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骨癌轉移2023詳盡懶人包!(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骨癌轉移

換句話說,這種疾病不是從骨組織開始的,而是發生在另一個器官,例如乳房或肺部。 黃志平主任提醒,在飲食方面,骨轉移患者營養補充的重點是要攝取足量的鈣質與維生素D,目標是每天鈣質攝取達1000毫克、維生素D達400 IU(國際單位)。 黃志平主任也建議,患者們若屬於外食族可以選擇購買容易的牛奶;食用富含維生素D與鈣質的黑木耳,則能一次補充所需營養;假使食慾不佳、食量較少,也可以考慮搭配鈣片或含有維生素D的營養品。

  • 由於骨癌引起的疼痛容易被誤會為關節痛等痛症,早期症狀亦不明顯,是最難以預防及察覺的癌症之一。
  • 「骨癌」最常轉移之處就是肺部,如果發現時肺部已有轉移,將對預後有很大的影響;不過,隨著胸腔外科肺部手術的進步,仍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在肺部轉移後,仍有好的存活率。
  • 雖然醫生可透過X光判斷是否有腫瘤,卻無法判斷腫瘤的惡性程度。
  • 前列腺癌的發病數字愈來愈高,但隨著醫學的發展,近年治療選擇增多,即使病情處於較晚期階段也不必絕望,因為辦法總比困難多。
  • 根據衛福部107年的癌症登記報告,所有癌症當中,其實骨癌無論是發生率或死亡率都排不進前20名,以致於容易被多數人輕忽。

上文提及很多骨癌的病徵,例如背部疼痛、關節硬化等,其實是不少都市人的常見問題,未必完全由癌症引致,因此若你發現自己出現上述情況,毋須過分憂慮。 不過,由於原發性骨癌的症狀並不明顯,所以發現這些病徵後,還是應該多加留意,如情況持續甚至加劇,應盡早求醫,了解原因,以免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 骨癌確實成因未明,但就如其他癌症般,預防方法都是保持健康生活習慣和保持身心舒暢。 如有上述症狀或任何疑問,歡迎到我們的體康診所預約,向醫生諮詢或進行檢查。 不同種類的原發性骨癌的存活率都不同,而隨著醫學的進步,骨癌的存活率亦有所提升。

骨癌轉移: 癌症骨轉移 及早用藥保生活質素

在骨癌治療上,一般會採取手術切除搭配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進行。 根據骨癌的類型與大小不同,手術切除的範圍也可大可小,為避免癌細胞擴散,手術範圍除了患部的骨頭之外,也可能包含周圍正常組織的刨除。 手術切除恐怕仍是治癒性療法的主要手段,通常並需將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結合使用。 例如,X光檢查是骨癌最基本的診斷方式,但如癌細胞較難發現或已開始擴散,醫生或須為病人進行骨頭同位素掃描等檢查,以準確掌握病情。 又例如外科手術理論上是最直接解決癌細胞的途徑,但一旦癌細胞已大規模擴散或生長到極大的體積,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會更適合。 骨癌可分為擴散性和原發性,擴散性骨癌意味癌細胞由身體其他部位擴散至骨組織,原發性骨癌則較罕見。

骨癌轉移

就發生比例而言,良性多於惡性,次發性(其他惡性腫瘤轉移)多於原發性。 骨骼系統與其他器官一樣會罹患來自任何組織成份的腫瘤或來自其他器官的轉移性病變。 骨癌轉移 侵犯骨骼的腫瘤,可發生於骨細胞、骨骼的造血成份,軟骨以及纖維性或滑膜成份。

骨癌轉移: 治療癌症骨轉移的重要

癌細胞可分裂並透過血液循環或淋巴系統(免疫系統)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 最常見的骨腫瘤是轉移性骨癌,這是身體其他部位的原發癌症發展出來的繼發性癌症。 骨癌轉移 癌友的存活期越來越長,但想要活得越來越好,就不可忽視癌症骨轉移治療的重要性。

骨癌轉移

因此在大多數青春期在膝蓋抱怨疼痛而沒有明顯的外傷病史應進行診斷性放射線檢查。 軟組織腫脹是骨肉瘤的晚期徵象,這個時候症狀通常很明顯。 有20%病人在診斷的同時, 就有臨床上可偵測的轉移病灶。 「骨癌」最常轉移之處就是肺部,如果發現時肺部已有轉移,將對預後有很大的影響;不過,隨著胸腔外科肺部手術的進步,仍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在肺部轉移後,仍有好的存活率。 平時可進行門診追蹤觀察,但是若已經產生骨折或是將要骨折,通常在進行骨折固定的同時,要進行腫瘤切除,並且把組織送檢。 對於嚴謹的醫師而言,要真正判定是良性還是惡性腫瘤,還是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後才能放心。

骨癌轉移: 治療方法

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化學治療,這要根據要治療的癌症和患者的情況來選擇。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最常見的表現形式和用於化療的藥物。 骨癌最重要的就是手術治療,局部腫瘤切除手術就是切除癌細胞組織加上周圍一些正常組織。

因此無論對付腫瘤或骨轉移,把握時機用藥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關鍵。 以陳先生的個案為例,他從一開始便聽從醫生的建議,一方面接受針劑的荷爾蒙治療控制腫瘤,另一方面輔以「保骨針」保護骨骼,雙管齊下令骨痛的情況很快便有所改善。 儘管他後來曾因為前列腺癌特異抗原(PSA)指數上升而兩度轉用其他口服荷爾蒙藥物,但仍維持每月注射一次保骨針,至今差不多兩年,生活如常。 由於各種治療方式的進步,至少 骨癌轉移2023 90 % 以上的病人可以免於截肢,而且做完肢體保留手術的局部復發率也低於 8 %;至於 5 年的存活率需視骨癌的種類,以及發生的部位而定。 近年來,醫學界在骨癌治療有了長足的進步,高劑量的化學治療,改善骨癌治療結果;核磁共振造影術 (MRI) 的應用清楚顯現骨癌在骨頭上侵犯的範圍。 這些進步都有助於手術時骨癌的徹底切除,使得肢體保留手術(Limb Salvage)的成功率大增,也使需要進行截肢手術的病人,僅佔骨癌病人的一小部分。

骨癌轉移: 癌細胞轉移骨頭「躺床都痛」治療後生活如常且獲控制

在以往的手術就是截肢,但是現在的手術目標是盡量保全肢體。 現今手術技術加上術後的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可以較容易保全肢體。 X光檢查是診斷骨癌的必要項目,可初步了解腫瘤的所在位置、大小侵犯程度等,例如癌症部位的骨頭可能看起來「參差不齊」,而不是堅固的。 雖然醫生可透過X光判斷是否有腫瘤,卻無法判斷腫瘤的惡性程度。

  • 骨癌確實成因未明,但就如其他癌症般,預防方法都是保持健康生活習慣和保持身心舒暢。
  • 如有上述症狀或任何疑問,歡迎到我們的體康診所預約,向醫生諮詢或進行檢查。
  • 骨癌存活率會依據不同的類型與擴散程度而有所差異。
  • 若初步懷疑病人患上骨癌,再會以以下診斷方法作進一步的判斷。
  • 放射治療利用射線殺死癌細胞,即用放射光束瞄準癌細胞,令其萎縮。
  • 發生骨折患者,骨骼手術的治療原則在於切除腫瘤、骨折整復穩定固定、恢復行走功能及減輕疼痛。
  • 保骨針的功效是減慢骨質流失,減低由癌症骨轉移引起的骨骼相關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包括脆性骨折,以及因脊髓神經遭受腫瘤壓迫而導致不良於行等,故此及早使用保骨針不單可以減痛,對保持患者生活質素亦至關重要。
  • 何懷德醫師提到,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數據顯示,軟骨肉瘤生成於成人最為普遍(40%),其次則是骨肉瘤(28%); 在兒童和青少年中,骨肉瘤(56%)則最常見,而伊文氏肉瘤(34%)次之。

移除腫瘤之後,缺損的骨頭可能,主要可分為裝入人工關節或是利用異體移植或自身的骨頭,作為重建手術的材料。 骨癌轉移2023 骨肉瘤(Osteosarcoma,又稱惡性骨肉瘤)又稱惡性骨肉瘤,是最常見的骨癌類型,在兒童骨癌中有近7成是骨肉瘤。 骨肉瘤主要由骨頭細胞發生癌變所致,好發於兒童或年輕人的腿部或是肩膀,但也有可能形成骨骼外骨肉瘤(Extraskeletal osteosarcoma)。 由於原發性骨癌的機率不高,骨轉移反而是大多數骨頭惡性腫瘤的成因,而本文將針對主要常見的原發性骨癌類型,例如骨肉瘤、軟骨肉瘤和伊文氏肉瘤等。

骨癌轉移: 發生病理性骨折:

前列腺癌患者大多比較年長,即使出現腰痠背痛的情況亦不以為然,甚至認為是「正常」的衰老和退化過程,忽略了其嚴重性。 骨癌轉移2023 骨癌轉移2023 然而,日間出現的痛楚會影響患者的社交生活;晚間持續出現的痛楚則會嚴重影響患者休息,這無疑對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均構成額外的負擔。 在確診骨癌後,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年齡、身體狀況、擴散程度等等,為病人採取最合適的治療方法,而普遍的治療會集合數種不同的方法。 骨肉瘤和尤文氏肉瘤患病人士普遍為兒童、年青人和年輕成年人,年齡介乎於10至25歲,而軟骨肉瘤主要患者為成人居多,診斷年齡大概平均為51歲。 對於患者來說,選擇一個訓練有素的專業團隊,能够為患者提供最佳的選擇非常重要。

骨癌轉移

黃志平主任鼓勵,癌友治療癌症之於,也應好好與醫師配合,積極面對癌症骨轉移。 除了規律使用控制骨轉移的藥物外,也別忘做好日常照顧。 癌友與醫師齊心對抗骨轉移,才能獲得更好的療效及生活品質。

骨癌轉移: 骨肉瘤

骨癌是絕對可以治癒的,最重要的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如果發現身上骨頭有莫名的腫塊,而且以明顯的速度變大,尤其在平時有明顯且持續不正常的疼痛,一定要儘快找骨科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的檢查,千萬別把它誤以為是運動傷害。 骨癌存活率會依據不同的類型與擴散程度而有所差異。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統計,未擴散的軟骨肉瘤,5年平均存活率有91%,但如果發生遠端轉移,便低至約22%。 平均而言,軟骨肉瘤的5年存活率大概落在78%,比起骨肉瘤的60% 骨癌轉移2023 或伊文氏肉瘤的61%,機率較高。

骨癌轉移

其他的腫瘤可來自骨骼的肌肉神經、血管與脂肪組織等。 骨轉移是晚期癌症常見的現象,而前列腺癌正正是最常出骨轉移的癌症之一。 65歲的陳先生(化名)在大約兩年前因血尿求醫,經檢查後才驚覺患上前列腺癌,並已出現骨轉移。 骨癌轉移2023 在醫生仔細問症下,得知陳先生本身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多年,對關節疼痛不適習以為常,未為意癌症骨轉移已悄然而至。 骨癌切除後,肢體的重建亦有長足之進步,近年來,組裝式人工關節(Modular Type),可依照骨頭缺損的情形,隨時調整人工關節的長度及大小尺寸,爭取了治療的時效。 在運動方面,很多患者會誤以為,癌症轉移到骨頭時,骨頭較脆弱就不該運動,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