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吳炳榮醫生6大優點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吳耀榮醫生補充,鼻咽癌難以被察覺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鼻咽位處鼻道最盡頭,喉嚨上方較「隱蔽」的空間。 加上早期鼻咽癌病徵可以很輕微或不明顯,所以市民應該多加留意自己或身邊人的身體狀況,若感到不適或出現上述病徵,可儘早尋求專業醫護人員意見及了解更多。 重影:視覺出現重影時,一般人會懷疑是眼科毛病,未必會立即聯想到鼻咽癌,但鼻咽癌細胞若往內生長觸及視覺神經時,亦會導致重影的出現。 本人明白上述資料之提交即表示本人同意信諾使用及/或轉移本人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並可收到有關其產品、服務及特別優惠的直接促銷資訊。 此外,貝爾氏麻痹症患者因正常飲食遇到困難,甚至吞嚥困難,飲食上有很多要注意地方,以免發生鯁喉意外,例如要避免吃大件、質地硬或很黏口的食物。 流質食物比較適合,例如薯蓉、湯類、乳酪、布甸、煮得比較熟及容易咀嚼的蔬菜。

  •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醫生曾指,貝爾氏麻痹症的病因暫時不明,根據臨牀研究指出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包括疱疹一型病毒或水痘帶狀疱疹病毒。
  • 脊髓小腦萎縮症目前並沒有藥物可以治癒,只能紓緩不能逆轉的症狀,治療的重點在復康方面,使患者盡可能維持自我照顧的能力。
  • 本人明白上述資料之提交即表示本人同意信諾使用及/或轉移本人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並可收到有關其產品、服務及特別優惠的直接促銷資訊。
  • 首先要觀察球員有否明顯受傷或不適,確認是否清醒,檢查頭頸、肢體的情況;觀察耳、鼻有否出血或液體滲出;同時亦要了解有否出現嘔吐、複視、四肢無力等症狀。
  • 此外,部分病人中風前會出現小中風徵狀,只是這類小中風的徵狀會於一、兩小時後消失,容易令人忽視,但吳醫生提醒,在出現過小中風的個案中,多達一成人可於3個月內發生真正的中風。
  • 此外,可以安排病人接受腦部磁力共振掃描,如果掃描影像出現第七條腦神經線不正常訊號,有助推斷是因神經線發炎而導致貝爾氏麻痹症,以及排除其他腦部疾病的可能。

中風後部分腦細胞短時間內仍未壞死,尤其是缺血性中風患者,若能及時注射溶栓藥物或施行取栓手術,盡早回復血液供應,則有機會挽救未壞死的腦細胞,增加患者的康復速度及能力。 醫生:如果是因為不正常、畸形血管而導致出血性中風,須透過手術將這些血管清除,減少出血情況;如果出血性中風跟高血壓有關,則須控制血壓問題。 鼻咽癌病徵很多時不明顯,許多患者在癌症達至晚期前沒有明顯病徵,因此儘早進行身體檢查,有助病人於早期確診並展開治療,增加治癒機會及減少治療副作用。 其實耳鼻喉健康與生活息息相關,專科醫生也可隨時為市民做身體檢查,吳耀榮醫生強調大眾只要有需要,即可以尋求專科醫生協助,不一定要透過轉介或待情況嚴重才求醫,以確保患者能儘早發現病情並接受治療,活出健康人生。 吳炳榮醫生 本文特別邀請到耳鼻喉專科吳耀榮醫生,透過真實病例,帶出一般人容易忽視身體因鼻咽癌而發出的有關「警號」,印證鼻咽癌與生活實為息息相關,建議市民需提高警覺,及早進行鼻咽癌檢查。 1972年7月舉行立會7周年紀念崇拜,同時按立葛聖恩先生為牧師。

吳炳榮醫生: 急性中風施救要及時 辨別徵兆「談笑用兵」

另外,也可為患者進行腦部磁力共振掃描,評估第七條腦神經線有否不正常訊號,來推斷患者是否因神經線發炎而導致貝爾氏麻痹症,同時排除其他腦部疾病的可能。 吳炳榮醫生 吳醫生指出,一旦懷疑中風或出現中風徵狀,必須盡快求醫,以便得到及時和適切的治療。 所以,施救時間對中風治療十分關鍵,愈早接受治療愈好,故一直以來中風治療有「黃金3小時」的指標。

  • 「談」是指說話及表達能力出現障礙,「笑」則是指面部活動不對稱或咀歪,「用」就是手腳出現感覺異常或無力,若出現這些徵狀便要立即找救「兵」。
  • 吳耀榮醫生指出,有3類人會主動尋求耳鼻喉專科醫生幫忙:第1類是持續出現疑似鼻咽癌徵狀的患者;第2類是家人本身已被診斷患有鼻咽癌,出於擔憂而主動求診;第3類是在例行身體檢查結果中發現有鼻咽癌跡象的人士。
  • 數據顯示確診鼻咽癌較多為40歲或以上人士,當中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為3比1¹。
  • 1971年增添兩位遴選執事:張碩棻弟兄及金濟民弟兄,同年5月聘得陳彥民牧師為顧問牧師;期間,魏蓮美姑娘退休返美國,其主日學班則轉由宣教士戴玉斐姑娘 負責。
  • 吳醫生指出,復康治療可以幫助病人盡快恢復功能,而首半年更是復康的黃金期,黃金期以後,病人仍需持之以恆地接受復康治療和訓練,有助改善大腦功能。
  • 要預防只能從一般維持健康的生活做起,包括均衡飲食、有規律的運動習慣、充足睡眠及適當減壓等。

其中一種由免疫系統過敏引發的脫髓鞘神經病變,便是一種會纏擾終身的病症,不幸患上,就要學習如何與疾病共存。 此外,因為面部肌肉控制能力變差,部分患者的嘴巴或眼瞼會無法完全閉合,故容易感到口乾或眼乾,眼角膜因長期風乾受損也有可能影響視力。 1985年初又蒙神差派,前泰國浸信會神學院院長莫恩霖博士退休來港加入本會參與事奉。 有鑑於本會成立廿數載,仍未有會章及向政府註冊,熱心會友經長時間恆切禱告、廣泛搜集資料及諮詢牧者後,於1989年2月成立會章起草委員會,並於同年12月會友大會中通過會章。 蒙神祝福,本會於1965年2月宣佈自養,同年7月4日成立教會,定名為「佐敦道國語浸信會」,按立王邵美雲姊妹、毛康侯弟兄及蔡培源弟兄為執事。 吳炳榮 當時本會各部聖工由七部擴展至十四部,而浸聯會辦事處則遷往窩打老道新址,使本會有更大地方發展。

吳炳榮醫生: 預防中風 由生活習慣做起

基因診斷前需先經由專業醫生進行遺傳諮詢,並於母親懷孕後,採檢胎兒絨毛(12-16周)或羊水(16周以上),分析SCA基因之CAG重複次數,進行胎兒之基因診斷。 吳炳榮醫生 吳醫生:醫學界常以「談笑用兵」作為口訣,因為中風的徵狀未必人人相同,要視乎受影響的位置和範圍而定。 「談」是指說話及表達能力出現障礙,「笑」則是指面部活動不對稱或咀歪,「用」就是手腳出現感覺異常或無力,若出現這些徵狀便要立即找救「兵」。 他引述研究顯示,每6至7名病人接受溶栓治療,或每2至3名病人接受手術取栓治療後,便有多於一名病人可以康復至能夠自理而毋須倚靠別人照料的程度。 至於出血性中風的急救,則着重於控制血壓,以阻止血塊增大,有助提高病人癒後康復的機會,並可減低死亡風險。

吳炳榮醫生

近年缺血性中風的治療有突破進展,除了靜脈注射溶栓劑之外,部分因主幹動脈阻塞而引起的缺血性中風,可透過微創手術移除血栓。 針對有病徵的人,鼻內窺鏡檢查除了用來判斷是否患上鼻咽癌外,更可以找出病徵出現的原因。 若沒有或病徵不明顯的人,吳耀榮醫生建議可以先抽血作為早期篩查。

吳炳榮醫生: 吳炳榮: 診所

1968年吳世燾先生赴星馬傳道,而葛聖恩先生(當年還未按牧) 於1969年夏受聘為本會之主任傳道。 1971年增添兩位遴選執事:張碩棻弟兄及金濟民弟兄,同年5月聘得陳彥民牧師為顧問牧師;期間,魏蓮美姑娘退休返美國,其主日學班則轉由宣教士戴玉斐姑娘 負責。 慎防詐騙提示:公眾人士請慎防冒充養和醫療集團或其成員包括養和醫院、養和醫健以及各關聯公司名義的通訊 (虛假網站、電郵或語音來電等)。

2)磁力共振:1成的鼻咽癌在鼻黏膜的底下增生,這種情況內窺鏡檢查不到,只有磁力共振檢測才能發現,但價錢較昂貴。 提供全球醫療保障,每年高達港幣$5,000萬的保障額,更不設終身最高賠償額。 可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或X連鎖遺傳(X-linked)。 若屬顯性遺傳,雙親其中一位患有此症,其子女皆有50%的機率罹患同一疾病;但由於臨床表現上十分多樣化,雖是同一家族,其發病年齡和病徵也不盡相同,而他們可能呈現不同症狀之組合。

吳炳榮醫生: 腦神經科中心 - 專科醫生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醫生曾指,貝爾氏麻痹症的病因暫時不明,根據臨牀研究指出可能由病毒感染引起,包括疱疹一型病毒或水痘帶狀疱疹病毒。 他解釋,當患者免疫力變弱時,潛伏的病毒有機會入侵神經線導致發炎,如第七條腦神經線受損,面部肌肉控制的功能便會受阻,而出現貝爾氏麻痹症。 吳炳榮醫生 患者由於無法控制面部,包括眼部及咀部不能如常閉合,會同時帶來口乾、眼乾的問題,眼角膜更有機會因長期風乾而受損,嚴重可影響視力。 另外,也有其他原因,會令人出現面癱症狀,包括小腦出現病變、患上腫瘤等,都可影響第七條腦神經線的正常功能,造成面部肌肉麻痺。 吳醫生多番強調,救治中風一定要「快」,一是因為大型研究顯示,及時接受治療能讓逾半缺血性中風患者在3個月內能再次獨立自理日常生活,無礙日後生活的自主性;二則是臨牀經驗所見,能及時治理對病人的康復十分關鍵。 臨床上大約7至8成患者,能夠在2至3個月內康復,改善面癱症狀。

吳炳榮醫生

Cigna 吳炳榮醫生 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 「Cigna」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 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Cigna Corporation 提供。 醫生臨床上會透過問症及檢查,排除患者患上其他令神經受損的疾病,來判斷是否出現貝爾氏麻痹症。 例如若兩邊面部肌肉同時出問題,又有頭暈、手腳麻痺、視力出重影等症狀,便可能是急性神經線發炎,而非貝爾氏麻痹症。

吳炳榮醫生: 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

然而,張女士說偏頭痛沒有特別好轉,仍然會發作,有時一起牀便感覺頭痛來襲,一痛便是三天,期間需要服止痛藥紓緩。 吳炳榮醫生2023 近一年發作的次數更比之前頻密,她向醫生查詢有沒有其他較有效的治療方法,醫生建議她可以用最新的阻截神經傳導針劑。 1992年1月邀得吳炳榮醫生出任本會義務傳道,同年8月聘請余惠容姑娘出任女傳道,同年12月因她繼續進修而辭退本會事奉。 「人體神經分為中樞系統及周邊神經,當影響大腦、脊椎,中樞神經管轄的神經線都會受影響,例如視神經直接由大腦出來,屬中樞神經一部分,如受病變影響就會出現脫髓鞘視神經炎;如發生在腦部多個位置,就是多發性硬化症。

養和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醫生指出,經年齡調整的中風病發率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趨勢,但隨着人口老化問題持續,中風仍然是主要的疾病殺手,其中急性中風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 醫生: 一定可以,中風可以主要分為出血性中風或缺血性中風,而現時於香港較常見的是腦部血管栓塞的缺血性中風。 數據顯示確診鼻咽癌較多為40歲或以上人士,當中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為3比1¹。

吳炳榮醫生: 中心管理委員會

但患者的心智能力通常沒有異常,思想跟普通人一般,只是身體漸失控制。 吳炳榮醫生2023 吳醫生說,目前醫學界認為偏頭痛是腦部細胞功能異常引致的疾病,不過具體為何會引致這情況,目前尚未能肯定。 吳炳榮醫生2023 當有疾病影響這層絕緣體,不單會影響傳送速度,甚至會無法傳送訊號,引致想做一些動作而無法達成,或身體感覺無法順利到達大腦。 訊號傳送受影響,所出現的問題包括:身體感覺麻痺,活動力量差或無法動;有時傳送到,有時無法傳送,或有不正常訊號,會產生像蟻咬或針刺的感覺。 面癱也有可能與其他疾病有關,包括小腦或腦橋附近的相關病變、腫瘤或脫髓鞘病,都有機會影響第七條腦神經線,造成面部肌肉麻痹。 此外,部分病人中風前會出現小中風徵狀,只是這類小中風的徵狀會於一、兩小時後消失,容易令人忽視,但吳醫生提醒,在出現過小中風的個案中,多達一成人可於3個月內發生真正的中風。

吳炳榮醫生

醫生:中風後再次中風的風險會比一般人高,因為血管硬化是長年累月形成,所以中風後的血管並不會有即時改善,所以治療及監察必須要長期配合才可以。 醫生:黃金康復時間為手術後3-6個月內,但並不表示於3-6個月後就沒有進步,所以復康治療是不可以停下來。 醫生:不能一概言論,能否選用此療法須先進行詳細檢查,視乎中風影響的範圍有多大,以及確定腦細胞未完全壞死,手術才會有效。 醫生:最新的缺血性中風治療方法,主要是可以幫助治療主幹動脈阻塞而引起的缺血性中風,即時、詳細的檢查及準確找出血管閉塞的位置尤其重要。

吳炳榮醫生: 預防要訣 注意飲食勤做運動

想中風 遠離自己,一切由健康生活做起,並要切記’談笑用兵’ 。 提供各醫生的診所地址、聯絡方法、應診時間和專業資格等資訊供市民參閱,以便大家能夠選擇自己所需的專科醫生。 脊髓小腦萎縮症目前並沒有藥物可以治癒,只能紓緩不能逆轉的症狀,治療的重點在復康方面,使患者盡可能維持自我照顧的能力。 吳炳榮 但隨著小腦萎縮日漸變壞,病人很多時都會逐漸需輪椅代步,日常生活也要家人幫忙照料。 隨著醫學的進步和對脊髓性小腦萎縮症的病理和發病過程的暸解,希望可以找出治療此病的辦法。 「談」是指說話及表達能力出現障礙;「笑」則是指面部活動不對稱或嘴歪;「用」是指手腳出現感覺異常或無力,若出現這些徵狀便要立即找救「兵」。

吳炳榮醫生

,這類中風除了必須改善及控制三高問題外,改善生活及飲食習慣都是重要因素。 雖然近年針對中風的預防和治療做得愈來愈好,但患病和死亡人數卻沒有顯著減少,患者更有年輕化趨勢。 醫生:除了溶血及取栓治療外,在康復路上,病人須接受跨專科團隊的中風後復康治療,包括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及社工的跟進。 吳炳榮 醫生: 近年急性中風有年輕化的跡象,估計市民因為工作繁忙、缺少運動、而且生活飲食傾向西方化,導致「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個案增加,我曾遇過最年輕的中風病人是30歲。 吳炳榮 隨生活飲食習慣西化,出血性中風比率下降,較多患者出現缺血性中風,當中大約有兩成中風患者曾出現「小中風」徵狀,即血栓短暫阻塞動脈,令血流不暢所引起的功能障礙。

吳炳榮醫生: 吳炳榮醫生

這種頭痛會影響病人日常工作及生活,部分患者發作時甚至無法上班,所以有調查研究指出,偏頭痛可能是全世界最影響生產力的其中一種腦科疾病。 上述病症主要影響較年輕人士,多發性硬化症平均發病年齡是大約三十歲,男士患者比例為一比三。 如控制差,對正值壯年人士會有很大影響,而影響年期亦較長,患者在最有生產力的盛年受此症困擾,生活受很大影響。 此外,可以安排病人接受腦部磁力共振掃描,如果掃描影像出現第七條腦神經線不正常訊號,有助推斷是因神經線發炎而導致貝爾氏麻痹症,以及排除其他腦部疾病的可能。 貝爾氏麻痹症是指腦部第七條腦神經線受損,由於第七條腦神經線負責面部肌肉活動,當它受損時,面部肌肉便會麻痹,影響眼瞼開合、下巴、嘴角和額頭一帶的感覺和控制,更有可能出現歪面或歪嘴,即俗稱「面癱」。

吳炳榮醫生: 專科醫生搜尋

醫生﹕ 當血管有短暫的阻塞,腦部功能會出現障礙,因而導致小中風,但症狀會於短時間內消退,當出現小中風時,市民不應掉以輕心,患上小中風 後會增加真正中風 的風險,如不及時處理,真正的中風有機會於短時間內出現。 社會服務方面: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本會與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合作開辦「愛心飯堂」,正式發展社區服侍。 2014年11月轉型開展「課後支援班」,服侍區內小學生家庭,繼續祝福街坊。 而「佐浸社會服務中心」亦於2016年正式成立,由吳健暉牧師兼任統籌。 2019年4月聘得基督徒社工吳文偉先生成為中心主任,專職推動中心的社區服務事工,並傳揚基督信仰。

吳炳榮醫生: 腦神經科 Neurology

兩類中風的治療方向不一,缺血性中風需要將堵塞血管的血塊溶解,出血性個案則着重於控制血壓,但兩者的治療都必須與時間競賽,愈早治療效果便會愈佳,故一直以來中風治療有「黃金3小時」的指標。 吳炳榮 翁炳榮1923年生於浙江省杭縣,1945年畢業於中國抗日戰爭時疏散到貴州的大夏大學。 吳炳榮醫生 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後,中國廣播公司(中廣)首次在台灣建台,當時翁炳榮就在中廣工作,是台灣第一位投入大眾傳播業的人。 1951年,翁炳榮赴日本參加駐日美軍總部工作,此後長期留在日本,兼任中廣駐日代表,負責中廣的國際業務聯繫。

吳炳榮醫生: 臨床腫瘤科

隨著社會人口逐漸老化及中風患者趨向年輕化,中風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將更為深遠。 養和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醫生指出,中風是一種常見的急性大腦血管疾病,大致可分為缺血性及出血性兩大類。 吳炳榮醫生2023 隨生活飲食習慣西化,出血性中風比率下降,較多患者出現缺血性中風,當中大約有兩成中風患者曾出現「小中風」徵狀,即血栓短暫阻塞動脈,令血流不暢所引起的功能障礙。 然而,若「小中風」發生後沒有適當處理,病人在三個月內出現真正中風的風險大增,所以病人應立即就診。 吳醫生指出,復康治療可以幫助病人盡快恢復功能,而首半年更是復康的黃金期,黃金期以後,病人仍需持之以恆地接受復康治療和訓練,有助改善大腦功能。 他直言,即使有些嚴重病人病發時出現半癱、無法說話等殘障,但因為能及早求醫,在治療後身體大部分功能都可以逐漸恢復,可以繼續自理的生活。

吳炳榮醫生: 醫療及健康保險

近年,治療急性中風的藥物和技術已有很大進步,只要抓緊關鍵時刻盡快施救,將有助病人康復;而中風高危人士亦應注意風險因素,以預防中風。 吳醫生:引起中風的高危因素有很多,例如三高與缺血性中風有密切關係,而出血性中風則可能源於先天性血管瘤爆裂、高血壓或腦澱粉樣血管病等。 每名中風患者的病因都可能不同,例如較年輕的病人可能因為血管撕裂或患有凝血問題而致病,因此每一位病人都要個別處理,透過全面的檢查和評估,制定針對性的治療。 至於出血性中風的預後一向較差,死亡率亦較高,治療技術也沒有太大突破。 中風 患者過往以年長人士居多,近年有年輕化趨勢,原來小童亦會因先天血管毛病而患上中風 。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