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長者護理及療養服務8大著數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長者護理及療養服務

台灣最近亦進行長期照顧十年計劃(長照2.0),將服務對象的年齡調低,其中服務50歲以上的身心障礙者,將長者及身心障礙者放在同一體系內共用照顧資源。 月費計劃,每月房租包括醫生每月兩次巡房、日常護理、膳食及洗衣服務等,適合病情較穩定但仍需要長期護理或暫託服務的長者。 如病人須支付在醫療過程中所需的特項物品費用/自費藥物,主診醫生會通知病人,並告知相關項目的預計費用。 正在接受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綜援)的人士,以及有困難應付用品開支/自費藥物開支的病人,可經由醫生轉介至醫務社會工作者(醫務社工)評估能否獲得資助。 關愛基金為符合資格的長者,提供8大免費牙科診療服務,包括鑲活動假牙、口腔檢查、洗牙、填補牙齒、拔牙、X光檢查、移除牙橋或牙冠及根管治療(杜牙根)等服務。

長者護理及療養服務

雖然仍與「零輪候」時間有一段距離,但亦應是近八年以來,體弱長者輪候家居服務時間最短的了。 這個減幅的部分原因亦是由於「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數目的大幅度增加。 長者護理及療養服務2023 現屆政府任期開始時,由於日間護理服務短缺,需求仍急速增加,因此輪候時間於2018年底升至12個月。 由於在短期內難以即時興建日間護理中心,所以便將上述檢討的「一招」延伸至私營安老院及自負盈虧安老院,透過「長者日間護理單位買位計劃」在這些符合資格的安老院設立「日間護理單位」,至今已設立7間「日間護理單位」。

長者護理及療養服務: 專業醫護團隊

長期護理服務(Long Term Care Services) 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服務使用者因年老或罹患慢性疾病或身體殘疾下,使其活動能力或腦部功能受損而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護理。 有需要的人士可於辦公時間內致電或直接前往本中心提出申請,亦可透過區內的社會福利或醫療機構作出轉介。 2023/24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建議自2023年10月起將殘疾人士照顧者津貼恆常化,並將每月津貼金額增加至3,000元,以補貼其生活開支,並讓有長期照顧需要的殘疾人士可在照顧者的協助下,得到更適切的照顧及繼續在熟悉的社區居住。

長者護理及療養服務

另一方面,政府透過整筆撥款資助制度,參照相關職位的中點薪級,自 年度開始將嚴重短缺的職位的資助額提高兩個薪級點,以一名家務助理員為例,其中點薪金現時為每月17,675元,在整筆撥款資助下提升至20,035元。 然而,由於服務需求在幾年內大幅度增加,人手要求亦相應大幅度增加,雖然政府增加了資助,而機構亦提高了薪酬,人手短缺依然嚴重,空缺仍然高企。 現時服務券的總數為8 000張,是2017年7月時的3 000張的2.67倍。 服務券數目增加是循序漸進,主要的考慮是要讓服務提供者(主要是非政府機構)可以逐步增加服務提供量。 服務殘疾人士的住宿暫顧服務和服務長者的住宿暫托服務一般可直接向提供服務的院舍查詢空缺及提出申請,而有關院舍名單亦刊於在社署網頁。

長者護理及療養服務: 服務範圍

重劃之後,各隊的服務範圍縮細了,舉例來說,南區原有兩支「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隊同時服務整個南區,現將南區分為兩個小區4,各一支「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隊。 一個體弱長者在同一服務範圍內還有另外一個選擇,便是「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提供同樣的服務。 長者或其護老者可直接向中心/單位查詢及申請,亦可經由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綜合服務中心、醫務社會服務部、長者地區中心及長者鄰舍中心轉介。 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服務由醫院的出院規劃隊伍鑑辨為為高風險的病人,或在病人離院前向護士或醫務社工提出需要,再作出安排。

長者護理及療養服務

此計劃可按使用者需要,提供8至12個星期的送飯、家居清潔、陪診、個人護理、暫宿等服務。 長者護理及療養服務2023 社區照顧:主要包括日間護理中心、家居照顧服務(社康護士、小朋友送餐、陪診、送飯、家居清潔、個人護理等)、住宿暫托服務[1][2]、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等。 長者護理及療養服務2023 關愛基金於2011年初成立,其主要目的是為經濟上有困難的市民提供援助,特別是那些未納入社會安全網,或雖然身處安全網但仍有一些特殊需要未獲得照顧的市民。

長者護理及療養服務: 服務時間

有見及此,業界需要招募新人加入長者服務行列和提升在職護理人員的知識,而持續進修和專業訓練都是有助他們建立及拓展事業。 「綜合家居照顧服務」及「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都為體弱長者提供家居照顧服務,現屆政府將名額由2017年7月的8 365個增加至2021年4月起的13 365個,增加達60%。 輪候時間由2018年的高峰期18個月,大幅減低至最近的平均5個月。

關愛基金為有需要而合資格的病人,提供3大醫療援助項目,包括自費癌症藥物、購買價錢極度昂貴的藥物(用以治療不常見疾病的藥物)以及購買指定的用於介入程序及在體內設置的醫療裝置,而資助會按照合資格申請者的經濟情況作出全數或部分資助。 該計劃會與撒瑪利亞基金互相配合,把病人的藥費分擔比率由原來家庭年度可動用財務資源最高的30%劃一調低至20%,進一步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 「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始於2013年9月,名額1 200個。

長者護理及療養服務: 服務目標

2023/24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建議自2023年10月起將護老者津貼計畫恆常化,並將每月津貼金額增加至3,000元,以補貼其生活開支,並讓有長期護理需要的長者可在護老者的協助下,得到更適切的照顧及繼續在熟悉的社區安老。 長者護理及療養服務 2部分社區的「日間護理中心」設於其他長者地區服務中心及綜合社會福利服務,如將軍澳安老服務大樓-賽馬會長者綜合服務中心暨日間護理服務,既有日間護理服務,亦有長者地區中心的其他服務;又例如東涌綜合服務中心,除了日間護理服務外,亦有其他不同的社會福利服務。 在重劃之前,同一區內會有兩至七支「綜合家居照顧服務」隊,同時服務全區,其好處是服務使用者有多個選擇,但明顯缺點便是運作成本高。 就如同一元朗服務隊的服務範圍包括整個元朗,大家可以想象由天水圍北到元朗東南鄉郊在交通上需要多少時間。

護老者要留意,邀請信有寄出日期,一旦申請期過後需再向社署提出,但不一定成功。 「要回家」OK Care 提供客戶與專業護理人員間的快速配對,成為客戶與護理人員之間的橋樑,為他們建立聯繫,在第一時間為客戶提供貼心的護理服務。 「要回家」OK Care 更提供應用程式予照顧與被照顧者,節省尋找專業護理人員的時間,減輕他們的壓力。 3長者地區中心的前身是「長者綜合服務中心」,於2000年檢討後,因賦予新的功能,所以改稱為「長者地區中心」。 作為全新概念的護理服務平台,「要回家」改寫上門護理服務的既有模式,為每個病患者,不論在家中、院舍或醫院,都能夠享受到專業而貼心的護理服務。

長者護理及療養服務: 申請方法

而長者完成服務後,負責推行項目的香港牙醫學會會透過其轄下的項目辦公室,直接向提供診療服務的牙醫發放資助,長者毋需支付任何費用。 現屆政府採取的策略便是按部就班增加資源,運用服務需求帶動服務供應。 從1977年的《安老服務綠皮書》及1979年的《社會福利白皮書》開始,已清楚表明「居家安老」應是安老服務的主體,亦是日後每次檢視安老服務政策及規劃時都會重新強調的重點。 當然,在1979/80年度全港亦只有55名家務助理,而首兩間試驗性質「日間護理中心」亦是1979/80年度才開始運作。 按服務使用者的個別需要,安排延展服務時間 長者護理及療養服務 (由上午7時30分至8時及由下午6時至6時30分)。 社會福利署會根據過往的中央輪候冊資料,向合資格的護老者以信件形式發出邀請信。

長者護理及療養服務

「要回家」的宗旨是為有需要的病患者提供專業上門護理服務,從而提升照顧與被照顧者的家庭生活質素,讓家人能夠專注於家庭生活。 在過往40多年,家居照顧服務的設計及政策曾作出多次大幅度的改變,在這裏不作詳細描述,而現屆政府亦作了兩方面的大改變。 一是將「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的資助模式,由合約競投模式,改為恆常的整筆撥款模式。 如上述,「日間護理中心」是由1979/80年度開始作為試驗,隨後逐步增加成為主流服務之一。 而在日後的規劃工作中,在樓面面積容許下,應設立名額較多的日間護理中心。 其後,安老事務委員會成立工作小組跟進,並委聘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的顧問團隊協助,進行諮詢。

長者護理及療養服務: 長者日間暫託服務

院舍住宿照顧:主要分為資助院舍及非資助院舍兩類,前者有護理安老院、護養院、改善買位院舍;後者有自負盈虧院舍、私院。 作為一間香港註冊公司,「要回家」OK Care 是香港數碼港公司「數碼港培育計劃」受培育公司之一,同時成功獲得創新科技署的基金支持。 4南區分為兩小區- (1) 南區中服務香港仔及黃竹坑; (2)南區中以外如華富、薄扶林、田灣等則屬另服務範圍。

長者護理及療養服務

2013年9月,政府開始推行「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長者券/社區券),將原先由政府直接資助機構提供服務的方式,改變為由政府資助使用者向機構購買服務,並引入經濟審查。 1997年,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訂定「照顧長者」為其中一項策略性政策目標,以老有所養、老有所屬、老有所為為目標,成立安老事務委員會[3]。 在安老事務委員會成立初期,即1997年至1999年,該委員會就為護老者提供支援、開辦日間暫託服務、長者健康服務、長者社交服務網絡計劃、老有所為活動計劃、長者咭計劃等政策倡議,向政府提供意見,確立長者護理服務的雛型[4]。

長者護理及療養服務: 中心簡介

現已是試驗計劃的第三期,每一期的設計都有大的變化,主要都是一期比一期的使用靈活性加強。 由於仍有其他相關政策研究在進行中,其中會涉及可能擴闊服務券的可使用範圍及靈活性,因此現時仍難以確定會否於2023年9月後恆常化,還是進入第四期的試驗,增加多項可使用範圍及其靈活性。 長者護理及療養服務 亞洲鄰近的地方,如日本、台灣等亦面對着急速的人口老化,日本、南韓等已先後引入長期護理保險制[20]。

長者護理及療養服務

最近幾個月的日間護理服務的平均輪候時間已稍為紓緩,截至2021年11月底,更縮短至8個月。 而申請綜合家居照顧服務(普通個案)的長者則不用通過統一評估,即可申請一般送飯、家居清潔、陪診等服務。 該服務原意為向「輕度缺損」的長者提供服務,所以只需在中心向社工提出需要,便有機會可安排輪候申請。 「展華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於2002年開始投入服務,一直本著「持續照顧」與「社區照顧」的理念及「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為區內體弱長者提供日間照顧及適切的護理、復康及社交發展服務,協助他們保持健康及改善其生活質素。 同時為護老者提供支援以加強其信心及能力,並紓緩其在護老工作上的壓力。

長者護理及療養服務: 服務特色

40多年後的今天,為居住在社區體弱1長者提供的資助社區照顧服務有很多類別,簡單來說有兩類:一是到長者家中提供的家居照顧服務;二是讓長者到設在社區的「日間護理中心」2,或是附設於安老院的「日間護理單位」接受日間的護理服務。 至於「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的使用者,則可以選擇切合其個人需要的服務提供者及服務組合,包括家居照顧服務和日間護理服務。 上述2000年的檢討中,另一個建議是在可能範圍內,將日間護理服務與其他服務整合成不同的綜合服務:如將日間護理服務與長者地區中心3結合,透過長者地區中心的服務可以為日間護理的服務使用者及其照顧者,提供更全面的支援。 長期護理服務、社區照顧服務和院舍照顧等等的長者護理服務都會隨著香港的長者人口不斷上升而增加需求。 透過多元化的社區服務及健康教育,「居家安老」和「積極樂頤年」都是重要的措施去改善長者入院及入住院舍的機率。 各個專業職位如護士、保健員及社工等等的人手需求亦都因此而增加,以提供充足及有質素的照顧服務。

  • 該計劃會與撒瑪利亞基金互相配合,把病人的藥費分擔比率由原來家庭年度可動用財務資源最高的30%劃一調低至20%,進一步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
  • 2013年9月,政府開始推行「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長者券/社區券),將原先由政府直接資助機構提供服務的方式,改變為由政府資助使用者向機構購買服務,並引入經濟審查。
  • 現已是試驗計劃的第三期,每一期的設計都有大的變化,主要都是一期比一期的使用靈活性加強。
  • 而長者完成服務後,負責推行項目的香港牙醫學會會透過其轄下的項目辦公室,直接向提供診療服務的牙醫發放資助,長者毋需支付任何費用。
  • 2部分社區的「日間護理中心」設於其他長者地區服務中心及綜合社會福利服務,如將軍澳安老服務大樓-賽馬會長者綜合服務中心暨日間護理服務,既有日間護理服務,亦有長者地區中心的其他服務;又例如東涌綜合服務中心,除了日間護理服務外,亦有其他不同的社會福利服務。

此外,關愛基金亦會推行先導項目,協助政府硏究可考慮納入常規資助及服務範圍,涵蓋醫療、教育、福利、民政及房屋等範疇。 在長者券/社區券試驗第一階段(為期兩年)完成後,政府進一步把照顧券的概念推至長者院舍服務上,設立「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院舍券)。 長者護理及療養服務 計劃原訂在2015年9月推出,由改善買位計劃下的甲一級私營院舍作服務提供機構,其後社會發生不同院舍的虐老事件[12],政府暫緩推行至2016年第四季或2017年第一季進行[17]。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