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鯉魚門三家村舊礦場6大好處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鯉魚門三家村舊礦場

位於油塘站附近的鯉魚門,當中的茶果嶺村和三家村,都是近年不少人的打卡勝地,在天氣清涼的陽光日子,花大半日時間兜個圈,絕對是放電的最佳選擇。 一邊身處金黃色的盧葦草叢中,一邊遠眺著城市景觀,感覺有點虛幻。 臨近入口嘅破屋旁邊,穿過像叢林嘅小路後,就像要進去另類嘅世外桃園。 經過海鮮食店,會先看到天后廟,那邊的石塊和海景,影出來的效果與石灘類似,不想重複的朋友,可以直接走進石礦場探險。 從大本型走過來也不用15分鐘,由牌坊穿過鯉魚門海鮮街,沿路大大小小的海鮮酒家也會向你招手,而且小街也有不少賣手信的小店。

此大草坪面向由筲箕灣至杏花邨一帶的景緻,海風徐來倍覺寫意。 這些有不少打卡位,如荒廢的石屋,或石灘下節凸而出的巨石,或芒草後的夕照等,等待遊人慢慢發掘。 因為在百多年前,不少廣東人流落鯉魚門,他們以「打石」為生,石材會銷售至台山順德,甚至歐洲。 【溫馨提示】郊遊時,要尊重自然環境,不要留下垃圾。 踏上小小一段山路就是鯉魚門石礦場的巨大石山所在場,超巨型大山,但嶙峋的山石高牆,超級有氣勢! 這裹不時有人取景拍攝婚紗照,而頹廢荒涼的石屋也是要排隊等待的打卡位。

鯉魚門三家村舊礦場: 鯉魚門石礦場前往交通(顯示地圖)

在石灘燈塔沿鯉魚門海傍道前行,約5分鐘可到另一打卡位:天后廟。 此廟是1753年,由當時盤踞鯉魚門海域的海盜鄭連昌建成。 雖歷經歲月,外觀相信亦經過修葺,但仍保留歷史風情,感受百年前於香港東面海域的沿海民眾,如何迎戰海盜的場面。 自三家村入口經過多間海鮮檔後,一直向前行便到石灘,在巨岩堆疊中有一座燈塔,是不少人的指定打卡位,在此遙望對岸筲箕灣的漁港景緻,日落時份尤其漂亮,不過石灘有不少丟棄物或玻璃碎,要倍加小心。 穿過叢林小路後,好像探險一樣,踏在微微枯黃的草地上,進去位於城市的另類世外桃園。

  • 為方便閱讀,背包豬和小白把當日所走的道路反過來, 本文所方向的鯉魚門石礦場天后廟點去,是由鯉魚門市政大廈作為起點去鯉魚門石礦場和鯉魚門天后廟方向。
  • 在石灘燈塔沿鯉魚門海傍道前行,約5分鐘可到另一打卡位:天后廟。
  • 情侶約會可以去這52大拍拖好去處,既玩味又能滿足女生愛打卡的要求。
  • 我們還爬到石灘玩水和小蟹和海螺玩,也可欣賞對岸繁華的城市景色,與荒廢了的石礦場形成強烈對比。
  • 沒有烏雲的日子,不少人愛在這裡看日落,橙黃色的陽光映照著水面,配合一條條小魚船,是一幅動人的漁村畫。
  • 要進入石礦場,就要穿過鯉魚門三家村,走到最尾就會到達。

鯉魚門三家村,除了可以去吃海鮮,在漁村最入的部分,原來有一個已經荒廢了的石礦場,那邊有著尚待開發的石山,還有石灘與破屋。 於油塘地鐵站出發,15分鐘路程即可行到,先帶你在三家村的石灘拍攝燈塔海景相片,再帶你穿過一條狹窄的探險小路,踏上另類頹廢風的世外桃園。 從三家村入口開始走,直至穿過天后廟後面一條窄巷,便會到達石礦場。 石礦場路勢不算陡峭,偶爾只有幾級石梯,因此很適合新手上路。 雖然打石業於80年代開始式微,但這裏的天然石山成為了一大郊遊景點。 港鐵西灣河站A出口,步行約10-15分鐘可到達鯉景灣一帶。

鯉魚門三家村舊礦場: 鯉魚門石礦場攝影位1:巨型石山配頹廢草地

CACHe於2005年成立,一直積極舉辦古蹟保育活動。 我們將繼續秉承宗旨,推廣香港歷史文化,建立知識交流平台,鼓勵大眾參與社區文化遺產保育,建立社區身份認同。 1934年英軍聘用大量勞工在村內及魔鬼山建造軍事設施,帶動當地發展。 惟1967年香港政府不再為石廠續牌,採石業遂走向末路。 取而代之的,是海鮮食肆的發,岸邊停泊著多艘海鮮艇,也是遊客的觀光點。 為方便閱讀,背包豬和小白把當日所走的道路反過來, 本文所方向的鯉魚門石礦場天后廟點去,是由鯉魚門市政大廈作為起點去鯉魚門石礦場和鯉魚門天后廟方向。

愛護環境 自己垃圾 自己帶走 要知道沒有人奉旨幫你執走垃圾,自己製造的、不屬於郊外的東西,就要記得帶走。

鯉魚門三家村舊礦場: 鯉魚門石礦場(顯示地圖)

蘆葦草生長得頗高大,走入草叢中拍照可營造被蘆葦草包圍的感覺。 鯉魚門三家村舊礦場2023 而石屋旁邊有一條狹窄的叢林小路,可遠眺對岸的景色。 村落當中有密密麻麻的海鮮檔,沿著直路依照路牌方向往右走,經過休憩公園及遊樂場,就會到達不同打卡位。 鯉魚門三家村舊礦場 例如遒勁挺拔的許願樹、色彩繽紛的壁畫牆及歷史悠久的天后廟。 天氣怡人的時候,可欣賞照在陽光之下,金光閃閃的美景。

據考據,清初鄭成功撤退至台灣繼續進行抗清活動,但鄭建卻沒隨鄭成功遷至台灣,反而率領部眾退守至廣東,據守香港東面海域。 鯉魚門三家村舊礦場 鄭建死後,其子孫和沿海民眾勾結,漸成雄霸一方的海盜。 鯉魚門邨一期所有大廈為2000年版第三代半和諧式,於每層大堂位置設一條平衡陣,單位廚廁改為類似新和諧式的設計、但單位面積不變。 量力而行勿「人行你又行」 如要行山或到郊區地方,出發前要衡量自身能力,不要「人行你又行」。

鯉魚門三家村舊礦場: 渡輪

裝備不能掉以輕心,如難度較高,切忌以布鞋波鞋打扮出發,必穿行山鞋,亦要做足防曬準備及帶備充足糧水。 鯉魚門三家村舊礦場2023 沒有烏雲的日子,不少人愛在這裡看日落,橙黃色的陽光映照著水面,配合一條條小魚船,是一幅動人的漁村畫。 我們來這裡尋幽探秘,仿照著採礦工人爬上石壁,感受它的雄偉壯觀。 鯉魚門三家村舊礦場 這石礦場原來也有段故︰百多年前,不少廣東人流落此地,他們以「打石」為生,將石材從礦場採出後,會請廣東的石工精打細琢,石材便可利用船隻遠銷廣州、台山、順德各地,用以興建祠堂或作門柱石,部份更遠銷至荷蘭等歐洲國家。

鯉魚門三家村舊礦場

我們還爬到石灘玩水和小蟹和海螺玩,也可欣賞對岸繁華的城市景色,與荒廢了的石礦場形成強烈對比。 其實這裡是已荒廢了的鯉魚門石礦場,在80年代香港經濟轉型之前,打石業盛極一時,舊立法會、舊中銀大廈及石板街等為人熟悉的中西區建築,就有大部份的建材來自鯉魚門石礦場。 循天后廟直行,幾分鐘後就看到個「石礦場」的指示牌,從這個窄巷入口行,走過矮坡後,豁然開通就是一片綠茵而荒涼的海角之地,旁邊節石嶙峋,正是舊石礦場的遺跡。 記者走訪當天,前後腳有兩對新人來拍婚紗照,可見此地別具情味。 今星期秋意漸濃,放假期間如果沒有外遊,行山或在城市作短途遊,都是秋日的好去處。

鯉魚門三家村舊礦場: 鯉魚門好去處

當年,鯉魚門與牛頭角、茜草灣、茶果嶺這三條同樣經營打石的村落合稱「四山」,而礦場老大更有「四山頭人」之稱,與滿清政府關係密切。 80年代開始,打石業式微,礦場相繼關閉,就剩下現在看到的石礦場了。 背包豬和小白的鯉魚門一日遊, 除了去了鯉魚門之外,還去了油塘魔鬼山碉堡, 當日背包豬和小白所走的道路,和本文分享的有不同,以下所走的道路是背包豬和小白當日回程所走的路, 由鯉魚門三家村石礦場和鯉魚門天后廟去油塘地鐵站。 鯉魚門邨接近鯉魚門海邊,加上在鯉魚門海峽一帶的樓宇只是以較矮的工業大廈和住宅(包括村屋)為主,所以鯉魚門邨大部份向南的單位皆可遠眺港島東岸的景色。 第三期(鯉旺樓)已於2016年落成,提供443個單位,認可人口將有1,040人,並且增建2個社區遊樂場及重置欣榮街巴士總站。

鯉魚門三家村舊礦場

前往鯉魚門的三家村,如由港島出發,可選擇由西灣河乘渡輪便可直達,船程只約10分鐘。 鯉魚門三家村舊礦場2023 或者可油塘站A2出口徒步約20分鐘前往,或轉乘24號綠色小巴可至三家村渡輪碼頭。 石破屋內有不少鐵枝和垃圾,有點危險,不要進去,要拍攝的話,可以站到樓梯位置。 鯉魚門現以海鮮美食馳名,但山石嶙峋的她其實本是打石業起家,而非漁業。

鯉魚門三家村舊礦場: 香港澳門自助旅行:最新香港澳門好去處

要進入石礦場,就要穿過鯉魚門三家村,走到最尾就會到達。 搭港鐵的話,在油塘站A2出口,步行15分鐘左右就到三家村。 清初抗清名將鄭成功被打敗後,其將領鄭健之子孫便以鯉魚門為據發展海盜勢力,鯉魚門後來亦為香港著名海盜張保仔勢力範圍。 其後抗日戰爭中鯉魚門酒灣是香港保衛戰的防線之一;至後來國共內戰,鯉魚門的嶺南新村亦住有不少南逃國民政府軍的難民。 鯉魚門三家村舊礦場2023 於1960年代,香港政府將鯉魚門發展成海鮮旅遊飲食區及工業區,而現在鯉魚門已是香港知名以海鮮避風塘聞名的旅遊景點,遊人如鯽。 近年掀起一片本土懷舊風,不乘港鐵,從西灣河碼頭到鯉魚門最為便捷。

鯉魚門三家村舊礦場

穿過鯉魚門海傍道,只要一走出海鮮街,小石灘就在眼前,而著名的鯉魚門燈塔就在一海灘的前方。 近日潘記飯店因性價比高的$55海鮮餐而於網上爆紅。 其實交通前往方法尚算方便,於油塘大本型乘坐24號小巴,在東源街下車便到達。 潘記飯店位於熟食市場內,以大排檔格局裝修,主要為在附近工作的工人提供伙食,一開門已有不少顧客光顧。 當你發現來到一個窄巷,不要以為是掘頭路,是到石礦場特小路。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