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11大優勢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

遺傳學類型及Rb基因的定位:90%的視網膜母細胞瘤(包括單眼和雙眼病例)表現為散發發病,10%的病例為傢族性發病。 視網膜母細胞瘤可分為遺傳遺傳型和非遺傳型2大類,其發生有3種情況:①約40%的病例屬於遺傳型,是由患病或基因攜帶者父母遺傳所致,或正常父母生殖細胞突變所致,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這類患者發病早,約85%為雙眼發病,有多個病灶,易發生第2惡性腫瘤。 約15%為單眼發病,其原因可能是視網膜母細胞瘤基因外顯不全。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

6個療程完成後,每3~6周應進行1次EUA以記錄病情變化或局部治療效果。 這一治療方案可使約80%的RE1~3級,30%的RE4~5級的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免於外部放射治療和眼球摘除,但對於播散於玻璃體腔和視網膜下間隙的腫瘤細胞效果較差。 若糖尿病能得到及時控制,不僅發生機會少,同時對視網膜損害也較輕,否則視網膜病變逐漸加重,發生反覆出血,導致視網膜增殖性改變,甚至視網膜脫離,或並發白內障。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 診斷

目前一般認為第2惡性腫瘤的發生與Rb基因改變有關,但對遺傳型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進行的早期(小於12個月齡)外放射治療可以顯著增加第2惡性腫瘤的發生率。 視網膜母細胞瘤的自發消退應與“視網膜細胞瘤(retinocytoma)”相區別。 視網膜細胞瘤在1982年被認識以前一直被認為是視網膜母細胞瘤的自發消退的一種主要形式,但目前被認為是一獨立病種,是Rb基因失活導致的一種視網膜的良性腫瘤。 沒有證據表明視網膜母細胞瘤可以不經治療而“自發消退”為視網膜細胞瘤。 視網膜細胞瘤表現為視網膜非進行性灰白色半透明包塊,常伴有鈣化、色素紊亂、脈絡膜視網膜萎縮。 和視網膜母細胞瘤一樣視網膜細胞瘤可以為單眼或雙眼性,可以單灶或多灶性。

因此,臨床上可以嬰幼兒斜視為早期發現本病的線索,並充分散瞳檢查眼底,以診斷或排除本病。 (2)惡變階段:經過第3次突變(M3)良性的視網膜細胞瘤惡變成視網膜母細胞瘤。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 M3很可能與視網膜母細胞瘤中存在的染色體異常如i(6p)有關,可以阻止細胞凋亡和細胞分化的發生。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 另外具有Rb基因突變的個體發生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幾率比其他腫瘤高2000倍,而Rb基因突變廣泛存在於其他腫瘤。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 視網膜病變病因

5.視網膜發育不全、先天性視網膜皺襞、先天性脈絡膜缺損和先天性視網膜有髓神經纖維等 均為先天性眼底異常,嚴重者可呈白瞳孔。 熒光眼底血管造影:早期即動脈期,腫瘤即顯熒光,靜脈期增強,且可滲入瘤組織內,因熒光消退遲,在診斷上頗有價值。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 4.眼底圖像采集 定期對眼底腫瘤進行照相、攝像,有助於診斷及病情判斷,可很好地指導治療。 目前被廣泛應用的是一種眼底廣角攝像機RETCAM,可在術中應用。

在美國與日本則是行之多年,從發表在醫學期刊上的人數,超過100人以上。 A型:①極高的反射(壞死液化區為超低的反射);②單個回聲源;③有聲影。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2023 B型:①視網膜組織破壞;②形狀不規則的腫塊;③有聲影。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 視網膜病變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最初認為第2惡性腫瘤的發生是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放射治療引起的,但大宗病案分析發現不少患者發生在遠離放射部位,如股骨;並且一些未做過放射治療的患者也發生第2惡性腫瘤,說明部分第2惡性腫瘤的發生與放射無關。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2023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 另一方面,絕大部分第2惡性腫瘤(88.2%~97.5%)發生於遺傳型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雙眼患者,或有傢族史的單眼患者),有些患者還可發生第3、第4甚至第5惡性腫瘤。 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發現在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的第2惡性腫瘤組織(如成骨肉瘤、纖維肉瘤、惡性網狀細胞瘤等)中,有視網膜母細胞瘤基因(Rb基因)缺失或表達異常,有力地證實瞭第2惡性腫瘤的發生與Rb基因改變有關。

  • 有三分之二的病例[2]只有一隻眼睛患該腫瘤(單側視網膜母細胞瘤),剩下的三分之一則雙眼均患此病(雙側視網膜母細胞瘤),每一隻眼睛內的腫瘤大小差別較大。
  • 在開發中國家具有更高發病率的這一現象尚沒有明確的解釋,有可能與開發中國家低下的經濟地位有關。
  • 3.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CT掃描)及磁共振(MRI掃描) CT和MRI掃描不僅可發現和描畫出腫瘤的位置、形狀和大小,而且可查出腫瘤向眼球外蔓延引起的視神經粗大、眶內包塊及顱內轉移等情況。
  • 6個療程完成後,每3~6周應進行1次EUA以記錄病情變化或局部治療效果。
  • 目前可以在兩個水平上開展視網膜母細胞瘤的遺傳咨詢。
  • Rb蛋白通過和E2F蛋白結合來抑制多種和細胞周期進程有關的基因的轉錄活性,從而抑制細胞周期的進程。

這類患者可以有視網膜母細胞瘤傢族史,可另眼或同眼同時患視網膜母細胞瘤。 視網膜細胞瘤預後良好,但有4%的可能惡變為視網膜母細胞瘤,表現為腫瘤增大及玻璃體播散。 常用的治療方法有手術治療(包括眼球摘除、眼眶內容摘除)、外部放射治療、局部治療(光凝治療、冷凍治療、加熱治療、淺層鞏膜貼敷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等。 這一變化被認為是開創瞭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的新紀元。 1.化學治療 單純的化學治療本身並不能完全治愈視網膜母細胞瘤,但常常可使腫瘤體積顯著縮小(被稱為化學減容術,chemoreduction)、繼發性的視網膜脫離復貼、轉移減少,從而使局部治療得以實施。 對於遺傳型視網膜母細胞瘤,化學治療還可預防新的腫瘤灶及第2惡性腫瘤(特別是顱內的三側性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出現。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 症狀

視網膜母細胞瘤的發病是由於視網膜母細胞瘤基因的失活引起的。 視網膜母細胞瘤基因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抑癌基因[21],其蛋白質產物在人體內發揮着例如調節分化、轉錄、細胞周期等重要的作用。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2023 2.中間部葡萄膜炎或稱周邊部葡萄膜視網膜炎、睫狀體平部炎,其病理毒性產物由後房經Berger間隙,沿Cloquer管向後侵及黃斑部,引起水腫,產生小視、變視等與中漿病相似的症狀。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 但該病前部玻璃體內有塵埃狀混濁,有時出現少量角膜後沉著物;晶體後囊(即Berger間隙內)有焦黃色鍋耙樣炎症滲出物。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

增大的腫瘤也可導致眼球後節缺血,引起虹膜新生血管,從而形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由於兒童眼球壁彈性較大,在高眼壓作用下,眼球膨大,角膜變大,形成“牛眼”或鞏膜葡萄腫,大角膜,角鞏膜葡萄腫等,所以應與先天性青光眼等鑒別。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 開始在眼內生長時外眼正常,因患兒年齡小,不能自述有無視力障礙,因此本病早期一般不易被傢長發現。 當腫瘤增殖突入到玻璃體或接近晶體時,瞳孔區將出現黃光反射,故稱黑蒙性貓眼,此時常因視力障礙而瞳孔散大、白瞳癥或斜視而傢長發現。 若腫瘤小、位於眼底周邊,常不影響中心視力;若腫瘤位於後極部,體積雖小,仍可較早的引起視力減退,並可產生斜視或眼球震顫;若腫瘤充滿眼內或視網膜廣泛脫離,則視力喪失。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 視網膜母細胞瘤

原理是利用雷射能量直接定位在腫瘤細胞上導致癌細胞死亡。 適合位於視網膜上的小腫瘤,若是已經在玻璃體中漂浮的腫瘤就不合適。 雷射使用的波長的波長為氬雷射(532 nm)、紅外線雷射(810 nm)、遠紅外線雷射(1064nm)。 在雷射治完後,視網膜原先的腫瘤會呈現結痂,相對地此處的視力就喪失了。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

對於視網膜母細胞瘤,不同國家都有不同的治療手段[29]。 一般而言治療時最重要的是保證患兒的生命安全、儘量避免患兒視力受到進一步損傷以及避免不良反應的傷害。 具體的治療過程則會根據個案的不同以及專家會診的結果而有所不同[30]。 但加強對經治療的患者及有高發風險的傢庭定期隨訪觀察是一個積極的預防措施。 現在可采取的另一個積極措施是開展遺傳咨詢及產前診斷來減少患兒的出生。 傢中的其他幼兒應接受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檢查;成人需接受視網膜細胞瘤檢查,這是一種相同基因引起的非惡性腫瘤。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 視網膜病變診斷

(2)超微結構:未分化的視網膜母細胞瘤瘤細胞排列緊密,無間質組織,偶爾可見中間連接方式。 細胞形態差異大,核大,具有多形性,有多核及多核仁現象,細胞質少並富有遊離核糖體。 有光感受器分化成分的瘤細胞呈環形排列,中央為含抗玻璃酸酶的酸性黏多糖腔隙,相鄰的細胞以中間連接方式相連。 瘤細胞為柱狀,核較小,位於遠離中央腔的一端,每個細胞隻有1個核,核內1個核仁。 細胞質較多,主要細胞器為線粒體、微管、粗面內質網及高爾基體。 一些細胞突頂端有纖毛伸向中央腔內,其橫切面為9+0型,有的纖毛頂端有球形膨大結構,其內有少量平行排列的膜結構。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

早期症狀為瞳孔部出現「貓眼」狀黃光反射;腫瘤組織常沿着視神經顱內或通過鞏膜向眼球外蔓延,晚期常向遠處轉移。 早期症狀為瞳孔部出現「貓眼」狀黃光反射;腫瘤組織常沿著視神經顱內或通過鞏膜向眼球外蔓延,晚期常向遠處轉移。 3.外放射治療 視網膜母細胞瘤(尤其是未分化型)對放射治療敏感,因此放射治療是該病的有效療法。 但外部放射治療可顯著增加第2惡性腫瘤的發生率,並常引起患者顏面部畸形、幹眼癥、輻射性白內障、放射性視網膜病變等,目前僅用於有廣泛的玻璃體或視網膜下播散者(RE5期)、或其他治療失敗者。 常用的是60CO治療機和電子加速器,通過眼前部或顳側部照射,總劑量為35~40Gy。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 視網膜母細胞瘤專欄

由於費用、時間的限制臨床上不可能對Rb基因全長180kb的序列進行全部檢測,一般集中在27個外顯子和外顯子附近0~20bp的內含子序列上(共約4kb)。 Rb基因突變類型可是整個基因的缺失,也可小至點突變。 一般可在瘤組織中發現兩個突變(可相同也可不同),如果在外周血白細胞中也存在其中的一個突變則可判斷為遺傳型視網膜母細胞瘤,如果在外周血白細胞中不存在突變則可判斷為非遺傳型視網膜母細胞瘤。 對遺傳型視網膜母細胞瘤患者的親戚可采血檢查是否有相同的Rb基因突變,若有此突變則其本人及子女有90%患病的風險,若無則風險較低。 在用DNA檢查進行遺傳咨詢時要註意嵌合(mosaic)和低外顯率(low penetrance)現象。

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

其他文章推薦: