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雙工字型公屋平面圖2023介紹!(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雙工字型公屋平面圖

此外,邨內設石圍角社區會堂,經常用於舉行粵曲晚會及其他有關地區的講座。 石圍角邨文康設施較佳,毗鄰荃灣區幾個主要的康體設施,包括城門谷公園(南園)、城門谷游泳池、城門谷運動場以及蕙荃體育館,為居民提供了充足的綠化環境及運動場所。 「我的政府一站通」的「簡易登入」功能讓你在進行帳戶連接後,可於「我的政府一站通」直接進入「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租戶欲改動丙類固定裝置, 無須事前得到房屋署批准,但必須小心清除客飯廳及睡房地台修飾,以免破壞樓面結構。

幾乎所有公共屋邨包括有工字型大廈的屋邨已升格為甲級保安系統,如24小時護衛當值、閉路電視監察、大廈入口設有磁力鎖大閘附設十二宮格數字按鍵及對講機,需要輸入密碼才能開啟並進入,如輸入錯誤需要按取消制並重新輸入。 房委會已將部份工字型大廈住宅單位通過租者置其屋計劃出售[4],亦計劃為工字型大廈加設冷氣機去水喉,減少冷氣機滴水的情況[5]。 配合同期發布的Y2型大廈採用「一屋多房」的概念,第二代工字型大廈將翼尾8人單位的長走廊縮短,並重新設計成更實用的7人及9人單位,而單位的廚廁及露台的大小亦縮小並改設於大門附近,以騰出更多空間作分間房間之用。 第一代工字型大廈的每邊翼尾設有8人單位及5人單位各一,廚房、廁所及露台均設於大廈最末端,兩款單位均採用相同的廚廁及露台設計。 構件式的非標準公屋,秉承實而不華的設計原則,將公屋單位空間設計更靈活實用,更註重室內空間的天然通風和採光,結構形狀、走廊及服務核心設計回到高度統一的和諧式和康和式之前,而單位空間分佈設計大部份仍是參考標準構件式單位設計(Modular Flats Design),繼續大量使用預製組件以保持建屋效率,即和諧式和康和式。 非標準設計的公屋可以說是將過往的公屋設計上融會貫通,取長補短,因地制宜。

雙工字型公屋平面圖: 大廈設計

1977年7月,房委會決定採用原地名稱「石圍角」作為邨名,將屋邨名稱修改為「石圍角邨」,並一直沿用至今[2]。 雙工字型公屋平面圖2023 去年入伙的水泉澳邨便是非標準的Y型設計,單位的客廳及房間均有窗戶,方便採光及通風外,亦已預先作間隔。 登入「我的政府一站通」後,在「網上服務」的「服務總覽」內選擇「登入房屋署圖則查閱網瀏覽房委會樓宇紀錄」,然後輸入你的「房屋署圖則查閱網」帳戶名稱及密碼,以作驗證。 「房屋署圖則查閱網」是一個網上紀錄系統,讓已註冊的用戶透過互聯網查閱房屋委員會擁有和拆售物業的樓宇紀錄及訂購副本,例如:公共屋邨。 因此,編輯軟件或應用程式的相關功能將不能使用,而在關閉「房屋署圖則查閱網」後,這些功能將回復正常。

雙工字型公屋平面圖

她出席歡迎活動,之後前往某位居民家中進行家訪及接觸市民,又與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石圍角小學的學生合照[31][32]。 石圍角邨所屬的區議會選區分別為荃灣區議會下轄的象石選區(K16)及石圍角選區(K17)[27][28]。 象石選區範圍包括象山邨全邨、石圍角邨石翠樓與石菊樓,以及象鼻山路附近的村屋[註 5],現時議席懸空,前任區議員是民主黨成員賴文輝[29];至於石圍角選區範圍則包括石圍角邨石翠樓與石菊樓以外的其他6座樓宇,以及城門道近城門水塘一帶的和宜合村,現任區議員是新界社團聯會成員兼公屋聯會主席文裕明[30]。 邨內設有石圍角公共圖書館及石圍角郵政局,方便居民借閱圖書、收寄郵件及繳交公共事業費用。

雙工字型公屋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由於公屋業主為房屋署,所以租戶必須嚴格跟從房屋署制定的《公屋裝修指引》的業主固定裝置分類(須到所屬屋邨辦事處索取),當中會列明甚麼可以改動,甚麼不可以,主要確保單位內的水、電(但仍可增加電掣位)、主力牆等不被改動或拆除,大致可分為甲、乙、丙三類。 雙工字型公屋平面圖 領匯(現稱領展)於2005年上巿後,房委會將旗下大部分商場及停車場出售予領匯,其中包括石圍角商場。 2021年,陳秉志及林子峰購入石圍角商場,並斥資以億計對商場進行翻新[9][10]。 商場翻新後將按照該業主旗下其他曾進行大規模翻新的商場的一貫命名方式[註 4],改名為石圍角新城[11]。 工字型大廈可分為單座工字型(single-H block)、雙連座工字型(Double-H block)及三連座工字型(triple-H block)三種[3];三種工字型大廈均以單座工字型為基本,單位的設計亦頗為統一。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有別於擁有業權的私人屋苑業主,只要符合法例規定,只需通知管理處就能進行相關裝修工程,公屋的住戶只是租戶,業主屬於政府,根據公屋租約條款,事前未經該署書面同意,租戶不得在單位內安裝任何固定裝置、間隔或其他架設,亦不可拆除單位內的原有固定裝置或設備。 所以公屋租戶在進行裝修工程前,必須到屋邨辦事處入紙申請裝修工程,了解公屋裝修限制,填妥相關表格,清楚說明裝修項目,例如:沙磚間房、更換防盜鐵閘等。 石圍角邨(英語:Shek Wai Kok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位於新界荃灣區東北部石圍角石圍角路3號[1],鄰近荃灣市中心。 本邨於1980年至1982年間落成並入伙,共有8座樓宇[2],總人口約15,900人[3],以單一屋邨計算為荃灣區最大公共屋邨[註 1]。

雙工字型公屋平面圖: 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在和諧式和康和式之前的公屋,屬於非標準單位設計,結構形狀設計可以說是千奇百怪的,有舊長型(Slab)、大十字型(Cruciform)、雙塔式(Twin Tower)、工字型(H Block)、I型(I Block)、新長型(New 雙工字型公屋平面圖2023 Slab)、相連長型(Linear)、梯級型(Ziggurat)、Y型(Trident)。 裝修承辦商制度旨在方便新落成的公屋租戶及居屋業主選擇及僱用裝修承辦商。 獲房屋署認可的公屋「裝修承辦商」必須符合一定條件,包括具備最少5年裝修經驗、公司的可動用銀行結餘不少於HK$240萬等,而且如有違規住戶可房屋署投訴,因此這類裝修公司的爛尾風險較低。 根據公屋裝修指引,裝修承辦商還需要在工程展開後一個月內完工,並在完工後半年內提供保養,加上熟悉屋邨的室內空間格局,故對部分趕住入夥的租戶而言,絕對是其中一個選項,唯需小心裝修承辦商之間合謀定價。 以1967年入伙的彩虹邨為例,彩虹邨主要是一字型設計,每層有長長的走廊,大廈內主要分左、中、右三條樓梯,全部單位均設有露台,洗手間或廚房會設置在露台,方便居民晾曬衣服。

  • 如果因為對裝修風格有個人喜好要求,而需要選擇僱用市面其它室內設計裝修工程公司,就必須選用信譽良好的裝修公司,最少都要貨比3家,細心了解報價單所列的項目內容,如果裝修公司能夠保證在2個月完成裝修工程,將會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 以1967年入伙的彩虹邨為例,彩虹邨主要是一字型設計,每層有長長的走廊,大廈內主要分左、中、右三條樓梯,全部單位均設有露台,洗手間或廚房會設置在露台,方便居民晾曬衣服。
  • 之後,石圍角村遷至和宜合道近梨木樹邨一帶,並改稱為「石圍角新村」,而原址則交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興建公共屋邨。
  • 同時每位住戶的居住較為清靜,並不受外來的影響[2] ;然而,以上的優點亦帶來一定程度的問題,例如住/訪客無法互通各座的升降機大堂和需佔用頗多土地。
  • 本邨合共有8座分別採用雙連座工字型、舊長型及雙連座Ⅰ字型設計的樓宇,單位數目達6,500伙[3]。
  • 雙工字型高座與低座相連位置是垃圾房,供兩座共同使用,因此兩座大廈實際上互通,但垃圾房門會鎖上,只供清潔工人使用(除了在更換升降機時,部份屋邨會暫時開放相關通道供受影響居民使用)。
  • 亦包括之前各種設計的結構優點,並而能夠採用最新的建築方法[2][1];第四是每層單位的住戶分組成聚居,並成為一個小型社會,使鄰居的關係更為密切。
  • 期間,戴卓爾夫人在港督尤德爵士及房屋司廖本懷陪同下於9月28日探訪石圍角邨。

單座工字型的最大特色是設有可供11人住戶入住的B型單位,而這種樓宇只在沙田區的秦石邨、黃大仙區的東頭邨、黃大仙下(二)邨及彩雲邨、葵青區的長康邨、東區的環翠邨,以及元朗區的水邊圍邨出現。 工字型大廈的單位面積一般比較大,最大的工字型大廈單位建築面積達 93.9平方米,位於沙田博康邨博文樓及博安樓2樓。 如果因為對裝修風格有個人喜好要求,而需要選擇僱用市面其它室內設計裝修工程公司,就必須選用信譽良好的裝修公司,最少都要貨比3家,細心了解報價單所列的項目內容,如果裝修公司能夠保證在2個月完成裝修工程,將會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石圍角邨的舊址為荃灣的其中一條鄉村——石圍角村,以及附近的二陂圳、石圍角寮屋區。 之後,石圍角村遷至和宜合道近梨木樹邨一帶,並改稱為「石圍角新村」,而原址則交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興建公共屋邨。 由於本邨位處荃灣成安谷旁[4][註 2],故此於規劃公佈前原本命名為「成安邨」。

雙工字型公屋平面圖: 第二代

公屋單位以標準的清水樓交付,不設間隔和地台飾面,但廚房及廁所的地台與牆身已鋪砌瓷磚,廚房設有灶台和鋅盤,讓居民按照本身家庭起居生活習慣的需要和個人喜好去裝修設計室內間隔和擺放訂做傢俬。 香港公屋作為公營房屋在建設優質公屋居所的大前題下,一直以來公屋設計以簡約、環保和切合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為主,單位的空間布局、室內面積和尺寸已考慮到居民在起居生活使用上的靈活性,空間配置及配件設計更實行標準化尺寸。 雙工字型公屋平面圖 配合同期發佈的Y2型大廈採用「一屋多房」的概念,第二代工字型大廈將翼尾8人單位的長走廊縮短,並重新設計成更實用的7人及9人單位,而單位的廚廁及露台的大小亦縮小並改設於大門附近,以騰出更多空間作分間房間之用。

舊長型、雙塔型、工字型、一字型等公屋類型,主要在七、八十年代落成,這些類型公屋單位最大的特點是單位設有露台,但大廳內沒有明窗,全屋靠露台及大門旁邊的百葉氣窗採光,部分租戶間房時會特意將頂部留空,令到空氣對流。 工字型大廈(H block),又稱H型大廈,是香港公共房屋大廈的一種建築設計,並在1979年開始興建至1988年,主要用作出租公屋用途。 按照房屋署訂明的程序,租戶在辦理入伙手續時,所屬屋邨辦事處(「屋邨辦」)須向準租戶講解裝修單位的安排,而租戶須即場簽署承諾書,表示明白並 雙工字型公屋平面圖 承諾遵守相關裝修規定。 然而,「裝修承辦商」並非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或房屋署僱用或聘用,亦非香港房屋委員會或房屋署的代理人或代表。

雙工字型公屋平面圖: 樓宇

在入夥時間條件上,新入夥公屋住戶,房屋署只給予租戶14天的免租期;而公屋調遷戶,須於新租約簽訂日期起計60日內交還原有公屋單位,即使申請延期交還,亦不能超過30日,而且延期期間須繳交3倍租金加差餉。 所以對租戶而言裝修工程能在1個月內完成為最佳,要滿足這個時間條件恐怕只能選擇自行裝修或僱用房屋署認可裝修承辦商,原因是其它室內設計裝修工程公司一般需時2-3個月。 工字型大廈落成時對消防要求並不是太嚴格,因此房屋署已展開更換防火木門計劃,逐步為所有工字型大廈單位更換防火木門。 然而,根據房署的更換木門計劃,工字型大廈每層有四個單位的木門不會更換,因此有居民感到不滿[6]。 雙工字型公屋平面圖 而第一、二代設計的大廈因機房位置限制而升降機不能到達頂層(即低座的26樓、高座的28樓),受影響的升降機將於下一層加設一層站,方便頂層住客。

  • 石圍角邨所屬的區議會選區分別為荃灣區議會下轄的象石選區(K16)及石圍角選區(K17)[27][28]。
  • 第一代工字型大廈的每邊翼尾設有8人單位及5人單位各一,廚房、廁所及露台均設於大廈最末端,兩款單位均採用相同的廚廁及露台設計。
  • 翻新工程分兩階段進行,首階段原訂於2022年12月完工,但出現延誤。
  • 配合同期發布的Y2型大廈採用「一屋多房」的概念,第二代工字型大廈將翼尾8人單位的長走廊縮短,並重新設計成更實用的7人及9人單位,而單位的廚廁及露台的大小亦縮小並改設於大門附近,以騰出更多空間作分間房間之用。
  • 1977年7月,房委會決定採用原地名稱「石圍角」作為邨名,將屋邨名稱修改為「石圍角邨」,並一直沿用至今[2]。
  • 經特別設計的工字型屬於單向走廊,布局類似後期出現的相連長型大廈,此類大廈走廊為單向式,以及大廈層數較矮,只有約13-15層,但同層的單位數目較多,且使用另一款單位設計,普遍單位面積較大,不少單位更設原裝梗房。
  • 石圍角邨的舊址為荃灣的其中一條鄉村——石圍角村,以及附近的二陂圳、石圍角寮屋區。

由於早年採用三相電,不少居民乘著法律漏洞安裝舊式熱水爐,導致接連發生一氧化碳中毒身亡事件,因此當局修例增設氣體熱水爐通風口,所以由1984年起入伙的工字型大廈,細部設計均與早年入伙的稍有差異(熱水爐通風口改為裝於廁所窗下的空位;而之前建成的則將通風口延伸出廁所窗外)。 圖為一工字型大廈標準7人單位的平面圖,單位內除了廁所、廚房及露台外,並沒有固定的間隔,居民可按需要自行間隔。 雖然稱為露台,實際上並非露天,而是騎樓,該位置居民多用作掛衣服、安放洗衣機的地方。

雙工字型公屋平面圖: 什麽是「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兩條樓梯設於升降機後,樓梯為重疊設計(鉸剪樓梯),兩樓梯交錯設於同一位置。 此外大廈亦集合中央走廊式大廈、露台相連式大廈及雙塔式大廈設計的優點[1]。 本邨合共有8座分別採用雙連座工字型、舊長型及雙連座Ⅰ字型設計的樓宇,單位數目達6,500伙[3]。 雙工字型公屋平面圖 值得一提的是,邨內部分建築(石芳、石荷、石蓮及石桃樓,第5至8座)頂樓有刻上座號,是全港芸芸非徙置大廈及非政府廉租屋樓宇中極罕有的安排,另一例子就有石硤尾邨美山、美虹及美彩樓(第42至44座)。 第三代工字型大廈的設計與第二代相似,唯於廁所設有煤氣熱水爐通風口,而部份大廈7人單位浴室通風窗的面積亦有縮小。 要認識香港公屋設計的發展歷史,可以以在1992年至2009年間落成和諧式和康和式公屋作一個分類識別的分水嶺,和諧式公屋採用高度統一的設計,大量使用預製組件。

雙工字型公屋平面圖

經特別設計的工字型屬於單向走廊,佈局類似後期出現的相連長型大廈,此類大廈走廊為單向式,以及大廈層數較矮,只有約13-15層,但同層的單位數目較多,且使用另一款單位設計,普遍單位面積較大,不少單位更設原裝梗房。 由於早年採用三相電,不少居民乘着法律漏洞安裝舊式熱水爐,導致接連發生一氧化碳中毒身亡事件,因此當局修例增設氣體熱水爐通風口,所以由1984年起入伙的工字型大廈,細部設計均與早年入伙的稍有差異(熱水爐通風口改為裝於廁所窗下的空位;而之前建成的則將通風口延伸出廁所窗外)。 經特別設計的工字型屬於單向走廊,布局類似後期出現的相連長型大廈,此類大廈走廊為單向式,以及大廈層數較矮,只有約13-15層,但同層的單位數目較多,且使用另一款單位設計,普遍單位面積較大,不少單位更設原裝梗房。 雙連座工字型即由2座單座工字型組合而成的樓宇,分為高座及低座,即兩座相連的工字型有一座會較高,而標準雙工字型大廈的樓高約為26至28層。 大部份屋邨會以高、低座同用一名,如博康邨博文樓;小部份則會高座、低座各有名字,如彩雲邨的其中首座雙工字型的高座名為觀日樓,而低座名為伴月樓。 雙工字型高座與低座相連位置是垃圾房,供兩座共同使用,因此兩座大廈實際上互通,但垃圾房門會鎖上,只供清潔工人使用(除了在更換升降機時,部份屋邨會暫時開放相關通道供受影響居民使用)。

雙工字型公屋平面圖: 使用「房屋署圖則查閱網」的好處

亦包括之前各種設計的結構優點,並而能夠採用最新的建築方法[2][1];第四是每層單位的住戶分組成聚居,並成為一個小型社會,使鄰居的關係更為密切。 同時每位住戶的居住較為清靜,並不受外來的影響[2] ;然而,以上的優點亦帶來一定程度的問題,例如住/訪客無法互通各座的升降機大堂和需佔用頗多土地。 雙工字型公屋平面圖2023 工字型大廈於1976年發表,橫切面呈「H」字型;樓高26至28層,而升降機大堂設於大廈正中,即「工」字的中間的一筆。 大廈設三部升降機,三部各服務不同的層數,多數安排為除1樓及頂層外每三層一停(但部份已更換升降機的屋邨,會在1樓加開層站;至於頂樓因升降機機房結構所限,不會加開層站,但會在下一層安排多一台升降機可達)。

而1970年入伙的「雙塔式」華富(二)邨更加經典,其特別之處作為樓宇中間有兩個天井作通風及採光,其後多幢公屋均採用類似設計。 隨着社會的發展及居民的需要,公屋類型在過去50年間不斷改變,歷經長型、I 型、雙塔型、工字型、十字型、梯級型、新長型及相連長型、Y型、和諧型、新十字型等。 三連座工字型即由3座單座工字型組合而成的樓宇,由兩座低座及一座高座相連而成,大廈可以因應屋邨規劃以品字型方式相連或向外相連。

雙工字型公屋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员会及房屋署

如裝修期間被發現違規改動,房屋署有機會發出修復通知書,住戶須在60日內完成復修或復原,否則將被勒令遷出,而且須向房屋署繳交行政費用,用作清潔及復原。 在裝修預算方面,最平當然是自行裝修,如租戶本身或有親友是從事裝修工程這一行,當然順理成章可以選擇自行裝修,相信這亦是一個最佳最簡易的裝修方案。 2016年7月30日上午,石圍角邨石桃樓17樓某單位內,一對已離異夫婦發生爭執。 52歲伍姓婦人用菜刀砍傷87歲唐姓前夫後由單位露台跳下,倒臥大廈對出的花槽,救護員到場後證實伍婦當場身亡[39][40]。 1982年9月,時任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視察訪問香港,是首位於在任期間到訪香港的英國首相。 期間,戴卓爾夫人在港督尤德爵士及房屋司廖本懷陪同下於9月28日探訪石圍角邨。

有意裝修單位的公屋租戶除了僱用「裝修承辦商」,亦可自由選擇市面上的裝修公司,甚至可以自行申請裝修。 翻新工程分兩階段進行,首階段原訂於2022年12月完工,但出現延誤。 2023年2月28日,業主要求石芳樓的其中五間商舖在一個月內遷出,商戶稱無法及時清理存貨,其後獲寬限多兩個星期。 雙工字型公屋平面圖 在舊有商舖結業而又暫時未有新舖進駐的過渡期內,邨內將僅餘三間商舖售賣生活用品,加上翻新期間亦不設臨時街市,有居民批評翻新工程帶來不便,需要到荃灣市中心買菜。 有開業多年的商戶稱翻新後的舖位租金昂貴,故此不考慮續租;亦有部分商戶如「大生文具公司」則決定遷往新舖位繼續經營[11]。 早期跟後期的和諧式單位亦有不同,主要在客廳位置增加窗戶,增加房間的光線感,且無論租戶怎樣間隔房間,整個單位都會空氣流通。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