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關俊棠神父9大優勢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關俊棠神父

我們會繼續服務學校為師生提供心靈教育,並致力開展其他平台以促進社會大眾的人文精神及心靈素養,灌溉人的內在生命茁莊成長,讓人在不同境遇挑戰中仍能安穩和真誠地生活,體現本真的自己和柔韌的靈性。 關俊棠神父 首先,關神父進行「自處教育」,指導同學如何管理自己,以正念禪修等方法幫助學生定靜守心,對自己的情緒保持覺知,並與負面情緒交朋友,接受自己。 然後是「人生教育」,幫助同學深入認識自己,確立人生目標,尋找生命意義和抱負,在身、心、情、理、靈不同層面,成為更整全的人;重點在於讓同學找到大致的方向感,人生目標在中途改變也沒關係。 最後是「大愛教育」,讓年輕人明白到人非孤島,而是一個互為影響的共同體,心中既有自己,並心存眾生,以自然為師為友,彼此成就,把人生締造成一份禮物,嘗試令世界因你而美麗。 聽起來非常崇高甚至理想化,要旨不過是做個平凡但健康快樂的普通人。 Ruth 心裡藏著對生命及靈性成長的熱切追尋,這份內在動力驅使她不斷進修和作出整合;多年來實踐正念修習、靜觀祈禱及依納爵靈修。

關俊棠神父

而另一次神操則堅定他90年代往內地協助教會培育工作的心志。 該劇以1980年代及1990年代的香港作為時空設定,並以位於九龍尖沙咀東科學館道的「萬國城夜總會」作為主要虛構場景。 關:我首先想到的是耶穌寬恕罪婦(約八:1-11),「誰沒有罪的可以先擲石頭」,最後連神也不定罪,這是很有能力的。 另外,上主使太陽高升,照好人也照壞人(太五:45),這個就是上主。

關俊棠神父: Hong Kong Marriage Encounter Association    香港夫婦懇談會

為更認識人及內在生命,曾修讀宗教學、輔導及家庭教育課程,認識及感悟生命的單純、複雜與真實。 關俊棠神父2023 自2011年加入「心靈教育」計劃成為培訓導師,為不同對象設計及帶領培訓:教師工作坊、教學實踐培訓、學生心靈體驗課、家長支援活動講座等,期盼在教育中再次讓靈性活現。 更在這多事之秋,拿著少許勇氣走進社區,成立「心耕世作」,盼望讓靈性的力量成為人生活的支持,為人為社會出半分力量。 「心靈教育計劃」是一項關顧全人發展及推動靈性培育的教育計劃。 自2008年開始,關俊棠神父致力於香港社會推動心靈教育運動,並創立人文與心靈教育學社,向商界企業、機構提供切合不同組織階層的靈性培訓。

出不來,是因為有太多誤會,因為言語、行為而做成的傷害。 關俊棠神父 若能深入了解,傷害可能因為被傷害、驚恐、自私,很多時並非刻意,而是來自無知和未解決的傷痕。 關俊棠神父 要不被傷害控制,反過來了解傷害如何對人對己做成──恨對自己是很大的傷害,即使理由充份。 有時我感到矛盾,我們不斷鼓吹民主精神和制度,但在教會(天主教會)內卻沒有民主制度,包括思想、做法和權力下放,我們也不做得透徹。

關俊棠神父: 年 關俊棠神父 主日講道

若是按人的角度,我們不易接受他人,甚至對自己也不寬容。 默觀是「非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是以俯瞰與涵容的心面對人世間一切的分裂與差異。 在社會關顧人靈的過程中,關俊棠神父希望貼近在俗者的生活,於是在1997年經教區同意後,在教區機構和堂區以外履行鐸職。 「感激胡振中樞機給我機會, 讓我繼續當教區神父,而我從那時起至今, 仍為堂區開彌撒。初期背後有很多流言,沒有天主教團體請我主持活動,原來教友曾擔心我其實不再是神父。」關神父曾寫下《步入紅塵》一書,分享這段心路歷程。

  • 但要有這份能力,人對人性、對生命要有深度的了解,那麼我們內在的一份慈悲和寬容就會出現,因為它們是互為結連的。
  • 首先,關神父進行「自處教育」,指導同學如何管理自己,以正念禪修等方法幫助學生定靜守心,對自己的情緒保持覺知,並與負面情緒交朋友,接受自己。
  • 1980至1998年間先後任職於香港教友總會及教區教友培育辦事處,專職教友培育工作。
  • 關神父在第三講中提醒聖品,默契者是果、是境界,無須刻意追尋;但內修生活卻是其因。
  • 1989年與鄭瑞薇修女及梁宗溢神父創辦「公教夫婦培訓班」。
  • 他又謂,身為校董,應配合學校發展方向,善用網絡、經驗,將不同的機會和資源介紹給校長、老師和家長,使他們都有同行的經驗,對上帝能無償奉獻,感恩謝恩;對人願意分享、承擔;對自己能活好當下,善待自己,讓生命連結起來。

我們相信人人生而尊貴和良善,具備各自的天賦特質,卻又共享靈性生命。 靈性是人的內在生命和力量泉源,透過心靈培育使人變得更堅強柔韌,以致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和挑戰困難中安然自若,堅守個人的價值信念與職志目標,成為自己的同時向世界呈獻自己,欣悅地與他人共享碩果。 深信心靈力量並不囿限於校園,冀盼這個美好願景呈現於世界。 一九四四年生於香港;1966年入瑪利亞方濟各傳教修會。 關俊棠神父2023 阮修女發願後即在教區服務,從事各類信仰培育工作,是一位資深牧民工作者。

關俊棠神父: 我們的團隊

關神父在第三講中提醒聖品,默契者是果、是境界,無須刻意追尋;但內修生活卻是其因。 教會傳統中有五種養料去加強內修省察,第一種養料是「守心正念」。 人心難定,常心猿意馬,學會念兹在兹,就可活在當下;第二是「禮儀生活」。 感恩祭是信徒生活的高峰及信德的泉源,當中學習聆聽,奉獻自我,使徒宣講,共冶一爐;第三是「靈閱」。 專注閱讀聖經、文學、藝術及靈修作品,從而支取點點靈光;第四也就是這一講的主題—「默觀」。 關俊棠神父2023 關神父指出,默觀作為生活態度,是以上帝的眼神,即慈悲的眼光,含情脈脈地凝望眾生。

在關神父眼中,「神聖」並非甚麼高不可攀的事情,而是做回自己;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神聖的,正是因為他們都在做真實的自己。 神父希望年輕人學習的,就是懂得閱讀在日常生活中的神聖,做回自己。 關俊棠神父 接著,並要嘗試培養自我超越的能力,並閱讀到生命與生活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連結。 這正是他提倡的心靈素養(Spiritual Literacy)的培育。 這是教省第二度舉辦學校校董交流會,今年的主題是「童路.同行」,活動在7月31日於聖公會基福小學舉行,講員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名譽專業顧問關俊棠神父和聖公會白約翰會督中學校長王力克。 關俊棠神父2023 關:我們一定要有願意對話交談的精神和委身,不要再使用互相傷害的說話──表面是說話,其實是心靈的反映。

關俊棠神父: 透過心靈教育培育學生正向生命價值,

也許大部分的香港人對中國大陸政權有點顧忌保留,然而大部分人其實也樂於見到中國進步,滿意她逐漸改善。 將這個政權放在國際視野來比較,不算得很好,但分數也不是太差──對外講信用,對內卻管得很嚴求自保。 到了第四講,關神父談到了「先知」作為上帝代言人的角色。 關俊棠神父2023 先知有提醒、責備及提供方向,讓人回轉歸向上主,回到人群及自己內心深處的使命。 先知有如驅魔人,要分辨時代因何着魔,要緊記不是靠自己的能力成為時代的先知,而是來自上主的揀選,代上主說話,亦即忠實地說上主差遣我們要說的話,而不是說討人喜歡的說話。

當然民主派人士會說正正是要先有民主架構才能教育人甚麼是民主,這個我某程度也同意,但具體政制改變的空間應有多大,我覺得民主品格和修養是更重要。 對於維持健康的靈性與心性,原來關神父也致力鍛鍊體魂:「我玩好多運動,當年入過乒乓球校隊,又打籃球,做神父初期每天在石澳游水。近年每天打八鍛錦,勤練划艇機。」他指運動給人力量去面對自己的不安,每天的靜思時間則幫助人處理陰暗面。 關神父1957年入小修院,1963至70年在羅馬接受神哲學培育。 70年回港那年,特意跟夏其龍和鄭生來兩位同學,選擇在位處基層社區的聖老楞佐堂晉鐸,表達對貧苦大眾的關懷。 關神父勉勵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須先有關顧自己心靈的意識和修習,才能在家、在校、在工作崗位上拓展「心靈教育」。 關:我覺得對民主的訴求是清晰的,至於對民主的認識倒未真正深入。

關俊棠神父: 民主機緣與心靈力量──專訪關俊棠神父

我們不在這氛圍下,卻要求社會和政府要有這樣的做法,這讓我覺得難為情。 耶穌復活後,給門徒吹氣,並說門徒給誰赦罪,誰就被赦免;不赦免誰,誰的罪就被保留(約二十:23)。 這話其實是給我們每一個人:若我們不寬恕,犯錯的人的罪就會保留在我們心中。 可能在神眼中他已懺悔無事,他可能只是因為無知而做錯;但你不寬恕,他的罪就留在你心中。 我明白這些事情一去到談判桌,就並不容易,但我們需要多一點這樣的政治家、議員、政府官員和首長,願意去明白,而不是只依從自己的情緒和感覺。 我也相信不是全個群體都如我們所以為的放不下這些傷害。

1980至1998年間先後任職於香港教友總會及教區教友培育辦事處,專職教友培育工作。 1999年起在港推動「青年抉擇成長營」及「夫婦懇談會」;並協助香港教區視聽中心製作網上電台節目。 作品有「網上講耶穌」、「心靈深聆」「信仰加油站」等。

關俊棠神父: 關俊棠神父

人的內心本身有很多憎惡,沒有那份祥和,有很多見解得不到接納而心生憤怒,最容易表現出來的就是說話。 若一聽到不對的就打斷,說是原則問題,全球趨勢如何,那就沒甚麼可以談。 2021年十月,八所天主教教區中學與本學社一起結成夥伴,運用優質教育基金的資助來進行學校心靈教育計劃,針對中一的初中同學,以一年進行培育工作。

關神父於青少年培訓、倫理學教育、全人發展培育及倫理與靈性生活輔導等範疇均擁有資深經驗。 關俊棠神父 自2008年起,關神父致力於香港社會推動心靈教育運動,向學界、商界企業、社服機構提供切合不同組織階層的靈性培訓。 我們朝著願景,2020年成立「心耕.世作」,以「在心耕植、在地實踐」為念,將這份耕植心靈的工作從學校拓展至社區。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