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納米樓蝕讓10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但作為重要持份者,有龍頭發展商早已看淡迷你單位前景,長實(001)執行董事、人稱「樓神」的趙國雄亦直言「最反對納米樓」,因這類單位面積較小、而且供應飽和,揚言「遲早爆煲」。 納米樓蝕讓 納米樓蝕讓2023 「樓神」此言非虛,去年起市場上一直錄得大量「納米樓」二手蝕讓個案,當中最慘烈個案竟輸近兩成離場,嚴重跑輸大市,亦告訴大家這項投資風險。 位於尖沙咀的匯萃於2015年推出,主打實用面積約210至222方呎的開放式單位。

納米樓蝕讓

據悉,原業主於2018年5月以696.4萬元購入戶,持貨約4年半沽出,賬面虧損166.4萬元,蝕幅高達24%。 【橙訊】半新盤雖受市場追捧,但只有200多呎的納米樓新近卻連錄蝕讓。 中原地產高級分行經理葉文浩表示,啟岸低層B3室,實用面積272方呎,一房戶型,望向市景,獲自住買家洽購後,原業主願減價至506.8萬將單位易手,折合每呎1.86萬元。

納米樓蝕讓: 「龍床盤」成交見紅 納米樓會否爆蝕讓潮?

更重要一點,當外國不少國家均有規管人均面積,香港不單沒有作出相關規管,反而政府施政上卻刻意配合。 近年為求盲追私樓供應量達標,而力谷限量地為發展商興起納米樓大開放便之門,結果「納米樓」也成雨後春筍。 納米樓蝕讓2023 對於一部份未能受惠資助房屋,卻又不甘於成為租客的準買家,他們只能用有限首期來入市,變相最終能將價就貨,購入銀碼較細的單位。 發展商眼見市場需求,順應時勢改圖則推出大量「納米樓」,一時間「納米樓」變得有價有市。

  • 他相信,未來數年透過政府及港鐵賣地,面積低於200方呎的「納米樓」將絕迹。
  • 根據政府統計署的數字,15-24歲入息中位數為13000元,25-34歲組別的入息中位數為20000元,而香港大學畢業生年齡為21-22歲。
  • 翻查報道,瑧蓺於2017年開售後,曾獲得不少市場人士看好前景,更有分析推算項目收租回報介乎2至3厘。
  • 據悉,原業主於2019年花583萬元一手向發展商購入該戶,持貨約4年,賬面虧損76.2萬元或逾13%。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 單位實用面積190呎大,跟「尚譽」的單位比較,這類樓齡舊一點的單位,當時發展商並沒有賺盡,所以會偏向著重內櫳多一點,而「尚譽」則有不少面積放在露台上。

事實上,雖然納米樓租金回報率較高,惟屋苑管理費貴,料扣除這些成本後,回報其實不吸引,加上受辣稅所限,而且納米樓轉手需時,除非定價吸引,相信多數投資者也不會隨便入市。 納米樓蝕讓2023 不過,隨著香港經濟走下坡,內地自由行退潮下,不少酒店都改做月租酒店攻內需。 進入酒店時,大家最擔心也是酒店會否用來作為疫症下家居隔離。

納米樓蝕讓: 樓市走勢|港島納米樓現蝕讓 業主4年損手幾多?

納米樓的現象其實也可以看成是發展商「突破天際的創意及智慧」的表現。 由於香港政府未有明文規定人均居住呎數限制及物業大小規限等,納米樓的出現變相是合法化的劏房,大單位斬細執靚推出市場賣。 有「龍床盤」之稱的屯門菁雋,新近再錄一宗蝕讓,位於極高層、屬「鳳凰樓」,實用面積171平方呎開放式間隔,新近以260萬元沽出,成交呎價15,205元。 原業主為投資者,2019年以328.3萬元買入上址,現易手帳面蝕68.3萬元,貶值20.8%。

納米樓蝕讓

過去數年,納米樓如雨後春筍湧現,深受首置族歡迎,就連十優港姐麥明詩,也與家人購買單位投資。 其實,納米樓之所以受歡迎,皆因政府早年為樓宇按揭設限,只有400萬以下的物業,才可承造九成按揭,若首價預算不多,只能選擇這些納米樓。 去年4月A室業主蝕讓超過68萬,減價至418萬元成交,減幅約9%。 據了解,原業主於2017年5月才以486.8萬一手購入單位,持貨5年,期間貶值14%。 翻查過去成交紀錄,尚譽去年錄得至少7宗帳面蝕讓個案,蝕幅約3%至37%。

納米樓蝕讓: 屯門納米樓: 政府賣地加新條款 單位至少280呎

2019 年,政府放寬了按揭保險成數上限,首置人士買 $800 萬內的單位,可免壓力測試承造最高 9 成按揭,落實該措拖前後已有不少發展商和代理「放口風」,指納米樓將成為過去式。 以上只計算了樓換樓投資客,尚未計買納米樓作出租用途的業主,相信兩者相加後,佔據了納米樓市場需求的主要部分,顯示香港買家多視納米樓為投資工具,而非自己的居所。 上車族多需靠按揭保險下的高成數按揭買樓,但研究發現,於 2013 年至 2018 年間,靠首置高成數按揭上車買 200 呎以下一手納米盤的買家只佔整體的 29.4%。

美聯蕭俊健表示,康山花園8座中層D室兩房戶,實用面積約431方呎,已補價自由市場開價668萬元,減至638萬元成交,呎價約14,803元。 原業主2018年以約800萬元入市,帳面蝕幅約20.3%。 馬頭角半新盤Downtown 38也有細單位出現虧損。 世紀21領先置業譚征稱,項目中層J室一房戶,實用面積約299方呎,10月以約680萬元高價放售,累減125萬元,以約555萬元沽,呎價約18,562元。 單位2019年一手購入,至今跌價約38萬元或約6.4%。 至於長沙灣AVA 61的單幢盤,單位實用面積最細僅約150方呎,資料顯示,今年錄約16宗二手買賣登記,近半數屬帳面貶值,其餘絕大部分賺幅都不足一成。

納米樓蝕讓: 業主移民劈價沽!外區客睇好呢區發展即睇即買

不過,服裝銷售連升4個月後大幅回落,食品銷售再度回軟,反映消費者仍受通脹打擊。 事實上,自政府放寬按保樓價上限後,市場幾乎一切看淡納米樓。 更重要的是,行內分析員也認為,每當樓價調整之際,納米樓樓價往往最受影響,跌幅一般較深,因其客源較少,業主要賣樓,只能大劈價。 資料顯示,AVA 61位於深水埗大埔道,於2020年3月開始入伙,提供138個單位,實用面積由150平方呎起,至最大232平方呎。 藍籌屋苑東涌映灣園再錄呎價低於萬元成交,美聯方吉和表示,屋苑10座低層A室三房戶,實用面積約912方呎,累減300萬元,以900萬元售出,為三房做價3年低位,呎價約9,868元。

根據本土研究社研究指出,不少納米樓主要用於投資,在三年辣招期過後就轉售,細單位持貨期約3.5年。 以上只計算了樓換樓投資客,尚未計買納米樓作出租用途的業主,相信兩者相加後,佔據了納米樓市場需求的主要部分。 對於一部份未能受惠資助房屋,又心急上車的準買家而言,他們只能用有限首期來入市,將價就貨,購入細單位。 納米樓頓時變得有價有市,雖然實用面積不足200平方呎,尚可叫做五臟俱全,如果再扣除工作平台和小露台的話,實用面積可能剩下約160平方呎。 根據我的粗略計算,在2011年至2020年期間,共有接近一萬個面積少於260平方呎的納米單位推出市場,其中以恒基興建的數量最多,佔納米樓總數約三分之一,是各大地產商之首。

納米樓蝕讓: 【納米樓價值】發展商指小型單位需求減弱 投資者看淡前景

華懋集團執行董事蔡宏興說:「市場需求會影響到我們怎樣開則,看到香港未來人口,第一老化,第二年輕人,你說單身的,其實將來市場可能正在萎縮,如果看公營單位,看到有些細單位賣不出。」。 本報綜合物業代理數據顯示,最近三個月全港6個納米盤錄得的成交,大部分為蝕讓個案,蝕幅介乎5.5%至26%。 【彭博】-- 納米樓蝕讓2023 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跌至17個月低點,距離原油價格僅咫尺之遙。 基準荷蘭近月天然氣合約價格周五跌破每兆瓦時50歐元,表明歐洲能源危機正在消退;冬季氣候相對溫和,且液化天然氣大量湧入。 這也相當於每桶88美元左右的原油價格,略高於布倫特原油,目前其在倫敦市場位於每桶83美元左右。 上一次全球原油基準價格高於天然氣價格是2021年7月。

因此透過屋宇署數字,不宜用來推敲某一樓盤的未來面積,要知道納米樓的多少,只能倚靠另外兩個數字。 舉例,2017年第二季市場共有98,000個一手供應,當中中小型住宅單位有71,900伙,相當於總額的73%。 納米樓蝕讓 問題是運房局對「中小型單位」定義太闊,衍蓋了A及B類型住宅,即實用介乎0-753呎單位,但如果上到700幾呎的單位,現市況已間到三房以上,並不是納米樓了。

納米樓蝕讓: 按揭專區

新界納米盤大埔嵐山有開放式單位4年勁蝕逾兩成,港島居屋王鰂魚涌康山花園也有兩房業主持貨4年帳面慘輸約162萬元。 市場消息,長沙灣AVA 61中低層A室,實用面積232方呎,1房間隔。 今年5月548萬元放售,原業主因急於套現,最終降價至380萬元出貨,累減近31%,呎價約16379元。 據了解,原業主2017年以484萬元買入,是次轉手賬面蝕約104萬元,蝕幅約21.5%。

原業主一手買入後用作出租,最近見樓市急轉直下,決定減磅套現,10月開價370萬元,其後減至330萬元,最終以310萬元沽出,創屋苑二手新低,呎價14762元。 納米樓蝕讓 原業主2017年12月以334.3萬元一手買入,持貨5年賬面蝕24.3萬元,期內貶值近7.3%。 香港置業首席聯席董事謝啟源表示,南昌站上蓋匯璽暫錄6宗成交,較上月同期4宗增加50%。

納米樓蝕讓: 最新要聞

因為有統計發現,在經濟轉差下,納米樓近期差餉租值跌幅比傳統屋苑大,例如大埔嵐山一個低層僅165方呎的迷你戶,最近每年租值僅約6.32萬元,按年大跌10%。 觀乎近期的租務個案,我們亦不難找到業主每年回報率不足2%的納米戶租賃個案。 若然貿然投資納米樓,在樓價下跌、租值回報偏低及使費不菲情況下,投資者隨時變「雙輸」。 【本報訊】近年香港樓價持續高企,地產商為降低「上車」門檻,住宅單位愈建愈細,令實用面積僅得100多至200餘方呎的「納米」單位湧現。 然而,同類物業的樓價在旺市下仍依然難見明顯的升幅,個別市區項目的二手成交,更佔近九成屬蝕讓個案。 其中31室,實用面積128方呎,細絕近年新盤市場,單位採用開放式設計,連同洗衣機、雪櫃及電磁爐等基本家電。

四年前曾錄得成交呎價高達4.6萬元、創全港新高價的納米盤西營盤瑧蓺,一個極高層開放式單位,新近以約660萬元沽出,較2018年購入價帳面勁蝕20%,若連同其他雜項,估計實際勁蝕「兩球」。 中原地產東涌及青衣區高級資深區域營業董事范偉康稱,東涌區本月暫錄9宗成交,其中東環2A座中層7室,實用面積約384方呎,一房間隔。 原叫價635萬元,放盤一星期,有買家一睇即中,議價後即日拍板以620萬元承接,折合實用呎價約16,146元。

納米樓蝕讓: 屯門納米樓: 今年「納米樓」佔一手供應達6成 10盤細過200呎

外邊景觀則以望街市景及唐樓景為主,窗台旁放置了一張雙人床,而另一邊就是廚房。 納米樓蝕讓2023 對於百多呎的單位來說,能夠設有間隔牆的梗廚實在很難得,以至洗手間內設有浴缸,而並非企缸,也大大提升了單位實用程度。 「納米樓」泛指我們居住的生活空間愈住愈細,有人稱之為「迷你樓」、「奀豬盤」;外國也有人會稱為「鞋盒公寓」,是一個概括居住空間狹小的代名詞。

納米樓蝕讓: 香港仔法籍鐵騎士撼路牌 頭部重創昏迷送院搶救不治

對於已獲境外監管機構或境外證券交易所同意,但未完成間接境外發行上市的境內企業,給予6個月過渡期。 管理試行辦法又指出,在現有制度規則明確涉及安全審查、行業監管前置程序的情況,企業才需要在申請備案時提交相應監管文件。 在本地研究發現,多個發展商於過去十年間,至少推出8550個面積低於260方呎的納米單位,當中約2000個面積更不足200方呎。 納米樓蝕讓2023 主因都是樓價飛升,市民無力負擔,發展商變相起呎價高但入場金額細的納米樓。 不過,如果市場出現逆轉,這類自住需求不大的「非人性化」單位可能率先士卒,加上林鄭plan出現放寬按揭限制,令納米樓受歡迎程度早已減弱。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