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香港開放數據5大好處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香港開放數據

協會認為,即使天文台近年開放更多數據,但數據呈現方式並無規範,不利數據交換,以致未能有效於民間應用。 至於氣候和天氣數據類別的評分,亦增加16%,由70分升至81.3分。 協會認為,香港天文台於過去兩年,在「資料一線通」上發布更多實時數據集,包括溫度和風相關資料,因此該類別受到得益。

該模型以 5 米網格格式展示地形(包括非地面資訊,如架空道路及橋樑),準確度為 ±5 米。 2015年發佈的《國際開放數據憲章》(International Open Data Charter)將之與「機器可讀」並重。 此原確保任何人,無論是否具有編寫計算機程式的技能,皆能取得和使用開放數據另外,數據中的信息和數據集的隨附文檔均應使用簡明的語言編寫。 △GPS/A-GPS連線視乎本地網絡及數據服務而定,網絡供應商或會收取額外費用。

香港開放數據: 香港開放數據評分微升 疫情資料不完整 土地、政府運作仍低分

數據對當今社會的價值無須贅言,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2019年總結各先進國家經驗後,提出公共數據管治(data governance in the public sector)框架。 各國家及地區亦先後制定數據策略,例如,英國在2020年已完成National Data Strategy公眾諮詢,而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在今年7月通過了《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是中國內地首部數據領域的綜合性立法。 香港開放數據2023 然而,上述政策未充分正視開放數據的一項重要原則:需求導向(demand-driven)。 當前政府開放數據計劃基本上由各部門自行制定,沒有公開可見的需求收集、諮詢程序。

香港開放數據

外電分析指出,儘管美聯儲激進加息應對通脹導致借貸成本增加,但美國第二季度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仍具有「驚人」韌性。 當季經濟增長主要由企業投資和政府支出拉動,佔美國經濟總量約70%的個人消費支出增長儘管較上一季度有所放緩,但仍然強勁。 經濟學家認為,隨着通脹「降溫」、勞動力市場強勁、消費者信心指數達到兩年來最高值,美國經濟將可能實現「軟着陸」。 經濟強勁、通脹降溫消息使上周五美股三大指數全線上升,其中道指收報35,459點,升176點,標普500指數與納指則分別升44點與266點。

香港開放數據: 開放格式

「機器」(machine)即是電腦,也稱為「機器可處理」(machine-processable)。 圖像格式jpg和gif之類或pdf格式的掃描副本不符合此條件。 香港開放數據 Xml是機器可讀文檔的一種典型格式,但是僅將資料從pdf轉換為xml格式未必能讓電腦作出分析。 相反,具有明確定義的列標題和行標題的數字矩陣對計算機更有意義,稱之為結構化。 標準化數據格式是一系列準則,這些準則定義收集或記錄數據的方式,從而支持數據集之間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香港01》能因應中/小學的不同需要,推出媒體和資訊素養,以及國民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的支援,形式不限,包括學生、家長或教師講座/工作坊、校本專業支援、教育資源庫、到訪《香港01》或其他主題式的體驗活動等。

該指標指出,數據應從主要來源收集,並以未經修改的原始形式發佈,而不進行匯總。 開放數據的一個關鍵價值是提高政府透明度並追究其責任,因此它必須允許公眾根據原始數據而不是政府處理或篩選的二手資訊進行分析。 在不可避免的匯總情況下(例如人口普查),數據應按盡可能低的級別分類。 九巴、港鐵數條路線、165條專線小巴等實時到站數據亦在近期開放,並能在「城市儀表板」實時查閱,被視為是本港開放數據政策的一大突破。 成立於2005年,香港互聯網協會致力維護一個無論在科技或政策層面均開放和無障礙的互聯網,和為一個可持續發展和豐富人類經驗的資訊社會做出貢獻。 香港互聯網協會亦推廣一個開放、不受限制和有益使用互聯網;捍衛表達及言論自由、保障個人私隱和反對歧視。

香港開放數據: h HONG KONG 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 (HKIGF) – 數據與善的距離 Data for Good

而總體表現較弱的指標是:開放授權標識清晰程度、元數據、API、歷史檔案。 研究員認為,政府各部門網站與開放數據平台採用不同授權條款,不夠清晰,或會造成混亂。 儘管最新報告反映本港開放數據整體情況有改善,但一些於2019/20年度評估中較弱的數據類別未見變化,評分最低的5項數據類別仍然是商業登記、土地、司法及安全、房屋、政府運作。 香港開放數據2023 數據如公屋的輪候時間及編配狀況、公司註冊資料、司法機構及法庭判決書,並未有全面開放至公眾瀏覽。

香港開放數據

趙善衡憶述,開發網站的時間極短,過程極不容易,但「為咗疫情都值得」。 資科辦今年3月再下一城,整合疫苗數據,每晚約8時更新資訊,較新聞處官方公布的時間更早、資訊更多。 他形容,開放數據的成績開非常好,當中不少已開放的數據更是市民和軟件業界所渴求,除了市民大眾和商界外,學界亦能使用有關數據研發應用程式,科技大學環境研究所亦已利用環保署的開放數據研發應用程式,實時更新空氣質素等資訊。 我們今年的調查發現,約一半市民從未聽聞開放數據,曾在過去一年使用開放數據的更只有約兩成(參見《香港市民使用開放數據現況問卷調查報告2021》)。 然而,當今社會需要數據的遠不止資訊科技界人士,反之,各行各業及社會各界人士都會一定程度地獲取及使用公共數據。 為保持香港競爭力,政府應當正視本地數據管治問題,成立工作小組作出檢視,盡快就相關議題諮詢公眾及業界,開展研究,並參考其他地區經驗,將制定數據管治策略納入工作議程。

香港開放數據: 教育應用

例如,上海在2019年實施的《上海市公共數據開放暫行辦法》明確將「需求導向」列作開放數據的第一工作原則 ,並設立「公共數據專家委員會」等架構落實。 香港特區政府於 2021 件 6 月 香港開放數據 16 日刊憲,將在 2021 年 7 月 21 日(星期三)進行有關《私隱條例》草案修訂之首讀及開始二讀辯論。 香港互聯網協會對此表示關注及憂慮,保障個人私隱是對社會有益的倡議,但協會認為是次修例賦予私隱專員過大權力,將影響本港的資訊自由,與國際社會多年一直推動開放、不受限制的互聯網的理念背道而馳。 可視化三維地圖 (2017) 是一種數碼地表模型,用以檢視、查詢和分析空間數據。

香港互聯網協會周四(24日)公布最新的「香港開放數據指數」評估報告。 雖然評分有所上升,但協會認為政府當局於第五波疫情中,仍出現數據不全的情況。 香港開放數據2023 有兩種典型做法會成為民眾獲取數據的障礙:1) 要求使用者提交請求,以及2)要求登記註冊。 許多地區也根據其《資訊自由法》而按使用者的請求披露資料,然而,大量的開放數據國際標準及評估工具都主張當局應主動披露數據,而非等待民眾提出請求,才算是「開放數據」。 這樣的要求可能會使人擔心活動受到監視或遭報復,使其不願使用開放數據。

香港開放數據: 相關文章

及後,他又與學生探討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除了提到人工智能的最新發展及不同公司都有推出工具之後,亦強調ChatGPT都有可能出錯,並分享例子,以及指出了一些科技有可能衍生的問題,提醒學生需要善用科技。 「三維空間數據」是一套全港性數碼三維模型,用於標示各種主要地物包括建築物,基礎設施和地形的形狀、外觀和位置。 「三維空間數據」內的三維模型會先根據三種主要的地物分類,然後按其精細度再細分為七個副類目。

「批量下載」指將所有數據放入一個文件或一組文件中,以便可以通過幾次簡單的下載就可以獲取所有數據。 相較於查詢語言(如SQL)或應用程式介面(API)等資訊科技從業人員的常用工具,「批量下載」更為方便。 應用程式介面(API)是一項令應用程式相互以特定方式交換資訊的技術協議。 就「開放數據」而言,API允許用戶透過特定查詢方式來獲取部分數據,程式員亦可以自動化方式取得或更新數據。 對於實時變化的數據,例如天氣溫度和交通狀況,API的自動化功能比批量下載更為高效。

香港開放數據: 指標描述

我們以國際標準檢視香港16大類別的數據集(dataset)後,發現存在技術標準不一、重要數據缺失,授權條款過於繁複等諸多問題,令市民和企業難以善用公共數據(參見《香港開放數據指數2019/20》)。 上述現象反映,政府缺乏一套適應大數據發展的管治架構和機制,以處理全社會數據產生、保護、共享到應用等各環節的問題——當前零散的政策及欠缺協調的機制難以應對數碼科技發展及大數據的挑戰。 簡言之,政府需要數據管治(data governance)策略。 香港開放數據2023 政府自2018年推出開放數據新政策以來,相關網站「資料一線通」功能有所完善,部分公共交通服務實時抵達時間等數據實現開放,並透過企業及民間團體開發的資訊科技應用便利市民生活,值得肯定。 我們留意到,2018年政策的主要措施是要求各政府部門要每年制定開放數據計劃,該措施透過《智慧城市藍圖2.0》延續至今。 香港互聯網協會(ISOC HK)成立以來致力維護開放及無障礙(open and accessible)的互聯網,因其有利於資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政府的政策應對此作出清晰安排,明確表述,並要求各部門落實執行。 香港天文台每年會發放年度空間數據計劃,列出在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入門網站 (網址) 已開放及將於各自三年開放的數據集。 報告發現,很多先進經濟體近年陸續推出整體數據管治策略,較為完善的有新西蘭的《政府數據策略及路線圖》及英國的《國家數據策略》,新加坡正在積極籌畫中;中國內地一些省市在過去一年則陸續推出數據相關的法規,例如深圳2021年通過全國第一部地方性數據綜合法規,上海也進行了類似的立法。

香港開放數據: 數碼正射影像圖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今日(7月31日)公布截至2023年6月底香港特別行政區外匯儲備及流動性分析數據(見附件)。 金管局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公布特殊標準(特殊標準)制定的國際儲備及外匯流動性數據範本,每月公布這些數據。 另外,美國週五將公布7月份非農就業報告,市場預期增加18.4萬個,失業率維持在3.6%。 加上適逢10月日本JR Pass將大幅加價,識玩的你當然要把握時機,及早預訂。 Klook現已可提早預訂JR Pass,預購日期將開放至12月28日,加上於Klook預訂可最快於翌日領取JRPass,讓你更輕鬆計劃日本之旅。 目前教育局透過優質教育基金推出「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撥款計劃,中、小學(包括特殊學校)可申請一次最多30萬元撥款,用於國民教育和國安教育,及/或媒體資訊素養教育,資助項目包括學生講座/工作坊、參觀、體驗活動、教師工作坊、購買或製作教材等。

人工智能、大數據及機器學習等技術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術,學生亦需要認識這些技術,迎接未來挑戰。 《香港01》早前為馬鞍山青年會書院舉辦講座,由前線編輯介紹相關技術及以《香港01》為例子說明傳媒機構如何應用該些技術。 另外,講座亦介紹了近期大熱的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並提到其教育的應用及所衍生的問題。 「i-系列」數碼地圖包括 iB1000, iB5000, iB10000 及 iB20000 數碼地形圖、iC1000 香港開放數據2023 數碼土地界線圖、iG1000 地理參考數據庫和iGeoCom社區地理數據庫,提供更全面的數據集和全新數據格式。

香港開放數據: 免費

香港互聯網協會開放數據小組召集人黃浩華認同,資科辦近年在開放資料上有很大進步,惟起步較遲,政府及市民大眾對開放數據的了解不足,強調開放數據並非只是把數據公開,而是要加上分析、學習如何運用,才能刺激業界發展。 然而,他對此不感樂觀,因為目前社會渴求的土地、房屋等數據滯後,需依賴民間組織自行發掘再對公眾開放,加上政府以法律和私隱問題等作擋箭牌,連查冊也被收緊,令不少數據不見天日,他促請當局多聆聽民間聲音,基於民間需求逐步開放官方數據。 氣候和天氣數據類別的評分增加了 16%,同樣得益於過去兩年香港天文台在「資料一線通」上發布了更多實時數據集,包括溫度和風相關資料。 「香港開放數據指數」研究員周穗斌表示:「值得一提的是,政府的「資料一線通」網站過去兩年發布的數據集明顯增加,指數評估得分亦提升了 11%,與其他一般政府網站的差距加大,從上一次僅相差2.1分到此次變成7.9分之差,開始顯示出專屬開放數據平台的優勢。 」另外,批量下載、API、原始資料(精細程度)和歷史檔案(永久保存)等四項指標分別錄得升幅略超 5%。

要進一步釋放數據價值,需要更完善的規劃和協調,以確保數據真正向善發展。 香港互聯網協會建議香港政府成立高層次數據管治委員會以強化統籌及領導能力。 政府應採用整體的方式進行數據管治,以及成立融合了政策制定者和專家的綜合管治架構。 該委員會應有足夠的權力和資源來解決窒礙數據價值發揮的制度性問題,也希望委員具社會代表性,能帶來一些創新解決方案。 用戶可以透過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入門網站預覽並下載以開放格式 OSGB 格式或 OBJ 格式提供的可視化三維地圖 (2017) 。 最常見的開放數據的方法為提供大量存取和應用程式介面(API),值得留意的是其優缺點取決於具體情況。

香港開放數據: 200 000 數碼地形圖

她提到,政策推出以來,資料一線通網站新增了1,300多個數據集,較原定計劃多約300個,累計達4,670個。 政府各部門屝推出3份年度開放數據計劃,開放比率超過98%,當局今年下半年將會開放公司註冊處的數據,在現有開放的公司名稱以外,進一步提供註冊公司的地址、註冊編號等資料。 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實驗室(Laboratory for AI-Powered Financial Technologies Limited,或簡稱「AIFT」)與中國銀行(香港)(「中銀香港」)聯合簽署協議,共同推動供應鏈金融創新及踐行數字化普惠金融服務。 AIFT 是香港特區政府創科旗艦項目InnoHK 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唯一的金融科技公司,由香港城市大學 (城大)等國際知名院校聯合創辦,集科研、培養人才和商業轉化於一身的科技創新中心。 香港開放數據2023 此次為 AIFT 首度與金融機構合作,共同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科技進行研究分析,加深銀行對中小微出口電商企業客戶業務模式的瞭解,支持其申請融資服務。 最後,協會強調數據素養 (data literacy) 的重要性。

香港開放數據

地圖影像掃描自紙品地圖,其地理位置定位參考「香港 1980 方格網」坐標系統。 至於「氣候和天氣數據」的評分則增加了16%,同樣得益於過去兩年香港天文台在「資料一線通」平台上發布了更多實時數據,包括溫度和風相關的資料。 Galaxy Z Fold5採用全新的Flex Hinge雙軌結構鉸位 ,兼具美感與多功能性;而Galaxy Z Flip5更大的機面屏幕則帶來更多實用功能。 配合促進全方位健康管理的全新Galaxy Watch6系列,以及透過更高耐用性帶來優質使用體驗的Galaxy 香港開放數據2023 Tab S9 系列,強大的生態系統將為用戶帶來無窮可能性。 預售期內選購Galaxy Z Flip5 或Galaxy Tab 香港開放數據 S9 Ultra的用戶更可享受免費容量升級[1],輕鬆儲存更多圖像及影片,盡情記錄日常精彩時刻。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