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儲蓄險9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以壽險保障來看,又有分沒有壽險保障的「年金保險」及有壽險保障的「終身壽險」;「終身保險」與「終身壽險」相同。 以功能性而言,又有分有還本或沒有還本功能的保單;還本型的保單年年給付生存還本金,如年配息的概念,也有月配息型的保單,不過還本型保單的年化報酬率普遍低於無還本型的保單。 任何商品皆有好有壞,唯有自身投入去學習,建立基本保險理財知識,才能在一開始就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 所以這裡如果你正在考慮是否要購買儲蓄險的話,請務必把這個段落也考量進去,相信這會幫助你做出更適合你的決策。
  • 簡單而言,儲蓄險就是固定時間(月繳、季繳、年繳)存入固定的金額,在約定到期後可以領回本金及產生的利息,因此利息高低是購買儲蓄險一個主要的誘因。
  • 生死合險是一種給合「生存險」與「死亡險」的保險商品,指的是如果保險人在合約規定的特定日期或期滿時生存,可以領取生存滿期保險金;如果合約期間不幸身故、殘廢或死亡,則可以領取身故、殘廢等壽險保險金。
  • 因此比較適合一些中長線的理財目標,例如子女教育基金,退休儲備或資產承傳等。
  • 儲蓄人壽產品定位不盡相同,有些保障較重,有些則著重財富增值。
  • 近年來儲蓄險越來越少,是否該藉機搶購一波儲蓄險保單?

附加費用是指保險公司營業費用+業務員傭金費用,繳納的保費扣掉附加費用才是真正進入保單的保費,而長年期保單的附加費用較高,所以報酬率才會比較慢的變正數。 妮娜並非專業的保險員,就我對儲蓄險的了解與做了一些功課,跟大家分享我對儲蓄險的看法,我一直相信每個產品的出現,都有它的意義在,每個人也都有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 買六年的儲蓄險,合約到期馬上拿回本金+利息,報酬率大約只有4.15%,而妮娜投資定期定額基金,報酬率都至少有5.28%~14.86%,其實比儲蓄險好很多,而且大多都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獲利,錢不會被卡在那。 始終財富管理本來就是一個長期的任務,應該從中長期的角度去看待。 我們要考慮的應該是如何配置資產 以配合自己的理財目標。 進取的投資者可以承受高風險以換取高潛在回報;保守的投資者就應該配置更多低波幅的工具。

儲蓄險: 儲蓄險優點2:節稅功能

例如,一次性的投資10萬經過10年後變成20萬,年化報酬率很容易計算為7.2%。 如果是投資10萬但分成每年投資1萬,10年後一樣變成20萬,這種資金流入、流出時間點不同的報酬率該怎麼計算呢? 第二種敘述就很像儲蓄險,每年要繳納固定的保費,期滿後可以領回一筆錢,此時就要用IRR來計算報酬率。 上面有提到,儲蓄險的報酬率很低,可能只比銀行利率好一些些。

儲蓄險

如果未能及時享受到此優惠或想投保更高金額,可投保BLUE WeSave高息儲蓄保E1(保證回報率每年3.1%)亦可享有保證期滿回報高達總繳保費的116.5%,相等於保證回報率每年3.1%,想知更多詳情可【按此】。 資金儲備險種:根據統計,近年高中以上學生申請學貸者超過 30 萬人,全台則有高達 94 萬的年輕人還在背負學貸。 建議大家行有餘力,可考慮透過利變還本型壽險或外幣保單等類型險種,來儲備未來教育金。

儲蓄險: 加密貨幣交易所 推薦 ▼

如果上面那張儲蓄險改成月繳方式,則每個月的保費就是5536元,一年總繳金額為66432元,結果六年下來竟然保費繳得比解約金392648元還多,不但無法儲蓄,結果還會虧本。 而現在銀行3年定存的利率大約是1.3%上下,因此可以得知這張儲蓄險其實比銀行定存還差。 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驗算一下,把每年投入的62915元按照1.126%計算,隔年再投入62915元,一直重複計算到第六年,那麼第六年總額一定是392648元(因小數進位,會有幾元的落差)。 儲蓄險2023 事實上,大部分人對儲蓄險都有所錯覺,總覺得有保險又有儲蓄似乎很划算,對於這種定期可以領一點保費回來的商品特別喜愛,但很多人其實並不清楚自己到底買了怎麼樣的保險,因此對於儲蓄險存有以下迷思。

儲蓄險

原po也抱怨自己15年前輕易的相信「迷幻藥般的電話行銷話術」,真的以為滿期可以領回30萬滿期金,而不是通知單上面寫的27萬解約金,最後也呼籲大家要看清楚,「投保金額不等於滿期金(解約金)」。 這就如同我曾與一位住院醫師閒聊後,發現這位醫師的父母都是企業家,且家境富裕,保險好像父母都有幫他規劃,但詳細內容他自己也不清楚一樣。 生存保險設計的目的,是用來防止保戶在老年不能工作時,還能有一筆保險金生存。 因此,如果保戶還沒繳完保費就先過世,那他是領不到這筆錢的。 但是,當你上網搜尋「儲蓄險」、「儲蓄險 PPT」或「儲蓄型保單」的時候,又會看到不少文章要你好好思考,甚至叫你不要浪費錢去買儲蓄險。 也許你是年經的軍公教人員,比不太喜歡短期波動的風險,有持續性的現金流可以做長期規劃,不用擔心突然被裁員。

儲蓄險: 文章分類(共356篇)

保險公司有專業的精算師團隊根據以往的經驗及數據,再加上一些假設去推算將來的情況,並基於這些假設提供非保證的回報。 儲蓄險 顧名思義,儲蓄保險就是具有儲蓄成份的保險,一般都只有很少甚至完全沒有人壽保障成分。 (由於大部分購買儲蓄保險的人都是以財富增值為主要目的,又或為著其他目標例如退休而儲蓄,所以一些有儲蓄成分但以人壽保障為主的保險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資深財務策劃師林正宏為你講解何謂儲蓄保險,拆解非保證回報會否被保險公司誇大,以及就市況不佳時應否投購儲蓄保險分享己見。

  • 倘若小芬不立即取出而是複利滾存到第 11 年,30 歲時,她才可拿到總領解約金 121,915 元。
  • 由於儲蓄險在一段時間後能解約取回資金,也包含了壽險合約時間內死亡或全殘時的給付,因此屬於「生死合險」。
  • 儲蓄保險是一種保守型的理財工具,雖然市面上有林林總總備有儲蓄成份的保險計劃,例如儲蓄壽險、保證入息壽險計劃、年金計劃及萬用壽險。
  • 10Life集團及其附屬公司亦概不保證或擔保有關資料之準確性、完整性和適時性。
  • 如果統計國人最愛買的保險,儲蓄險一定是名列前茅,但如果要說中途最容易後悔投保的商品,那麼儲蓄險也通常是前幾名。
  • 附加費用:保險公司營業費用及業務佣金相關的費用,就是附加費用;而附加費用佔保費的比率,就是附加費用率。

換句話說,當你簽約綁定6年期的儲蓄險,等於你這6年都不能動這筆錢(否則你要付違約金)而且你為了不想違約賠錢,只有強迫自己不斷把錢拿給保險公司,對吧!? 可是,保險公司卻可以自由地動用,他們拿你的錢做投資,賺了錢卻只分給你少少的利息。 總之你只要先知道,儲蓄險這種商品只要你能夠在繳費期間穩定繳費、領錢的時候好好活著,基本上你的義務跟你的權利都是被約定好的,所以你唯一的風險就是你自己而已。

儲蓄險: 缺點一 通貨膨脹,你存的錢不值錢了!

初步認識完終身壽險之後,以下便將帶來市面上的人氣商品;大家可一覽各家業者,或許其中就會出現最符合自己需求的一款。 儲蓄險 如非保險給付之遺產,繼承人需先繳交遺產稅,才能動用到過世親人的資產,但如果資產龐大,繼承人如沒有現金足於繳納遺產稅,就會造成其很大的負擔,於是有預留稅源的作法產生,而保險給付是合法預留稅源的管道之一。 以繳費年期而言,分一年繳(躉繳)、二、三、四、六、八年及十年期以上的保單;超過6年以上的保單即為長年期保單,而長年期保單年化報酬普遍比短年期的保單差,主要是附加費用率前收且較高的原因。 另外在國內銀行、金融機構存外幣所給付的利息所得,依所得稅法相關規定之兌換率換算,如換算之所得額達新臺幣2萬元時,即應扣繳補充保險費1.91%。 1.「保險金額」自第一保單年度起按「基本保額」依年單利20%逐年遞增至第五保單年度止,嗣後不再遞增直至本契約終止。

6年的時間足以改變很多很多的事情,尤其是對年輕人來說。 儲蓄險2023 不管對自身的定位、對職涯的規劃、甚至對世界的看法,可能都會完全不一樣。 而這些改變,往往都會牽扯到對金錢的使用,只要在這段期間需要動用到這筆錢,或者因為財務上的變動導致無法再維持同樣的繳費金額,未到期滿就解約,會造成本金的損失。 其實,儲蓄險與定存,沒有一定的好壞,主要是看個人目前的經濟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目前手頭上是否留有可以隨時挪用的資金,以及面臨解約的話,是否能夠承受損失本金的風險。

儲蓄險: 預定利率 是什麼?

所以在買儲蓄險前,需評估自身的狀況有沒有可能在合約期間內需要用到現金。 直接說出結論:當你了解儲蓄險是什麼後,就知道在短時間內(6年以內) 儲蓄險的利息絕對比定存低,中途解約就賠錢! 因此,如果你的資金要放短期(6年以內)可以用定存,如果你的資金要放長期(6年以上)再考慮買儲蓄險。 這樣你才會得到最大的好處,而且資金運用也比較彈性合理。 在台灣最常見的是6年期的儲蓄險,利率大多落在1~2%左右。

宣告利率:為變動利率,係依據該保單所屬帳戶累積資產的狀況並參考 市場利率訂定之,並無最低利率的保證。 保險公司會定期公布各商品適用之宣告利率,該利率之適用期間會依商品設計有所不同(常見為1個月或1年)。 儲蓄險 但人的一生中不能沒有定存,定存的強大功能在於隨時可解約,隨時可動用,且沒會損及本金,如突然發生在家人或自己的意外事件,急需要一筆緊急的醫療支出;或需臨時支付買房的頭期款等,如沒有一筆可動用的資金,反而拉高了自身及家庭日常生活的風險。

儲蓄險: 儲蓄險是什麼?站在保戶立場老實說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在傳統觀念中,給孝親費代表孝順,也是一種心意,但現在大部分年輕人剛入社會的薪水不高,若要租房還要給孝親費,恐怕會生活困難,於是有一名網友上網發問「你的孝親費都給多少呢?」是「心意就好」還是「多多益善」呢? 如果縱觀整個金融市場,你可能會聽到有人買股票賺了10% 20%、做期權的賺了幾倍、那個從早期就抱著比特幣一直抱到現在的早就已經財富自由了。 在眾多的市場雜訊中,「去台化」是很常被拿出來討論的市場疑慮。 所謂「去台化」,其實並沒有精準的定義,從字面上來理解,...

儲蓄險

如果純粹為了儲蓄而非保險目的,6年以內的儲蓄險報酬率都比定存來的低,則比較不建議此用這樣的投資工具。 就有消費者15年前買了一張月繳型的儲蓄險保單,左盼右盼終於期滿,沒想到卻看到保險公司領回金額大縮水,讓他到臉書社團抱怨「我被鬼遮眼」。 ✓ 儲蓄險2023 什麼是還本型保險:固定利率還本險適合期望每年有固定的現金收入族群;利率變動型還本險適合期望有效反應市場利率,有機會拿到增值回饋分享金族群。 由於這類保險專注於提供保障上,投保人無需為了財富增值的部分而繳交額外保費,相比之下,儲蓄保收取的保費一部份是提供保障,一部份用於投資,而且繳付保險代理及公司的佣金及手續費也會較多,所以消費型保險保費會相對便宜。

儲蓄險: 商品更全面、資訊更完整

繳費別指的是每期保費收取的時間點,有躉繳(一次繳)、年繳、半年繳、季繳、月繳之分。 儲蓄險 從下面表格可以看出,以月繳方式繳費最不划算,不管什麼繳費別最後拿到的解約金都是相同的,但若不選擇躉繳或年繳,就要再多繳納一些保費。 從下表很明顯可以看出繳費年期越短,年化報酬率轉「正」的速度越快,其實這與儲蓄險內部的「附加費用」有關係。

儲蓄險

與一般的終身壽險相較之下,此類商品在保費繳納期滿之前的解約金退還比例約為70%;其特徵為保險費用較為實惠,且支付期滿後的回收率將大幅提高。 舉例來說,儲蓄目標清晰明瞭的人,如果至退休年齡都尚未解約,便能作為預防萬一的保障,同時也可在解約時領取充足的金額。 以儲蓄作為主要目的的人,便建議投保「低解約金」的終身壽險,其可補強延續一生的身故保障,並減少支付的保險費,目前已逐漸成為主流的商品。 在各式各樣的保險當中,壽險能在被保人身故時給予保險金。 而終身壽險與定期壽險的保障期間有所不同,前者的契約期間不會到期,只要保戶不中途解約,便能持續終生都享有保障,且不僅身故時會發放身故保險金,高度失能等狀態也有相應的額度,能讓人有備無患。 預定利率:即設保險公司的預估投資報酬,為固定利率,在保單設計時就己決定,當資金運用的實際收益率(市場利率)低於預定利率時,保險公司會產生利差損;反之,則為利差益。

儲蓄險: 定存 vs. 儲蓄險的差別

雖然相較之下,其他投資商品的報酬率比較好,但如果你無法接受投資基金、股票等商品產生的風險,那你可以考慮購買儲蓄險。 A:保險期間意指保障持續的期間,而由於終身壽險的保險期間為「終身」,因此不會有期滿的問題;另一方面,「保險費繳納期間」則是繳交保險費的期間,其會出現期滿的狀況,故務必注意避免混淆。 另外,在壽險的養老保險等商品中,可能會設有「滿期保險金」,大家可在比較此類保險時多加確認。 終身壽險的保費繳納期間共有兩種,一為至60歲或70歲等特定時間的短期型,一直至身故都需持續支付的長期型;建議消費者可選擇短期的商品,其優點為繳納期滿後就無需繼續支付,在退休後不致產生負擔。 除了身故時的保險金之外,提供解約金的終身壽險也不在少數,無論是希望以防萬一、卻又認為定期保險不划算,或是想利用保險存下教育資金、養老生活費的人,都很適合參考此類商品。

儲蓄險: 理財方式百百種,了解自身條件找對方法更重要!

建議你把該買的保險都買足夠之後,如果有需要再考慮儲蓄險。 如果你手上有筆閒錢,短期內都不會用到,完全不想損失任何本金的極度保守派,你可以考慮買「年期長」的儲蓄險(市面上也不是全部都OK,還是必須好好挑選)。 雖然儲蓄險比起股票、基金、ETF的報酬率少,但儲蓄險至少是很穩定的商品,只要你的年期夠長,完全不會有虧損的風險,它的內部報酬率會比銀行定存多一點。 儲蓄險相對於傳統壽險保單,都是用非利率變動的方式計算利息,所以並不會給你額外的增值金。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