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長青邨平面圖7大著數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長青邨平面圖

此外,目前隨着房委會第二次凍結租置計劃屋邨空置單位的出租,裕東樓及耀東樓是全港唯一兩座不作出租的單座工字型大廈。 至於與第22座相連的獻主會溥仁小學則會保留。 房委會將與教育局及校方成立聯絡小組,確保在工程進行期間,學校環境安全及減少工程對學校造成的滋擾[20]。 但是,由於獻主會溥仁小學原來的後梯與22座共用,校舍需進行改建及加建工程才能符合消防要求,故此樓宇實際上延至2014年才開始清拆工程。

其化設施包括2個冬菇亭、兒童遊樂場、籃球場、健體區及休憩區。 長青邨在立法會地區直選當中,屬於新界西(LC4)選區範圍之內[9],而地方行政則為葵青區。 全邨所有樓宇與鄰近的青俊苑以及美景花園組成葵青區議會下轄的長青選區[10][11][12]。 2016年9月11日,長安邨業主立案法團召開特別業主大會,動議提早與港深聯合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及葉氏清潔服務公司續約。 新合約每戶每月管理費、保安及清潔費將分別加價約3%及6%。

長青邨平面圖: 香港樓宇目錄

為方便管理,邨內所有徙廈於1965年10月18日由英文字母座號,更改為數字座號(如M座改為第22座)[16]。 長康邨第三期設有多項設施,包括兒童遊樂場、羽毛球場、足球場、籃球場、乒乓球枱、停車場、健體區及休憩區。 長青邨平面圖2023 長青邨依山而建,八座樓宇分布較廣,一般可分為「上四座」及「下四座」,「上四座」為青松樓、青柏樓、青楊樓、青梅樓,「下四座」為青榕樓、青槐樓、青葵樓、青桃樓。

及至1980年代時,當時青衣大橋是唯一的陸路通道連接青衣,而青衣南是工業區,所以有很多重型車輛使用,導致青衣大橋損耗較嚴重,加上青衣不斷興建公共屋邨,所以當局在1983年於青衣北面進行填海工程,用以興建青衣北橋,來減輕青衣大橋的負荷。 青衣北填海工程把青衣島與牙鷹洲併合起來,填海區後便建成了長安邨。 同時還興建青安臨時房屋區及青發臨時房屋區。 其後青發臨屋區重建成青宏苑,青安臨時房屋區清拆後香港房屋委員會與寶灝有限公司聯合重建成青逸軒,青逸軒原屬私人參建居屋,但因香港政府暫停出售居屋,青逸軒便改為公共屋邨出租。

長青邨平面圖: 興建智障人士宿舍引發警民衝突

而長安邨所擁有的樓宇設計類型基本上是集結了整個1980年代底經常使用的標準樓宇設計的款式。 另外,部分大廈本來是規劃採用Y1型,以便安置來自舊屋邨的一至二人住戶,但適逢Y3型大廈建築設計發表,最終悉數改用新設計。 東頭邨重建前為徙置屋邨,並擁有全港首批舊長型大廈(第二型徙置大廈)(第1-21座)及兩幢舊長型大廈(第四型徙置大廈)(第22及23座;當中第22座是全港首幢舊長型大廈(第四型徙置大廈))。 與舊長型大廈(第一型徙置大廈)一樣,這些舊長型大廈(第二型徙置大廈)大多數均分為兩翼,但它們除透過兩翼中間的廁樓相連外,每翼兩端也設通道通往另一翼,其樓梯亦改設在每翼兩端中間位置,因此俯瞰外觀會呈「日」字型,只有第9及11座使用單幢式設計,其樓梯設在樓宇中間突出的位置。 長青邨平面圖 另外,本邨部份位置於重建時仍在飛機航道之下,樓宇高度受限制,所以本邨部份樓宇只興建了15層(住宅層數14層),部份甚至只興建了8-13層(住宅層數7-12層)。

長青邨平面圖

而房委會在第九期發展計劃(東匯邨第一期)同時興建了一所社區中心,以象徵式租金租予民政事務總署,不過該社區中心仍維持名為「東頭社區中心」(門牌號碼位於樂善道26號,而此邨亦是黃大仙區最南端邊緣、周邊建築設施大多已踏進九龍城區。 長青邨平面圖 地下設惠康超級市場、藥房、文具店、髮型屋、青衣郵政局及麥當勞等。 2樓為喜悅皇宮酒樓、3樓為青衣長康普通科門診診所、4樓為老人院,可通往康貴樓。 長康邨第四和五期採用平台設計,康祥樓與康豐樓之間的基座用作停車場,2樓設有蓋籃球場可作4個羽毛球場。 而康順樓與康美樓之間的基座用作長康第二商場及長康第二街市,2樓設有蓋遊樂場。

長青邨平面圖: 香港大廈搜尋

管理公司被業主追問下,承認授權書無需填上身份證號碼,只需要填上業主姓名及簽名,交回後再由管理公司經核對田土廳紀錄便可。 業主立案法團主席李錦麟解釋「死人授權書」一事,表示「點解死人都有授權書我真係唔知」(「為何已去世的人也有授權書,我真的不知道」)並指若核實清楚會取消該授權書。 長青邨平面圖2023 最終大會在出席業主的反對聲下提出擱置與港深提早續約,舉手投票以73票贊成,13票反對通過,清潔公司則獲暫續約半年[4]。

  • 長青邨依山而建,八座樓宇分布較廣,一般可分為「上四座」及「下四座」,「上四座」為青松樓、青柏樓、青楊樓、青梅樓,「下四座」為青榕樓、青槐樓、青葵樓、青桃樓。
  • 屋邨於1983年規劃,1985年開始興建,於1987年開始入伙,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其後於1998年1月起在租者置其屋計劃(第一期)把單位出售給所屬租戶,現已成立業主立案法團[2]。
  • 除咗樓同商場,同時間重有四邑商工總會嘅陳黎繡珍紀念學校同埋顯主女修會嘅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
  • 現時管理長安邨的公司是宜居顧問服務有限公司、保安公司是忠信警衛有限公司。
  • 由於當時東頭(一)邨已列入重建計劃,而東頭(二)邨則已列入租者置其屋計劃,故此為方便管理,遂把新建的東頭邨重建第八、九期分拆出來,還設置獨立的屋邨辦事處,並易名為東匯邨。
  • 與舊長型大廈(第一型徙置大廈)一樣,這些舊長型大廈(第二型徙置大廈)大多數均分為兩翼,但它們除透過兩翼中間的廁樓相連外,每翼兩端也設通道通往另一翼,其樓梯亦改設在每翼兩端中間位置,因此俯瞰外觀會呈「日」字型,只有第9及11座使用單幢式設計,其樓梯設在樓宇中間突出的位置。
  • 青衣北填海工程把青衣島與牙鷹洲併合起來,填海區後便建成了長安邨。

長安邨(英語:Cheung On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青衣島北面近青衣站,共有10座樓宇,分兩期發展,屬青衣島第二大的公共屋邨。 屋邨於1983年規劃,1985年開始興建,於1987年開始入伙,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其後於1998年1月起在租者置其屋計劃(第一期)把單位出售給所屬租戶,現已成立業主立案法團[2]。 現時管理長安邨的公司是宜居顧問服務有限公司、保安公司是忠信警衛有限公司。 長青邨平面圖2023 長安邨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青衣島北面近青衣站,共有10座樓宇,分兩期發展,屬青衣島第二大的公共屋邨。 屋邨於1983年規劃,1985年開始興建,於1987年開始入伙,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其後於1998年1月起在租者置其屋計劃把單位出售給所屬租戶,現已成立業主立案法團。 青衣島於1970年代發展,青衣大橋於1974年建成,而鄰近青衣大橋的長青邨於1977年入伙。

長青邨平面圖: 長安邨 高層2房 歡迎約睇

邨內兩座第四型徙置大廈均牽涉在26座問題公屋醜聞當中,其中第23座石屎強度只有約10MPa,遠低於標準,原訂在2001年5月31日騰空,及後延至同年9月收回所有住宅單位[18];但由於地舖租戶不滿賠償條件,延誤一年至2002年清拆,原址所在地其後易名為東匯邨一期。 2014年,餘下的第22座徙置大廈拆卸,「東頭(一)邨」僅餘的大廈消失,現時只剩下「東頭(二)邨」[3],而原先的第22座及23座重建後分別成為「東匯邨第一期」以及「東匯邨第二期」。 東頭邨(英語:Tung Tau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曾經分為「東頭(一)邨」及「東頭(二)邨」,位於新蒲崗和九龍城之間,屬黃大仙區。

長青邨平面圖

近藍巴勒海峽的位置於填海後預留興建青衣站。 上蓋興建了盈翠半島及青衣城,沿海邊位置興建了青衣海濱公園。 長安邨與長發邨同時鄰近青衣站,而兩邨內擁有青衣最大的公共交通總站(長安巴士總站)。 長青邨平面圖 所以兩邨同樣是整個青衣島上交通最方便的公共屋邨。

長青邨平面圖: 巴士站位數目

東頭邨的前身是東頭村木屋區,位於九龍寨城、衙前圍村和賈炳達道之間。 東頭村因居民聚居在九龍寨城東邊城牆外而得名。 1910年,孫中山兄長孫壽屏曾居於東頭村24號屋,並用於招募同盟會黨人。

  • 邨內兩座第四型徙置大廈均牽涉在26座問題公屋醜聞當中,其中第23座石屎強度只有約10MPa,遠低於標準,原訂在2001年5月31日騰空,及後延至同年9月收回所有住宅單位[18];但由於地舖租戶不滿賠償條件,延誤一年至2002年清拆,原址所在地其後易名為東匯邨一期。
  • 另外,本邨部份位置於重建時仍在飛機航道之下,樓宇高度受限制,所以本邨部份樓宇只興建了15層(住宅層數14層),部份甚至只興建了8-13層(住宅層數7-12層)。
  • 東頭邨(英語:Tung Tau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曾經分為「東頭(一)邨」及「東頭(二)邨」,位於新蒲崗和九龍城之間,屬黃大仙區。
  • 東匯邨重建前為東頭邨第22及23座,屬舊長型大廈(第四型徙置大廈),分別在2013及2002年清拆,並分別屬東頭邨重建第八及九期計劃。
  • 而房委會在第九期發展計劃(東匯邨第一期)同時興建了一所社區中心,以象徵式租金租予民政事務總署,不過該社區中心仍維持名為「東頭社區中心」(門牌號碼位於樂善道26號,而此邨亦是黃大仙區最南端邊緣、周邊建築設施大多已踏進九龍城區。
  • 首先,香港基督敎女青年會,1980年左右,響青榕樓地下建立青衣社會服務處,而之後香港小童羣益會,亦響青葵樓二字樓建立長青兒童中心同埋長青兒童圖書館。
  • 同時還興建青安臨時房屋區及青發臨時房屋區。

長康邨設有13萬平方呎商場及700個車位停車場。 長青邨平面圖2023 分為第一商場和第二商場,但兩處各自獨立,並不連結,需要沿青康路步行10至15分鐘才可到達第一商場電梯4樓。 而巴士總站則邊,長青社區中心,亦響1985年左右落成。 主要搬入有香港基督敎女青年會,長青幼稚園同埋長青社會服務處,下設圖書館同自修室。 由於長青邨擴展到七座樓,長青巴士總站亦青槐樓,向北搬到青康路現址。 首先落成一批係南面山腰三棟,即係青槐樓,青榕樓,同青葵樓,全部1977年入伙。

長青邨平面圖: 設計資訊

而第22座設計與後期的同款大廈不同,其大廈中部設有兩伙較大單位,原先擬作公用廁所之用,在入伙前因所有單位升級至使用獨立廚廁而改建為單位出租。 長康邨(英語:Cheung Ho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葵青區青衣島南部,長青邨以西,屬青衣島內最大型的公共屋邨,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英華清潔服務有限公司負責提供潔淨服務。 長青邨現時共有八座樓宇,由1977年至1979年期間入伙,長青邨分區租約事務管理辦事處、屋邨辦事處位於青衣邨宜業樓地下A翼及B翼;屋邨物業管理則位於青槐樓地下20-29號。 1978年因屋邨管理需要,把長青邨原有的H至N座分拆出來,並易名為長康邨以方便管理[4]。 因應青衣北面的門仔塘於1980年初填海,香港房屋委員會在長青邨內空地加建了青桃樓,以安置受影響漁民[5],於1983年落成。

長青邨平面圖

長安邨本來設有15座,但為了方便管理,房署於1986年便將尚在進行地基工程的第11至15座樓宇及「長安商場」從長安邨分拆出來,並且定名為長發邨,於1989年開始入伙。 長青邨平面圖 東頭邨第九期重建工程原址為東頭邨第23座,由房屋署高級建築師岑苑樺為首及其團隊聯合設計[21]。 地基工程於2008年1月開始,2009年2月竣工,並於2012年完成上蓋工程。 房署總結構工程師陳少德指,重建後將有兩座公屋落成,兩座高度由有兩幢101至112米高的公屋樓宇,匯仁樓高35至38層,匯心樓則高29至34層[22],單位面積由14.03至39.66 m2(151.0至426.9 sq ft)[22]。

長青邨平面圖: 重建

戰後,內地難民湧港,東頭村已成為香港主要的木屋區之一。 1950年1月19日,九龍城發生大火[7]。 1951年11月21日,東頭村木屋區大火,超過1萬人無家可歸[8]。 政府禁止災民在災區重建木屋,將災民徙置到牛頭角福華村徙置區,因牛頭角位置偏遠,災民怒聲載道,只有百多戶願意搬遷[9][10]。 1952年至1953年,政府決定收回災區地皮、清拆潮平村周邊木屋及於白鶴山興建東頭平房區[11][12][13]。

長青邨平面圖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東頭邨位於黃大仙區的東頭(H08)和東美(H09)選區。 然而,不少人認為東頭邨屬於九龍城區(甚至連東頭邨的居民在填寫自己的地址時,經常會寫成「九龍城東頭邨」),相信是因為東頭邨鄰近九龍寨城公園。 其實,東頭邨與九龍寨城公園相隔了一條東正道,這條路正是黃大仙區與九龍城區的分界線。 雖然東頭邨獲劃分為黃大仙區,但由於地理位置來説東頭邨受啟德河(啟德明渠)及摩士公園所分隔,其實東頭邨與九龍城的距離比黃大仙還要近。

長青邨平面圖: 長安邨 高層開揚 靚裝2房

已故前首爾市長朴元淳曾經在2012年6月11日,參觀東匯邨第一期,由時任房屋署署長栢志高陪同視察屋邨設施[4]。 長康商場2005年至2016年由領展持有,到12月推出物業招標。 資深投資者林子峰與其他投資者組財團,以11.55億元購入青衣長康商場[5]。 新業主上場後,自1981年開業的長康酒樓不獲續租,邨內唯一的酒樓於2017年5月16日結業。 該處現時為喜悅皇宮酒樓,但開業同年的冬至卻發生超額訂座致部份食客無法入座的事件[7]。 酒樓到2020年2月17日中午後結業[8]。

長青邨平面圖

長康邨三期亦是26座問題公屋醜聞中葵青區受影響屋邨居民的指定安置屋邨(另兩個是大圍顯徑邨,已於2000年起拆售,以及長安邨)。 青盛苑(英語:Ching Shing Court)是居者有其屋計劃的屋苑,為青衣島首個居屋屋苑,位於長康邨康豐樓的東南面。 長青邨依山而建,八座樓宇分佈較廣,一般可分為「上四座」及「下四座」,「上四座」為青松樓、青柏樓、青楊樓、青梅樓,「下四座」為青榕樓、青槐樓、青葵樓、青桃樓。 跟住落成係山頂兩座,即係青松樓同青柏樓,都係1977年落成。 除咗樓同商場,同時間重有四邑商工總會嘅陳黎繡珍紀念學校同埋顯主女修會嘅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 隨即起長青邨,由1977年到1979年,一共起咗七座。

長青邨平面圖: 設計

東匯邨重建前為東頭邨第22及23座,屬舊長型大廈(第四型徙置大廈),分別在2013及2002年清拆,並分別屬東頭邨重建第八及九期計劃。 由於當時東頭(一)邨已列入重建計劃,而東頭(二)邨則已列入租者置其屋計劃,故此為方便管理,遂把新建的東頭邨重建第八、九期分拆出來,還設置獨立的屋邨辦事處,並易名為東匯邨。 而東匯邨第二期於2019年中定名爲匯智樓,已於2019年中平頂並於2020年5月落成、同年7月23日起開始入伙[5] ,總共提供1033個單位[6]。 東頭邨重建前有23座徙廈,為方便管理,香港房屋委員會曾經將東頭邨分為「東頭(一)邨」及「東頭(二)邨」。 由於青衣新區多咗咁多人,政府亦安排志願機構建立社區服務。 首先,香港基督敎女青年會,1980年左右,響青榕樓地下建立青衣社會服務處,而之後香港小童羣益會,亦響青葵樓二字樓建立長青兒童中心同埋長青兒童圖書館。

長青邨(Cheung Ching Estate)係香港青衣島上第一條公共屋邨。 佢響島上東面山上,1974年開始興建,1977年入伙。 屋邨辦事處設響青槐樓,現由宜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本邨在興建期間(1978~1983年間)原本分作3期,有6座雙塔式大廈、5座舊長型、4座H字型,共15座樓宇。 青楊樓、青梅樓、青松樓、青柏樓4座樓宇為第二期,青槐樓、青榕樓、青桃樓、青葵樓為第一期,剩下的為第三期,後來為方便管理,將第三期分拆成一個新邨,為長康邨。 後來興建非標準設計大廈時,再將此邨重新規劃,青楊樓、青梅樓和青荷樓為第一期,青榕樓、青桃樓、青葵樓及青蘭樓為第二期,青松樓、青柏樓及兩幢新建樓宇為第三期,青槐樓和青俊苑為第四期。

長青邨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響青葵樓同青榕樓之間,重有長青邨商場,包括街市同停車場。 長安邨前身是青衣擔杆山山崗(一期)、門仔塘避風塘和船廠(二期),它的興建與青衣北橋的興建是息息相關的。 長安邨亦是26座問題公屋醜聞中葵青區受影響屋邨居民的指定安置屋邨(另兩個是大圍顯徑邨,已於2000年起拆售,以及長康邨)。 以粗體字標註的樓宇設有「劏房」,以安置慈樂上邨、黃大仙下邨、慈愛邨、慈正邨及秀茂坪下邨的1-2人住戶。

而幼兒服務,有四字樓嘅青葵幼稚園同三字樓,香港挪威信義會嘅長青托兒所。 長安邨設有三個籃球場,一個羽毛球場及一個手球場及多個遊樂場,並設有兩個多層停車場。 邨內設有行人天橋通往長安巴士總站及長發商場。 此外,邨內多處亦設有多台飲品售賣機,方便市民所需。 長青邨青梅樓(Ching Mui House Cheung Ching Estate)巴士站,位於新界葵青區青衣涌美路22-28號(下高灘村)對面,過下高灘街交界處前,屬單向西行路邊中途站。 租戶包括7-11便利店、文具店、禮品店、五金店、髮廊、家居工場和酒家及中藥行。

長青邨平面圖: 巴士

長青商場交通便利,有多條巴士和小巴路線往返青衣、機場快線青衣站和港鐵葵芳站以及九龍各區,商場亦設有時租停車場供購物人士使用。 長青商場坐落於長青邨,鄰近青衣南橋,1977年落成,樓高六層,可出租面積約3,500平方米,共有18個舖位經營各式業務,包括中式酒樓、咖啡室、包裹儲物櫃和超級市場。 另有街市設置32個檔位,售賣各類乾濕貨品。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