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即棄膠盒6大優點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即棄膠盒

根據環保署2016年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塑膠是本港第3大廢物來源,佔全港都市固體廢物的21%,僅次廚餘(35%)及紙料(22%)。 另外,港人2016年共棄置56,210公噸塑膠即棄餐具,即約91.25億件。 法案同時建議擴大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的涵蓋範圍,以及優化該計劃和玻璃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的若干運作細節。 有關平台去年11月起接受餐具供應商申請登記,首批非塑膠即棄餐具產品資料已載列於平台上。 環境保護署會建立即棄塑膠資訊平台,與公眾分享各種塑膠替代品的特性和優劣。 第二階段被禁止銷售和供應的塑膠產品範圍擴至多環膠圈套、枱布、非醫療用透明手套和牙線棒;禁止酒店和賓館免費供應的塑膠產品範圍擴至包括耳塞。

政府今日向立法會提交《2023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建議禁止在本地銷售即棄膠餐具和禁止餐飲處所向顧客提供任何即棄膠餐具,並管制即棄塑膠產品的製造、銷售和供應。 而枱布、非醫療用透明手套、牙線棒及耳塞等將於第2階段禁止,但政府未訂明實施時間,取決於非塑料或可重用替代品的普及性和可負擔性,在檢視首階段執行情況再決定。 即棄膠盒2023 而醫療護理、公共健康需要、科學鑑證或研究用途等情況使用上述產品也可獲豁免。 即棄膠盒 再者,是次廢物成份數據,一改以往實地抽樣統計方式,廢物種類及其數量完全「靠估」。

即棄膠盒: 社區民間的回收和資源再生活動

有餐飲集團過往曾表示,香港要仿傚法國淘汰膠餐具言之尚早,因其較紙或環保餐具便宜,增加經營成本將轉嫁消費者云云;立法會飲食界議員張宇人更直指「巿民肯畀就無問題」,換言之即「推個波」給市民,自己不想承擔減廢責任。 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的管制分2階段進行,環境及生態局建議將《產品環保責任(修訂 )條例草案》訂於明年初提交立法會審議。 劉俊偉說,目前沙田「中央收膠」回收點只有105個,回收量亦未如理想,每月約20公噸僅符合政府要求,與目標60至80公噸仍有大段距離。 他嘆言,「中央收膠」可回收不同類型塑膠,部分屋苑以有回收商處理為由拒絕合作,但多只回收膠樽,處理手法亦未必受監管。 他認為,目前沒有垃圾徵費及生產者責任制,市民丟垃圾只求方便,不用擔憂被罰,希望政府盡快設立法規,並推行18區「中央收膠」加強回收配套。

協力集團一直專注於透明包裝膠盒的生產及研發, 我們的技術及設計團隊會以專業角度, 讓客戶的品牌能展現出最突出的視覺效果, 配合客戶的宣傳策略, 進一步釋放品牌潛力。 環保觸覺上月分別在不同商場做調查,指出又一城、西九龍中心等的美食廣場,場內亦沒有統一的減廢措施。 其中他們點名指又一城美食廣場的太興是「重災區」,平均每餐使用11.52件即棄餐具,數量驚人。 協力集團擁有四十多年生產透明包裝膠盒經驗, 而我們的廠房全為提高透明包裝生產效率而建。

即棄膠盒: 計劃將延至觀塘區寫字樓

同時誠意邀請你支持綠色和平,幫助我們推動企業淘汰即棄塑膠、招募商戶成為走塑店鋪、督促政府訂立更積極的減塑目標與政策,令海洋、環境逐步回復潔淨健康。 現實上,要食肆自律增加成本減少提供膠餐具,成效必定有限,而市民亦未必會時時自備餐具。 例如早前青衣戲棚舉行期間,主辦單位也鼓勵市民自備餐具,部分檔主更會多送食物以示鼓勵,但《香港01》現場所見,自備餐具者只佔極少數。 聯合國將每年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以鼓勵全球居民提高環保意識。 不過早前有環保團體抽查10個美食廣場,推算每月光是午飯時間,已消耗共378,500件即棄餐具,重量達1.4噸,相當於一條成年白鯨體重,如此驚人的浪費更僅冰山一角。

即棄膠盒

2020年因疫情關係,餐廳外賣數量急升,連帶即棄膠餐具棄置量急增。 環保署推算2020年的即棄膠餐具棄置量為每日266公噸,比2019年的每日200公噸增加33%,為歷史新高。 綠色和平促署方加快管制即棄餐具的政策,2025年前需全面管制膠餐具,同時投放更多資源推動重用容器的配套。 環境局最快明年才就管制或禁用即棄塑膠餐具可行性、範圍及機制的顧問研究建議,諮詢公眾及餐飲業界的意見。 楊日輝認為,應加速研究淘汰即棄餐具計劃,並公布具體目標及時間表,跟上國際減塑步伐。 歡迎你加入「重用杯借還計劃」,來一個走塑 Coffee Break ,與地球一同喘息!

即棄膠盒: 管制膠餐具違例罰則?有冇豁免情況?

常用於成載食物,例如有午餐便當等等,也稱為食物盒及飯盒等。 日常生活中,大尺寸發泡膠盒會常見於街市蔬菜及海鮮等店,盛載生果、鮮魚等。 細尺寸的發泡膠盒常見於酒樓食肆外賣打包等,而方便即興消費,顧客不必出示自備食物盒。

企業每日製造龐大的即棄垃圾量,有責任向公眾交待即棄品使用量、銷售量等數據,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 綠色和平認為政府應為各類的垃圾定下相關的減廢目標及時間表,方能有效的對症下藥,為垃圾圍城解困。 環境及生態局日前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提交《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文件,擬最快於 2023 年第四季實施首階段管制即棄膠餐具及其他塑膠產品,並首次提出以 2025 年作為第二階段目標。 政府取態方面,立法會議員謝偉俊上月9日向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提問,政府過去3年有沒有出台過任何政策,改變食肆大量使用即棄式塑膠食物容器的習慣,以及教育市民從小養成自攜餐具及避免使用即棄式塑膠食物容器的習慣。 飲食業界對停用即棄塑膠餐具的立場十分明確,一字記之曰:錢。

即棄膠盒: 塑膠分七類,路邊三色回收箱只收一種

回收後交予沙田塑膠回收先導計劃的回收商劉財記紙業,運往上水工場分揀、清洗、破碎及拉粒後,製成塑膠再生物料。 總經理劉俊偉表示,住戶即使未必人人清洗即棄餐具,至少會倒掉食物殘渣,衞生問題不太嚴重。 他憶述,曾在圍村設回收點,但回收桶慘變廚餘桶,食物殘渣中甚至長出蟲,回收物無法「拯救」,至少3、4條村因村民回收意識不足,被暫時勸退。 而新城市廣場第三期物業及設施經理鄧燿楷表示,起初擔心住戶對計劃反應冷淡及有衞生問題,後來發現回收的餐具普遍乾淨,且令每個樓層垃圾減少,變相清潔工不用每日走多轉清理垃圾。 環保團體綠惜地球在今年8月向港九新界48間食肆進行外賣即棄餐具調查,發現在禁堂食令實施後,外賣數量較疫情前平均增加5成至3倍不等。 以2018年全港每年棄置100億件即棄膠刀叉 (以棄置總重量除以膠刀叉重量計算) 推算,今年疫情下的即棄餐具數量多達150億件。

  • 綠色和平認為政府應為各類的垃圾定下相關的減廢目標及時間表,方能有效的對症下藥,為垃圾圍城解困。
  • 美國紐約前市長彭博在2013年臨卸任前亦推動禁令,外賣餐盒不准使用發泡膠,年收入少於50萬美元的企業、非牟利組織等可獲豁免。
  • 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的管制分2階段進行,環境及生態局建議將《產品環保責任(修訂 )條例草案》訂於明年初提交立法會審議。
  • 其中台北市早於2016年8月起,已禁止學校使用即棄餐具和禁售樽裝水。
  • 現實上,要食肆自律增加成本減少提供膠餐具,成效必定有限,而市民亦未必會時時自備餐具。
  • 環境保護署會建立即棄塑膠資訊平台,與公眾分享各種塑膠替代品的特性和優劣。

奉行環保購物,不單可以減少浪費及保護環境,更可節省金錢,可謂相得益彰。 綠惜地球與啟勝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合辦「屋苑即棄餐具回收試驗計劃」,9月下旬於沙田新城市廣場第三期及帝堡城兩個屋苑試行,截至11月底已回收逾1,300公斤即棄餐具,當中近九成是餐盒,一成是餐具。 我們擁有四十多年透明膠盒的印刷經驗, 配合歐洲和日本進口全新柯式印刷機以及最新的13色FLEXO 即棄膠盒2023 印刷機, 可高速和高效地製作各種不同的印刷效果。

即棄膠盒: 環保署「綠在區區」

協力提供的塑膠包裝款式豐富:透明膠盒、圓筒、吸塑和啤片等, 還提供燙金、燙銀、金屬色、磨砂以及布紋、木紋和皮紋等各種特殊印刷效果,令客戶的包裝設計得到完美呈現。 我們使用頂級的片材和歐洲及日本進口全新的生產設備,配合協力領先的柔軟線®技術和自動扣底設計,令透明膠盒包裝更突出和挺直、顏色更鮮明,您的產品自然能在貨架上脫穎而出。 另外,部份社區設有「不是垃圾站」、「以物易物」的計劃和項目,相信愛護環境的你,會好好善用社區資源,減少堆填區的負荷。 如果想知多點甚麼東西不適合放入回收箱,可以點閱《好心做壞事?十件不應該回收的物品》。 綠惜地球倡議及傳訊經理楊日輝認為,市民積極參與及乾淨回收、物管公司支持,加上中央收膠措施配合,有助貫通回收通路,同時重建對回收系統信心。 帝堡城兩個月已回收逾800公斤即棄餐具,物業及設施經理鍾明津表示,以往住戶認為沒有回收出路,一般當垃圾棄置,不會特別清洗,但得知原來可回收後,亦願意「多行一步」清潔乾淨。

即棄膠盒

他又說,業委會不希望疫下造成大量浪費,加上計劃下回收過程不涉及額外人力資源,住戶只需把回收物帶到指定回收桶棄置,故二話不說地支持。 即棄餐具,又稱即用即棄餐具,是泛指僅供一次使用、用後即棄的消耗性廉價餐具。 即棄餐具的材質可以是紙、竹、保麗龍、塑膠等,使用即棄餐具可以避免一些唾液傳染的傳染病,如甲型肝炎,但用後即丟亦會造成大量垃圾並引起廢棄物問題。

即棄膠盒: 環保購物貼士

從選料,儲存,以至生產的每一個步驟,均採取極嚴格的監控模式。 地址在荃灣沙咀道57號荃運工業中心2期J座21樓J室,亦可參考其Facebook專頁。 即棄膠盒2023 至於3號至7號塑膠,由於目前路邊的三色回收箱並不會處理這些非樽型塑膠,所以我們要交到其他指定地點回收。 我們平日使用的塑膠製品上,多數會有個循環箭頭的三角形,而且中間有數字、下面可能還有英文字母,它就是「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

當局同時擬在明年第4季禁止銷售及派發雨傘袋、膠牙籤、熒光棒,以及酒店洗漱梳妝用品等。 局方建議違例者最高可判罰10萬元,另設定額罰款2,000元。 黃錦星回應指,政府一直致力在學校推廣環保午膳,並且「不時與飲食業界聯繫,鼓勵食肆逐步實施環保措施」。

即棄膠盒: 綠色和平做過咩走塑工作、行動?

當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中,列出世界各地近年減塑例子,大部份篇幅卻僅限立法管制;其實不少國家及地區均同時設立減量目標及推動重用容器時間表,例如上述提及台灣要求連鎖店必須提供借還杯服務,法國亦有要求商界提供添飲選項的年期目標。 環境及生態局表示,視乎立法會的審議進度,建議法案獲通過六個月後,即最早於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開始實施第一階段管制;第二階段管制實施時間則取決於非塑膠或可重用替代品的普及和可負擔程度。 法案也建議分階段管制其他塑膠產品,第一階段禁止銷售和供應在市場上已有成熟替代品或並非生活必需的即棄塑膠產品;禁止酒店和賓館免費供應即棄洗漱梳妝用品和在房間內免費供應即棄膠樽裝水;以及禁止製造、銷售和供應氧化式可分解塑膠產品。 每日,香港運往堆填區的廢物超過15,000 公噸,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文章更新:2022年1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無意地從超市、餐廳接收了大量即棄塑膠包裝及用具,包裝蘋果的保鮮紙是膠、叉雞飯的發泡膠飯盒是膠、喝完的珍珠奶茶杯是膠,成為了家居垃圾,令我們陷入回收的困境,最終會去回收場、還是堆填區? 如果處理不當,千年不化的塑膠最終還是只能擠進堆填區,永遠不會「壽終」。 不過預先包裝的食品或飲品,例如紙包飲品上的即棄膠飲管、杯麵和雪糕杯內的即棄膠餐具可獲豁免;而零售和餐飲處所向有醫療需要的顧客提供即棄膠飲管,及因醫療或保安需要,例如在醫院病房及懲教設施需使用即棄膠餐具,也會豁免。

即棄膠盒: 產品規格

除了促請當局投放資源引進可行替代方案,綠色和平與本地初創公司合作推出「重用杯借還計劃」,最新已擴展至 36 間咖啡店參與,方便顧客以手機 App 借用咖啡杯,以重用代替即棄,從而探討可重用借還系統的可行性。 當地政府前年9月推出法例,由2020年起,將會正式禁止使用即棄塑膠餐具,改用生物原料製成的可降解即棄餐具和杯碟,成為全球首個宣布全面淘汰塑膠餐具的國家。 雖然當地商界對有關措施強烈反彈,認為阻礙歐盟內貨物自由流通云云,但政府毫無退縮之意。

即棄膠盒

綠色和平質疑此份報告單靠「歷史統計數據作分析」,並未能有效反映香港去年的廢物問題,低估即棄塑膠餐具使用數量,實際情況可能更為嚴峻。 美國紐約前市長彭博在2013年臨卸任前亦推動禁令,外賣餐盒不准使用發泡膠,年收入少於50萬美元的企業、非牟利組織等可獲豁免。 由於禁用發泡膠後,替代物料成本平均高接近一倍,商界亦將部分成本轉嫁消費者,引起過商界和民間非議,可是政府照推不誤。

即棄膠盒: 推動重用容器時間表必不可少

此外,環保署透過香港環境卓越大獎,以及香港綠色機構認證計劃,鼓勵食肆和提供餐飲服務的機構採取措施,鼓勵食客不索取即棄餐具及食物容器,政府也會「以身作則帶頭實行環保採購政策」。 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劉兆朗認為,雖然提供予外賣平台的食肆同樣受規管,但當局應將法例同時涵蓋外賣平台,並訂立清晰的即棄餐具減量目標。 即棄膠盒2023 綠色和平關注紙、竹等其他物料製成的餐具垃圾會倍增,應投放資源推動可重用餐具借還系統,及透過賞獎鼓勵自備餐具。

即棄膠盒

邀請你緊貼綠色和平「全城走塑」項目,繼續支持我們對抗塑膠污染,大家不止盡做回收,更重要是開始在生活中實踐源頭減廢物,為香港和全球的海洋和環境帶來綠色的未來的希望。 有研究指出,自1950年以來,人類製造的塑膠只有9%被回收再造,而塑膠的特性是難以分解,落入自然環境中只會碎成塑膠微粒,並經由風、河流和雨水,污染每寸土地、海洋和冰川。 以香港為例,我們於2018年已發現塑膠垃圾會經由大小河流,沖出吐露港污染海洋。

即棄膠盒: 香港情況:業界不想承擔成本 政府無心推動規條

因此,除了守好最後防線,我們亦須從源頭著手,減少塑膠污染。 黃家和認為,不少連鎖餐飲集團早已有部署,但中小型餐廳在尋找替代品有較大困難,加上在疫情受創,冀政府在實施初期提供較長寬限期。 即棄膠盒2023 另外一些紙製餐具混入塑膠,黃家和認為當局要更清晰釐定何為合乎條例的非塑膠餐具。

顧名思義,這個標誌就是讓人分辨該塑膠的構成材料,以方便回收。 即棄膠盒2023 其他膠袋、樽蓋、膠桶、拖鞋、膠餐具、包裝膠盒又該如何處置? 就讓這篇文章向你簡單的介紹一下,甚麼是可以、甚麼是不可以放入回收箱的塑膠。 局方續指,參考《產品環保責任條例》現有的罰則,建議任何人如違反有關規定即屬犯罪,最高可處第6級罰款(10萬元) ;亦建議設立定額罰款制度,執法人員可向有關人士發出2000元的定額罰款通知書。 啟勝助理總經理(物業管理)許漢威表示,稍後計劃將延伸至觀塘區逾10個寫字樓物業,佔目前管理的物業約一成,並與當區「中央收膠」承辦商合作,節省另覓回收商的成本。

即棄膠餐具成災,在香港是一個「講到口水都乾」的議題,事關雖然這些餐具售價便宜、又可免除清洗的麻煩,但極度不環保,對環境損害甚大。 其實在不同國家或地區,政府都意識到即棄膠餐具的問題,主動推出政策配合,有時間表限制以至全面禁止使用。 惟香港政府對即棄餐具的規管極為緩慢滯後,只能「鼓勵和鼓勵」,連一個清晰的政策指標都欠奉,要真正減少「派膠」,可說遙遙無期。 為鼓勵業界盡早以非塑膠物料製成的餐具取代即棄塑膠餐具,並協助業界進一步了解符合計劃要求的替代品,環境保護署已聘請香港品質保證局設立網上資訊平台予餐飲業界、供應商和市民參考。 綠色和平批評政府多年來,單憑抽查堆填區以推算垃圾分類及數量並不全面,應該納入多元數據作政策指標。

現任市長白思豪認為,發泡膠難以回收,對環境有巨大危害,又相信隨著城市實施同類法規,替代物料愈趨普遍,日後成本會下降。 其中台北市早於2016年8月起,已禁止學校使用即棄餐具和禁售樽裝水。 法案建議分兩個階段管制即棄膠餐具,第一階段禁止銷售和向外賣顧客提供發泡膠餐具,以及其他體積細小而回收困難或已有成熟替代品的即棄膠餐具,包括飲管、攪拌棒、進食用的叉、刀、匙、碟;並禁止餐飲處所向堂食顧客提供任何即棄膠餐具。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