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醫生紙下載2023必看介紹!(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醫生紙下載

醫院管理局宣布下月6日推出電子醫生證明書,方便查閱,且可配合智慧醫院發展,完善遙距診症流程,也有助提升病人滿意度。 醫管局發言人強調,醫生證明書數碼化是發展智慧醫院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完善整個遙距醫療服務的流程,亦有助醫管局提升病人的滿意度。 此外,電子證明書可減少遺失紙本證明書的風險,方便病人存取,提升病人整體的服務體驗。 新的電子病假紙會有醫生的電子簽署及加密二維碼,有需要時可掃描二維碼,並輸入病人姓名及病假日期,核實病假紙是由醫管局簽發。

醫生紙下載

電子簽署的「病假紙」列明病人姓名及診症資料,每張電子「病假紙」都印有經加密的二維碼,掃描後可核實病假日期。 市民需要下載醫管局「HA 醫生紙下載 Go」手機App查閱電子「病假紙」。 醫生紙下載 醫管局推出的電子病假紙(電子醫生證明書)具備加密二維碼以及核實真偽功能,只需掃描二維碼、輸入病人姓名及病假日子等資料,便可以核實病假紙是否由醫管局發出,方便病人轉發或以電子形式提交予公司。 醫生紙下載2023 每張電子病假紙都印有經加密的二維碼,僱主可掃描該二維碼,再按指示輸入病人資料(病人的姓名及病假日期)作核實。

醫生紙下載: 電子病假紙3.6推出! 「HA Go」自行存取、分享病假紙教學

醫管局表示,電子簽署的醫生證明書將與傳統的手簽紙本證明書一樣,列出病人姓名及有關的診症資料。 在診症後須領取醫生證明書人士,其電子版本會自動儲存於手機應用程式「HA Go」單元「我的健康」內的「我的紀錄」。 電子版醫生證明書在病人求診後數分鐘便可透過「HA Go」儲存及發放,保存時間為兩年,逾期後仍可向局方申請取回紀錄。 另外,電子醫生證明書設有加密二維碼,可確保其真偽,僱主在收到証明書後,可利用二維碼登入系統,並輸入病人姓名、病假日子等資料,便可核實假紙是否由醫管局批出。 醫管局又指,新功能所提供的二維碼只供安全認證,若僱主對病假紙無存有特別疑慮,也並不是必須進行核實程序。

醫生紙下載

註1:按 連續性合約 受僱的僱員,在受僱的首 12 個月內,每服務滿 1 個月便可累積 2 天有薪病假;在受僱滿 12 個月後,僱員每服務滿 1 個月,便可累積 4 天有薪病假;僱員最多可累積 120 日有薪病假。

醫生紙下載: 醫生證明書

醫管局正透過手機應用程式「HA Go」及其他平台為合適的病人提供遙距視像診症服務,有關服務正於部分專科門診、護士診所、專職醫療服務及外展服務中實施。 病人使用服務前,需準備可視頻的智能手機或電腦,連線到穩定固網,確保手機或電腦有足夠電量運作,並設定允許手機應用程式「HA Go」發送推送通知。 使用服務時,需身處香港,並找一個寧靜、私人的環境或合適場地面談,有需要可安排一位親友在場陪同。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聯網運作)李立業醫生指,新功能提供的二維碼只供安全認證,如果僱主對病假紙沒有特別懷疑,並非一定要進行核實程序。 病假紙電子版本會自動儲存在醫管局手機應用程式「HA Go」的單元「我的健康」內的「我的紀錄」,病人可用此申請病假或作為到診的醫療證明,有需要時亦可自行列印。 電子醫生證明書自動儲存在手機應用程式HA Go的「我的紀錄」,方便隨時查閱,病人也可以此申請病假,又或用作到診的醫療證明。 病假紙採用電子簽署,醫生無須再手寫簽署,電子簽署與傳統的簽名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電子簽署的病假紙與傳統的手簽紙本證明書一樣,都會列明病人姓名及有關的診症資料。 掃描該二維碼連結醫管局網站,輸入病人姓名和病假日期,便可核實證明書是否醫管局發出。

醫生紙下載: 同日推「電子到診紙」   局方:配合遙距診症發展

電子病假紙適用於遙距醫療,遙距醫療病人可以免卻因要拿病假紙而返回診所及醫院。 李立業指不擔心因為有電子簽發病假紙,而令遙距診症服務被濫用,強調醫生會小心處理每宗個案。 醫管局補充,「電子病假紙」推出初期仍會同時發放實體假紙,但目標在推行一段時間後會逐步減少印刷本,以配合智慧型醫院及遙距診症的發展。

「電子病假紙」及到診紙會在平台上保留2年,至於醫生轉介信會否改為電子簽發,醫管局表示,由於涉及私家醫生,因此仍在研究。 如僱員符合上述條件,僱主必須讓僱員放有薪病假,並將領取 疾病津貼日數,從僱員所累積的有薪病假總日數中扣除。 僱主不支付 疾病津貼給僱員,可被檢控,最高可被罰款 5 萬元。 新光銀行將持續發揮企業永續價值,積極強化金融商品服務在全球低碳轉型所扮演重要角色,帶動客戶邁向綠色數位生活,攜手與顧客響應減碳排放的全球共識,擴大正面影響力,打造低碳金融業生態,續創永續美好的未來。 DrGo 應用程式將會由2023年2月20日晚上9時至翌日早上7時暫停使用以進行系統維護。 DrGo 應用程式將會由2023年3月16日午夜凌晨12時至早上7時暫停使用以進行系統維護。

醫生紙下載: 電子病假紙 │ 醫管局3.6起推出電子病假紙,可透過「HA Go」App二維碼儲存及核實。

至於遙距診症可獲發醫生証明書,會否造成濫用,李立業回應指,局方會很細心選擇一些病症是可以遙距診症,之後就會發出電子醫生紙,至於送藥方面會在3月底、接著本年陸續推出。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聯網運作)李立業今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電子醫生證明書樣式與傳統以人手簽署的醫生證明書相似,分別在於前者以電子簽署,並設有電子版本。 醫管局宣佈,2023年3月6日起,採用俗稱「電子病假紙」的電子醫生證明書,方便病人轉發或以電子形式提交予公司。 醫生紙下載 若涉及更改至較長的病假,或複雜的醫療程序,則需要返回醫院辦理。 醫生紙下載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醫生紙下載2023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醫生紙下載

醫院管理局今日(13日)宣佈,由下月6日起推出電子醫生證明書,即「電子病假紙」,屆時由醫管局發出的醫生證明書(俗稱病假紙),將會採用電子簽署及設有電子版本,以取代傳統的人手手寫簽名。 市民可透過醫管局流動應用程式「HA 醫生紙下載2023 Go」儲存,又設有加密二維碼方便核實,但就表示現階段暫時將不會全面取代紙本病假紙。 醫管局指出,此舉為配合遙距醫療的長遠發展,亦更加便利參與遙距診症的病人。

醫生紙下載: 醫管局3月6日推出電子病假紙 手機程式「HA Go」自行存取 (附下載教學)

為響應政府提出的智慧鄉村先導計劃,早前醫管局已邀請住在鄉郊或偏遠地區的長者透過HA Go使用遙距診症服務,省時方便,亦減低外出受感染風險,市民亦可用電子支付方式繳付診金和藥物費用。 醫管局表示,推行初期會同時發放電子及紙本病假紙,待市民適應及接受後,才考慮全面以電子病假紙取代紙本。 新光銀行在落實信用卡減碳永續上主要以三大面向執行 (1)綠色製程:實現零碳信用卡銀行卡 (2)綠色行為:鼓勵卡友使用數位申辦、電子帳單及種樹計畫 (3)綠色消費:綠色消費通路加碼5到7倍回饋。 醫生證明書是證明病人的診治、 住院、 病假、 覆診日期及避免粗重工作的期限。 另外,醫管局3月6日起除推出「電子病假紙」外,亦會改用「電子到診紙」,上面有醫護人員名字及到診時間,遙距診症亦可獲發到診紙。

醫管局表示,電子醫生證明書會採用電子簽署,醫生毋須再手寫簽署,電子簽署與傳統的簽名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電子簽署的醫生證明書與傳統的手簽紙本證明書一樣,都會列明病人姓名及有關的診症資料。 每張電子醫生證明書都印有經加密的二維碼,可透過掃描二維碼及輸入病人的姓名及病假日期,核實有關電子證明書。 醫生證明書的電子版本會自動儲存在醫管局手機應用程式HA Go的單元「我的健康」內的「我的紀錄」,病人可用此申請病假或作為到診的醫療證明,有需要時亦可自行列印。 而獲發放到診證明書的病人,其電子版本亦同樣會儲存在HA Go內。 醫管局今日(5日)提醒市民,將於明日(6日)起採用電子「病假紙」,取代現有的紙本醫生紙。

醫生紙下載: 醫管局3.6推電子病假紙取代紙本 病人可於手機App「HA Go」下載

醫管局介紹電子醫生證明書新增功能,電子簽署的醫生證明書與傳統的手簽紙本證明書一樣,都會列明病人姓名及有關的診症資料。 相關電子病假紙或到診證明書等病歷紀錄,會儲存在手機應用程式「HA Go」內,保存期為兩年。 他又說,現時醫生若透過遙距方式為病人診症,醫生證明書仍須郵寄或由病人親身領取;電子醫生證明書推出後,病人在診症後可即時收到,有助提升病人體驗,完善遙距診症流程。 遙距醫療的流程及送藥安排會於3月底陸續推出,除醫生服務外,專職醫療例如臨床心理學家、護士及精神科講座等,亦已運用遙距醫療,相關發展已經成熟。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醫生紙下載: 電子病假紙全新功能

醫管局鼓勵病人日後轉用電子醫生證明書,但此階段仍會為病人列印電子簽署的醫生證明書。 李立業表示,推出電子證明書的目標之一,為逐步減少發放纸本證明書。 醫生紙下載2023 根據《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第486章)(《私隱條例》),任何人士均可查閱及索取其於醫健通內的個人資料副本,及在有需要的情況下,提出改正資料要求(即查閱資料要求及改正資料要求)。 你可透過醫健通eHealth 手機程式/郵寄/傳真/親身遞交/透過電子健康紀錄申請及諮詢中心(中心)的投遞箱遞交查閱資料要求表格到中心。

醫生紙下載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