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粵語流行曲簡譜7大著數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粵語流行曲簡譜

《鐵塔凌雲》、《啼笑因緣》、《鬼馬雙星》等歌曲好評如潮後,大量廣東歌歌手湧現,眾皆獨當一面。 其中最有名的有羅文、温拿乐队、徐小鳳、關正傑、甄妮、林子祥、葉麗儀、葉振棠、陳潔靈 等,大眾也不再認為只有唱英文歌和國語歌才是高格調的表現,罗文也在70年代中期远赴东瀛,习得泽田研二等视觉化舞台表演风格,为日后香港舞台表演视觉化立下基础。 早於三十年代,已有粤語歌曲出現,當中包括1930年由黃壽年主唱的《壽仔拍拖》,以及1935年由李綺年主唱的電影《生命線》主題曲《兒安眠》。

粵語流行音樂深受多種曲風影響,包括爵士、搖滾、節奏藍調、電子、西方流行音樂等,並擁有跨國的樂迷基礎,特別是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等)[3]。 多數評論認為,咁主要反映香港太細,單靠本地市場難以係廣東歌進步嘅動力。 粵語流行曲簡譜 著名音樂人黃柏高亦都認為,市場嘅變化經已令到廣東歌冇可能再突圍[4]。

粵語流行曲簡譜: 填詞風格上的改變

1985年開始Blue Jeans三子加入戰團,其中蘇德華自1985年於徐小鳳演唱會任結他手後,至80年代末期眾多歌手指定蘇德華為其御用結他手。 差不多同一時間,和音於歌曲的重要性已逐漸增加,太極的雷有曜、雷有輝、鄧建明、「和音界天王」張偉文、譚錫禧(結他手出身)成為許冠傑、張國榮、譚詠麟、張學友、林子祥等的指定和音。 80年代末期,鮑比達、盧東尼、杜自持、倫永亮開始轉為採取西方Adult contemporary、R&B風格編曲,樂器亦以合成器為主,以便其作品於卡拉OK市場流行。 九十年代末期電音唱跳歌曲年代,雷頌德採取一式一樣的風格,只以合成器作為唯一樂器,但被指編曲方式過於單調,因此只是曇花一現。 同期吳國敬、伍樂城、陳輝陽、Johnny Yim將傳統樂隊編排重新融入歌曲,自此樂器及裝置的常規亦開始固定。

  • 最終在2017年度起,出道十多年的衛蘭首奪《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叱咤樂壇女歌手金獎」及2018年度菊梓喬首奪《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最受歡迎女歌星」,正式結束容祖兒十多年壟斷樂壇頒獎禮的局面。
  • 同時期,斯里蘭卡籍廣告人Hans Ebert在美國流行音樂權威雜誌《告示版》上首次使用「Cantopop」這個專有名詞來稱呼粵語流行曲[5],也介紹了他所認為的粵語流行曲鼻祖——許冠傑[14]。
  • 1998年寶麗金改名環球,之後開咗間分公司叫正東,嗰陣喺正東做嘅黃柏高後來又自立門戶,開咗間金牌(Gold Label),以子母公司形式同 EMI 合作。
  • 粵語流行曲原本只係喺香港同華南地區有影響力,要到1980年代先至衝出香港。
  • 《上海灘》亦為主音歌手者葉麗儀的事業巔峰作,讓她有機會到世界各地登台,至今每年仍獲得可觀的版稅收入[16]。

其後,不少在1960年代後期到1970年初期曾在香港風行一時的粵語時代曲歌手亦再次回到香港開演唱會,例如鄭錦昌、凌霄、麗莎等[21]。 以唱作人身分出道的歌手也不少,他們往往是集作曲、填詞、歌手於一身,當中張敬軒、方大同最為突出。 自2003年香港廉政公署的“舞影行動”一度拘捕22人,包括英皇娛樂的楊受成、無綫電視的何麗全、環球唱片前高層陳少寶等人,事件涉及娛樂圈行賄、買獎等醜聞後,2005年起,唱片公司開始轉捧實力派歌手,例如側田、陳柏宇、方大同、小肥、衛蘭、王菀之、泳兒、鄧紫棋等等,被眾多樂評人推崇備至,可惜仍改變不了樂壇轉衰的局面。 粵語流行曲簡譜 1980年代不僅是粵語流行曲百花齊放的日子,亦是香港樂壇的全盛時期,影響力遍及東南亞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地方。 從1970年代中後期至1980年代初,個人風格強烈且能獨當一面的經典粵語歌手輩出,配合幕後音樂人才湧現,成就了經典巨星的時代。 粵語流行音樂於1970年代中期由《鐵塔凌雲》(許冠杰作曲及主唱、許冠文填詞)及《啼笑因緣》一曲[2](顧嘉煇作曲、葉紹德填詞、仙杜拉主唱)所帶動,因此被視为本地流行音樂的分水嶺;其後蓬勃發展(另有論者認為是1973年的《分飛燕》[2])。

粵語流行曲簡譜: 音樂新嘗試

由張國榮、梅艷芳、Beyond以至到後期張學友、劉德華,喺大陸同台灣都好有市場。 一啲地方重因為粵語流行曲,個個爭住學粵語,講嘢有粵語腔先至係潮流嘅象徵。 1970、80年代早期最賣錢有許冠傑、溫拿樂隊、關正傑、甄妮、鄭少秋、羅文等等。 同時期其他歌星重有徐小鳳、林子祥、關正傑、陳慧嫻、陳百強、張學友、林憶蓮、葉蒨文等等。

粵語流行曲簡譜

另外,當時正式出道樂壇只有3年的林峯亦因被無綫電視頒發2009年至2011年「亞太區最受歡迎男歌星」而備受批評及被嘲笑為「亞皆老街至太子道西區最受歡迎男歌星」。 而伴隨媒體的推廣,現代網絡的訊息流通以及樂迷的口味變化,有部份風格別致而音樂優質的獨立歌手或組合逐漸走進公眾視野而變得知名。 其實不只是香港,近幾年世界各地(尤其以中國等亞洲地區尤其明顯)獨立音樂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與推崇,甚至有成為一股潮流的趨勢:大批的獨立音樂人擁有,甚至當中不少通過演出,與大品牌合作以及與主流歌手合作來提高知名度。 粵語流行曲簡譜2023 現在這個高科技時代樂迷接觸音樂絕對可以不需要依附在如電臺電視臺雜誌這類的主流媒體了,他們當中有很多可以通過網絡來搜索適合自己口味的音樂,選擇比以往豐富得多。 而且大多數獨立音樂人創作音樂時所考慮的市場因素比主流音樂少得多,有的甚至完全不考慮市場而只爲自己的愛好,這對於長期節奏主流K歌而感到厭倦的多數香港樂迷是一個相當新鮮的選擇。

粵語流行曲簡譜: 頒獎典禮公信力下降

除非唱歌個人好紅,例如鄭君綿、陳寶珠、蕭芳芳,呢啲唱片公司就會當電影附屬品咁去出唱片賣。 英文 Canto Pop 係外國人對粵語流行曲嘅稱呼,喺1970年代,有一個香港嘅斯里蘭卡人 Hans Ebert,佢本身係一個廣告界嘅人,同時又喺美國billboard雜誌寫稿,佢喺一篇介紹許冠傑嘅文入面,就用 Canto Pop 代表許冠傑同新一代摩登化嘅粵語流行曲,之後 Canto Pop 就成為粵語流行曲稱呼[2]。 到後尾重發展出 Canto Rock、Canto Electroica、Canto R&B、Canto Rap、Canto Singer Songwriter 等等。

粵語流行曲簡譜

2019年10月27日起,ViuTV推出流行音樂節目《Chill Club》,節目啟播初期時形式類似無綫的《勁歌金曲》及《流行經典50年》。 大眾對樂壇頒獎禮的公信力,在這段時期的討論變得更為激烈,如新城電台舉辦的《新城勁爆頒獎禮》由於每年頒發的獎項數量太多,並設有各式各樣奇怪獎項,加上主辦方表明未能到場的歌手不會獲獎,其授獎標準及公信力多年來皆備受外界質疑,一直被批評為「分豬肉」。 2019年2月,《新城勁爆頒獎禮2013》其中一個「新城勁爆躍進歌手」獎座被發現棄置於北角渣華道橋底[22]。

粵語流行曲簡譜: 粵語流行曲的前夜

她的团队不仅涵盖两岸三地如林夕、张亚东、窦唯、梁翘柏等顶尖音乐人,更有日本、欧美音乐人如中岛美雪、极地双子星的参与,高度国际化,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华语音乐的多样性。 截至2000年3月,王菲在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地区有據可考的权威认证銷量達970萬張,被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認證為華語樂壇銷量最高的粵語女歌手[18]。 與劇集互相帶動下,《上海灘》在香港取得空前的成功,以之為主打的《上海灘特輯》成為當年的本地白金唱片[10],並獲得橫跨多年的獎項,如1980年的十大中文金曲和1999年的世紀中文歌曲選舉的十強歌曲;更於大中華地區廣泛傳播,獲奉為粵語流行曲中的經典。

粵語流行曲簡譜

在2010年,此曲躋身國際華語音樂聯盟評選的「華語金曲獎:30年30歌」[11][12][13][14],又獲選為上海世界博覽會「香港活動周」的開幕禮開場曲[15]。 同年5月,於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舉辦共六場的演唱會《MIRROR "ONE AND ALL" LIVE 2021》。 2010年代初,多位歌手開始走出香港,如陳奕迅成為首位在高雄巨蛋開演唱會的香港歌手以及首位在O2 Arena開演唱會的華人歌手。 楊千嬅、容祖兒等人亦於2010年代末開始將發展重心轉移至中國內地,但四人仍不時推出廣東歌。 樂壇天后鄭秀文復出後的首張專輯大碟《信》大膽地打破以往的情歌以及電子舞曲路線,改以流行福音歌曲作為主題,為香港樂壇史上少有的並且是最成功和暢銷的福音專輯,成功為福音唱片於香港及亞洲的主流音樂市場開創了先河。

粵語流行曲簡譜: 粵語殘片-C調簡單版五線譜預覽 ( 共2張 )

及至1960年代時,也是香港粵語電影流行的年代,不少香港電影更賣埠東南亞等地而大受歡迎,譚炳文、 鄧寄塵和鄭君綿等當時的電影演員均曾推出唱片。 當時粵語流行音樂只是粵語電影的附屬品,未能獨當一面成為藝人發展的事業。 而且一般香港粵語片中粵劇風格的唱腔亦不易受年輕人的喜歡,被認為是陳舊和市井的,好像「廟街王子」-尹光就是其中的代表。 1960年代後期,來自的馬來西亞的鄭錦昌、上官流雲和新加坡的麗莎打開香港市場,當時的鄭錦昌有「粵曲王子」之稱、而麗莎被稱為「粵曲王后」 [8]。 他們的經典名曲包括《新禪院鐘聲》、《唐山大兄》、《相思淚》、改編披頭四的《行快啲啦》(Can't Buy Me Love)、《一心想玉人》(I Saw Her Standing There) 等,可是仍未令粵語流行音樂走出低下階層音樂的形象。

粵語流行曲簡譜

《粵語殘片》是香港流行男歌手陳奕迅的一首粵語歌曲,由周博賢作詞,C.Y.Kong(江志仁)和陳奕迅作曲,陳奕迅演唱。 粵語流行曲簡譜 收錄于專輯《What's Going On…?》中,發行于2006年11月23日。 由於香港只得兩間電視台同三間電台,所以電台同電視台好容易就因為利益關係,特登去催容唱片公司要求推廣嘅歌,形成音樂類型狹窄,最賣得嘅歌都係喺唱片公司催容之下大熱,而呢啲歌都幾乎係情歌。 後來廣告同音樂掛鈎,歌星又同時拍廣告,造成偶像文化,好多本身無乜歌藝嘅人,會因為靚仔或者靚女而捧成偶像,靠靚樣搵食,歌藝其次。 粵語流行曲原本只係喺香港同華南地區有影響力,要到1980年代先至衝出香港。

粵語流行曲簡譜: 流行鋼琴Youtube影片

雖然張學友憑著出眾的歌藝而雄霸整個香港樂壇,並成為了1990年代的樂壇巨星,但這時期的樂壇已開始出現吹捧偶像而不重實力的現象。 整個粵語歌壇的一綫男歌手亦被認爲只有張學友一人是以實力爲主發展的歌手,這現象直至1999年,黎明和張學友先後宣佈不出席流行音樂頒獎典禮領取獎項。 而張國榮出道初期(寶麗金時期)曾被指聲線過尖,模仿前辈罗文,发了《情人箭》专辑后更被唱片公司解约,此后一度在麗的電視电视剧及偶像电影混面熟。 直至1983年由黎小田制作的《風繼續吹》開始確立低沉的唱法,才開始初尝走红滋味,1984年憑專輯《Leslie》中的主打歌《Monica》榮登一線歌手,與譚詠麟力爭一日長短,譚、張兩人於1984至87年間之爭可算是相當白熱化,雙方歌迷關係緊張,更發生雙方樂迷打架的事件,成為他宣布不再領獎的導火線。 譚詠麟退出領獎後,張國榮亦在毫無懸念下大熱奪得1988年及1989年的「最受歡迎男歌星」獎項,隨後處於事業巔峰期的他宣佈「封咪」告別歌壇,並舉行了多場賣座的告別演唱會。

千禧年代初,由蔡卓妍和鍾欣桐組成的二人女子組合Twins以陽光可愛形象吸引大眾關注與喜愛,一出道即大紅大紫,於歌影視三個領域成功多元發展,標志樂壇開始由偶像派稱霸,其特點為歌影雙棲發展,推出的唱片、電影、廣告不但產量高,而且唱片、電影的銷量及票房俱佳,唱片包裝精美,更附有精美贈品及海報。 張學友於1996年與香港管弦樂團一連合作四場現場音樂會《愛與交響曲》,將流行音樂與交響樂相結合,當時贏得外界極佳的反響,令香港許多青年一代以最直接的方式接觸到交響樂甚至於古典音樂領域,多位歌手更是主動效仿,推出一系列的流行曲與交響曲合作的演出,均獲得了甚佳的反應。 他早於1982年就與顧嘉煇指揮的香港管弦樂團在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了一連四場的演唱會,成為一時佳話。

粵語流行曲簡譜: 樂壇

2000年之後,亦有好多新唱片公司加入競爭,好似有 Music Nation、BMA、Silly Thing、東亞、人山人海等等。 2018年7月,ViuTV首播選秀節目《Good Night Show 全民造星》,並於同年10月14日舉行十強總決賽,結果冠軍由姜濤奪得,亞軍為陳卓賢,季軍為楊樂文。 從粵劇衍生出純演唱的粵曲歌壇,將全齣粵劇化整為零,在民間流傳,一般歌壇附設在茶樓之內,供人品茶聽曲,消費尚算普及,平民可以負擔,在五十年代初期,十分興旺[6]。

1979年,從溫拿樂隊單飛後的譚詠麟冒起,自1981年开始每届入选十大中文金曲及十大劲歌金曲,到在1984年憑著《霧之戀》和《愛的根源》兩張專輯,达到他事业巅峰四年,躍升為非常受歡迎的男歌星,在該年度的樂壇頒獎禮上獲得多個大獎。 粵語流行曲簡譜 每一季度的季選上,譚詠麟都至少有兩首歌入圍,而《1984年度十大勁歌季選》四季共40首的金曲中,他一人更獨佔10首;譚詠麟曾於1984年至1987年四連奪「最受歡迎男歌星」獎項,直至1988年初終在頒獎台上宣布不再參加具有競爭性的樂壇頒獎禮。 呢個時期亦係唱片市場萎縮緊嘅時期,歌星除咗出唱片,主要工作重有拍廣告、拍電影,甚至TVB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都特登整個《最受歡迎廣告歌大獎》,拍廣告已經變咗歌星重要收入來源。 在2009年,亞洲電視引入台灣歌唱選秀節目《星光大道》,改編製作成《亞洲星光大道》。

粵語流行曲簡譜: 音樂特徵

2000年代活躍香港樂壇頒獎典禮的歌手大多每年至少推出2張唱片,否則容易被淘汰及被遺忘。 但2017年起,即使活躍香港樂壇頒獎典禮的歌手也難以每年推出實體唱片,當中推出過無數實體唱片的容祖兒自2017年起即使每年推出全新單曲也未有推出全新實體廣東專輯。 IFPI香港唱片銷量大獎更於2017年度起永久停辦,可見實體唱片業的發展舉步維艱。 粵語流行曲最初由電影電視嘅主題曲開始慢慢發展,到七、八十年代係粵語流行曲嘅「黃金時期」,喺廣東話地區所有電視電台都幾乎只會播粵語流行曲,甚至去到全世界,重出現咗英文 Canto Pop 呢個字,反映粵語流行曲唔單只係一種地方音樂,甚至喺世界音樂之中有一個地位。 不過1998年之後,廣東歌市場慢慢萎縮,而國語歌,重有日、韓歌都已經取代咗廣東歌個市場[1]。

1990年代的香港女歌手以王菲為主要代表人物,王菲亦是華語樂壇的女歌手代表之一,被海內外譽為大中華地區的「乐坛天后」「The Diva Of Pop」[17]。 王菲是最早將夢幻流行、神遊舞曲、人聲實驗、嘻哈音乐等音樂風格引入華語樂壇的歌手之一。 王菲的音樂具有強烈的個人意識,專輯具有極高的概念性、音乐性和完整性,普遍保持高质量。 王菲也是华语音乐文化大融合的代表之一,中国大陆的背景使她即使在香港发展却与内地音乐圈保持密切联系,留美经历更使她深受西方音乐文化的熏陶。

粵語流行曲簡譜: 偶像派當紅

其他當時的主要電影演員如陳寶珠、胡楓、呂奇、蕭芳芳等也有不少歌曲作品,主要是電影插曲。 粵語流行曲簡譜 陳奕迅連奪多屆《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叱咤樂壇男歌手金獎」大獎。 而容祖兒於2003年一曲《我的驕傲》開始,連奪多屆《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最受歡迎女歌星」及《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叱咤樂壇女歌手金獎」大獎,2003年、2005年、2007年、2010年至2013年、2015年、2016年共9年均由容祖兒奪得所有女歌手大獎。 粵語流行曲簡譜 故此由2014年開始,已不斷有民間聲音要求容祖兒不要再繼續奪此獎項,及效法前輩退出領獎給予後輩機會上位,容祖兒亦曾在報章透露歌神張學友曾勸她退出領獎,她亦在考慮當中。

於2016年至2017年,即使容祖兒缺席頒獎禮仍獲得女歌手大獎。 最終在2017年度起,出道十多年的衛蘭首奪《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叱咤樂壇女歌手金獎」及2018年度菊梓喬首奪《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最受歡迎女歌星」,正式結束容祖兒十多年壟斷樂壇頒獎禮的局面。 同時,歌手涉足另類音樂風格抑或創作完整的概念專輯(甚至是社會民生這類以往甚少出現在香港主流音樂的題材)的現象亦開始頻繁起來,最突出的莫過於2005年盧巧音的《天演論》與何韻詩的《梁祝下世傳奇》。 除此之外,一線歌手的高評價專輯如楊千嬅極富文學概念的《電光幻影》、陳奕迅的引起樂迷極大共鳴的《U87》、古巨基以「人生」概念為主題,細說人生過程及道理引起樂迷極大回響的《Human我生》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不僅各自獲得了當年四台聯頒大碟獎,而且至今被仍是被許多的樂迷倍受推崇的大碟。 而王菀之、謝安琪、何韻詩、黃耀明、麥浚龍和盧巧音等在主流樂壇別樹一格的歌手也被越來越多的聽眾談及,而一些不滿足於只聽K歌情歌的聽眾更樂於選擇這類歌手。

粵語流行曲簡譜: 流行鋼琴即興彈奏課程

1998年寶麗金改名環球,之後開咗間分公司叫正東,嗰陣喺正東做嘅黃柏高後來又自立門戶,開咗間金牌(Gold Label),以子母公司形式同 EMI 合作。 金牌開創咗一條龍方式經營,即係歌星除咗出唱片,重會拍廣告,拍電影,都由同一間公司包晒。 無綫電視於2021年3月起允許星夢歌手亮相ViuTV節目甚至角逐ViuTV主辦的Chill Club 推介榜年度推介之獎項,而ViuTV亦指歡迎無綫派歌上榜,被媒體认为是「破格」之舉,对乐坛发展亦有帮助[26][27]。 2021年3月13日,HKRIA會員唱片公司如環球的江海迦及陳奕迅、寰亞的鄭欣宜、華納的薛凱琪成為首位於破冰後在無綫《勁歌金榜》上榜的歌手,並全數登上冠軍寶座,正式打破過往星夢及英皇壟斷《勁歌金榜》的局面。 2021年1月24日ViuTV播出的音樂節目《Chill Club》中正式宣布將於2021年4月18日舉辦首屆頒獎典禮《Chill Club 推介榜年度推介》,並於2021年3月2日舉行記者會公布賽制和入圍名單。

無綫電視亦跟隨亞洲電視,製作歌唱選秀節目,為《超級巨聲》及《星夢傳奇》。 節目成功發掘及培訓了一些樂壇新力軍,於2011年起出道,其中較為出名的有許廷鏗、林欣彤、胡鴻鈞、馮允謙、羅力威、陳蕾、亢帥克、鄭俊弘、吳業坤、譚嘉儀、鄧小巧等,某些本已轉型或淡出樂壇的實力派歌手亦因這個節目再次受到關注,如官恩娜、羅敏莊、劉美君等。 此時,部分非粵語為母語的歌手亦嘗試發行粵語唱片,如台灣的黄莺莺、苏芮、吳奇隆、蘇有朋、金城武、伊能靜、吳倩蓮、張信哲、許茹芸、蘇慧倫;新馬地區的陳潔儀、許美靜、巫啟賢;來自香港但在台灣主力發展的王杰、周華健、邰正宵、孫耀威等等。 「四大天王」由1992年正式誕生,同期首席女歌手係葉蒨文、林憶蓮同王菲,90年代中期則加入鄭秀文、彭羚,同時期吹起無厘頭風,代表有軟硬天師。 90年代中其他主要歌星有周華健、鄭伊健、周慧敏、許志安、李克勤、關淑怡、李蕙敏、蘇永康、梁漢文等,到90年代後期又有古巨基、陳奕迅、陳慧琳、楊千嬅、梁詠琪。 2022年2月,無綫電視推出歌唱選秀節目《聲夢JUNIOR》,為有志於演藝的青少年提供歌舞訓練機會,梁善知、楊秉頤、繆昀希及鄧曉殷成為最後四強,入圍《聲夢傳奇2》。

粵語流行曲簡譜: 流行鋼琴Chord琴譜下載

這個現象和獨立音樂受到重視的現象有很多相似之處,而原因也和流行音樂千篇一律導致樂迷口味改變、網絡發達和媒體推廣有關。 於2009年底開始,香港音像聯盟(HKRIA)就旗下成員唱片公司環球、華納、Sony及EMI的音樂作品版權收費問題,和無綫電視(TVB)引發的爭議。 2010年12月BMA加入香港音像聯盟而增加為五大唱片公司,因此五大唱片公司旗下歌手無法在TVB演出、露面及接受訪問,在2009及2010年度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中亦不能獲得任何獎項,而四大唱片歌手則罕見改以亮相亞洲電視、有線電視、Now等維持電視曝光,為香港電視史上的一大突破。 而環球唱片旗下歌星李克勤則成為首位於版稅事件「破冰」後亮相無綫電視節目的歌手,但2015年起,無綫電視再次封殺環球旗下歌星,直至2021年2月曾志偉出任無綫綜藝、音樂製作及節目副總經理後,與音像協會成功斡旋,版權風波才告一段落。 1992年起,張學友及以影视或广告走红的劉德華、黎明和郭富城,被傳媒封為香港樂壇「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支配香港樂壇,並壟斷四大電子傳媒音樂頒獎典禮的獎項。

粵語流行曲簡譜: 獎項榮譽

80年代中期開始亦興起樂隊熱潮,好似有Beyond、太極、達明一派等等。 香港主要大唱片公司有寶麗金(PolyGram)、TVB附屬機構華星、新藝寶,同埋喺1921年已經喺香港插旗嘅百代(EMI),另外1977年美國華納唱片(WEA)嚟咗香港插旗,1978年日本新力唱片(CBS Sony)亦嚟咗香港插旗。 1991年台灣羅大佑嘅音樂工廠喺香港發展,之後台灣嘅滾石唱片亦喺香港插旗。 早期粵語流行曲主要係電影插曲,而且都係改編英文歌或者粵曲,到70年代受西方音樂影響,又加上香港華洋雜處,開始有一啲西方音樂混合中國元素好似小調、五聲音階嘅歌,到後期又有K歌,即係適合喺卡拉OK唱嘅歌,除此之外粵語流行曲重有好多西方音樂類型嘅歌,好似R&B、hip 粵語流行曲簡譜 hop、搖滾同電子音樂等等。 2021年2月20日,剛重返無綫並加入管理層的曾志偉邀請前無綫非戲劇製作總監何麗全及前無綫音樂總監鄧智偉回巢重整綜藝節目及星夢娛樂,終止何哲圖時期星夢娛樂及英皇娛樂歌手壟斷的《勁歌金曲頒獎典禮》。 早期粵語流行曲主要係電影插曲,好多歌只會喺電影先有,唔會出唱片,咁係因為嗰陣啲唱機好貴,有錢佬先賣得起,而有錢人又以鬼佬為主,普通人就算買唱片都無唱機聽,所以唱片公司多數只出英文碟,唔會出廣東碟。

其後在2022年1月12日舉辦的記者會中[32]宣佈女子組合名為COLLAR,並公佈另外五名成員李芯駖、蘇芷晴、陳泳伽、蘇雅琳及王家晴,之後八人上台演唱出道曲《Call My Name!》[33]。 該節目亦衍生兩隊自資組成的女子跳唱組合Lolly Talk和STRAYZ。 三隊女團在《2022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分別獲得叱咤樂壇生力軍組合金銀銅獎。 在2010年代起,儘管普及網絡數碼化收費下載音樂,但仍然由於香港樂壇的生產力下降、樂壇巿場萎縮情況嚴重、樂壇頒獎典禮公信力下降、獎項被壟斷、青黃不接 (斷層)、韓國、日本等亞洲週邊國家的綜合流行文化崛起、最終導致年輕聽眾嚴重流失、被大眾聲稱 "香港樂壇已死" (即香港的粵語流行音樂已完了)。 加上少數香港煽情的傳媒不重視香港歌手,而是被焦點在自2006年起少女模特兒 (俗稱靚模) 的報導取代,令香港新歌手入行更艱難。

「四大天王」亦有大量參與廣告演出,使廣告歌曲非常流行,由1993年黎明的和記電訊廣告系列掀起熱潮。 接著有張學友的電訊盈科光影歲月系列廣告、劉德華的愛立信廣告及郭富城的百事可樂,影響巨大。 其他歌手亦爭相仿效,較深刻的包括王菲、鄭秀文、鄭伊健、陳慧琳的廣告歌。 此外,陳、譚、張三人亦曾應邀出席日本音樂節與日本歌手同台演出,電視亦有播出。 音樂製作上,譚詠麟曾改編多首日本曲,甚至特別邀請日本作曲家度身訂造廣東歌,又與谷村新司、玉置浩二、早見優等歌手合作。 同時期,斯里蘭卡籍廣告人Hans Ebert在美國流行音樂權威雜誌《告示版》上首次使用「Cantopop」這個專有名詞來稱呼粵語流行曲[5],也介紹了他所認為的粵語流行曲鼻祖——許冠傑[14]。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