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粵語流行金曲12大好處2023!內含粵語流行金曲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2019年10月27日起,ViuTV推出流行音樂節目《Chill Club》,節目啟播初期時形式類似無綫的《勁歌金曲》及《流行經典50年》。 粵語流行金曲2023 在2009年,亞洲電視引入台灣歌唱選秀節目《星光大道》,改編製作成《亞洲星光大道》。 無綫電視亦跟隨亞洲電視,製作歌唱選秀節目,為《超級巨聲》及《星夢傳奇》。

陳奕迅於1995年奪得第十四屆新秀歌唱大賽冠軍,並加盟華星唱片,正式開始他的歌唱事業。 他在華星時期,已擁有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如《每一個明天》、《與我常在》、《天下無雙》等等,在2000年代初期,他改簽英皇娛樂旗下的Music Plus,並推出了不少極受歡迎的歌曲,如《K歌之王》、《明年今日》、《Shall 粵語流行金曲2023 we talk》等等,成為樂壇天王。 粵語流行金曲 2005年,他轉投環球唱片旗下新藝寶唱片,開始唱作有關人生方面的歌曲,如《夕陽無限好》、《葡萄成熟時》、《沙龍》、《陀飛輪》等,均大受歡迎。 此外,他自2001年開始囊括甚至蟬聯多個樂壇男歌手及金曲獎項,亦多次奪得唱片銷量大獎,更曾獲頒台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演唱人”以及年度國語專輯。 在2005年後,陳奕迅是公認的最受歡迎的香港歌手,其市場早已衝出香港足以覆蓋整個華語地區,被譽為“全民歌手”,不少人認為其影響力足以比美90年代全盛時期的“四大天王”。 粵語流行金曲 同時,歌手涉足另類音樂風格抑或創作完整的概念專輯(甚至是社會民生這類以往甚少出現在香港主流音樂的題材)的現象亦開始頻繁起來,最突出的莫過於05年盧巧音的《天演論》與何韻詩的《梁祝下世傳奇》。

粵語流行金曲: 我們邀請了擔任多屆金曲頒獎典禮的伍家廉先生,了解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的理念。堅持「音樂無國界」,不論是華語歌或是華語歌手;只是要好音樂,都有機會踏上頒獎禮舞台上獲得殊榮。

此外,港產電視劇在1970年代開始流行,為粵語流行曲注入生氣。 粵語流行金曲2023 1973年無綫電視播映劇集《煙雨濛濛》,其同名主題曲(顾嘉煇作曲、蘇翁作词、郑少秋主唱),開粵語音樂界一先河。 此後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作曲家顧嘉煇、黎小田以及填詞人黃霑、盧國沾、鄧偉雄、鄭國江等音樂人,譜寫了大量電視歌曲,當中不少傳頌至今,如:《楚留香》、《萬水千山總是情》、《小李飛刀》、《風雲》、《萬水千山縱橫》、《上海灘》。 2010年1月,張學友與環球唱片推出了爵士樂唱片《Private Corner》,打破了現行模式下粵語流行音樂的單一性,對於粵語流行音樂市場的百花齊放是一種新的突破和嘗試。 2011年,鍾氏兄弟亦與環球唱片推出了福音爵士大碟《齊唱‧吳秉堅之歌》,力邀多位樂壇前輩出山,包括上海灘歌后姚莉、泰迪羅賓、曾路得、蘇德華、劉以達等,成為獨立音樂中最暢銷的專輯。 今集《金曲復金曲》,我們將會重溫九十年代粵語流行歌走各向華語市場的輝煌時期,粵語流行曲憑著歌手和一眾創作人的努力下令不少歌曲都在華語地區流行起來,粵語流行曲更會推出國語版的情況。

  • 首先,這些主題曲在結構及風格上有其獨特的吸引力,亦即前文引述Silverstone所指的「詩意」。
  • 1985年開始Blue Jeans三子加入戰團,其中蘇德華自1985年於徐小鳳演唱會任結他手後,至80年代末期眾多歌手指定蘇德華為其御用結他手。
  • 港產電視劇在1970年代開始的流行,為粵語流行曲注入強大動力。
  • 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亦因此加入了CASH最佳創作歌手獎以加許一眾唱作人。
  • 現在這個高科技時代樂迷接觸音樂絕對可以不需要依附在如電臺電視臺雜誌這類的主流媒體了,他們當中有很多可以通過網絡來搜索適合自己口味的音樂,選擇比以往豐富得多。

除了語言以外,什麼原因會令一首歌被社群成員視作「大家都會唱」的歌呢? 這個「會唱」的意思,不止是「懂得唱」(當然流行程度也是其中一個影響之一),而是歌曲本身包含一些符號,被想像為社群成員所共同擁有的 。 台灣音樂人羅大佑91年來香港開設「音樂工廠」唱片公司,唱出淺白地頌讚香港的《東方之珠》,劉德華於97回歸前夕以香港巨星身份唱出《中國人》,但它們都難以成為代表「香港精神」之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語言-兩者都並非粵語歌。 以《獅子山下》主題曲為例,歌曲透過電視、電台、唱片、網路等媒體廣泛地在不同年代、不同脈絡中反覆傳播,一再被名人、媒體及小市民反覆傳唱傳誦,文本意義跨越時空,也一再被中介、流動、再轉化,衍生的意義層層疊疊。

粵語流行金曲: 粵語流行音樂1960年代

箇中原因,有集體記憶的喚醒、音樂市場的繁榮、新興媒介的興起,也有繼承傳統的自覺、文化自信的提升、流行文化的反思。 自2000年起,香港樂壇已經係清一色偶像派嘅天下,陳冠希、Twins之類嘅偶像派大行其道。 不過整體上對比之前一代歌手,只有少數歌手能夠打入台灣市場,例如陳奕迅同梁詠琪。 廣東歌紅歌唔紅人,呢種現象一直到許冠傑出現就開始唔同,60年代後期,許冠傑喺 TVB 主持一個音樂節目叫《Star Show》,而許冠傑亦因為個節目受歡迎而紅,但嗰陣許冠傑都係一直唱開英文歌。

粵語流行金曲

而且我們將邀請到前香港電台助理廣播處長張文新先生,回顧十大中文金曲的起源;更會邀請到區瑞強,除了分享當年樂壇的變化外,還會唱出當年其中一首獲獎廣播劇主題曲《陌上歸人》。 今集《金曲復金曲》,將會回顧多年來的金針獎得主,除了流行歌手陳百強,梅艷芳外,亦有不少幕後音樂人,中樂及粵劇界別等均有獲獎,包括顧嘉煇,唐滌生,汪明荃,香港中樂團等等。 歌手唔需要歌藝就可以出碟做歌手,特別當2000年四大天王影響力開始減退嗰陣,情況重越演越烈。

粵語流行金曲: 頒獎典禮公信力下降

九十年代主要女歌手就有梅艷芳、葉蒨文、王菲(初時佢用藝名「王靖雯」)、林憶蓮、陳慧嫻、關淑怡、鄭秀文、彭羚等等。 粵語流行金曲2023 王菲更以佢北京出世長大,唱國語、粵語歌都得,加上有獨特個性嘅台風同曲風,衝破香港歌手定位,喺全球華人地區走紅。 1979年香港電台舉辦咗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選舉,亦係對粵語流行曲嘅肯定。 五十年代初,開始有正式廣東歌出現,不過都只係「電影插曲」,之後又出現「跳舞粵曲」,但呢啲所謂廣東歌,其實都係用粵曲嘅方法唱,其實都係屬於「廣東小曲」,而且全部都係改篇粵曲、國語歌或者英文歌而嚟,唱嘅人都幾乎係粵曲界嘅人,好似芳艷芬、周聰、呂紅、鄭君綿、何大傻、廖志偉咁。

粵語流行金曲

由政府牽頭製作的政治宣傳歌,好處是肯定能透過電子傳媒以及康文署場地的公眾電視來作高密度播放,在短時間內讓歌曲接觸最闊層面,頻密播放務求最多觀眾聽眾記得。 要直接­觸動聽者情緒,旋律、編曲、歌者演繹與歌詞的配合皆為重要。 黃霑(2004)在他的論文中力證顧嘉煇所寫的主題曲從旋律、結構、節奏至編曲皆有獨特的創新性,讓觀眾耳目一新,易記易唱,西化之中有東方韻味,唯香港獨有。 粵語流行金曲2023 Silverstone 認為媒體的文本主要透過「修辭」(rhetoric)去說服我們相信,以「詩意」(poetic)去討好我們,並以「欲望挑動」(erotic)技巧來誘惑(seduce)我們。 文本能不能獲得認同,視乎上述策略(strategies)的運作,是否配合得宜。

粵語流行金曲: 粵語流行音樂經典巨星時代

到了今天,可能很多人聽過唱過《獅子山下》、《奮鬥》、《強人》,但就從來沒有看過甚至完全不知道劇集的內容。 兩者的意義聯繫,可能就只是歌曲與電視劇同樣令人聯想起,一個被歷年流行文化與傳媒「中介」過、再建構的七、八十年代香港景象-人人奮鬥、「寫下不朽名句」的「香港傳奇」,以及小市民每晚回家追劇集的簡樸日子。 2010年代初,多位歌手開始走出香港,如陳奕迅成為首位在高雄巨蛋開演唱會的香港歌手以及首位在O2 Arena開演唱會的華人歌手。

而《U87》更被《時代周刊亞洲版》評選為「2005年最值得購買的五大亞洲唱片」,認為陳奕迅帶領咗香港嘅音樂潮流。 2000年代後期陳奕迅繼續統治香港樂壇,多首名曲好似《富士山下》、《最佳損友》、《七百年後》、《沙龍》等都成為經典。 2010年5月,陳奕迅舉行咗個人首次歐洲巡迴演唱會,5月間分別係英國倫敦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曼徹斯特阿波羅劇院同荷蘭鹿特丹阿侯伊體育館舉行。 陳奕迅係繼已故歌手羅文後,第二位進駐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嘅香港歌手。

粵語流行金曲: 粵語流行音樂香港電音舞曲時代

廣東歌成為香港樂壇主流,歌星亦開始要求包裝,於是出現好多偶像歌星,幾個代表人物有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都以形象同包裝突圍,紅到爆燈。 呢個時期亦係香港樂壇嘅全盛時期,中國大陸同埋台灣嘅人就算唔識廣東話,亦會聽廣東話歌,甚至識唱。 其他歌星好似林子祥、羅文、甄妮、徐小鳳、陳百強、鍾鎮濤都唱到幾乎所有中文地區度度有歌迷。 到了今天,當討論什麼歌曲最能「代表香港人」時,數來數去始終是這些七八十年代的歌曲,彷彿近十多年間都再沒有這類歌曲出現,或者即使有,亦早已被遺忘或只能被小眾所欣賞。 原因固然與商業、社會及政治環境、創作人與歌者風格的轉變有關,但中介過程中的各種微妙變化與互動,也是不容忽視的。 粵語流行金曲 在演唱會中跟歌手及過萬觀眾一起合唱,可以是像Silverstone所說的一種「遊戲」(play),讓觀眾暫時離開真實世界,共同經歷許冠傑與眾人一起想像與建構的「香港故事」。

粵語流行金曲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