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鼻腫瘤切除12大優點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鼻腫瘤切除

由於可能的副作用,施行前必須判斷其利害得失。 根據統計,男性每十萬人每年罹患鼻咽癌的人數在台灣是 7.7人、美國0.63人、日本0.27人。 即使移居美國的第二代中國人也比 當地白人罹患率多7倍。 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易患鼻咽癌,其比例約3比1。

鼻腫瘤切除

鼻咽部位於頭顱中央,與鼻竇、顱腔相隔,當鼻咽癌腫瘤侵犯到鼻竇、腦膜或顱腔時,便會造成頭痛現象,此種頭痛通常是單側性。 進行治療前,放射治療師須按照患者的面形及頭形,製作塑膠模,以固定身體讓射線準確照射目標。 患者戴上塑膠模後,會被安排進行電腦掃描,以便醫生勾劃出腫瘤及須迴避的重要器官,包括脊髓神經及腦幹。 鼻腫瘤切除2023 鼻腫瘤切除 最後交由物理學家或放射治療師設計個體化計劃,找出最理想的射綫角度和強度。

鼻腫瘤切除: 身體慢性發炎,增加自體免疫疾病風險!劉博仁醫師:5招助改善

若有骨折或導致脊髓壓迫的危險時,則可考慮加做手術治療。 鼻咽癌是屬於較為放射敏感的腫瘤,體外放射治療是治癒性的治療方式,也是目前的標準治療。 最常使用的機器為直線加速器或鈷六十治療機。 放射治療的範圍包括鼻咽部、附近組織及頸部淋巴區。 放射治療劑量約 70 Gy,每天1.8 ~ 2.0 Gy,連續治療7至8週。

鼻腫瘤切除

總之,及早發現鼻咽癌復發,施以適當治療,病人較有第二次治癒的機會。 放射線照射是治療鼻咽癌的主要方法,效果良好,但與所有癌症治療一樣,仍不免有少數復發的現象。 局部復發的鼻咽癌,再度體外放射治療國內仍然約有 鼻腫瘤切除 15 ~ 35%的五年存活率,但是第二次的放射治療很可能造成較嚴重的放射線傷害,因此病人需與主治醫師詳細討論。

鼻腫瘤切除: 診斷

鼻後鏡檢查是利用壓舌板壓住受檢者舌部,再將一小鏡子放置於口咽部深處,檢查者利用燈光與頭鏡來檢視鼻咽部。 鼻腫瘤切除2023 而鼻咽內視鏡是一種特殊的光學儀器,直接由前鼻孔放入,經過鼻腔直接檢視鼻咽部。 鼻咽內視鏡可分為軟式或硬式,前者較舒適,而後者則較方便做鼻咽切片。 為準備與醫生的預約,患者應記低身體出現的任何異常情況,不論是否鼻咽癌的常見病徵。

鼻腫瘤切除

一般而言,40至60歲是鼻咽癌的發病高峰年齡,間中也會出現20至30歲的病例。 鼻咽腫瘤表面潰爛出血導致鼻涕或痰 (尤其是由鼻部倒吸的痰) 鼻腫瘤切除 帶血絲,經由前鼻孔大量流鼻血的現象其實並不多見。 4.內分泌說:鼻腔血管瘤可於懷孕期突然出現或增大,產後又縮小,且常出現於妊娠後期,可能與當時血循環障礙或內分泌活動有關。 主演韓劇《繼承者們》而走紅的南韓藝人金宇杉,兩年前確診患上鼻咽癌,暫停全部幕前工作。 經過大約一年的治療後,金宇杉病情逐漸好轉,年初更有網民發現他跟女友在澳洲度假。 他曾在公開信表示,於短短7個月內,接受了35次放射治療。

鼻腫瘤切除: 鼻咽癌之治療

由於放射治療之範圍常包括唾液腺,所以治療後唾液 (口水) 之分泌減少,口乾是無法避免之副作用。 因此,當鼻咽癌腫瘤侵犯耳咽管時,就會產生耳塞、耳鳴、中耳積液、聽力障礙等症狀。 約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之病患在確立診斷時已有頸部腫塊,這是因為鼻咽部具有豐富的淋巴管道,癌細胞很容易經由這些淋巴管轉移到頸部淋巴結或全身其他各處,如骨骼、肺臟、肝臟等。

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見出血量增加,有時出血止不住。 當癌腫向周圍浸潤引起局部感染或水腫時,常常引起後鼻孔阻塞,這時病人常表現鼻阻、頭痛,甚至出現耳鳴現象。 晚期癌腫多數破壞顱底骨或侵犯顱神經,則引起持續性頭痛,甚至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 約10%的病人腮腺區及頜下淋巴結有轉移。

鼻腫瘤切除: 臨床表現

李彥勳醫師表示,全鼻重建如同蓋一棟房子,一開始必須先打地基,將鼻子的基部組織缺損先填滿,待鼻內襯成型後,在穩固的基礎上再搭骨架,骨架穩定後,再將外皮覆蓋上。 鼻腫瘤切除 最後的步驟則是細部的修飾,如同屋內的裝潢一般。 每個步驟依序前進,確實完成,才能重建出美麗而堅固的鼻子。 茅根蘆根茶:用鮮茅根與鮮蘆根各六錢,煎湯代茶飲。 但有脾胃虛寒者不山藥肉片:山藥一兩、豬瘦肉片二兩,加調味品同炒食,具有健脾滋補的作用。

除此之外,癌細胞亦有機會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近則導致腫瘤轉移到頸部的淋巴結,遠則波及肺部及肝部。 遠處轉移較常見的位置包括骨骼、肺臟及肝臟。 骨骼轉移可能是單一或多發,可能無症狀或是有疼痛的症狀。 治療方法視個別情況而定,包括放射治療、化學治療。

鼻腫瘤切除: 鼻咽癌治療方法

經正規方式治療以後,病人多數能夠恢復,而回去工作。 台灣鼻咽癌之早期診斷率以及治療成績,如今在世界上是相當突出而有名的。 治療後,少數病人可能復發,所以定期追蹤檢查是必要的。 有上述一項或多項症狀之病人,應趕快找耳鼻喉科醫師診察,耳鼻喉科醫師可用常規之鼻後鏡或鼻咽內視鏡觀察鼻咽部。

但在鼻咽部周圍有血管與神經通道,鼻咽癌腫瘤細胞常沿著這些孔道侵犯到顱腔內,造成上述之頭痛現象,或甚至侵犯腦神經引起其功能障礙。 如第五腦神經 (三叉神經) 受損,便會造成臉部皮膚感覺麻木;如第六腦神經 (外展神經) 受損,便會造成眼球運動障礙而產生複視現象。 其他舌下神經、迷走神經障礙,則會造成吞嚥困難或聲音沙啞的症狀。 鼻出血是本病的早期症狀,這是由於癌灶感染、破潰所致。 尤其清晨吐痰或擤鼻時常常見到涕中帶血絲。

鼻腫瘤切除: 鼻咽癌風險因素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旨在為未出現遠程擴散的患者,以高能量的X光線照射腫瘤,殺死癌細胞;對遠程擴散的患者而言,亦可紓緩擴散所帶來的病徵,例如骨痛。 治療需要運用大型儀器照射,一般為期7個星期,通常每週5次;治療過程無痛,亦無須麻醉或住院,事後身體亦不會帶有輻射,故患者無須隔離。 林先生手術時,組織的缺損已涵蓋內襯、骨架及外皮三個部分。 在腫瘤切除手術後的同時,醫師切取病人的左饒前臂皮瓣,來重建缺損的地基及內襯,讓病人有一個完整的呼吸道,而前額也置入組織擴張器,以擴張前額的皮膚為未來鼻外皮重建之用。 臨床上,鼻子的重建可分成3個部分,包括:1.鼻腔內襯的重建、2.鼻骨架的重建、3.鼻外皮膚部分的重建。

特殊影像學檢查,如電腦斷層掃瞄攝影、磁振造影檢查、骨骼同位素掃瞄或肝臟超音波檢查,一般需配合臨床需要來安排。 鼻腫瘤切除 大致而言,治療完成時間愈久,檢查密集度和檢查項目就愈少。 肺臟轉移初期無症狀,嚴重時會咳嗽、咳血、呼吸困難。 鼻腫瘤切除 肝臟轉移初期無症狀,嚴重時會右上腹部疼痛或可摸到腫塊,甚至導致肝機能衰竭。 通常發生內臟轉移時,一般以化學治療為主,部分的病人於化學治療後可有長期緩解之機會。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