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童樂居懶人包8大優勢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根據保護兒童會公布的資料,童樂居共有80多名職員負責照顧住宿的幼童,本案中,被揭發涉虐待幼童的職員已近10%,事件令各界嘩然,質疑保護兒童機構的多名從業員竟涉參與虐待,顯示相關機構的內部監管完全失靈。 香港保護兒童會今日召開記者會,交代懷疑虐兒事件首階段調查報告進度。 執行委員會主席夏穆於開場白致辭時向公眾及有關兒童鞠躬致歉,他形容對事件感到震驚。 報告又披露,現已辭任保兒會總幹事的蔡蘇淑賢向委員會承認甚少到訪「童樂居」,更從無翻看「童樂居」閉路電視片段,又對幼兒工作員未有匯報懷疑虐兒事件感到「意外」。 童樂居懶人包2023 童樂居事件獨立檢討委員會主席黃嘉純早前曾指,幼兒工作員招聘困難,因資歷與幼兒教師相似,不少寧願流入幼稚園。

姨媽更欣賞該留宿中心有交帶,有一次明仔受傷後,職員會即時開WhatsApp 童樂居懶人包 視像讓她了解實況,令她更安心。 按照童樂居規定,姨媽只能在帶明仔外出前,才能檢查他全身有沒有受傷的痕跡。 12月15日,姨媽準備帶明仔外出,檢查時發現他尾龍骨有約五元大的瘀傷,童樂居職員解釋是「小朋友頑皮」而已,她也沒有太過在意,直至明仔被列入受虐個案。

童樂居懶人包: 調查報告指童樂居虐兒案揭幼兒工作員專業操守出問題

去年9月初法律改革委員會發表《導致或任由兒童或易受傷害成年人死亡或受到嚴重傷害個案》報告書,建議在《傷害人身罪條例》當中增設「沒有保護罪」,以加強對16歲以下兒童或16歲以上易受傷害的人——包括長者和殘疾人士的保護。 報告出爐後,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曾經跟進討論有關事宜,政府跨政策局工作小組曾建議,強制舉報機制應涵蓋教師、醫護人員、社工等七類專業人士,但遭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反對,指法律如太嚴苛容易適得其反。 在調查結果公布前,當局應考慮將居於童樂居的兒童遷離,交由其他社福機構照顧,以保障幼童的權益和安全。 香港保護兒童會轄下「童樂居」發生懷疑虐兒事件,至今23名院舍員工被捕,受害幼兒累積至39人,全城震驚,保護兒童會成立的獨立檢討委員會,早前向政府提交的中期檢討報告全文曝光。

第二次襲擊事件發生在12月17日下午5時許,B和7名兒童在2樓睡房的洗手間內靠牆坐下,被告則在B旁邊摺衫,將一條褲子扔向其中一個小朋友。 之後被告突然轉向B,推他的頭撞向牆壁,令B的頭撞向牆後反彈,痛得掩住頭。 46歲香詠姍,承認於2021年11月30日至12月17日期間,在旺角砵蘭街387號地下「童樂居」內,負有管養、看管或照顧兒童責任,故意襲擊2歲男童B,其方式相當可能導致他受到不必要的苦楚。 另外其餘20名被告的案件當中,大部份被控多項「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罪」。 署理主任裁判官黃雅茵把案件押後至10月6日,於區域法院再訊,21名被告全部獲准保釋。

童樂居懶人包: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內部監控督導需要改革,設立有效通報制度,引入突擊檢查措施,加強專業培訓。 而日後要平衡前線員工工作量,成立審計小組,以及風險管理措施。 委員會稍後會展開第二階段調查,檢視保護兒童會其他服務中心情況,確保遵從法規,不會出現涉嫌虐兒行爲。 他指出,機構監督監控完全無發揮作用,缺乏經常、定時的審查錄影片段。 機構近年承受員工高流失量,幼兒工作員7成任職不足3年,將照顧質素持續惡化。

  • 委員會在中期報告向保護兒童會提出一系列建議,包括相關管理階層需要請辭、有序地更換所有童樂居的幼兒工作員、設立有效的通報制度、加強專業培訓及督導、加入風險管理措施等。
  • 被虐幼童現已有20人,政黨及候任立法會議員均指事件令人髮指,有社工批評保護兒童會多日沒公布事件原因,直斥該會「愧對兒童」,須公開道歉。
  • 而日後要平衡前線員工工作量,成立審計小組,以及風險管理措施。
  • 她又批評,現存的法律漏洞,包括強制舉報虐兒機制尚未立法,是造成今次事件的「幫兇」,令管理層有恃無恐,「隻眼開、隻眼閉」,出事後亦僅需辭職了事,毋須負上刑責。
  • 她對「童樂居」幼兒工作員未有匯報懷疑虐兒事件感到意外,因他們全具備專業資格,而具備專業資格的人遇到懷疑虐兒事件應當匯報。

【本報訊】由《東方日報》率先獨家披露的香港保護兒童會轄下「童樂居」員工虐童事件,至今共27名女職員被警方落案控告「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襲擊」罪,昨日有第一名被告被定罪。 昨日其中10名被告於九龍城裁判法院再提訊,其中一人決定認罪,承認曾扯一名兩歲男童的頭髮,又突然在廁所內把男童的頭推向牆。 裁判官准她保釋至6月22日判刑,期間為她索取背景報告及社會服務令報告。 Reuters官方數據顯示約移民英國的香港人約14萬之多 兩年前, 張媽媽帶著14歲兒子從香港移民英國。

童樂居懶人包: 預算案聚焦|基層中產各有各苦 各行各業各有需求

被告不同意控方就相關片段所指其行為是蓄意襲擊幼童,她承認有粗魯地「接觸」幼童,但未想過「整傷整痛」他們。 童樂居懶人包2023 控方指出所有片段中幼童均沒有失控、調皮及令其他幼童有危險的行為,而被告所作之行為是完全無必要,被告不同意控方說法。 至於有提及用於兒童相關的開支,僅歸類在「中央項目」之下,當中包括課餘託管計劃,以及臨時托兒服務等,合共涉及243.3萬元,即佔總收入的2.4%。 再仔細查看該6項相關支出,當中又包括一項名為「COVID-19員工住宿資助特別津貼」,總金額約40.7萬元。 若扣除該筆員工住宿津貼,用於兒童身上的福利金額,只佔同一年度總收入的1.99%。

  • 但《報告》直指,幼兒工作員對待兒童「普遍地粗魯,缺乏關心,及沒有考慮到兒童的感受、尊重或尊嚴」,而這種缺乏關愛甚至漠視兒童的不良行為「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常態」,一些新入職員工甚至會被告知不應為兒童提供安慰和溫暖以免增加工作負荷。
  • 25歲的女被告傅悅朗,被控於2021年11月29日及30日期,於3樓睡房中,故意襲擊4名不知名兒童,即拍打及推倒他們。
  • 中期報告又提及,有一位幼兒工作員在調查中透露,當有主任進入某個地點進行視察時,同事間會互相提醒,還會幫彼此隱瞞,亦助長了童樂居的粗魯行為文化。
  • 千居為您整合計劃的申請條件、租住費用、輪候安排、現有項目及最新發展。

視乎報告內容及調查結果,社署不排除根據法例採取相應規管行動的可能性。 另外,如社署署長認為個別幼兒工作員不再適合擔任照顧幼兒的工作,可將有關人士從註冊中除名。 人手短缺難免影響服務質素,而在被詬病為「萬惡之源」的「整筆撥款津助制度」之下,為爭取更多政府資助,護理員工還要花費心力和時間處理文書工作,就更難全副身心投入護兒工作。 社會福利署回覆《香港01》查詢時指出,受資助機構須每半年向社署提交服務表現報告,若服務單位被發現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社署會要求相關機構提交改善計劃,以確定他們是否符合《津貼及服務協議》的相關要求,並會監察其落實改善措施的情況。 香港保護兒童會轄下童樂居多名職員涉虐待幼兒一案愈揭愈令人心驚! 童樂居懶人包 消息指,警方掌握了更多資料,將落案起訴多4名女職員,今日便會將4人提堂,當中三人年齡介乎25至28歲,是童樂居負責照顧幼兒的女職員,另一人則是早前被捕的一名職員。

童樂居懶人包: 疫情消息|林鄭到訪浸大中醫抗疫遠程醫療中心 了解免費中醫預防及診治服務

馬鞍山錦柏苑距離地鐵站約15分鐘路程,路線則需要經過行人隨道才能到達欣安邨,再從欣安邨穿到錦柏苑。 位處市區的油塘高宏苑,鄰近油塘中心及公共屋邨鯉魚門邨,單位數目達2,021伙,是今期綠置居2022項目中提供最多單位的屋苑。 油塘高宏苑售價由84萬元至271萬元不等,單位面積由185至489呎不等。

政府亦正考慮如何推展法律改革委員會在二○二一年九月發表的《導致或任由兒童或易受傷害成年人死亡或受到嚴重傷害個案》報告書中所提出的建議。 早前香港保護兒童會轄下的童樂居發生懷疑虐待兒童事件,政府已即時採取連串跟進行動。 由於執法和規管機構仍就事件進行調查,不排除會有進一步行動,而部分個案亦已進入司法程序,政府不宜就個別事件作出詳細交代。 童樂居虐兒案至今共34名前職員被落案起訴,其中10人的案件留在裁判法院處理,早前5人已經答辯,餘下5人今午於九龍城裁判法院再訊。

童樂居懶人包: 新聞追擊|「童樂居」受虐童無機構接管 被逼在醫院過年

香港保護兒童會亦會由非政府資助資源撥款增加童樂居開支進行重建,包括從非政府財政資源中調動資金,向新入職員工及由其他服務單位借調至童樂居的同事,提供為期半年的特別津貼。 童樂居懶人包 兒童會已與25人完成面試,成功招聘3人,另有11名幼兒工作員已落實聘用,完成健康及背景審查後可到任。 香港保護兒童會轄下「童樂居」上月被揭發懷疑集體虐兒事件,最少35名幼童受害,年紀最小僅1歲,20名職員被捕,當中18人已被落案起訴。

防止虐待兒童會前總幹事雷張慎佳亦提出,受害者家人及相關專業人士(如醫生、教師及社工)可經自願通報機制,舉報施虐者,可惜這並非強制。 她促請政府盡快落實「強制通報」虐兒個案機制,相關專業人士懷疑兒童被虐待,需在指定時間內向政府通報。 不單是童樂居高層監察不力,其所屬機構保護兒童會在監管方面也沒起作用。 現已辭任的保護兒童會總幹事蔡蘇淑賢曾向委員會承認,她甚少到訪童樂居,而且到訪前會預先告知,即不會進行突擊檢查,更從無翻看過院內閉路電視片段,所有內部監督形同虛設。

童樂居懶人包: 童樂居受害兒童家長收住院帳單 保護兒童會回應:從無收費

中環九記牛腩,向來名人客眾,陳奕迅、梁朝偉、何超蓮等亦是其座上客,加上有米芝蓮推介加持,向來深得內地遊客歡迎。 近月香港與內地全面通關,生意再度火紅起來,即時到晚上8時,門外仍人龍不絕。 不過,日前就在從上海來港的網友,在小紅書炮轟九記牛腩「又貴又難吃」。 下午5時許,姨媽帶明仔返回童樂居後,時任院長崔惠英、社工主任陳姑娘和林姑娘三人單獨帶姨媽到一間房,通知她明仔懷疑受虐,吃完晚飯便會安排明仔去明愛醫院驗傷,並觀察治療,姨媽卻不能同行。

童樂居懶人包

次日,姨媽去醫院探望明仔時,他反應不多,就算站不穩撞到病床鐵柱也沒有哭泣,若無其事地爬起來,而且他還不會說話,不會表達自己的痛楚。 兒童全人發展服務透過小組及活動針對兒童學習、情緒控制、自理能力及正面品格等培訓,塑造孩子潛能。 浸大持續教育學院副院長(課程拓展)暨幼兒及基礎教育總監李南玉指,幼兒工作員和幼兒教師資歷相同,區別僅前者在社署註冊,後者在教局註冊。 在修讀學位或高級文憑時會有一階段實習,讓學生可充分體驗兩種不同職業,為未來選擇做準備。 她又期望,童樂居可徹底改革,包括重整內部文化及投訴機制,另需於院內加密閉路電視數量,及完善探訪安排,例如予到訪家長檢查小朋友身體有否皮外傷等,或參照其他院舍做法,每遇受傷情況即時以視像通話方式通知家長,及拍照備存在案。 雖然佢哋無份施虐,但涉嫌包庇同知情不報,佢哋就算無得再做童樂居,但之後再做返幼兒工作,其實家長們都會擔心,其實應該要釘牌處分。

童樂居懶人包: 童樂居虐兒案|調查委員會指管理層應辭職 幼兒工作員操守不當須全體撤換

不過天網恢恢,警方追查至內蒙古發現可疑人物畢某,在一處地點蹲了兩小時,終於將他捉拿歸案。 餘下4名被告45歲周翠英、24歲劉露琪、25歲謝綉蔚、24歲李慧雯,周、劉各自面對一罪,謝、李則分別被控3罪及9罪。 4人全部不認罪,周因需時與私人律師商討審期,押後至10月7日作審前覆核;劉、謝、李則分別排期於12月20日、11月10日及11月8日受審,預計每宗案件審期均為一日。

至於3個屋苑當中,以粉嶺清濤苑的平均呎價最低,只須4,490元。 粉嶺清濤苑位置鄰近上水公共屋邨清河邨,屋苑旁亦有私樓御景峰、海裕苑等,單位面積由277呎至449呎。 屋苑鄰近油塘地鐵站,日後將會有天橋連接屋苑及大本型,再由大本型走到地鐵站的話,便可以全程「有瓦遮頭」,需時大概五至七分鐘。 同時鯉魚門設有三家村碼頭,提供渡輪過海到西灣河及東龍島,方便居民假期時到處玩樂。

童樂居懶人包: 幼兒院舍內外監管制度 形同虛設

現時,該會轄下共有29個服務單位分佈港九新界,為初生至16歲兒童提供服務,更是全港第二大全日制的幼兒服務機構,每天受惠兒童及其家人約3,000人。 童樂居懶人包2023 蔡蘇淑賢承認甚少到訪「童樂居」,而到訪前一般會有預告,她更向委員會表示從沒有翻看「童樂居」閉路電視片段,而在「童樂居」事件曝光後,她才向社署保證會增加到訪「童樂居」次數。 案情指,該名職員在去年11月29日和30日期間,向幾名試圖在床上站立的幼童施襲,包括拳打、掌摑和搣臉等,以令他們跌到床上。 公眾亦可在辦公時間到位於觀塘建生廣場一樓的房委會綠置居售樓處、樂富房委會客戶服務中心、房委會轄下各屋邨辦事處及分區租約事務管理處、香港房屋協會(房協)轄下各出租屋邨辦事處及民政事務總署的民政諮詢中心索取上述的紙本文件。

童樂居懶人包: 服務

【on.cc東網專訊】《東網》早前率先獨家報道,香港保護兒童會轄下「童樂居」的多名職員涉嫌虐待嬰幼兒案,至今共有34名女職員被起訴及提訊。 早前先後有5名被告認罪,他們分別被判囚4周至4個月19周。 「童樂居」案件暫時有5名被告不認罪,其中1名被告否認9項虐兒罪,案件今早(8日)在九龍城裁判法院開審。 童樂居懶人包2023 被告選擇出庭自辯,解釋曾用手觸碰兒童但只為示意他們須停止一些危險行為。

童樂居懶人包: 幼兒教育服務

被告趙詠茜(44歲)及黃潔瑩(23歲)共被控65項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罪,其中趙詠茜面對54項控罪,涉及逾26名受害兒童。 被告卓凱欣(23歲)、莊嘉宜(25歲)、李晓儀(25歲)、趙運紅(28歲),被控共62項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罪。 被告鄧月媛(50歲)、李慧心(50歲)、鄭淑貞(59歲)、梁曉彤(27歲)、梁善儀(51歲)、關佩華(49歲)及陳信興(57歲),被控共15項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罪。 被告楊淑儀(33歲)、伍家穎(45歲)、郭愛萍(28歲),須面對共40項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罪。 被告鄧美欣(25歲)及周靈芝(28歲),被控共21項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罪。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