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區沛權出獄2023詳細懶人包!(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1976年10月5日廣播道偉錦園7樓D座命案舞小姐朱敏慧(37歲)被刺多刀後,放入盛水的浴缸內死亡。 警方其後查到朱敏慧在一家銀行有一個保險箱,保險箱有一本大型記事簿,記事簿內密密麻麻寫了數百個人名,記事簿內的名字,不少是70年代香港富豪及士紳名流。 警方發現命案揭發後,記事簿內的十多個名流,突然離開香港,這些人全部拒絕與警方合作,1976年10月11日,朱敏慧在九龍殯儀館出殯,下葬柴灣永遠墳場。 2000年代前娛樂新聞記者查小欣在娛樂專欄發表文章,將命案與翁美玲自殺拉上關係,說成是同一單位,但翁美玲自殺單位實為偉錦園1樓1B座,殺人命案單位是7樓D座。 區沛權出獄 香港《立場新聞》案周五(27日)續審,控方就《立場》特刊內一張員工卡片印有「星星之火」字眼,稱可聯想到「星火基金」。 原總編鍾沛權質疑控方提出的檢控證據薄弱,認為將「無邊無際」的聯想用於刑事檢控盤問中,令傳媒機構關閉、有人要還押,對言論自由的寒蟬效應大得不符比例。

1977年7月10日藍田邨第3座4樓梯間命案一名有福義興背景男子被新義安成員襲擊,倒斃4樓梯間。 1977年7月26日警署行政主任離奇墮樓案油麻地警署的行政主任廖秉漢(24歲),被發現在住所對面的西環德輔道西227號康明大廈天台離奇墮樓死亡。 廖秉漢為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應屆畢業生,任職不足一個月。 1977年8月2日深水埗北河街蔴雀館命案道友周炳壯與探員鄧福祥於蔴雀館內發生爭執。 爭執間周炳壯以剪刀插向鄧福祥胸口然後逃去,鄧福祥其後死亡,周炳壯匿藏於西貢區兩年後被捕。 1977年12月2日北角英皇道珠璣大廈命案案發於北角英皇道435號珠璣大廈六樓一單位,女子謝蕙華(32歲,風塵女子)被殺,但財物並無損失。

區沛權出獄: 曾蔭權判監20個月 最快幾時可出獄?

鍾沛君晚間在臉書發文表示,將提案台北市明年起停辦官方228追思會,並指228事件在台灣早已不是禁忌關鍵字,越來越多的史料被揭露還原,越來越多的故事被考證檢驗。 台北市長蔣萬安今天出席228紀念會,民團衝入會場抗議。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鍾沛君晚間表示,將提案停辦追思會以杜絕政治投機者;北市府則說,尊重多元意見並持續檢討。 例如中共前領導人毛澤東在1930年1月5日寫給林彪的公開信,原標題是《時局的估量與紅軍行動問題》,其中有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後被作為標題收入《毛澤東選集》。

他在10月24日被警方以涉嫌干犯「煽動意圖罪」拘捕,獲准保釋候查。 2022年11月21日王俊傑案一名網民作出一項或多項具煽動意圖的作為罪名成立2022年11月21日,警方國安處拘捕王俊傑,並起訴他一項「串謀作出一項或多項具煽動意圖的作為」罪。 王俊傑在被捕前曾就亞洲七人欖球系列賽播放《願榮光歸香港》一事,在社交媒體發表「感謝南韓仁川承認香港國歌」帖文。 2023年港區國安法案件日期案件涉案人士涉案罪名狀況註釋2023年1月1日崇光百貨悼念案一名內地女生作出一項或多項具煽動意圖的作為保釋候查2023年1月1日,警方在銅鑼灣崇光百貨外以涉嫌干犯煽動罪,拘捕一名內地女生。

區沛權出獄: 立場新聞案 鍾沛權:民主理念是相信人的理性自主

鍾指,基於傳媒原則、道德立場等考慮,在兩國交戰的狀態下,的確要思考傳媒報導界線。 伍追問,若果恐怖份子在訪問中談及未來行動,例如會向哪裡發動恐襲,「啲國民唔會怯㗎咩?(覺得)可以炸到我哋散晒,不如投降喇」,鍾是否依然會報導。 鍾重申,縱使會對國民士氣有影響,但基於言論自由,依然會報導。

  • 鍾稱不希望替同事界定模糊的「紅線」,這會引致不必要的自我審查,報道的便不會是全部的真相。
  • 陳認為,作為「被告支持者的支持者」,裁決未必公正,最終在退庭商議前夕,撤銷該陪審員的職務。
  • 鄒幸彤等常委以支聯會不是外國代理人為由,在9月7日到警察總部拒絕要求。
  • 伍淑娟又問鍾沛權會否在美國911事件後,做拉登專訪,鍾沛權則回答會做,原因在於拉登的主張涉及重大公眾利益,作為媒體不會迴避責任,或許會思考技術上的處理但不會拒絕。
  • 1973年8月24日土瓜灣馬頭圍道117號2樓劫殺案土瓜灣馬頭圍道117號2樓一間公寓發生劫殺案。
  • 伍追問,若果恐怖份子在訪問中談及未來行動,例如會向哪裡發動恐襲,「啲國民唔會怯㗎咩?(覺得)可以炸到我哋散晒,不如投降喇」,鍾是否依然會報導。
  •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鍾沛君晚間表示,將提案停辦追思會以杜絕政治投機者;北市府則說,尊重多元意見並持續檢討。

國安法指定法官陳廣池在2022年11月15日判處他監禁12個月。 2021年12月29日立場新聞案立場新聞等人串謀發布煽動刊物尚未結案2021年12月29日,警方國安處拘捕多名立場新聞前董事和記者,並在翌日起訴立場新聞公司、前總編輯鍾沛權、署理總編輯林紹桐一項「串謀發佈煽動刊物」罪。 【獨媒報導】《立場新聞》母公司、前總編輯鍾沛權及前署任總編輯林紹桐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今(20日)於區域法院踏入審訊第33天。 控方代表、署理高級助理刑事檢控專員伍淑娟就初選出線者梁晃維的專訪文章盤問。 鍾沛權指,推崇言論自由乃建基於相信人有自由和理性去做決定,不應由宗教、精英、權貴來代為審查或挑選「不危險的思想、訊息」。 伍提出多項假設以測試鍾的尺度,例如美國911事件之後應否報導恐怖份子發動恐襲原因、俄烏戰爭期間應否報導普京出兵原因,以及二戰期間應否報導某人讚嘆德軍軍服漂亮。

區沛權出獄: 出獄半年再犯風化案 52案底青年狎男童囚32月

審判專員鶴健臣依例判兩被告繯首死刑,兩人早前承認的行劫罪入獄五年,1976年3月9日,死刑得到赦免,改判無期徒刑。 鍾德輝雖於1998年出獄,卻在2003年9月至2004年6月期間11度藉「睇樓」為名打劫地產經紀及業主,2005年4月13日再被判有期徒刑十年。 案發日期案件簡介1970年1月1日大埔廣福道命案晨零時四十五分,邵氏大廈一名青年看更林漢強,在大埔廣福道被10名飛型青年飛車截擊,拉下車毆至重傷不治。 事後警方控告王錦揚(567、彭輝(19歲)及彭清(20歲)謀殺。 1970年1月2日廟街刼殺案一家大牌檔老闆陳錦被一名任職理髮店洗頭工人的姓林少年(15歲零4個月)截劫,反抗時被少年以童軍刀向其右胸連刺兩刀,傷重死亡。

區沛權出獄

文化局說,不只台北市,中央或各地縣市政府每年都固定舉辦,文化局尊重各方多元意見,也會持續檢討紀念活動舉辦方式,爲包容尊重的社會持續努力。 對此,文化局表示,辦理紀念活動除了撫慰受難者家屬,同時也是追思受難者英靈,並讓社會大眾面對過往歷史傷痛,更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社會。 區沛權出獄 她主張,停辦追思會的配套措施,可改由台北市文化局、教育局等單位舉辦相關議題講座,或是舉辦學術研討會,以理性審視228,逐案探討。 這不只是對所有亡者真正的尊重,也從此杜絕政治極端份子與投機者,年年消費。

區沛權出獄: 立場新聞涉煽動案 鍾沛權續接受控方盤問

伍指在另一篇文章《卡夫卡式香港}一文中,作者將《國安法》與卡夫卡的小說《審訊》相提並論,問作者為何會寫港人要面對「秘密警察、秘密審判、秘密罪名」。 區沛權出獄 鍾認為,作者是想以此借喻香港將來都可能發生如此荒誕的事,控方或認為寫法誇張或不明所以,非科學程式可精準形容,但作者想透過此寫法突出其指控及質疑。 由於律政司通常會修改或加控其他罪名,控辯雙方需要時間準備,法庭需時處理保釋覆核及其他司法程序,候審時間往往非常漫長。

  • 「熊仔餅」當時中槍後情況反覆,多次進出醫院,需做手術。
  • 「羊村繪本案」屬首宗被控煽動刊物罪、被告不認罪受審而被裁定罪成的案件。
  • 鍾重申,應該基於人有自主和理性去追求言論自由,只有在很罕有、具備充份理由的情況下才能限制言論自由,「人係理性自主的個體,係要尊重人有咁嘅能力。」伍追問,涉案時期社會不穩定,市民易受影響,乃「特殊情況」。
  • 2023年1月5日王浩鏘案中大前學生會成員作出一項或多項具煽動意圖的作為尚未結案2023年1月5日,警方國安處拘捕王浩鏘,指他涉嫌違反「串謀作出一項或多項具煽動意圖的作為」罪。
  • 伍又指,區家麟撰寫的另一篇《七月一日,送你法律 AK47》,形容《國安法》為「法律 AK47,原始、頑強、款式舊、大殺傷力、隨時亂槍掃射,人人都中」。

而今早八時許,警方CID人員抵曾蔭權住所外觀察,之後離開。 同年5月20日,死因庭裁定黎漢成死於「情有可原之殺人」,引起社會嘩然,黎漢成母親聞判後情況激動,聲言即使要乞食也要上訴到底,而判決亦引起社會的不滿。 警方在輿論壓力下,其後改以謀殺將區沛權拘控,同年9月30日高院判處區沛權罪名成立,判處繯首死刑,由於當時香港已廢除死刑,故區等同被判處終身監禁。

區沛權出獄: 中國新年出行減少近十億人次 疫情三年人口銳減(视频)

案件目前分為兩案:第一案:本案被告為支聯會、李卓人、何俊仁、鄒幸彤。 第二案:本案被告為六名蘋果日報職員和記者,包括張劍虹、羅偉光、楊清奇、陳沛敏、馮偉光、林文宗。 他們各被控一項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罪及一項和串謀發佈煽動刊物罪。 》第I部和第II部中牽涉「叛逆」(Treason)、「煽惑」(Incitement)、「煽動意圖」(Seditious Intention)等罪行。

1973年4月4日柴灣新區殺妻命案案發於柴灣新區十四座十樓908室,男子陳X興(42歲,海員)懷疑妻子張瑞花(40歲)結識男友,一怒下用鐡摺椅襲擊妻子致後腦爆裂,當場死亡。 1973年7月19日禮頓道仙掌招待所命案黑社會成員謀殺一名男子。 1973年8月14日元州街471號渣打銀行械劫殺警案警長張天林(編號790)殉職。

區沛權出獄: G4車輛貼身保護 曾蔭權夫婦抵哥爾夫球會

不過伍淑娟再指,市民投票給簽署「墨落無悔」的參選人,理應支持他們採取的手段,即否決財政預算案、迫使解散立法會,顯示有逾46萬人支持「35+」的手段。 惟鍾沛權理解該些市民可以是支持參選人提出的香港人優先主張,可以是支持在議會入面作比較激烈的抗爭,不一定支持解散立法會,又批評伍不斷添加演繹。 伍淑娟又質疑,鍾是否認為不需考慮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是合適限制言論自由的原因。 鍾則認為,不能純粹因為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之名而去限制言論自由,除非在戰時狀態、外敵入侵,有即時暴力風險,然而這並不是反修例時期面對的情況。

區沛權出獄

控方指有市民相信「8.31死咗人」,質疑:「拜太子站都拜咗成年喎?」鍾認為這是一種抗議、示威的姿態,因當日事件不透明、見到警方對市民使用武力,卻又未有獨立調查,因此表達不滿的情緒。 伍再指:「裝埋香,擺埋花喎?」鍾認為市民是藉獻花來表達要求徹查真相的一種抗議、姿態,亦是一種「好溫和的表達」,表明不會忘記,若以此例子說明某路線的支持者容易受誤導,是「風馬牛不相及」。 鍾重申不會禁止報導,甚至見到當時有媒體報導恐怖份子,把他們的片段嵌入報導中,這是基於一個信念,就是在民主社會裡,相信人有理性和自主,否則很多訊息會因為權威和精英的判斷而被禁絕。 香港周一(10日)有多名民主派人士刑滿出獄,包括因多宗非法集結案而服刑近一年半的前民陣召集人陳皓桓、因煽動刊物罪成早前被判囚19個月的香港言語治療師總工會5名理事。 另外,綽號「熊仔餅」的學生周柏均「反送中」運動期間被港警實彈開槍射擊,他與另一名男生被控阻差辦公、企圖搶劫等3罪成,原於周一在法院求情,惟「熊仔餅」因病未有出庭,需押後至11月底再求情。 警方回覆《香港01》表示,政府一直按「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報酬及離職後安排獨立委員會」就行政長官離任後安排所作出的報告書,為所有前任行政長官提供支援及其他終身福利,當中包括保安服務。

區沛權出獄: 立場新聞案續審 前總編鍾沛權:會刊登建制派人物文章

國安在他家中搜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旗幟、三把軍刀和無線電對講機,並起訴他「作出具煽動意圖的行為」、「藏有攻擊性武器」及「無牌管有無線電通訊器具」三項罪行。 國安法指定法官羅德泉在9月15日判處他監禁4個月,罰款2,000元,而管有攻擊性武器罪則被撤控。 區沛權出獄 國安法指定法官蘇惠德在10月25日判處他監禁6個月。 區沛權出獄2023 2022年8月3日海外香港議會通緝名單海外香港議會成員顛覆國家政權被通緝2022年7月27日,海外港人何良懋、袁弓夷和梁頌恆在加拿大多倫多宣佈成立「香港議會選舉籌備委員會」。 香港保安局隨後「嚴厲譴責」三人涉嫌違反國安法第22條「顛覆國家政權」罪,並指警方會將上述三人緝捕歸案。

區沛權出獄

前特首曾蔭權因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被判囚1年,扣除公眾假期和監禁期間行為良好表現後,今日(15日)刑滿釋放。 在判決後一年,即1977年區沛權提出上訴,案件發還高院重審,最後裁定謀殺罪不成立,改判誤殺罪成,由終身監禁改為判監5年。 據當時報章引述庭上透露,事發當日晚上約9時,19歲青年黎漢成與2名友人在旺角前往大角嘴看戲,當步行至西洋菜街與亞皆老街交界時,其間有人觸及區沛權駕駛的座駕,區隨即下車理論,雙方發生口角繼而動武。 當黎3人離開,被告突然從後向黎轟2槍擊中對方背部,並再追前至彌敦道再向黎開第3槍。 曾蔭權任期內參與處理數碼廣播牌照申請時,未向行會申報與雄濤廣播(後改名香港數碼廣播,DBC)股東黃楚標洽談租用對方物業一事,當時有指,若《防止賄賂條例》的修例完成,曾蔭權或有機會被以《防止賄賂條例》第3條提控。 如今曾蔭權已刑滿出獄,但《防止賄賂條例》修例仍遙遙無期。

區沛權出獄: 口罩令撤銷真面目重現 網友期待:肯除口罩的女仔一定係......

控方追問配圖所代表的意思,鍾表示屬於政治漫畫形式,代表拘捕行動屬「中港兩地政府的政治決定」,非單純港府決定,而是獲得中央政府同意及支持。 被問到有何事實基礎,鍾指拘捕初選參與者乃「連根拔起的政治事件」,很多人相信背後一定會得到中央首肯或認可,才能進行,這是很多人都做到的判斷。 區沛權出獄2023 就當局拘捕參與初選案民主派人士,伍淑娟指,《立場》報導時以「初選瘋狂搜捕」作為標題。 控方問及鍾沛權,使用該標題是否認為拘捕行動屬瘋狂,「覺得唔應該拉?」鍾表示對於搜捕感到意料之外、其規模空前、令人震驚,且被捕者涉及整個民主派陣營、跨光譜的人士。 控方再追問:「覺得拉得唔啱?」鍾表示對拘捕行動有懷疑、持保留及質疑態度,因對政治參與造成重大打擊,但強調只是如實報導。 區沛權出獄2023 【本報訊】《立場新聞》之出版公司Best Pencil(Hong Kong)Limited、其董事兼前總編輯鍾沛權、及前署理總編輯林紹桐,被控串謀煽動刊物罪之案件,昨繼續在區院審訊,續由鍾沛權續作供。

區沛權出獄: 即時短評/蔣萬安DNA如雙面刃?上任以來第一道大難關

當時大批傳媒在停車場守候,保鑣及保安員先行分隔開記者,之後讓曾蔭權夫婦下車。 兩人下車時,大批傳媒湧上追訪,G4人員及保鑣需要列人牆,分隔記者,協助兩人進入高球會。 其間,兩人手拖進入高球會,他們向記者微笑及揮手,未有回應任何提問。 約三個半小時後,曾蔭權與妻子乘座駕,返回渣甸山畢拉山道的住所,兩人同樣微笑揮手,一言不發。 陶傑早前接受《香港01》電話訪問,提到對曾蔭權出獄的感受時,一開始就笑言曾蔭權今日只是「行出醫院」,而非「出監」。 就算記者「糾正」他,曾蔭權是出監,他仍笑着的說「是行出醫院才對」。

區沛權出獄: 社會創新在社區 社企民間高峰會將社創帶進社區

1978年2月3日深水灣道賽馬會高級職員宿舍劫殺案案發於深水灣道3號二樓賽馬會高級職員宿舍LYNX HILL,外籍賽馬會行政主任兼馬房主任鮑愛克的妻子被入屋行劫的兇徒用刀殺死。 死者瑪嘉烈.比葛.鮑愛克(50歲)是女童軍總會的副會長。 香港賽馬會在2011年以8.888億元將深水灣道3號售予華人置業,華人置業其後再以總代價9.268億元,將物業轉售予主席劉鑾雄私人持有。

又梁晃維批評「議會沒有反對聲音」、「香港人對選舉無晒信心」,並非「憑空幻想」出來,當時香港眾志周庭未能「入閘」,溫和派如公民黨成員亦被取消資格。 他重申寫下他人的見解不代表支持其意見,因《立場》會訪問民主派和建制派人士,同時支持雙方猶如「人格分裂」。 《立場新聞》涉嫌發布煽動文章,有關註冊公司、總編輯鍾沛權及署任總編輯林紹桐,同被控告一項串謀發布或複製煽動刊物罪,案件繼續在區域法院審訊,鍾沛權繼續作供。 已停運的《立場新聞》涉嫌發布煽動文章,有關註冊公司、總編輯鍾沛權及署任總編輯林紹桐,同被控告一項串謀發布或複製煽動刊物罪,案件繼續在區域法院審訊,鍾沛權繼續作供。 另外,《立場》亦曾報導一篇標題為〈【初選瘋狂搜捕】港府:果斷維護國家安全 無懼任何海外政府制裁〉的新聞,該文章配圖顯示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時任特首林鄭月娥相擁。

區沛權出獄: 立場新聞|控方指區家麟文章令人不信中央 鍾沛權:作者只提質疑

伍淑娟質疑,梁在專訪〈高歌《熱愛基本法》仍被 DQ 梁晃維:可能連區議員都時日無多〉中,既然稱本土理念「成為唯一的政治信仰」、「我對中國沒有任何幻想」,那港人優先、中港區隔、香港自治便不是其政治訴求之一。 辯方表示被告同意早前索取背景報告,法官隨即詢問被告是否無絲毫悔意;辯方解釋,被告女友相信他是因為羊群心理而犯案,冀法庭輕判。 法官聞言指出,被告經審訊後被定罪,縱火最高刑罰是終身監禁,相當嚴重。 有議員就關注政府取消口罩令後嘅安排,九龍中議員楊永杰建議政府盡早將21個社區核酸檢測點,改到衛生署普通科門診或地區康健中心同康健站,釋放番啲康文設施畀市民用。 另外,在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期間,11月11日在西灣河發生的交通警實彈開槍射擊宋,涉案2名男學生被控阻差辦公、企圖搶劫等3罪,案件原於周一在區域法院求情。

伍綜合文章內容指,不論區對《國安法》感多憂慮及悲憤,區認為《國安法》立法過程好強暴,似AK47亂槍掃射,會欺壓所有香港人。 第四案:本案牽涉劉祖廸(即我要攬炒)和李宇軒(香港故事),兩人被指在2019年反修例示威中令到外國對中國實施制裁;而黎智英和律師助理陳梓華則被指有份協助李宇軒逃亡,即12港人案。 劉祖廸目前流亡海外,而李宇軒和陳梓華在2021年8月19日承認一項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但兩人須待黎智英案審結才處理判刑。 1976,當時駐守九龍總部的33歲探員(區沛權),於休班期間濫用職權,在彌敦道654號門口開槍殺死一名19歲青年(黎漢成),事後誣陷青年,事件轟動一時,令公眾非常震驚。 案發當年一月九日晚上九時,黎漢成與兩名友人往大角嘴看戲,步行至西洋菜街與亞皆老街交界,其中一人觸及區沛權駕駛的寶馬。 當黎三人離開,被告突從後向黎開了兩槍,射中他的背部,再追前至彌敦道再向黎開第三槍。

區沛權出獄: 香港

伍再指,羅在文章前部份講一面倒意見,呼籲讀者與中央對抗。 區沛權出獄2023 鍾認為評論文章必然會想得到認同,但不認為屬煽動仇恨。 另外涉案17篇文章之一,由羅冠聰撰寫的《在國安法下的新常態,我們應如何反抗和思考》,伍指文中提及:「示威者或政治人物的無理拘捕、長期監禁……」並無提出指定對象或相關資料,讀者變相容易接受作者想法。 第二案:本案被告為鄒幸彤、鄧岳君、梁錦威、陳多偉、徐漢光。 本案最高刑罰為監禁6個月,但由於控方多次申請押後,部分被告還押時間已超出刑罰上限。 梁錦威和陳多偉因此選擇認罪,現已刑滿出獄,而鄒幸彤拒絕認罪,案件仍在審理。

1971年1月12日干諾道中木樓縱火案早上約四時十分,干諾道中139號一幢四層高舊樓遭縱火,並波及比鄰的140號,當局列作四級火警處理。 1970年8月17日荃錦公路劫殺案一對情侶停車在荃灣荃錦公路談心時,遭三名匪徒行劫。 因匪徒刼得224元後意圖向女事主輕薄,情侣反抗被毆。 男事主曾進有(26歲,印心廠工人)被毆斃,女事主葉X蓮亦被毆傷。 1970年8月20日港島大潭水塘浮屍案大潭水塘內發現浮屍,死者為男性,屍體以膠布包裹,全身赤裸,雙手十指被斬。

《立場新聞》之出版公司Best Pencil Limited、其董事兼前總編輯鍾沛權、及前署理總編輯林紹桐,被控串謀煽動刊物罪之案件,今(11日)繼續在區院審訊。 鍾沛權續作供,稱編採方針於《港區國安法》生效後並沒有太大改變,但在《蘋果日報》高層因涉國安法被捕後,「覺得壓力同埋威脅好埋身」,而且是回歸後首次有傳媒機構編採人員被捕及起訴。 《立場新聞》其後雖決定下架所有博客、評論等文章,但仍繼續採訪工作,因「唔捨得,唔甘心,唔覺得有做錯,唔覺得有做過任何會被法律針對或追究的事」。 直至其妻再被捕及還押後,鍾因家人等因素而自覺不能再履行總編職責,才決定辭職。 鍾對於願意冒險接替工作的林紹桐,「我覺得係唔好意思」,對於林被捕亦感意外,自覺「無法保護晒所有同事」。 【看中國2023年2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立場新聞》案21日進入第34日審訊。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