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蘇文忠公全集6大優勢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蘇文忠公全集

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 蘇文忠公全集2023 一時文人如黃庭堅、晁補之、秦觀、張耒、陳師道,舉世未之識,軾待之如朋儔,未嘗以師資自予也。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行經南安軍。

蘇文忠公全集

黃庭堅曾批評蘇軾說:「東坡文章妙天下,其短處在好罵,慎勿襲其軌也」。 陳岩肖說:「坡為人慷慨疾惡,亦時見于詩,有古人規諷體」。 陳師道說:「蘇詩始學劉禹錫,故多怨刺,學不可不慎也」。 慶曆二年(1042年),蘇軾入小學,拜道士張易簡為師,當時居住在眉州一處叫紗縠行的地方。

蘇文忠公全集: 蘇軾 [History]ctext:291374

蘇洵的尋根方法,在當時就有人不以為然。 • 蘇軾,名字中的軾字,解釋為〝古代車子前面可讓人倚靠的橫木〞;而其弟弟蘇轍,名字中的轍字,解釋為〝車輛駛過後所留下的痕跡〞,其兄弟命名可見中國傳統排行順序、前後尊卑的概念。 • 蘇軾很早接觸佛教,一生與禪師交遊頗廣,在黃州時常與金山寺主持佛印禪師來往,一日蘇軾做一首詩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呈給佛印。 禪師即批「放屁」二字,囑書童攜回。 東坡見後大怒,立即過江責問禪師,禪師大笑:「學士,學士,您不是『八風吹不動』了嗎,怎又一『屁』就打過了江?」「八風吹不動」可見於《佛地經論》卷五,詩僧寒山詩歌亦有此句。

元符元年,蘇軾在儋州,游天慶觀。 蔡京派遣呂升卿、董必等去嶺南謀害蘇軾兄弟,曾布向皇帝進言不可,救兩人免于大難。 二年,瓊州進士姜君弼、唐佐來到蘇軾處學習。 三年(1100年),徙貶所于廉州,隨即又任舒州節度副使、永州居住。 過廣州、清遠,到英州時,賜提舉成都府玉局觀,任便居住在外軍州(即隨意選擇偏遠州郡居住)。

蘇文忠公全集: 蘇軾 [History]ctext:291374

三年,蘇軾入鄉校,以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為榜樣、楷模。 五年,父親蘇洵因公在外,他的教育都由母親程夫人負責。 至和元年(1056年),娶妻王氏,為青神人王方之女。 二年,前往成都遊覽,拜訪了張安道。

元祐七年正月二十八日,移知揚州。 九月召還朝,以兵部尚書兼翰林侍讀學士,至十一月,又除端明殿學士兼侍讀。 元祐八年,言官黃慶基、董敦逸彈劾蘇軾。 其散文、詩、詞、賦均有成就,且善書法和繪畫,是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也是公認韻文散文造詣皆比較傑出的大家。 蘇軾的散文為唐宋四家(韓柳歐蘇)之末,與唐代的古文運動發起者韓愈並稱為「韓潮蘇海」,也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更與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

蘇文忠公全集: 蘇軾 [History]ctext:291374

熙寧十年受命知河中府,後改知徐州。 二月與其弟蘇轍會面,四月二十一日,到徐州。 是年七月七日,黃河決口,水困徐州,蘇軾參加救災。 元豐元年,改築徐州外小城,立東門黃樓。 由於蘇軾在新舊黨爭中兩邊不討好導致仕途失意,被侍妾王朝雲戲稱為「一肚皮不合時宜」。 在元祐更化中一度官至尚書;紹聖年間因新黨的章惇為相,又加貶謫至儋州(海南島);徽宗即位,遇赦北歸時病卒於常州。

宋徽宗即位,向太后垂簾聽政,下詔讓蘇軾北還。 蘇軾年幼時父親出遊在外,母親將其養大,並教他讀書,曾令其以范滂為榜樣。 和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三蘇」。 • 蘇軾無論詩、詞、文、賦、字、畫,樣樣精到,常被認為乃是先人托化所致。 廣州西郊石門靈隱山上有寶陀院、妙高台,院住持得雲和尚臨終時,留信說三十年後他的忌日,當有貴人來訪,可將遺書遞上。 蘇文忠公全集 學者衣若芬認為此「得雲和尚」說是清代研究者的誤解。

蘇文忠公全集: 蘇軾 [History]ctext:291374

三十八歲時的蘇軾贖十二歲的朝雲,後收為侍妾。 • 程夫人,眉山富豪程文應之女,程濬之妹,十八歲時嫁時年十九歲的蘇洵。 體裁和音律上,蘇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詞的文學生命重於音樂的生命。 蘇詞作品往往有序,闡明詞的內容,或作詞的原委、時間、地點,事實分明。 蘇軾詞風豪放(王國維曰「東坡之詞曠」),將詞「詩化」,筆力雄健,個性鮮明,展現出作者曠達、爽朗的個性,多豪情壯語,意氣昂揚,感情奔放,想像豐富奇特。 蘇軾擴大詞的內容,抒情寫景、說理懷古、感事等題材,無一不可入詞。

十月,過黃泥阪,遊覽赤壁,作《赤壁後賦》。 元豐七年離開黃州,將雪堂留給當地人潘邠老,赴任汝州團練。 途經江州,游廬山,作詩有《題西林壁》等。 經金陵,于泗州度過除夕,因沒有繼續旅行的盤纏而上書請求允許在常州宜興縣居住,獲得允許。 八月十七日,得命知登州,到任才五天,蘇軾又被召為禮部郎官,上京後半月,除起居舍人,入侍延和殿。 嘉佑四年(1059年),完成服喪後的蘇軾跟隨父親蘇洵與弟弟蘇轍一起沿著長江下溯,前往荊楚之地。

蘇文忠公全集: 蘇軾 [History]ctext:291374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年)十二月十九日乙卯時,蘇軾生於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 其父親將他命名「軾」,意為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蘇文忠公全集 蘇軾有一個弟弟蘇轍,小他兩歲(1039年出生),兩兄弟從小到大一起讀書遊玩,後來也同一年中進士。 蘇文忠公全集2023 最有發言權的莫過于黃庭堅,他在《山谷集》裡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黃州詞,是蘇詞的奇觀;黃州文,則是蘇文的高峰;《赤壁賦》是其高峰之巔。

蘇文忠公全集

元符三年(1100年)蘇軾寫下《羅漢閣記》、《舍利銘》、《老柏再生贊》等文記念此事。 蘇軾捐贈的舍利在1277年元將張弘范攻陷東莞後被奪走,送至大都。 後在明代重修資福寺時送回原址,至今依然保存在清代原址重建的金剛經雲石塔內。 •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馬光去世,大臣們正舉行明堂祭拜大典,趕不及奠祭,儀式一完成,大臣們希望趕去弔喪,程頤卻攔住大家,說孔子「是日哭則不歌」,參加明堂典禮之後,不該又弔喪家。 大家覺得這不近人情,反駁說,「哭則不歌」不代表「歌則不哭」。 蘇軾嘲笑程頤說:「這是枉死市上的叔孫通制訂的禮法。」這是蘇軾、程頤兩人結怨的開始。

蘇文忠公全集: 蘇軾 [History]ctext:291374

四年(1097年),二月十四日,營建白鶴峰新居。 五月責授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 至四月十七日,蘇軾接到命令,遂貶儋州。 當時蘇轍也被貶謫至雷州,兩兄弟恰好相遇于藤州,便同行前往雷州半島。

蘇軾被派往湖州勘察堤壩情況,期間與湖州太守孫莘老相遇並作詩。 嘉佑二年(1057年),蘇軾才20歲,與弟弟蘇轍一同進京參加會考,蘇軾中進士第二名。 到了禮部複試時,蘇軾再以《春秋》對義取為第一,中乙科。 同年四月,蘇軾母親程氏去世,他不得不按禮法丁憂回鄉。 元豐四年,朋友馬正卿為蘇軾請到了黃州營地以東一塊地,蘇軾躬耕其中,命名為「東坡」,複于元豐五年營造雪堂,自號東坡居士。

蘇文忠公全集: 蘇軾 [History]ctext:291374

晚年代表作有行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等,此二賦以古雅勝,姿態百出而結構緊密,集中反映了蘇軾書法「結體短肥」的特點。 其最晚的墨跡當是〈與謝民師論文帖〉(1100年)。 蘇文忠公全集 熙寧六年(1073年)正月二十七日及八月,兩度遊覽雲泉山風水洞,作詩並留下題名,題名今存。 冬,蘇軾沿運河往返於常州、潤州、蘇州、秀州之間,賑濟災民。 過了幾個月接到詔命前往密州,九月二十日告別杭州道友,十月啟程。 熙寧八年除夕,蘇軾在潤州度過。

  • 元豐七年離開黃州,將雪堂留給當地人潘邠老,赴任汝州團練。
  • 熙寧三年(1070年),蘇軾擔任當年度的科舉主考官,蘇軾本欲擬上官均為第一名(狀元),因發現上官均的策論有詆毀王安石變法的情況,便改上官均為第二名。
  • 歐陽修亦十分讚賞,欲拔擢為第一,但又怕該文為自己的門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列為第二。
  • 蘇軾還用自己至愛的犀帶換取佛腦舍利,供奉在資福寺內。
  • • 2000年,法國《世界報》認為蘇東坡的從政生涯與他的琴棋書畫一樣,都是人類的文化瑰寶,並且在專欄「千年人物」中,評選蘇軾為唯一一位入選的中國人(共12位)。
  • 蘇軾之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與陸游並稱「蘇陸」;其詞「以詩入詞」,首開詞壇「豪放」一派,振作了晚唐、五代以來綺靡的西崑體餘風。
  • 慶曆二年(1042年),蘇軾入小學,拜道士張易簡為師,當時居住在眉州一處叫紗縠行的地方。
  • 三年,惠州修新橋,蘇軾典賣了自己的腰帶以資助建設。

蘇軾的詞風被歸類在「豪放派」,所以與周邦彥的「格律派」大相逕庭。 南宋時知名的詞人辛棄疾也是豪放派的詞人,後世將蘇東坡與辛棄疾並稱為「蘇辛」。 蘇洵修編族譜,自稱是初唐相國蘇味道後裔。 蘇文忠公全集 然而蘇洵自己也承認蘇味道的後人與自己的高祖之間世系不可考証,蘇洵的高祖才是信史的上限。

蘇文忠公全集: 蘇軾 [History]ctext:291374

五年,授河南府福昌縣主簿,但蘇軾並未就任。 嘉佑六年(1061年),參加制科考試,位列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第三等。 當時韓琦說:「今歲制科,唯蘇軾、蘇轍最有聲望。」授大理評事,除簽書鳳翔判官。

蘇文忠公全集

蘇軾之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又與陸游並稱「蘇陸」;其詞「以詩入詞」,首開詞壇「豪放」一派,振作了晚唐、五代以來綺靡的西崑體餘風。 後世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惟蘇軾故作豪放,其實清朗;其賦亦頗有名氣,最知名者為貶謫期間借題發揮寫的前後《赤壁賦》。 宋代每逢科考常出現其文命題之考試,故當時學者曰:「蘇文熟,喫羊肉、蘇文生,嚼菜羹」。 藝術方面,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之首;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並在題畫文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紹聖元年(1094年),章惇、安燾執政,蘇軾遭來之邵彈劾,遂被哲宗貶謫至惠州,十月三日,到貶所,住在僧舍中。 三年,惠州修新橋,蘇軾典賣了自己的腰帶以資助建設。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