨品或服務(共22宗);以及廟宇的運作、收費、開放時間或廟殿擺設(共24宗)。 委員會收到投訴後,會按投訴人提供的資料就投訴作出調查,如投訴成立,委員會會向相關的人士提出改善建議、發出警告或作懲處,或要求廟宇改善服務,並就投訴作出回覆。 此外,過去三年委員會亦收到14宗關於其他註冊廟宇的投訴,主要與廟宇運作或廟宇管理機構的內部行政有關,並沒有收到關於其骨灰龕或其他商業活動的投訴。 (四)政府當局已開展《條例》的檢討工作,並正徵詢法律意見,以期在二○一四年向立法會匯報檢討結果及建議。 委員會管理的「華人廟宇基金」及「華人慈善基金」是根據《香港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信託。 委員會所得的捐款會先撥入「華人廟宇基金」,首要用於維修轄下廟宇及舉辦傳統儀式等,盈餘則可撥入「華人慈善基金」作慈善用途。

除設計及廣告創作外,黃氏對攝影及藝術亦十分熱衷,尤愛好反映社會現況之題材。 作品多次於香港、海外展出及獲多間國際美術館、藝術館作永久收藏。 2005年,黃氏更以「紅白藍」系列藝術作品代表香港參加威尼斯藝術雙年展。

華人廟宇委員會: 華人廟宇委員會成員名單

以下為今日(十一月二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家洛議員的提問和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的書面答覆:問題:  華人廟宇委員會2023 當局曾於本年三月表示,檢討《華人廟宇條例》(第153章)(《條例》)的工作已接近完成,但至今仍未提出修訂法例的建議或進行公眾諮詢。 有市民向本人反映,近年不少根據《條例》註冊的廟宇(註冊廟宇)所經營的私營骨灰龕業務出現違規情況,但當局未有採取執法行動予以取締,亦未有監察該等廟宇的財政狀況。 特區政府尊重宗教組織的自主,認為須修訂《條例》以剔除對華人廟宇不合時宜的規管,使其更符合現今社會的需要。 (一)及(二)現時,委員會直接管轄25間廟宇,這些廟宇的帳目由委員會秘書處負責擬備。 華人廟宇委員會 根據《華人廟宇基金規例》(香港法例第153A章)的規定,上述25間直轄廟宇的收入,須撥入華人廟宇基金,華人廟宇基金的整體帳目每年經由審計署署長審計,並向立法會提交。

華人廟宇委員會

成功申請的儀式/活動只需於指定時間內以書面形式向委員會提出欲為下屆的儀式/活動繼續申請恆常計劃的撥款,並提交儀式/活動的預算支出,則會自動與其他新申請個案重新被評分,無需重新提交申請表格。 西貢佛堂門天后古廟,始建於南宋時期(約1266年),是本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天后廟,人稱「大廟」,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 華人廟宇委員會2023 華人廟宇委員會2022年斥資逾400萬港元,維修出現嚴重損壞的大廟廟頂木樑及瓦頂,得各方捐款參與修建、共沾聖恩,當中善信不單認捐廟頂瓦片及各種聖物(正殿五供、斗姥元君及太歲神像),更熱烈支持金榜題名活動,籌得共二百餘萬。 每宗申請的資助額不會多於儀式/活動過去3屆的平均合資格資助項目總開支(即扣除非資助項目後總開支)的70%,上限15萬港元。

華人廟宇委員會: 文化及宣傳小組

「年度恆常活動定額資助計劃」 年度撥款申請已於2022年11月7日截止。 撥款資助計劃一般於每年1月(只適用於同年7月1日至翌年6月30日內推行及完成之活動/計劃)及7月(只適用於翌年1月1日至翌年12月31日內推行及完成之活動/計劃)公開接受申請。 華人廟宇委員會 根據香港法例第153章《華人廟宇條例》的規定,「華人廟宇基金」的盈餘可撥入「華人慈善基金」用於香港的華人慈善活動。 撥款資助計劃一般於每年1月(只適用於同年7月1日至翌年6月30日內推行及完成之活動/計劃)及7月(只適用於翌年1月1日至翌年12月31日內推行及完成之活動/計劃)公開接受申請。 華人廟宇委員會(委員會)自成立以來,便秉承保育廟宇及發揚傳統文化的宗旨,為提昇整體形象,年前有幸獲得著名藝術家/設計師「又一山人」為委員會義務設計標誌。

華人廟宇委員會

由委員會直接管轄的25間廟宇沒有營運任何骨灰龕或其他商業活動。 委員會沒有引用《條例》賦予的權力,要求並非由其管轄的註冊廟宇提供過去三年的財政狀況資料,或要求有關廟宇把盈餘撥入華人廟宇基金。 委員會沒有要求在《條例》下註冊的廟宇就其營運私營骨灰龕或其他商業活動提交資料。 發展局定期公布地政總署及/或規劃署已獲悉的私營骨灰龕的土地/契約及規劃資料,雖然不能一一盡錄全港所有私營骨灰龕,但希望較有系統地為公眾提供資料,詳情見發展局相關網頁/tc/issues_in_focus/private_columbaria。 任何註冊或非註冊廟宇如涉及骨灰龕業務,如同本港各行各業,均須符合及遵守法例及政府的規定。 華人廟宇委員會 有關政府部門會繼續根據其權限及相關的法例和行政措施,對私營骨灰龕的違規情況採取執管行動。

華人廟宇委員會: 華人廟宇委員會標誌

華人廟宇委員會(委員會),是根據香港法例第153章《華人廟宇條例》於1928年成立的法定機構。 委員會的主要職能是管理轄下24間廟宇,當中大坑蓮花宮、鴨脷洲洪聖古廟、九龍城侯王古廟、大澳楊侯古廟及灣仔玉虛宮(北帝廟)為法定古蹟,另有3間為一級歷史建築,分別為紅磡觀音廟、西貢佛堂門天后古廟及長洲玉虛宮(北帝廟)。 華人廟宇委員會 華人廟宇委員會其下有華人廟宇基金,收入來源自香港24間廟宇的司祝費、解籤費、眾善信的香油錢奉獻等。 華人廟宇委員會會視乎情況,從基金撥款予合適的香港華人慈善機構。

華人廟宇委員會

年度(第一輪)撥款資助計劃的申請已於2023年3月9日截止。 所有撥款申請將交由評審小組審核,預計申請機構將於2023年6月內獲通知其申請結果。 標誌設計概念以「易經」卦象為中心,配上傳統廟宇的瓦頂,設計宜古宜今,充分發揮廟宇特色,再配合陰陽五行屬性,選定標誌用色。 標誌主體取材自易經第十一卦-「泰」卦,外型為 ,「 」乾下,「 」坤上,合為「泰」卦。 委員會置於泰卦之中,象徵上承天氣,下接地氣,互連天地,即傳統廟宇中「輔相天地,以左右民」的功能。 學員須於每科平時習作(如習作、個案研究、專題簡報或測驗等)及考試兩部份的總平均分取得合格。

華人廟宇委員會: 委員會介紹

華人廟宇委員會(英語:Chinese Temples Committee),簡稱華廟會或廟委會,是香港政府民政事務局轄下的諮詢及法定組織,按照香港法例第153章《華人廟宇條例》第7條成立的非牟利組織,目標是改善香港的華人廟宇的經營管理情況,以現代化公司的方式管理。 華人廟宇委員會的會址香港島灣仔皇后大道東213號胡忠大廈34樓。 若學員出席率達到指定的百分比及考試達到合格的分數,可獲華人廟宇委員會頒發獎學金以作獎勵。 獎學金會根據學員的學習表現,分兩級制以鼓勵學員報讀及爭取優異成績(由2018年10月份的學期起,獎學金/助學金只適用於首次考試合格的學員,補考合格的學員將不會獲發獎學金或助學金)。

  • 華人廟宇委員會會視乎情況,從基金撥款予合適的香港華人慈善機構。
  • 發展局定期公布地政總署及/或規劃署已獲悉的私營骨灰龕的土地/契約及規劃資料,雖然不能一一盡錄全港所有私營骨灰龕,但希望較有系統地為公眾提供資料,詳情見發展局相關網頁/tc/issues_in_focus/private_columbaria。
  • 以下為今日(十一月二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家洛議員的提問和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的書面答覆:問題:  當局曾於本年三月表示,檢討《華人廟宇條例》(第153章)(《條例》)的工作已接近完成,但至今仍未提出修訂法例的建議或進行公眾諮詢。
  • 學員須於每科平時習作(如習作、個案研究、專題簡報或測驗等)及考試兩部份的總平均分取得合格。
  • 華人廟宇委員會其下有華人廟宇基金,收入來源自香港24間廟宇的司祝費、解籤費、眾善信的香油錢奉獻等。
  • 西貢佛堂門天后古廟,始建於南宋時期(約1266年),是本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天后廟,人稱「大廟」,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

華人廟宇委員會與香港都會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合辦專業廟宇管理證書課程,旨在講授廟宇文化及管理知識,讓學員對廟宇的起源、宗教、歷史發展、保養及現代化管理等有更深入的認識;為有志從事廟宇管理行業的人士、現職從業員或對廟宇文化有興趣的人士提供專業培訓。 華人廟宇委員會2023 委員會的當然主席為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成員包括7名由政府委任的委員及22名增補委員。 委員會轄下常設5個工作小組,分別為「財務及管理小組」、「工程小組」、「社區服務小組」、「文化及宣傳小組」和「跟進《華人廟宇條例》檢討專責小組」。 成功修畢整個課程,出席率達80%或以上,及於課程評核試考獲整體合格分數者,可獲香港都會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及華人廟宇委員會聯合頒發「專業廟宇管理證書」。

華人廟宇委員會: 撥款資助

該慈善基金每年均撥款予民政事務總署作為發放緊急援助予本港有需要的華籍人士,基金同時亦提供撥款予其他機構以資助其舉辦慈善活動,包括推廣德育、教育或文化的活動,以及扶助弱勢社群、社會服務、醫療、教育、青少年發展及社區建設的計劃等。 華人廟宇委員會(英文:Chinese Temples Committee)簡稱廟委會,係香港政府民政事務局下面嘅諮詢同法定組織,根據香港法例第153章《華人廟宇條例》第7條成立嘅非牟利組織,目標係改善香港嘅華人廟宇嘅經營管理,用現代化公司嘅方式管理。 華人廟宇委員會嘅會址喺灣仔皇后大道東213號胡忠大廈34樓。

華人廟宇委員會

過去十多年,黃氏之設計、攝影及廣告作品屢獲香港、亞洲及國際獎項,多達四百多個。 華人廟宇委員會2023 黃氏視設計教育為其下半生重要工作一環,不停穿梭於本地及海外院校,以導莘莘學子。 又一山人,原名黃炳培,早年畢業於香港工商師範學院設計應用系。 曾先後於多間本地及海外跨國廣告公司擔任要職,後加入多方面視覺創作行列,創出輝煌成績。 委員會將安排清潔承辦商於2023年7月7日至7月14日期間為長洲玉虛宮(北帝廟)及長洲洪聖廟進行兩年一度的大型清潔,屆時兩間廟宇將暫停開放,預計於2023年7月15日(星期六)重開。 華人廟宇委員會 至於馬英九基金會有意邀請中國的大學生在暑期訪台,詹志宏表示,政府會依照現行既有程序處理,但陸委會不是主管機關,無法對外說明准許與否。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