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沙螺洞行山9大優勢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沙螺洞行山

最簡單的方法是原路折返,沿馬路行出去,約行15分鐘回到鶴藪道及流水響道的迴旋處,在那裏等待52B小巴。 在非觀賞落羽杉的季節,這個位置可能上不到車,因為小巴從鶴藪圍開出,很容易在鶴藪上滿客。 不過,在落羽杉變紅的旺季,尤其周末假期,小巴會大量加班,甚至見到有小巴在迴旋處落完所有乘客後,就掉頭回去粉嶺,不入鶴藪。

沙螺洞行山

張屋約建於1700年,於2009年被評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李屋又名老圍,於1684至1770年間由李維仁興建,於2010被評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沙螺洞行山: 初級新手行山路線 5. 九龍: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不過地產商未能如願,如今沙螺洞仍得以維持其自然風貌。 沙螺洞(英文Sha Lo Tung),又寫沙羅洞,舊時又叫集和,係香港一地,喺大埔北部山中盆地,距大埔鬧市三四千米。 向南落山係鳳園,向西上山到九龍坑山頂,向北落鶴藪谷地,向西可到坪山寨或上八仙嶺。 沙螺洞內有村三條,分別爲沙螺洞張屋,沙螺洞李屋,以及沙螺洞蔴雀頭,組成大埔七約嘅集和約,不過多已荒廢。 由於幾乎無人耕作,田野回復爲淡水濕地,全港獨有,塘尾與蝶,多不勝數。

沙羅洞,又寫作沙螺洞,是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的一個盆地,佔地超過80公頃。 整個盆地被八仙嶺郊野公園環抱,原有三條傳統村落,分別是張屋、李屋和老圍。 沙羅洞是香港唯一的淡水濕地,擁有良好的自然環境。 香港接近六成半的蜻蜓品種(截至2008年末有72種,全港115種[1]),以及三成半蝴蝶物種,故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沙羅洞是位於大埔八仙嶺之西南,九龍坑山以東的一處盆地。

沙螺洞行山: 香港「動物山」大集合:(按圖放大)

教育徑共有十三個觀賞點,分別介紹教育徑內的植物、生物化學現象,以及鄰近的景色等等。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與郊野公園不同,不設燒烤及露營場地,嚴禁生火,以保護區內的動植物。 自然教育徑位於自然護理區入口附近,主要介紹林地生態。 約行20分鐘,山路接上軍車路,來到桔仔山坳,之後轉右沿車路落山。 途中,可以留意路旁,會見到一些荒廢的英軍設施。

隨皇后山邨及山麗苑入伙,附近交通配套愈來愈完善。 行山人士如果不想在迴旋處等小巴的話,可以繼續沿流水響道行,落斜後留意左邊的路口,轉入布格仔路行,經過公廁,再轉上山麗苑,前往龍馬路的巴士站及小巴站。 九龍區的行山路線除了獅子山外,還有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它位於獅子山郊野公園內,全長約三公里,步行約需兩小時。

沙螺洞行山: 平山仔 (鳳馬古道)

歡迎以  Payme   AlipayHK  贊助 Tim Sir 的努力! P123-126:初段路經明顯,但前面的山徑或因山火關係而消失了,屏風山原來在上面,因路線有出入,決定回程,雙手還沾滿山火灰。 四天長假期,見證每天天色轉變,首兩天天色晴朗,第三天滿是薄雲,末天陰霧兼微雨。

沙螺洞行山

繼續沿山脊而行,便到達山脊之頂,彷彿被三百六十度的景觀圍繞,在景觀台更可看到紅山半島及赤柱一帶。 龍脊是指打爛埕頂山至雲枕山之間的一段山路,橫跨鶴咀半島,是連海外旅客都慕名前來的著名行山路線。 龍脊路段山巒高低起伏有致,遠觀儼如一條露出骨脊、匍匐在山上的飛龍。 大潭水塘道兩旁草木繁茂,適宜野生動物繁衍生長。 其他經常出沒的動物還包括針毛鼠、箭豬、鼬獾、果子狸、小靈貓等等。

沙螺洞行山: 流水響補給情況:

下車後先在地標位置拍下大合照,再沿車路步入流水響水塘。 在水塘拍拍照,再沿郊遊徑上行至山火瞭望台小休片刻。 初時石梯連綿,春日陽光下已讓人汗流浹背,直到與屏南石澗交匯的石橋,始有涼風,叫人精神為之一振。 依郊遊徑上行,或可在「狗頭石」後沿澗上溯,此刻石澗只有淙淙流水,除了可享攀爬之樂,亦能隨時左切撤回澗畔的郊遊徑。 於老龍田後山徑急升,是攀登龜頭嶺以東的高地。

  • 經過八仙嶺郊野公園的路牌後,在鶴藪道及流水響道的迴旋處下車,跟司機說「迴旋處有落」或者「流水響有落」都可以。
  • 初段至鶴藪水塘的石屎路平坦,稍後上山梯級較少,多為泥路,中級難度。
  • 灣仔峽至香港仔是港島市區熱門的行山路線之一,屬最初級的入門遠足路段。
  • 龍脊路段山巒高低起伏有致,遠觀儼如一條露出骨脊、匍匐在山上的飛龍。
  • 初段都是樓梯,行20分鐘到山腰開始是平路,到了3路分支位,轉左後開始落山。
  • 由於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沙羅洞於1997年被劃為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 包括上落,行了約1小時山路,就抵達鶴藪水塘的水壩。

無論是閒日,還是周末假日,入流水響的人都絡繹不絕。 據觀察,閒日早上動輒都有約30至40人等車,小巴亦加開班次,等了3班車,半小時內就可上車,約5至10分鐘一班車。 至於周末假日的情況就相當驚人,動輒有逾百人排隊等車,但小巴服務亦會相應加強。

沙螺洞行山: 初級新手行山路線 4. 大埔:大埔滘松仔園四色林徑

路線簡介:在水塘旁,有條上樓級不盡的山路,路口有個牌坊寫住「流水響郊遊徑」,這正是往鶴藪方向的山徑。 初段是行不盡的樓級,上攀100米高,很耗體能,平緩的路段不多,很快就行到一個路口,那裏有清楚的路牌。 路線簡介:在流水響水塘往桔仔山坳進發,流水橋前的路口就有清晰的指示牌,橫過龍山橋,沿樹蔭下的平緩山徑而走,十分舒適,途中會經過流水響營地。 是日閒遊,只為身心放鬆,不為探奇,呼朋引伴,無須趕路,只管擔天望地。 現在雖然不見菠蘿的蹤跡,但踏著平坦的林間小道沿城門水塘西岸而行,會看見路旁長滿細葉榕,樹葉會在秋季轉為紅色的楓香。 沙螺洞行山2023 另外有地衣、苔蘚及九節等有趣植物,帶小朋友來一邊行山,一邊上自然觀察課,亦是周末的好節目。

沙螺洞行山

雖則沙螺洞唔喺郊野公園之內,然而全地畀八仙嶺郊野公園包圍。 大潭水務文物徑是大潭水塘的其中一段行山路線,由陽明山莊起步,終點是大潭郊野公園大潭道出口。 途經三個大潭水塘口,路徑集山水湖光山色於一身;同時亦有不少歷史遺跡,包括香港開埠時期的石碑、英式石橋、水壩工程及二戰時期的兵房等等。

沙螺洞行山: 保育

就在附近山徑試著上登,登了半百米,原來是「掘頭路」,上面乃屏風山,未知小徑是否遭山火蹂躪緣故,已不可見。 九龍坑山有數座發射站,此日所見有人正在施工,加上時間所限,還是盡快離開為宜。 九龍坑山有車路經桔仔山坳連接山下之九龍坑村及元嶺村,桔仔山坳另有路通龍山、流水響及鶴藪。 九龍坑山之巔東面可沿「大埔郊野步行徑」直降沙螺洞,為一水泥路。

沿家樂徑漫步,正可從不同角度欣賞水塘風貌,因此是不少攝影愛好者的取景勝地。 到達終點後,可以乘車返回元朗市中心,一嘗馳名的「B仔涼粉」和元朗區的各式美食。 自河背村出發沿路南行,行山路線全長約兩公里,一小時左右就能走畢。 沙螺洞行山2023 沿途兩旁樹木成蔭,走至水壩,看見碧綠的水塘和美麗的景致,教人心情豁然開朗。

沙螺洞行山: 上山前先了解行山禮儀:

大約在1983年,發展商開始向村民購地,後來遭受到環保團體極力反對並不獲香港環境保護署通過,未能發展高爾夫球場及低密度住宅區。 遠足人士應在出發前自行選擇最合適的路線,以及查閱運輸署或相關交通機構網頁以獲取最新的交通資訊。 沙螺洞行山 請妥善處理使用過的口罩及垃圾,以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 依古道南行,至沙羅洞,數年前敲鑼打鼓要發展沙羅洞,以至後來高呼要保育那曇花一現在垃圾上種植的油菜花田,今日政府與之協商,以地換地形式保育沙羅洞,此處方見平靜。 沿馬路下走,右接石屎樓梯經山墳接鳳園,眼見嵐山(樓盤名)從無到有、發展商作為建屋條件而承諾對公眾開放的人工湖亦從有到無,世事變遷之大,難以預料,亦見鄉郊之脆弱。 黃嶺山脈作為新界東北之屏障,處於沙頭角海與吐露港之間,分隔南涌鹿頸與汀角。

  • 無論是閒日,還是周末假日,入流水響的人都絡繹不絕。
  • 沿家樂徑漫步,正可從不同角度欣賞水塘風貌,因此是不少攝影愛好者的取景勝地。
  • 2018年4月1日,香港政府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撥款850萬予綠色力量,以監察及改善沙羅洞的生態環境。
  • 流水響水塘的落羽杉是行山打卡的熱點,每年冬季12月到1月開始轉紅。
  • 要翻越此屏障,必須跨越八仙嶺、黃嶺或屏風山,當中以屏風山最為簡單。
  • 由於幾乎無人耕作,田野回復爲淡水濕地,全港獨有,塘尾與蝶,多不勝數。

經過八仙嶺郊野公園的路牌後,在鶴藪道及流水響道的迴旋處下車,跟司機說「迴旋處有落」或者「流水響有落」都可以。 沙螺洞行山 流水響水塘的落羽杉是行山打卡的熱點,每年冬季12月到1月開始轉紅。 沙螺洞行山 流水響位於北區,行山徑四通八達,遊人觀賞過湖光山色後,不一定要沿流水響道的馬路行回去搭小巴或者行出皇后山邨搭車,附近有不同難度的行山路線供遊人選擇。 一九七九年,原居民賣地畀沙羅洞發展有限公司。 一九八二年公司向政府提交發展計劃,起高爾夫球場同低密度住宅,涉及郊野公園範圍,一九八六年,轉到郊野公園管理局,並喺一九九〇年批准。

沙螺洞行山: 流水響水塘.沙螺洞

一八九八年,香港輔政司駱克接收新界之前調查,已知張屋,李屋及蔴雀頭三村在此。 香港重光之後,沙螺洞隔涉,生活艱難,香港政府協助新界村民向市區就業,或移居英國,人口老去而荒廢。 沙羅洞內的古老村落(如張屋村)雖然已破爛不堪,但其中仍能為昔日村民的生活作歷史的見證。 很久以前,沙螺洞的村民大多以種水稻維生,大片稻田包圍各個村莊。

沙螺洞行山

蝶物種則佔三成半,香港政府列佢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2018年4月1日,香港政府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撥款850萬予綠色力量,以監察及改善沙羅洞的生態環境。 綠色力量正推行為期兩年的「沙羅洞生境及生物多樣性保育計劃2018至2020」管理協議,在11.45公頃範圍內進行生物多樣性研究,管理,及推動復耕。 綠色力量亦將在沙羅洞建造自然保育區給自然教育徑,於2019年開放予公眾參觀[2]。 沙羅洞仍有許多未被污染的河流溪澗及茂密的風水林。 學者及環保人士均認為沙羅洞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而香港政府亦早已認定沙螺洞是繼米埔後另一具生態價值的地方,並立該地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沙螺洞行山: 九龍坑沙螺洞

其中不能錯過的是鶴咀燈塔,遠看就似港版巴黎鐡塔,而近看塔底又十分特別,如果要打卡,建議在較遠的地方影相較易影到燈塔全貌。 走在教育徑上,一邊享受樹林浴的寫意之餘,也可細心傾聽不同鳥種的鳴叫。 這裡有很多本地樹木品種,樹上的果子,吸引大批林鳥前來覓食及棲息。 樹林中更孕育多種哺乳類動物,色彩鮮艷的蝴蝶則在花間飛舞。 行至一個山頭,頂上有三角測量柱,此為玉秀峰,有分岔口,轉右落大埔頭路程較長,可以選擇轉左落富亨,那是一段落得很急的梯級。 落到底一出,便是大埔的富亨邨,邨內有商場食肆,更有巴士直接出九龍。

要翻越此屏障,必須跨越八仙嶺、黃嶺或屏風山,當中以屏風山最為簡單。 屏風山亦有兩路下降至平山仔,行者多取往鶴藪水塘之石砌山徑,亦可從山間斜坡草莽間下走至南山尾廢田再接平山仔。 在南山與屏風山之間的山徑下降,依屏鶴石澗右側山脊而行,不出鶴藪灌溉水塘而東行至平山仔。

沙螺洞行山: 香港「動物山」大集合:(按圖放大)

據友人周末到訪觀察,等了14班車才上到小巴,但其實都只是排了約半小時,他還見到一次過6架小巴到站的奇景。 小巴公司的職員間中會高呼,問排隊的人之中有沒有村民或者前往上班的人,相信這些人可以獲准快點上車。 沙螺洞行山2023 在小巴站下車後,沿鶴藪道一直上走至鶴藪水塘。 接上鶴藪家樂徑,在右方的水泥級上走,遇上分岔路靠左續行家樂徑(右方為衛奕信徑)。

初段至鶴藪水塘的石屎路平坦,稍後上山梯級較少,多為泥路,中級難度。 沙螺洞行山 菠蘿壩自然教育徑位於城門郊野公園內,全長約八百米,步行約需一小時,是荃灣區的行山好去處。 昔日菠蘿壩自然教育徑附近盛產菠蘿,因而得名。 這條自然教育徑設有十四個導賞點,主要介紹城門水塘和沿途植物的資料。 離開山徑,接上馬路,漸漸見到大埔工業邨及吐露港的景色,不久,馬路右邊就有一條石屎樓級落鳳園,途中會經過很多村民的墓穴。

不用過水壩,跟住馬路行,出了閘口,沿鶴藪道續走,當你見到馬路右邊有個寫住「鶴藪圍」的涼亭時,不要停下來等車,你行左邊的馬路入鶴藪圍,在總站等小巴。 鶴藪圍通常很多人等小巴,如果你在鶴藪道等,很可能上不到車。 沙螺洞早年曾是地產商的「目標」,包括高球場、豪宅等等,也是越野車手及野戰人士之「天堂」,幸好他們近年「行為」大為收歛,生態環境逐步恢復,未有顯著破壞。 沙羅洞是本港多個被剔出郊野公園範圍的不包括土地之一。

沙螺洞行山: 初級新手行山路線 5. 九龍: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一九九二年,皆因此處淡水濕地重要,及集水區不宜大興土木,地球之友向高等法院提出司法覆核,而法院裁定不合法。 一九九五年,居民威脅復耕及破壞自然,公司新計劃,不包括公園範圍。 一九九六年,環境諮詢委員會否決環境評估報告。 一九九七年,城市規劃委員會出發展審批地區圖做咨詢,並於一九九九年再延長咨詢。 二〇〇〇年,公司向高等法院司法覆核,要求禁止延長咨詢。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